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什麼義務
一、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什麼義務
1、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應當保護子女的人身權不受侵害,包括身體不受傷害、生命不得剝奪以及勝名權、榮譽權及名譽權等不受侵害;
(2)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繼承權及其他財產權利不受侵犯;
(3)當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產造成損害時,父仔沒散母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父母已盡了監護職責,那麼適當減輕其責念氏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二、父母保護未成年子女權利有哪些
1、父母應當保護子女的人身權不受侵害,包括身體不受傷害、生命不得剝奪以及勝名權、榮譽權及名譽權等不受侵害;
2、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繼承權及其他財產權利不受侵犯;
3、當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產造成損害時,父母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父母已盡了監護職責,那麼適當減輕其責任。察培
② 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法定人的職責主要有: (l)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人擔負有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他們的、榮譽權的責任,同時,還擔負有排除來自於各方面的 對未成年人 的利實施侵害的義務。監護人也負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和教育的職責。 (2)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監護人於監護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維護未成年散豎人的合法的財產權益。監護人應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並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為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並對人進行追索,以 保護未成年 人的財產權益。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否則,監護人不得為未成年人的財產處理行為。 (3)未成年人的父母既是未成年人的 法定監護人 ,同時,也是未成年人的 法定代理人 。監護人代理未成年人進行民事活動是其履行監護職責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根據法律規定,無的未成年人為民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 民事行為能力 的未成年人除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外,為其他民事行為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此外,未成年人參加訴訟活動,也應由其監護人代理。在家庭保護中,代理是必不可少的,監護人除具備法定情事外,不得終止代理。 (4)代理未成年人行使索賠請求權。
《 民法典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沖彎大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鬧瞎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③ 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被監護人出於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對此,監護人有權利和職責予以保護。④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什麼的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的義務:
1、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義務;
2、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教育義務;
3、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義務。父母為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權利和義務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義務和共同責任,而非一方的單方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夫妻離異,也不能免除該義務。
撫養是父母撫育子女的成長,並為他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無條件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免除;即使父母已經離婚,對未成年的子女仍應依法履行撫養的義務。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是有條件的,在成年子女沒有勞動能力或出於某種原因不能維持生活時,父母也要根據需要和可能,負擔其生活費用或給予一定的幫助。父母對子女有教育義務。父母子女間的親密關系,為教育子女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教育好子女是父母雙方在法律上應盡的義務,也是社會道德的必然要求。父母不但要對未成年子女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教育,同時為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學習和受教育提供應有的物質條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⑤ 父母作為未成年的法定監護人有什麼和什麼義務
【法律分析】
監護人,是指對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人。父母是青少年子女法定的監護人。義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即監護、撫養以及幫助未成年人處理她們自己處理不了的事情。如果監護人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給被監護人造成了損害的,那麼可以追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下列監護職責:
(一)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岩備鍵方面的保障;
(二)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遵紀守法、勤儉節約,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四)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保障適齡未成年人依法接受並完成義務滾數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粗巧的時間,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七)妥善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九)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並進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應當履行的監護職責。
⑥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什麼義務
父母履行撫養義務包括以下內容:在物質和經濟上;保證適齡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對未成年子女應加強理想、道德凳空輪、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父母應與學校合作,嚴格管教已染上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子女,並採取有效措施糾正其不良行為,絕不放任不管,放棄監護職責。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的義務:
①撫養、教育的義務。撫養義務從子女出生時開始,不論男嬰、女嬰,父母都有義務把他們撫養成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指在思想上、品德上對子女的關心和培養。
②父母可以決定未成年子女的姓名。對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父母有權確定其姓名,若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虧基能力人時,確定更改子女姓名應征詢其本人意見。
③父母有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父母是未成年子女棗信的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權利和義務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④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給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