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一、作為合格的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給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作風。生活有要規律,即正常的飲食起居,決不因自己的嗜好來影響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為孩子營造良好、和睦、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自己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盡職盡責,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尊重領導,團結同事等等。這些均會在孩子腦海里深深烙印,並影響其終生。
二、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作為孩子,不是天生下來就有良好的習慣的,不培養是無法形成的。我孩子一上小學,就給其制訂好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作息時間,讓其生活有規律,讓其知道什麼時候完成作業,什麼時候看電視、玩耍。在學習習慣方面要求更嚴格,要求孩子一定要按質按量完成,包括書面、口頭作業,如檢查不合格,就應重做,不論有多晚。完成好課內作業後,還要其看一些課外書籍。假日,除做適量作業後,我每個假日均會陪孩子去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比如:爬山、打球、溜冰等。有時還會陪他去書店、圖書館看書,通過不足三年的努力,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已基本形成。
三、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
作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在五彩斑瀾的世界裡,大千世界裡良好的、不良的東西均會對其產生影響。作為父母應十分注意孩子的舉動,經常與學校老師有密切聯系、溝通,一旦發現有不良現象,應因勢利導,耐心教育。只憑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常會弄巧成拙,也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導致性格的偏差。記得有一次,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孩子跟同學去自選商場偷熱狗。我得知後,確實火冒三丈,但自己還是馬上冷靜下來,去學校老師那裡了解事情的經過。一放學,馬上接他回家,給其講這件事的嚴重性,給其講附近認識的事例,報紙、雜志上不認識的事例給他聽,讓其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樣才能改正錯誤。最後,他哭著說:「爸爸,我以後一定改正,如再犯類似的錯誤,任你怎樣處罰。」從此,孩子顯得更懂事了。另外,現在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經不住失敗挫折,哪怕是一次單元考得不理想,與同學鬧小矛盾,老師、家長的批評都會受不了。為此,我認為孩子不應生活在「表揚」之中,但適當的鼓勵還是要有的。表揚要恰如其分。疼孩子要疼在心裡,要引導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總結原因,吸取教訓,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為父母,不能過分溺愛現在的獨生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絕對不可取的。應培養獨立能力,包括學習和生活,不要有依賴心理。學習上,如遇到難題,要讓孩子獨立思考;生活上,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讓其能體驗勞動,享受到勞動樂趣,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體惜父母。我的孩子一上一年級,自己的鞋襪、書包、紅領巾自己洗,書桌、房間自己收拾,打掃干凈。開始,做得不好,便幫他,為其加工。到現在,已經能自己煮簡單的早餐,會幫我拖地。看到這些,作為父母感到無限的快慰。
總之,作為合格的父母,最好採取理智、自然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讓其有喜有處報,有苦有處訴。只要多下功夫,頑石也有點頭的一天。小孩子最理想的狀態是健康成長,成為有素質的合格公民,至此,你便堪稱合格的父母。
『貳』 為什麼不是人人都有資格成為父母
成為父母的門檻太低了 但不是人人都有資格
到底要怎樣的經歷,怎樣的理由,才能讓一個人把自己曾經最珍視的孩子視作絆腳石?到底遇到多大的困難,才能讓一個人願意去毀掉一個生命?
上天賦予了人們生育的權利。無論選擇生或者不生,都值得被尊重。但如果選擇了生育,必定要擔負起責任。
當我看到虐童、棄嬰、未成年媽媽...這樣的字眼時,總是一陣心痛。「不成熟」的父母,往往造成不自知的傷害。因為成為父母的門檻太低了,但不是人人都有資格。
成為父母的心理成本 遠遠重要於經濟成本
成為父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超過他們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情。撇開將來的物價和教育費用上漲因素,有媒體推算,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至其大學畢業,至少需要花費50至130萬元人民幣。
2013年,一張《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爆紅網路。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生育成本是276萬元;其次是上海,生育成本是247萬元;第三位的是深圳,生育成本是216.1萬元……
成為父母需要很大的經濟成本。很遺憾,大部分人只看到了這一點。
每4個成年人,就有一個童年遭受身體虐待。每5個女性中、每13個男性中,就有一個童年遭受過性虐待。每年有4.1萬名兒童被照料者被殺害(這一數字遠低於實際數字)在中國,67.1%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情感虐待會影響孩子適當表達感受、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如果在長期受到指責、貶低的家庭長大,還會產生低自尊、易憤怒,今後難以維持和發展親密關系。他們可能變得冷漠,或試圖讓別人討厭自己,「自我孤立」。兒童期被受虐待經歷和父母不良養育方式甚至與抑鬱症的形成有關…….
也有很多父母都很有愛心,責任心,非常愛孩子。但愛的方式卻有問題。他們不是不想做「一個合格的父母」而是不知道如何做到。
成為父母的心理成本遠遠重要於經濟成本。只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備,具備一些必備的心理素質,才能成為真正「合格的父母」。
『叄』 怎樣才算有資格當合格的父母呢
怎麼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我覺得應該滿足以下幾點:
1.給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孩子合理的要求要答應。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乞丐,要一個書本,要一件衣服,想吃一個東西,都是在求父母。這樣的孩子,成年之後自我價值感很低。
4.給孩子安全感
在我小的時候,農村人特別愛「逗」孩子,經常拿我開心,譬如:你不是你媽媽生的,你是你媽媽從垃圾堆撿的。你媽媽有了小弟弟,就不喜歡你了。孩子還小,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玩笑,哪些是真的。我記得,那時候我心裡就很恐慌,特別擔心自己是撿來的,爸爸媽媽有一天會不要我。
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就能算得上合格的父母了吧!
歡迎你給我一點鼓勵,為了點贊哦,我會心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