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長如何陪孩子度過初三這個轉折點
中考是人生的中轉站,是初三孩子的第一個重要的考試。初三最後一學期已經開始了緊張的復習,為了讓初中三年的學習有一個好的結果,最後幾個月的沖刺顯得很關鍵。全國考生在空兄為接下來的中考沖刺而忙碌的時候,作為考生的家長,不妨看看北京的專家返瞎老師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給中考考生家長們提供的一些建議。
家長要幫初三學生客觀分析各科學習狀況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在孩子讀初中的時候,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幫助的,即便不能提供所有科目具體問題的幫助,也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論方面的幫助。新學期開始一段時間了,很多學校在做中考復習了,復習過程中,學生能否跟上老師的節奏顯得尤為重要。跟上老師進度的同時,各位初三同學要根據知識點進行分類總結,建議初三同學們將知識點從三個層次(掌握最好的、掌握一般的、掌握較差的)來進行科學總結。這種分類總結方法,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強,對階段性提分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初中的知識點相對較少,也比較簡單,相信大部分家長是可以幫助孩子的。即使家長不能直接幫助孩子,也可以「監督」孩子梳理知識點。
家長要幫孩子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並監督孩子落實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學習計劃重在落實,很多初三的學生會制定一套完整的復習計劃,但是真正能落實的學生卻不多。因此,制定計劃時一定要有嚴格的時間表,甚至對於部分執行力差的同學,要把計劃具體到每一天的每一個時間段應該做什麼,到時間馬上做對應的事情,兩周就可以養成習慣了。如果時間表不夠細致嚴謹,就不知道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是否完成了目標任務,這樣實現目標的概率就降低了。在計劃落實方面,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執行,比如晚上的學習計劃,家長要准時提醒孩子該進行下一個計劃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學習計劃要和學習目標掛鉤,經過一周的學習要把某些知識點學會,或者經過一個月的學習要把在某一科提高5-10分。因為畢竟孩子只是讀到了初三,怎麼說也是個孩子,所以需要家長多費心幫孩子落實學習計劃。
家長要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良好的成績離不開好的心態。初三一年的復習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數十次,每一次考試結束後,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分數高了不驕傲,分數低了不氣餒,對考試的成績不要過於較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考試失漏虧空誤的原因上。畢竟,中考是對初三同學知識能力和心理素質兩方面的綜合考察,知識能力是基礎是本錢,而心理素質是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實力的條件。大多初三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這就需要家長多幫孩子調整心態。畢竟咱們作為家長還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的,可以在這個時間讓自己化身孩子的心理輔導老師。但是家長不要給孩子講太多大道理,對他們做的一定要是細節和解決方法,否則孩子會很反感不停的說教。也不要那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去比,就解決好孩子自身的問題就好。
2. 怎樣過好初中三年
初中在孩子求學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初中三年是孩子由幼稚向成熟的過渡期,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和出現各種問題;
初中三年是孩子進入青春發育的敏感期,生理、心理急劇發展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初中三年是孩子學業承上啟下的關鍵期,面臨小升初的不適應到中考的壓力,有時感到無所適從,導致學業退步和產生厭學情緒。
初中在孩子求學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初中三年是孩子由幼稚向成熟的過渡期,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和出現各種問題;
初中三年是孩子進入青春發育的敏感期,生理、心理急劇發展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初中三年是孩子學業承上啟下的關鍵期,面臨小升初的不適應到中考的壓力,有時感到無所適從,導致學業退步和產生厭學情緒。
怎樣幫助初中生提高學習成績,過好各階段的初中生活,一位過來人家長這么說:
1、初一初二關注成績是無效的(初中前兩年是打基礎的,實力是初三才體現的)。
2、學習過程、態度是決定一切的(第一次開家長會聽老師講覺得有點空洞,然而孩子的表現證明老師的話是絕對沒錯的)。
3、初一初二多讀書是很重要的(用心讀老師推薦的書是積累知識的最好辦法,效果到初三才顯露的)。
4、培養孩子思考習慣、學習習慣是任重道遠的,家長必須配合老師才能實現的
5、了解時事、關心生活比課本學習更重要(現在的教育是培養素質的,紙上談兵考試時肯定拿不了滿分的)。
6、初中的孩子正確引導是不會早戀的(嚴格控制上網是必須的)。
7、青春期沒那麼可怕的(與孩子鬥志斗勇的手段是要多與同學家長溝通的)。
8、老師告狀後家長不能氣急敗壞的(問清緣由以說服教育為主,實在沒辦法可以冷處理的)。
9、學英語必須要背單詞的(課後的單詞至少要背幾遍的,到初三還找不到初一二年級的課本是不行的)。
10、男孩子是有潛力的,關鍵是激發其潛力是很難的(成績忽上忽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心臟不夠強壯)。
11、不打算初中畢業就送出國的就必須要升重點高中的(有點錢又不夠孩子出國讀書消費的家長最揪心的)。
12、學好語文是有難度的(答題的技巧老師會教好的,但答題的思想是要家長培養的,也是語文不好的家長永遠困惑的)。
13、物理是要理性思維的,男孩天生有天賦(物理學不好是不夠努力)。
14、化學是要多記憶不必要問為什麼(總問為什麼估計是數學學多了,刨根問底)
從上面的總結可以看出,家長在初中生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特別明顯,影響深遠。作為家長,我們應更加重視孩子在初中階段的學業,關心孩子在初中階段的身心健康。初中三個年級各有什麼特點和變化,學生怎麼做更清絕好滴適應各個階段,順利度過初中關鍵期呢?學習哥來告訴你!
初一
認識新變化,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方法和方式
變化一:學習內容的變化。
在小學,學習科目少,學習任務不太重。進入中學,課程增多,學習任務加重。語文、數學、政治、外語、歷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幾門,而且難度增大,學科內容的普通常識性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卻越來越強,因此剛進中學的學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不適應。
變化二:學習方法的變化。
隨著學科多樣和深刻化,中學生比小學生要求更有自覺性、獨立性和主動性。中學的任課老師多,每位老師教的學生多,一會兒一門課,一會兒一個老師,而且各個老師的教法不一樣。他們不可能採取「一對一」的方法。中學老師比較重視啟發提高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強調「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總結」五個環節。學生讀小學時,家長下班回家第一句話就是問孩子「作業做好了嗎」,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長也就放心了。這種課後只完成作業的學習方法,就不能滿足中學學習的要求了。
變化三:學習心理反應的變化。
小學生多數能順利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老師講課深信不疑;而中學生一方面對老師的要求重脊稿視、信賴,另一方面他們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強了,也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條」。
變化四:學生生理的變化。
小學時,學生身體發育一般。進入中學後,絕大多數同學身體發育日趨成熟,處在人生的櫻正孝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期。其認識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整個個性特徵發生急劇變化。
變化五:集體關系的變化。
與小學相比,中學生的集體關系及其在集體中的地位也有許多不同。在學校和班級集體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學階段那樣照顧得具體而細致,實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科老師。這樣,讓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時間多了。學生幹部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3. 在孩子小學升初中的時候,家長該怎樣度過
序言:對於家長來說,在看到孩子即將上初中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緊張,害怕孩子沒有辦法適應新的環境。但或液是小編建議父母一定要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我們不要太過於擔心。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初中的知識和小學相比,難了許多,如果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成績就會一落千丈,這樣家長也會比較的發愁。
4. 請問家長該如何陪孩子度過初中三年
1.學習科目變多,課程量增加
新生進入初中後,首先要適應的是所學科目明顯變多,課程門類加多、課程量增加,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量也相應加大。在知識結構層面,相對於小學階段,初中生所學知識更系統,因此需要學習行為具有連貫性,一環環緊密相扣。2.對學生思維方式要求變了
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初中階段學習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要求更高了。相對於小學階段以純粹記憶為主的教學內容歷核,初中階段學習對於推理、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以具體科目為例,初中數學漸漸轉為代數、幾何學習。初中以前是具體數字的加減乘除法的運算,進入初中後,函數、幾何畫圖等抽象的概念需要大量的邏輯思維過程。3.優等生不再冒尖較常見
專家解釋,孩子進入初中後,他們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初中學校的生源更集中,形象地說,原來一個片區可能有幾所小學,而初中卻只有一所。各所小學來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相互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原來成績優秀的孩子不再「冒尖」,父母感覺發生變化是在常理之中,因此家長要學會理解,適應孩子的這一變化。
同時,不少學生因為不適應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仍以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來應對初中階段的學習,肯定不太適應,這種「不適應」在家長眼裡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孩子不太聽話等等。
4.孩子將面臨成長壓力
孩子進入初中特別是初二以後,身心發育變快,進入青春期後生理和心理上發生的變化,也會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
對不少孩子來說,進入初中將面臨學習壓力和「成長壓力」的雙重壓力。12歲-15歲的初中生,在很多家長眼裡還是小孩,但他們卻很想快快「長大」,與家長想法的不同必然引發一些沖突,而對孩子自身來說,成長的壓力更多的是對於未知世界的一種困惑,常見的就是孩子會產生焦慮不安等情緒,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躁動期」。作為過來人,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身心的變化,保持溝通,適當的時候要擔當「答疑解惑者」的角色。
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學習過程應注意的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預習、做標記
對於初中生來說,預習顯得非常重要。初中課程知識量增大,預習可以提前把握重點,避免學習中知識點的遺漏。同時,預習也應該講究方法,應掌握三個要點:首先,頭一天把次日要學習的內容「過」一遍,即提前熟悉課程內容;第二個就是「做標記」,在熟悉課程內容過程中,將不理解的知識點予以標記,以便在課堂上重點關注;最後可以嘗試性地做課後習題。
關鍵詞:主動式聽課
初中生課堂上的學習更應該追求主動式的聽課方式,把握分清主次和做好筆記兩個原則。初中教材中知識點較多,而且分有層次,學生要學會靠自己分清哪些是重點,做到有所側重,相對於小學階段,自學能力的養成尤其重要。同時,做筆記也有技巧,記住老師反復強調和課堂上不能立馬掌握的內容,以便課後請教或自我突破。照本宣科地將所有東西一股腦記下來不可取,這樣既沒有突出重點,學生也會感覺很累。
關鍵詞:搭框架、梳理
復習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初中教材連貫性強,各個章節之間相互關聯,復習的作用就是將各個章節、知識點梳理一遍,並串聯起來,需要時從敬爛慶大腦「知識庫」里提出來,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復習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做練習題。通過課後作業、考試試卷中的習題,學生可以篩選出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回過頭重新學習、鞏固,可以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
案例分析:
自覺性差,注意力分散
為孩子定目標很重要
初一學生雅雅近來的變化令家長有些擔憂:暑期只要在家學習的時候,她就有點坐不住——學亮握校布置的作業完成不了不說,一會出去上個廁所,一會兒到客廳找找東西,一會兒又到爸媽的房間給同學打電話,相對於上初中以前,家人感覺孩子心野了。
上初中後,孩子的學習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相比小學,初中老師教學任務加重,一般來說,上初中後老師對學生的態度也從「監管」轉變為「輔助性學習」,此時,學生的自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少自製力較差的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同時,處在發育關鍵期,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發生變化,也會對行為習慣產生干擾,讓他們「坐立不安」,尤其是發育較早的女生,表現更為明顯。
專家提醒,孩子上初中後,家長應該花時間留意孩子各方面發生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幫孩子確定遠期和近期目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目標明確了就好辦了。家長要告訴孩子,你已經慢慢長大,應該樹立責任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養成自覺自律的習慣。同時,家長有時間的話應多與孩子聊天,密切關注近期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最好每個月甚至每周確立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並督促完成,這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會慢慢得到改善,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時手足無措。
孩子開始頂嘴了
家長要學會理解、尊重和正確引導
吳女士的兒子楊楊今年升初一了,但苦惱也隨之而來。周末了,一家人商量好一起去逛公園,兒子楊楊開始不願意,被生拉硬拽去了,孩子一上午在公園內吵吵鬧鬧,不是嫌鞋子不合腳,就是不願意照合影。中午回家飯做好了,明明早餐沒好好吃,兒子就是不上桌子,等家裡其他人都吃完了,從電腦上下來的他抓起麵包、餅干一頓猛啃……「自從兒子去年上初一後,性格開始變得叛逆,開始喜歡跟我們頂牛了——以前上小學時挺乖的,現在不太願意跟我們待在一起,也不聽話了。跟吳女士一樣,很多學生家長都有相同的感受。孩子進入初中後,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叛逆心理,與家長的想法時常相悖。家庭教育陷入僵局,是當下家長最常見也是最困惑的問題。
初中生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而尚淺的社會閱歷和稚嫩的思維,讓他們面臨很多困惑,具體表現為與家人、同學關系緊張等方面。作為家長要注意理解、尊重和正確引導,成長的困惑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這一時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充分的尊重,有一個情感宣洩的渠道。遇到什麼事,家長首先要想到跟孩子好好商量,給他們發言的權利,對於一些日常行為習慣,對的旗幟鮮明地支持,不對的不能搞大棒政策,而是要循循善誘,以引導為主,這樣,孩子自然不會站在家長的對立面,關系處理起來也很融洽。
升入初中之後,學生面臨的困難是比以前多一些。再加上這個時候的孩子多少都帶些心理叛逆,如果家長在與孩子交流問題時,處理方法不當的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朋友們可以多來看看這篇文章,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
5. 重要的初中三年,父母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需要注意什麼
初中正值孩子進入青春期,正是叛逆的年紀,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初中三年,很多父母都會選擇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重要的初中三年,父母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需要注意什麼?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學習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正確解決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做到真正的陪伴,而不是干預。
6. 初一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
孩子的每個階段都需要父母不同的相處。
父母不能再像小學的時候態殲神,陪著孩子,手把手地教。而是要強調孩子,上課時必須認真聽講,不懂的問題當天必須搞明白,不論是問同學還是問老師,不要不好意思。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並且要及時。除了引導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防止孩子厭學、偏科,還要引導帆虧孩子掌握各科學習的技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7. 作為初一的家長該怎麼做
初中階段,是人生中的又一段旅程。在這三年裡,孩子將逐漸長大,從而會經歷許多變化。而這些變化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與發展將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共同攜手,幫助孩子,順利走完初中這段旅程。為此,提請您配合我們共同做好下列工作:1、引導孩子盡快熟悉並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 和小學相比,初中階段的學習有如下特點:(1)課程增多,知識容量加大,知識更新節奏加快。每一學科每一節課基本都是新的內容。(2)學習難度加大,對能力要求提高。許多問題的解決不再僅僅停留在知識方法應用的層面,還對學生的相應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這就要求初中階段的學生,不能僅把每天作業的完成當作學習任務的完成,還要求學生每天在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之餘,根據老師的要求,及時對當天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有的學科教師可能還要求進行適當的預習。能否對當天所學內容進行有效復習以及按學科教師的要求進行適當的預習,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習效果。2、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是從兒童向成年人轉變的過渡時期。這一階段的習慣養成,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良好的習慣包括:(1)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生活要能逐步自理,且做事要有條理,不磨蹭,不拖拉;穿著得體,不過分追求時尚,勤儉節約,不在生活方式及消費水平等方面攀比;(2)良好的作息時間習慣。如按時上學放學,不在路途中作過多停留,更不可擅自進入商業性娛樂場所(如網吧、游升如戲機廳、歌廳等)。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安排合理,不突擊完成作業。(3)良好的學習習慣。 能自主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拖拉,不敷衍,不抄襲;能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復習,預習;課堂專心聽講,勤於思考,並養成記筆記的習慣。(4)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 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尊老愛幼。減少與外校同學聯系,不與社會閑散人員接觸。對於正確價值觀尚未形成,自控能力還不夠強的初中學生來說,交際面過廣,容易沾染不良習慣,從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3、 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上初中後,許多孩子從學校到家的路程有所增加,部分孩子開始不再需要家長接送。這就要求我們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包括: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規則,上下車不擁擠,不推搡;騎車走慢車道,不賽車;上學放學路上遇到其它問題及時向父母、老師反映以尋求幫助;注意飲食衛生安全;在校園內不追逐,不打鬧,有序上、下樓,不開存在安全隱患的玩笑;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添衣服等等。 除此以外,作為家長,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要注意:1、不溺愛孩子。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愛要體現在對孩子學習生活的關心關注,而不是對孩子要求的一味滿足,以及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存在問題無原則地遷就。2、嚴格要求。沒有目標要求,就沒有教育。但「嚴」必須有「格」:一要合理,對孩子的要求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二要適當,對孩子提出的期望目標,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三要明確,即要求孩子做什麼,怎麼做要明確;四要督促,要求一經提出,要經常督促,檢查,不讓吵衫啟孩子在一些問題上抱有僥幸心理;五要平等,即注意尊重孩子,多與孩子作平等交流,以了解孩子對許多問題的真實想法,對孩子不粗暴,不冷漠,創設寬松民主的家庭氛圍;六要統一,即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求要統一,家庭成員對孩子的要求要統一,在對孩子存在問題塌銀處理上,父母雙方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唱反調。3、要掌握孩子的作息時間。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發現少部分學生常利用上學放學機會,打時間差,在外玩。這樣,時間久了,容易使他們沾染上不良習慣,從而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家長,要把握孩子從家到校所需要的時間,掌控孩子的上學放學時間。如果孩子經常性地上學偏早或到家較遲,一方面向孩子問清情況,同時要注意與班主任取得聯系。 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共同攜手,密切合作。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會有助於孩子的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