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的愛永遠是無條件的!你人生中的哪件事讓你對這句話有深刻理解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過,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並且指出,要去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
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作為家長,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面對不聽話的孩子,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所以才會使用這種短暫有效,但是在長期會有明顯反作用的方式。與此同時,家長也很難意識到這種方法正在對孩子造成無限的傷害。心理學家曾經指出,培養一個孩子的自我人格和自信心,首先要從父母無條件的愛開始。
不要自以為是很多家長自以為自己對子女的關懷是非常充足的。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只是習慣性的對孩子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對他們的內心活動情感需求並沒有過多的關注。因此,一旦對子女表現愛時,就會加以條件的輔助,似乎覺得這樣才會顯得自然得多。
魯迅曾說過,人類最大的悲哀就在於總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表達對周圍的看法。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例外,我們總覺得對孩子的關注就是我們心中所想,絲毫沒有考慮他們的看法。
B. 什麼才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不僅從語言,還要從行動,讓他們知道:
寶貝,無論你以後是健康還是疾病,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醜陋、學習成績是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這源於父母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無關。
我當時收到這把乾枯的樹枝,我就問過自己,我養很長時間他就是不發芽,我還要他嗎?
我仔細地端詳,發現她雖然乾枯,但是每一個樹枝的造型自然順眼,展示著自己生命的形態,這就是她自己的樣子,我精心地整理分類給她放在了大大小小的瓶罐中,漸漸感受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清凈安寧的感覺,這看似的枯萎裡面蘊藏著無限的生機。
養育孩子就像種一塊地!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夠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家長老師的接納和愛,會讓孩子更有信心,運氣才會發芽。人類一切的美好關系由愛開始,愛就像空氣、土壤、陽光給予萬物以滋養。愛的方式決定著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關系,從而決定著互動的結果,影響著人的命運。
自然尊重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自然成長規律與內在的節奏,用心陪伴與支持。
在愛與自然的基礎下,人的生命力自然喚醒,同時生命力讓人類向上、向善,積極的內在生命力得以自然的呈現,讓生命按照愛自然生命力的方向發展,結果是內外一致,讓每一個生命都活在真實、積極、富足、豐盛的生命狀態里,更有能力去感受愛和幸福。
尊重、信任和等待就像愛的種子,在孩子越是脆弱越是哭鬧的時候依然堅持這樣做,就如同一顆包含愛的安全的種子種在孩子心間,讓他漸漸體會到什麼是無條件愛他的人,而不是他的行為,這會激勵他勇於探索,願意麵對自己的困難,去接受並且做出改變,這顆種子在孩子的心裡會生根發芽,這顆種子會伴隨他成為自己的主人。
C. 孩子的自信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嗎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理解、包容、接納孩子的情緒。情緒是能量的釋放。沒有對錯,好與壞。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不能發脾氣,要冷靜。」這是對孩子情緒的不理解和排斥,會讓孩子更生氣。要知道,孩子在發泄情緒的時候,特別渴望父母的情感支持。這時候,如果家長給孩子充分表達情緒的機會,用同理心接受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很容易走出負面情緒。
D. 什麼才算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接納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你取悅的工具,不是他做了什麼事讓你開心你才選擇去愛他。而是他無論做什麼你都要去無條件愛他,他做了錯事,你就殘忍的收回你的愛。那麼你這不是愛,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玩偶,是你實現自己慾望的工具。
無條件的愛是父母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愛孩子。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表達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把對孩子的愛跟對他的行為的評價分離開。如果孩子感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他會認為愛是一個可計算的對價,「只有當我做一定行為時,父母才給我相應的愛……」。這樣的觀念將使孩子成年後永遠不懂得如何付出真愛,導致他一生的悲劇。愛孩子就要不斷的表達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明白,無論什麼情況,爸爸媽媽絕不都不會停止或減少一分對你的愛!當孩子感受到我們總和他站在一起時,他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才有得以生長的適應環境。 就在此刻我突然頓悟,這個媽媽不一樣,她永遠不會放棄我。她真的很愛我,我也了解到了自己也很愛她。我哭了,緊緊的抱住她……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極柔弱和敏感。各位愛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用無條件的愛來呵護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你好或不好,我都會在你身邊。那麼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的孩子也會比較有安全感。
E.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還是無條件的呢
引言: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最好的人對孩子的愛也是最無私的。因為世界上再沒有比父母更愛你的人,對你的愛是最偉大的。有的人會問,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接下來小編針對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不管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你要相信父母一定是世上最愛孩子的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愛,對孩子的愛沒有摻和任何雜念。就算是有條件也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快樂過得比自己好。為人子女應該孝順父母,愛自己的父母。
F. 父母怎樣做,才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關注呢
如果你不這樣做,媽媽就不愛你啰。」也許你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但其實你心裡一定不是這樣想的。我們時時刻刻都愛著孩子,無論他健不健康、漂不漂亮、聽不聽話、優不優秀,我們都願意為他奉上所有的愛。
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是,我們要有原則。
原則一、我愛你,但你的壞習慣,我不能慣歡歡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公主,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但上了幼兒園後,看到了同學的成功案例,於是活學活用起來。某天家裡煮了白粥,但她偏要再單獨給她煮份面條,最後更是躺到了地上。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
G. 父母想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該怎樣去做
做民主型家長,告別「偽溝通」
家庭中的親子溝通深刻地影響著未成年人的發展,良好的親子溝通與孩子的社會適應、心理健康、同伴關系及學業成就都有積極的聯系。本次調查發現,中國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這也導致了孩子有煩惱不願意找父母傾訴。產生這樣的結果,可能與中國母親經常與孩子進行「偽溝通」有密切關系。調查中發現,約有80%的父母都認為自己與孩子進行了溝通,但是只有20%多的孩子認為父母與自己進行過溝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往往是由於父母常常以成績、考試排名、學校表現等作為溝通內容,甚至以查詢、指責、批評為溝通內容,但是孩子不認為這是溝通。因此,雖然中國父母認為自己與孩子進行了很多溝通,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孩子的感受並不是這樣。
對於在心理上已經趨於成熟的高中生來說,和父母更好地交流似乎更為重要。因為在青春期他們更容易受夥伴的影響,他們也會遇到很多人生問題需要有人給予指導。如果交流不暢,不僅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效果,更使得孩子從感情上遠離家庭。研究發現,民主型的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好,在子女需要指導時他們也能及時提供幫助,而專制型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生活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對家庭及其成員更親近,接受父母的指導也會更順暢。
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與習慣。因此,家長要改變家庭教育理念,把握家庭教育重點,給孩子更多的理解與信任,抓住影響孩子成長的要素,多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了解孩子的快樂、煩惱等情緒與心理。同時,家庭教育要多給方法少嘮叨,對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指導,讓家庭教育實實在在陪伴孩子成長。
在十年間進行的四國高中生系列比較研究中,我們發現中國的家庭教育獨具特點,喜憂參半。例如,中國的家庭教育更細致,對孩子玩電子游戲和學習等管理較嚴格,但是在孩子消費方面往往比較放鬆;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關愛,為孩子成長付出更多,但是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較少;對孩子的願望滿足較多,孩子對家庭有較高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但是與孩子溝通交流少;中國父母秉承了更多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但是對孩子的職業意識培養不足……這些都為我們提升中國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思考背景。
H. 父母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嗎
父母的愛是在法律范圍內無條件的。
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寵溺我,甚至我弟弟有出生都是由我決定的。因為當時他們問我是想要弟弟還是妹妹,我說的好像是弟弟,所以他們就生了個弟弟。雖然現在的我無比的後悔當時為什麼要個弟弟,而不是妹妹。
但是他們也會在我沒錢的時候,受委屈的時候安慰我。
他們的愛其實算起來,是無條件的。
I. 當孩子不乖的時候,家長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無條件的愛
首先家長就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要調整好心態,因勢利導,多和孩子一起參加親子活動,多鼓勵和支持孩子。
J. 你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無條件,無原則嗎
引言:小編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無條件,但是不能沒有原則,當孩子犯錯之後我們非常愛孩子,但是不能縱容他犯錯誤的行為,應該耐心的去引導和幫助他們改正。家長應該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問題,態度一定要溫柔,但是立場要堅定,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就妥協,要不然總有一天孩子可能會被這個社會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