『壹』 中國孩子跟父母吵架達到百分之多少
嗯中國孩子跟父母吵架的比例應該至少有80%以上。
第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跟孩子吵架比較多,
第二方面,父母老了之後在撫養上面問題上爭吵也比較多
第三方面在父母財產分配上面的爭吵也比較多
第四方面就是日常的瑣事。
『貳』 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孩子未來的樣子,就是你現在的樣子,是真的嗎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父母都存在一個大誤解,普遍認為自己的孩子總是無法達到心目中的要求,所以不斷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中,用「為你好」使勁鞭策自己的孩子。
最終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有的孩子真的如他們所願般成才了,但大多數孩子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並不快樂;
有的孩子在這種高壓式教育下被迫走向了極端,父母也只會以「不爭氣」、「丟臉」等詞彙來評價未能成功的孩子。
那麼,一個孩子的教育成果都與什麼有關呢?這8副漫畫很寫實地為我們訴說了真相。
八、不會控制情緒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孩子在外的行為表現都是從家庭中習得,越是不會控制情緒的家庭,孩子也越沖動易怒。他們在進行社會交往時,或多或少會帶著父母身上的影子。
所以說,孩子的可塑性雖然很強,但實際上,他們長大後的模樣早就在父母身上雕刻好了。
『叄』 中國式的父母,真的有那麼差勁嗎
不是的;這個純粹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論點。親子關系在全球范圍來講,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面前,父母的角色都不討好。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取決於父母對待孩子的管教方式,就有不同的的關系狀態。孩子和家長的關系通常有四種:
一、縱容。家長允許孩子做任何事兒,幾乎不強制。一般是比較富裕的家庭如此。
二、忽略。除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外,其它事情一概不管。很多比較貧困的家庭就是這樣。
三、集權。在家裡,孩子必須按照家長說的去做,沒有道理可講。
四、權威。既保證了家長的威信,孩子做什麼家長說了算,又比較寬松,孩子把家長視為可靠的依賴。既嚴格又溫暖。這就像中國人說的「既有嚴父又有慈母」。在美國,亞裔家庭這點做得最好,在白人中只有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不是中國式父母差勁兒,而是處於叛逆期的中國孩子通常看不起家長,認為父母差勁兒,找理由不聽父母的。全球每個家庭所處的狀態、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態度是不是能讓孩子接受並認可父母的威信,父母能不能給到孩子一個穩定的家庭政策,讓孩子在家裡對父母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真正學會和明白各種行為結果的合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