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抑鬱症如何自我調節,怎麼和父母相處
抑鬱症患者普遍都是情緒低落、悲傷自卑,與抑鬱症患者相處時首先要注意他們的情緒,積極地建立溝通,並了解一些關於抑鬱症的常識。
舉措建議
在和抑鬱症患者的溝通中,要避免敏感字眼如抑鬱、傷心等,可以多談一些開心的事,引導患者往樂觀的心態走;要保證患者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葯物;當患者有異常情緒要及時安慰和引導,不可聽之任之,防止情緒奔潰而做出自殺等極端舉動。
注意事項
對於抑鬱患者,要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尊重他們的習慣,並注意自己的言語是否會刺激到他們。
『貳』 如何看待得了抑鬱症,就容易對父母惡語相向
得了抑鬱症就容易對我父母惡語相向,對於這種人,我應該會看情況,如果惡語相向,只是一時的,而不是一時的,我覺得這種人應該是可以被包容的得了郁鬱症,自己的心情很不好,可能是心裡壓力或者是一直以來堆積的情緒,導致自己對母親惡語相向,所以我覺得這種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如果是一直對母親父母惡語相向,這種人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會控制事情鬧得程度的大小,我覺得我不會對他有任何的同情心。
『叄』 抑鬱症對這種父母反感無法面對卻總被指責感覺無奈怎麼辦
抑鬱的世間對治法
吃葯
吃葯這個方法主要對特別嚴重的抑鬱發作(也就是所謂的急性期)有很大幫助。救命級別的。
抗抑鬱葯物起源於西方社會,西方社會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症問題,所以他們用科學手段開發出來葯物以緩解之。但在西方只有選擇吃葯這個手段,而沒有其他的調理手段,所以很容易造成葯物濫用。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文明沒有玄學傳統,中醫/佛法的玄學基礎在西方完全沒有傳承。所以沒有調理性的解決方案。而調理性的方法對慢性的抑鬱而言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作為能看懂中文的東方人,我們事實上有更多路可以走。
2.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分為幾個常見的流派,森田療法、正念療法、精神分析,以及其他的一些新興學派(精神分析系現在很少有人用了,因為精神分析的觀點其實挺極端的,比如認為很多抑鬱是壓抑性慾和壓抑仇恨導致的,但從佛教的觀點很多抑鬱就是縱欲過度和放縱自己嗔恨心導致的)
但是心理治療這條路有個問題,就是心理治療事實上最大的作用是傾聽,它很難給出指導性意見以改善一個人。真正大量看過心理咨詢師的人就知道,心理咨詢的作用其實主要就是當一個人積聚了太多負面情緒的時候,有個人聽你說一說。它的「共情」的作用是遠超過指導性作用的。
3. 禪修
這里主要說正念禪修,以及正念衍生出來的抑鬱症治療方法(包括MBCT,MBSR)。這種心理治療的禪修需要專人指導,並且有專門的道場進行(比如MBSR就是八周的禪修課程)。現在有很多心理咨詢師也懂正念的系列方法,可以在心理咨詢裡面運用。
正念禪修起源於美國麻省,是佛教的禪修方法傳到近代西方,西方人把宗教性內容剝離以後,製造出的一套禪修課程。值得注意的是,正念療法在西方真正受到關注,是因為它接受了臨床檢驗,發現對緩解抑鬱症狀和防止抑鬱復發有統計顯著的效果。所以唯科學論的西方人才能接受禪修這么玄學的方法。
這里介紹一下正念的核心觀點,正念的禪修其實是一種「專注當下」的禪修。它的理論基礎是這樣的:抑鬱情緒不是起源於痛苦,是起源於對痛苦的逃避。所以需要訓練用開放樂觀的心態接受當下的一切,進而用開放樂觀的心態去生活(比如練慣用開放自然的心態吃一顆葡萄乾,從而用開放自然的心態去做所有的事)。
正念禪修的真正的起源,據末學的考察,應該是起源於南傳佛教的四念處的修法。這種禪修的本意是觀身體感受的生滅無常,舍「識」用「根」,降低第六意識的造作。它在臨床上有效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因為作為寂止禪它有停掉雜念的作用,一個是通過觀身體感受的無常可以去掉「試圖主宰自己感受」的這個主觀我執。這兩點是這個方法可以對治煩惱的根本。
正念法主要在西方弘揚的比較廣,亞洲的道場現在還不是特別多。我們作為中國人,如果有機會能接到正統的上座部佛教禪修傳承(國內的上座部道場很多),就可以不用去專門的修正念法了。因為正念的修法都在佛教止觀裡面,是止觀修法的一個子集。
佛教的自力對治法
佛教的對治方法,首先起於對佛法的正見。正見來源於聞思,聞慧和思慧就可以對治很多煩惱,治好一部分病了。針對抑鬱症的核心正見大概有以下幾個部分:
佛法是解脫法,所以佛法可以幫助你實現對於煩惱的解脫。
佛法的根本世界觀是「緣起性空」
佛法認為世俗意義上的倒霉不倒霉等等都是業力所致,善有(很遠的)善報,惡有(很遠的)惡報。但是都會報的
以下幾種心在佛法里屬於惡念:嫉妒、傲慢、貪婪
比如說,如果了知了空性,你就知道恨自己的時候不用拿刀捅自己,因為「你自己」是不存在的,是你假立出來的一個虛假的執著。真實的你就是五蘊堆在一起的集合,受因果控制,是因果規律的奴隸。
再比如說,看到很多現世造惡業非常嚴重的人活得特別成功特別好,但是自己卻舉步維艱,這是由於遠因的結果。眾生福報各有前因,莫羨人。
1. 少欲知足
釋迦牟尼佛說,修行人要過少煩惱的生活的話,就要「不墮兩邊「,就是不要故意過的太艱苦,也不要太過不知滿足。而且要觀察並控制自己的慾望。
很多人的抑鬱起源於自己的慾望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福報,所謂不自量力。(這不代表所有抑鬱的情況,但有相當一部分是這樣的,所以解決了慾望的問題至少可以解決整個問題的一部分)
一切慾望的本性是像《佛子行》里講的那樣:像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如果不從外部控制自己的慾望,慾望是不會自己控制自己的。因為慾望會沒有盡頭、無休止、無止境地無限膨脹,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任何人都有被別人超越的可能,如果因為不甘落後而去奮斗,就會沒完沒了。有了溫飽想要房子,有了房子還想要更大的房子……無邊無盡了。
少欲知足的基礎,是深刻了知人類慾望的這個「會自己一直長,沒有盡頭」的bug。這真的是人類很bug的一個設定。很多世間人會以為,有的完美的人可以具備完美的自控力,想要自己去干什麼就可以去干什麼。但其實凡夫是沒有這么厲害的。
比如說,一個沉迷於打游戲的少年,認為「我就玩十分鍾,玩到十分鍾就不玩了「,但事實上,玩了十分鍾以後,這個「玩的慾望」是不會自己停止自己的,如果沒有外緣來制止,心就是會一直專注在玩上面。喝鹽水喝完以後的渴,和沒喝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同樣的道理適用於追求吃,追求美,追求錢,淫慾,等等一切的人類的慾望。
這個道理世間法當中的《自控力》《精力管理》《時間管理》都是不會講的,只有佛會講。比如說時間管理的基礎假設,就是一個人可以具備非常穩定的對心的控制,想讓自己去做什麼就可以去做什麼,所以人生的問題就可以簡化成一個宏觀管理的問題。但其實,這樣的自控力對於不修行的人而言,是非常難以做到的。持戒很清凈並有一定禪修基礎的人才可以稍微做的好一點,前提是還不能碰見引發貪欲的外緣。
再比如這個「在乎他人看法」的問題。
很多人抑鬱的起源是被他人輕蔑而引致的負面情緒。佛法裡面認為,過於貪戀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沒有必要的。《入行論》安忍品說過 」受贊享榮耀,非福非長壽,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樂。若吾識損益,贊譽有何利?「這就是從根本上看清了贊譽的虛妄性,從而可以從對他人贊譽的貪戀中解脫出來。
對於慾望的控制方法,佛教給出的解決方法就是持戒並守護根門(持戒從五戒開始,守護根門指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少接觸貪欲的對境)
2. 懺悔業障、積累福德
對於非常嚴重的抑鬱,當事人連進行基本生活的力氣都沒有,這時候是惡業現前、福報享盡的體性。在這個當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懺悔業障和積累福德。而且從終極的角度來看,世間的醫療暫時是沒有辦法治癒抑鬱症的,但是佛法可以。懺悔業障、積集福德做的足夠好,發廣大的菩提心,將自心完全轉變,了生脫死都是可以的,治病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病越大,也要越大的修行才能對治。真正從重度抑鬱里完全康復的修行人都是經歷過一段時間高度精進的修行的,念經咒、禮拜的數量都非常多,然後才可以看到實益。
懺悔業障的方法是四力:(不同傳承說的四力,名稱不太一樣,但內容是完全一致的)
所依對治力 (佛教的懺悔法需要在佛像前,依止的本尊就是所依對治力。比如地藏懺依止地藏菩薩,三十五佛懺依止三十五佛,百字明懺依止金剛薩埵)
破惡對治力 (對自己所造的惡業升起如服毒葯一般的懺悔心)
恢復對治力 (發願盡未來際不再造此類惡業)
現行對治力 (行持功德,比如念誦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念誦百字明,做布施持戒等善事)
自己能想的起來任何自己有悔意的事情,都要去懺悔。比如吃海鮮、對父母不敬、生一些邪念和嫉妒心等等。你無法知道是什麼業造就了現在如是的身心痛苦,但是懺悔掉一點是一點。
積累福德可以通過念誦名號和心咒去對接佛菩薩的功德加持(就是後面會寫到的各種他力對治法),也可以自己修習。盡可能去行善,做各種放生、布施、幫助窮人、供養僧眾的福事。
《入行論》言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葯師經》言 「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自己修習積累福德的修法最好的框架是《普賢行願品》當中說的普賢十大願王:1. 禮敬諸佛 2. 稱贊如來 3.廣修供養 4. 懺悔業障 5. 隨喜功德 6. 請轉法輪 7. 請佛住世 8. 常隨佛學 9. 恆順眾生 10. 普皆迴向
這個裡麵包含了一切修福德的法,比如大家常說的大禮拜就包含於禮敬諸佛,念誦經文包含於稱贊如來和常隨佛學,供燈、供水、施食也含於其中。
最究竟的修福德資糧需要發菩提心。這個對於初接觸佛法的人不一定容易,但是解決心的一些終極的問題,依靠不發菩提心的善業力量不一定夠,發菩提心了更穩一點。
3. 止觀禪修
禪修分為兩種,「止」和「觀」。
「止「主要是寂止的修法,觀呼吸等等。心念特別混亂的病人堅持修這樣的法,可以有效減少自己的散亂程度。
「觀「的修法需要空性的基礎,這個也是比較難的,但是它在解決抑鬱的問題上特別終極。從究竟的角度上講,一切痛苦都是來源於執著,所有的煩惱不出無明和我執的范疇,修空性就是把我執從各個角度翻過來倒過去的對治干凈,隨著我執的減輕,煩惱就會逐步的減輕。
禪修是一個特別實際的事情,理論上講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必須實際的去行持。如果方便去內觀中心的話建議去有指導的道場閉關(這個對於抑鬱非常嚴重的人的體力可能不是很實際),其次建議跟網路共修。
對於學習能力好和空性善根好的人,學中觀、思維中觀的法理也是修空性的很好的方式。一樣可以對治煩惱。
佛教的他力對治法
這里主要是借各種本尊、佛菩薩的力量而去遣除自己的病緣。解脫惡緣的方法或者是以自己的福德力,或者是以佛菩薩的神力。
1 不動佛
不動佛修法對於精神疾病的對治力,和不動佛發的願有關。不動佛在因地發的願是「盡未來際不對眾生生嗔恨心「,所以不動佛修法有對峙嗔恨、增上忍辱波羅蜜多的作用。而抑鬱的起因和對惡緣的嗔恨、不堪忍有很大的關系,眾生想以自力去除嗔恨心有時候很困難,念本尊心咒就很好。不動佛咒也是一個消業障的大咒。
廣傳的咒有忿怒不動佛和寂靜不動佛,忿怒不動佛心咒是短咒 「嗡 贊扎 瑪哈 若卡那 吽 啪的「,寂靜不動佛心咒是長咒,可以看大寶法王的錄音和相關開示。忿怒不動佛心咒作為一個忿怒本尊心咒,它調伏煩惱、對治天龍鬼神負面影響的力量比較強。
2 葯師琉璃光如來
葯師佛的修法對身體有病的眾生特別適合,抑鬱通常是身心雙重的疾病,這時候修葯師法門、念葯師經,對眾生的身體康復很有加持。
葯師法門也在經文上明確說過可以對治眾生被惡鬼啖精氣的情況。而且葯師法門也是消業障增福德的大法。
3 阿彌陀佛
凈土法門的解決方案有兩個角度:
第一個是阿彌陀佛的本尊凈土有「安樂」的特點,所以念阿彌陀佛的加持也有使得身心安寧的加持力。念過的人自己就有感受的。
第二個是凈土法門作為當生可以解脫的殊勝法,讓一心念佛的修行者可以有個盼頭:我修的好的話,這坑爹的人生最多再來十幾或者幾十年就可以結束了,後面往生了就可以不用面對這么多煩惱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念佛可以蒙佛接引而「善逝」,很多重度抑鬱患者都會糾結,採用什麼自殺方式比較好,想來想去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很安樂地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但是念佛人是可以臨終不亂,安祥而逝,甚至於跏趺坐化、示現瑞相的。這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是極有吸引力的。
4 地藏王菩薩
地藏法門作為「滿願大法「,和中國的眾生有非常大的緣分。祈禱地藏菩薩滿願的效果是超乎其他法門的。這里有很多大德講過,具體可以參閱大德講記。中國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這里要說一下,大乘佛教的世界觀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調化的世界,但是由於眾生福報不夠,世尊在世人面前八十歲就滅度了,而佛滅度以後的眾生,佛都託付給了地藏菩薩。具體可以看地藏三經。
地藏王菩薩作為「幽冥世界教主」,特別慈悲,連地獄眾生都發願救度,人間的病苦眾生就更不用說了。
其他還有很多佛菩薩的咒語、法門都很好,看各人緣分和信心了。(比如末學自己是寧瑪巴傳承的,念過蓮師心咒,就覺得非常有效。)
願世界永遠不再有心理疾病。願世界永遠不再有心理疾病。願世界永遠不再有心理疾病。
『肆』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都很仇視父母,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相信大家在現在的生活當中聽到過很多抑鬱的問題,也聽說過有人因為抑鬱得了抑鬱症,但是大家要去搞明白一個問題,抑鬱並不等於抑鬱症。抑鬱只是一種情緒的表現,是短暫的,如果你突然抑鬱了,在陪伴朋友或者家人的善意的話之後你就會消除這種抑鬱的想法, 但是抑鬱症卻是很長久的一個病,而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都特別的仇視自己的父母,難道孩子得了抑鬱症就一定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患有抑鬱症的孩子,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抑鬱症,其實究其原因都是和自己的父母是離不開關系的,而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去仇視自己的父母,因為在孩子情緒不對的時候,在孩子受欺負的時候,他們卻沒有去注意到任何的變化,這也就是他們作為父母的一種失職,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伍』 親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作為家人應該怎麼做
很簡單的,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什麼就出什麼,什麼都沒有的就什麼也不用出就可以了。就是家裡有重度抑鬱症患者。就需要治療,哪有錢的就出錢,解決這個治療的費用就可以了。沒錢的就出力去照顧,如果自己生活也重要和更重要的,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同時,就是量力而行,就是誰願意為他付出多少就是多少。
所以抑鬱的人家往往都是不真實造成的,所以回歸真實,一起承受一起用力就會好的。身為家人別再裝了,把家裡的一切情況讓全家都清楚,這就是內心夯實的第一步,實在的人是不會抑鬱的。實在的人家也不會有抑鬱的人。高不成低不就,和自欺欺人的才會這樣。因為現實不陪讓你弄虛作假的。
『陸』 抑鬱症為什麼仇視父母
抑鬱症不是狂躁症,也不是反社人格障礙。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它的主要症狀是人的情緒低落,興趣愛好喪失,活動能力下降,伴隨著各種各樣社交及生活機能的喪失,甚至會引發嚴重的極端行為。
『柒』 為什麼抑鬱患者仇視自己的父母
有人對抑鬱症患者追蹤年的研究發現,有75%~80%的患者多次復發,故抑鬱症患者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葯。維持治療葯物的劑量多數學者認為應與治療劑量相同,還應定期門診隨訪觀察。
特別責備父母,覺得父母從來都不是愛我的,而是帶有條件愛我的,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才去愛我的。
當這種責備不斷強化的時候,就變成了:恨,然後又不斷強化恨,最後變成了懲罰父母:與父母斷絕聯系,或者通過自我攻擊來懲罰父母。
『捌』 抑鬱症患者怎樣面對年邁的父母
抑鬱症患者應該進行治療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好的遭遇
你不應該放棄生活
等你好了,也就不需要告訴父母了
當然,其實如果父母能理解,告訴父母是最好的
讓他們一起幫助你治療
『玖』 我患有抑鬱症,與父母關系疏遠,我該怎麼融入家庭呢
平時多與家人互動,有什麼節日或者活動的時候多點跟他們一起,你可以不用說很多話,只要讓他們覺得你是真的想陪伴他們就好了。
患有抑鬱症的人可能比較喜歡自己獨處,從而忽略了身邊的親人朋友感受,可是對於來說你是他們的孩子,不管怎樣他們都不會真的疏遠你的。你可以選擇先跟他們說清楚你的病情,讓他們理解你,然後去醫院接受治療,盡量讓自己康復。
關系疏遠這種東西只要一方願意努力還是可以改善的。比如平時吃飯的時候你不要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吃,你可以多點幫他們夾菜,偶爾說說今天發生的事,盡量找一點話題,就算你不喜歡說話都好,只要他們理解你,他們就會懂你的想法,然後會讓整個氣氛不會變得太尷尬,也能更好的讓你融入這個家庭了。
或者當平時他們想出去逛街的時候,你也陪他們一起去,逛街這種事情就是很容易培養感情的,話不需要多,挽著手或者在他們要買東西的時候多給點建議就好。這個世上基本沒有父母與孩子關系疏遠的,可能疏遠是因為他們誤會你以為你是不想搭理他們,可是抑鬱症你也沒辦法控制,這也不是你想的。
有時候你也可以為他們煮一頓飯,讓他們看到你對這個家的熱愛,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你的溫暖,並不是說患有抑鬱症的人就沒資格得到關愛,你的家人永遠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就算關系再疏遠都好,只要通過努力,就一定能融進去。記住一定要去治療,不然不僅會影響與家人的關系,而且還會對以後的人際交往造成影響。
『拾』 我是抑鬱症患者,我應該如何告訴我的父母嗎
病都是想出來的.你覺得自己有抑鬱症.所以才會越來越嚴重.建議你多和朋友談心.不要拒絕交友.也不要再去想自己是個病人.這樣下去不止是抑鬱.強迫症.幻想症會跟著來的.可是真是自由病嗎?其實想清楚點.是自己總是把這些事情想著.所以才會越來越嚴重而已.我一個朋友之前也試過.也覺得自己有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