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父母
這位知友,如何理解父母的話題,請謹記以下內容:
在行動上:
當父母對我們訴說今天他們做了什麼的時候,用心去聽,然後加以發表體諒他們的話語 ,比如:爸媽,你們辛苦了,來爸媽,我給你們倒杯水吧。這樣他們會感到溫暖。當我們看到父母忙碌的時候,我們應該去問一下有沒有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抱有一種不關己事的態度。看著家裡臟亂了,主動收拾,這樣不僅給父母的感覺自己懂事了,同時還鍛煉自己做家務的能力。
生活上:
學習在校,或者自己有多餘的生活費了,學會自己存起來,當存到一定的時候錢夠多了,我們在觀察父母忙裡忙外是不是缺少什麼用的,需要什麼還沒來得及買的,這時候用自己存的錢去買的話當父母下班回來了,我們給他們一個驚喜,當他們得知這禮物的由來的時候,肯定心裡倍加感動,欣慰,溫暖。他們會覺得對這么懂事的子女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或者讓父母下次少給點,自己置備自己需要的用具,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是懂事的孩子。父母掙錢也都辛苦,所以即使父母不知道,我們也不要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去花費,做到能省則省,前提是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行動心裡上:
不要盲目的和別人攀比,自己家裡的事情何必與別人作比較呢,父母對我們付出的一切,我們要哦做的就是感恩,少讓他們操心。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一切。記住父母的生日,當他們生日時送上我們的真心祝福,和代表自己心儀的小禮品,這會讓他們感到感動。
在語言上:
我們應該對父母多說說,您辛苦了,爸媽,我愛你。在外的時候要多打電話給家裡,報喜不報憂。讓父母不為我們擔心。還有說一些讓他們注意身體,不要過度辛苦的話,等等讓人暖心的話語。
當父母爭吵的或者鬧矛盾的時候:
我們應該勸說:爸媽,我知道你們辛苦了,但是我們要和氣的商量,才能解決問題。然後自己再趁機說些話緩和一下氣氛,在這種情況下稍加幽默會更好,這是我們做子女能起到的作用。看到父母們為自己的學習或者其他事情但有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對他們說,自己一定會更加努力的,以表明自己決心,他們心裡會安慰的。
有時候父母們發火了,是因為他們勞累辛苦了,又覺得我們不懂事,他們才會 這樣,在這時候我們要認錯,等他們心情緩和一些了,再去和他們溝通,並表明自己以後的做法。畢竟做父母的都不易而我們要做的是從行動,感情,上去體諒理解他們
② 如何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呢
父母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們一生都在為子女著想,只要孩子生活得好,他們就過得舒心。想要多了解父母一點,就平常多回家陪陪他們,哪怕只是陪他們吃一頓飯。多和父母溝通,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多出去玩玩,放鬆放鬆。
③ 如何去理解父母對我們的關愛
1、如何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
(1)父母對子女的愛集中表現在危難時刻。
(2)父母對子女的愛更多地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表現在關心我們生活和學習的瑣事上。父母料理我們的日常生活,為我們提供各種條件,保障我們的身心健康。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
(3)對與父母的關心,我們不能習以為常,要做到感激。2、如何發現父母、親人的愛?
(1)很多時候,父母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將愛傳遞到我們的心靈深處,在我們的心裡激起陣陣漣漪,這就說明了我們接收到了父母的愛。
(2)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愛我們的不只是父母。我們沐浴在親情的陽光里,這份親情還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們用不同方法把濃濃的愛傳遞給我們。它們與我們的父母一起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要感受並記住它們的愛。3、為什麼我們應該對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1)父母是愛我們的,但有時候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家庭和子女。與子女相伴是愛;努力工作,為家庭提供經濟保障也是愛。
(2)除了家庭,父母還有他們的工作、事業和朋友。作為具有多重身份的社會成員,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子女身上。我們期盼父母的愛,同時也應該多一份對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3)隨著我們成長,父母給予我們的愛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我們不能太看重形式。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4、如何理性看待父母的愛?
(1)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看待父母的眼光也發生了改變,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斷,對父母的要求也高了。
(2)小時候父母是我們最崇拜的人,現在,他們會在某些地方達不到我們的期盼,我們不能由此產生埋怨和厭煩。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恆的。只要用心,我們就能從父母的日常生行為和話語中體會到不平凡的愛!
5、為什麼要向父母表達我們的愛?
(1)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2)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的優良傳統。
6、我們如何愛父母?
(1)愛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讓父母高興這些都是愛父母的表現。
7、如何理解子女要與父母一起分享和承擔?
(1)子女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動。親情是世界上燦爛的陽光,無論子女走出多遠,飛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背後,子女永遠是他們的牽掛。
(2)作為父母,他們並不求回報;作為子女,我們也無以回報,只求與父母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順利的時候,我們與父母一起分享快樂、幸福和溫馨;生活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一起坦然面對。
(3)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有一些溝溝坎坎,甚至是大風大浪。我們作子女的不僅要和父母過順暢的日子,有時還要分擔家庭責任。不論發生什麼,我們的心都應該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動。
8、我們如何為家庭做貢獻?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繼承家庭的優良傳統,學習家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承擔家庭的責任。9.如何理解父母、子女之間可能產生矛盾?
(1)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我們,他們想知道我們的一切,想了解我們內心的想法;但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隱私,渴望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獨立而自由的天空。這樣一開,父母的關心和我們的渴望就有可能產生矛盾,為沖突埋下種子。
(2)我們要學會化解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不要讓它傷害了父母和我們的感情。10.如何理解父母對我們學習的督促?
(1)父母為了我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勁兒地督促我們學習,我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也不願意為了學習放棄我們的興趣和愛好。父母的學習要求和我們的興趣和愛好會產生矛盾,由此引發家庭沖突。
(2)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11、引發我們與父母沖突的原因有哪些?
進入青春期的我們與父母發生沖突是難免的。一方面,我們覺得自已經經長大,應該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另一方面,父母還不習慣我們的「長大」,不適應我們追求獨立的願望和行為。這是一對矛盾,處理不好,就會發生一些沖突。12、我們與父母發生沖突時的心理表現有哪些?
我們與父母經常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常常產生反感。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不可。
13、如何正確認識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沖突?
(1)我們要正確對待這種沖突。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於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2)對於父母之間的沖突要正確分析,理性處理。與父母發生沖突,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有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和造成極大的危害。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14、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
掌握化解沖突的方法:最有效的策略是「小人不記大人過」,我們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點,多從自己方面找原因,主動化解,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如認真傾聽、善於體諒、主動交流、主動道歉、理解體諒父母、不使用生硬的語言、不做出過激的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