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這兩個字最原始的意思是什麼
楷體:父
拼音:fu4/fu3 (fù)
部首:又部
反切:扶雨切
釋義: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
白話文:父即父親,作為一家之長,是立規矩、統率全家、以法度教子的人。會意字,象以手舉杖之形。
004
楷體:母
拼音:mu3 (mǔ)
部首:女部
反切:莫後切
釋義:牧也。從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白話文:母即母親,哺養小孩,如同牧者飼養牲口。指事字,在女子胸部兩旁加兩點,象示其為人母而乳房特大。視其形即知其人懷抱正有待哺的嬰兒。
❷ 父母兩個字,分別是幾聲
聲調可以分為一聲二聲三聲,四聲,父母兩個字,第一個字為四聲,母第二個是為三聲,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式,找到你不認識的生字,弄清它的讀音及其意思,然後我們就可以積累下來,然後學會造句等等!
❸ 父母親怎麼讀
讀fù mǔ qīn 。
我國在古代是使用漢字為載體,採用直音、反切等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
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應用他和另外幾位傳教士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傳天主教教義,由教會單獨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跡》,復制本現存羅馬梵蒂岡教皇圖書館(在中國,習慣上把上述4篇文章稱作是《西字奇跡》。
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經」用阿拉伯字母給漢字拼音稍晚,「小經」(又名「小兒經」、「小兒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給漢字拼音的嘗試。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麼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讀音
fù mǔ zhī mìng,méi shuò zhī yán
釋義
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紹者(媒人)。舊指兒女婚姻須由父母作主,並經媒人介紹。妁shuò媒人 [matchmaker]妁,媒也。――《集韻》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示例
明·湯顯祖《還魂記·婚走》:「秀才,可記得古書雲:『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