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疫情之下如何做智慧父母

疫情之下如何做智慧父母

發布時間:2022-06-16 08:02:38

㈠ 怎樣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

1/7
動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逐漸的引導孩子學會自理,穿衣服等等,不用過分的依賴大人,媽媽也應該放手的讓孩子去做,這樣對孩子成長有好處


2/7
限制:媽媽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應當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表,因為孩子沒有自製力,制定作息表,讓孩子何時看電視,何時該睡覺,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看看電視對眼睛不好



3/7
情緒:媽媽要注意孩子平時的情緒,小孩子正是心理成長的階段,如果孩子情緒低落,傷心,媽媽要去安撫孩子,不要去責怪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健康的童年



4/7
脾氣:不要害怕孩子發脾氣,媽媽也不要失去耐心,和孩子一起發脾氣,如果孩子是因為想要某個物品而發脾氣,媽媽不要屈服,否則長時間孩子就會認為只要發脾氣就會得到想要的,可以引導孩子和孩子講道理,哄孩子慢慢的接受現實

5/7
解決:媽媽教育孩子要教會孩子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他們解決問題,如果在上學時遇見了解決不了事情,不要讓孩子學會逃避,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缺失責任心,也不會面對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課上學的課程不會,也可以一起做,不要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


6/7
感恩:教會孩子要留有一顆感恩的心,至少要知道感恩身邊的人,長大後能夠熱愛生活,不冷漠,要學的有禮貌,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說謝謝,感恩於社會,社會也會匯報。


7/7
思考:從小就要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要生搬硬套,任何事情學會了思考才能不盲目,理智冷靜,對於長大後的孩子來說更好的適應社會,凡是先思考是否可行,再去做,一件事情能夠想到更好的方式去解決,邁入社會家長也會放心一些

㈡ 如何做智慧父母

1、作為父母,首要的是完善自己,做好榜樣,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2、讓孩子體驗過程,不以「一戰論英雄」,多給予鼓勵和肯定。
3、鼓勵孩子和自己比較,超越自己。
4、每年培養5%的自主能力。
5、當我們說不可以的時候,同時告訴孩子可以去做什麼,同時後者是重點。
6、孩子的問題本質是家長的問題。
7、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學習。不要過分保護你的孩子,讓孩子獨立完成李所能及的事情。

㈢ 疫情時期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作為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經常與孩子溝通一下心理狀態,了解孩子近期的想法。給孩子做好後勤保障,保證一日三餐的營養均衡。陪著孩子一起完成學校作業,低年級可以輔導一下,高年級的要做好作業檢查工作。

㈣ 如何做好智慧父母

智慧父母就是區別於普通父母的一個概念,普通父母容易站在權威的角度,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卻不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關系更多的是控制型,而智慧父母恰恰相反,他們重孩子的想法,願意溝通、支持和配合孩子,他們和孩子的關系更多是合作型。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講很難做到,如果想實現這個目標,推薦可以上i親子app,一款權威的面向3-18歲孩子家長的教育服務平台。課程直擊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專題專解,可以幫助家長實現智慧父母。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㈤ 如何做智慧的家長

1摒棄固執的心態。
父母不要以為自己都是對的,就固執己見地照著這些方式教育和行事,而是應該把自己置身於多種優秀教育方式中,接受各類思想上的考驗,以海納百川的心態學習別人的所長。
2丟掉老套教育方法。
父母要學會以高情商來控制最本能的沖動行為,不要在發怒的時候把孩子拖來狠揍一頓,也不要用長輩閱歷豐富的優越感來壓制孩子的幼稚思想,這樣才能丟掉老套的教育方法。
3多經歷世事打磨。
作為父母不要守著一個單純的朋友圈子,應該多接觸社會上的各類人群,多處理社會上的各種事務,從世事打磨中獲取更多智慧原材料,而做到這些最好的途徑是從政或者經商。
4勤於思考和總結。
如果想更加高效率地增長智慧,父母就要學會在世事打磨中思考和總結,對於單件事情看深度,對於多件事情看深度和廣度,不能簡單被動地接收現實直接展示的原始信息。
5善於接納新事物。
讀書、看報和上網都是父母提升智慧的必經之路,父母要通過這些途徑學習大量剛性知識和少量網路文化,再把它們吸收轉化成為智慧,不要以事業繁忙為由拒絕這種學習。
6從容不迫襯托智慧。
無論在孩子面前還是在其他成年人面前,父母都要表現出從容不迫的溫和氣質,讓內在智慧和外在氣質相得益彰,而關於情緒的控制,可以從培養習慣和調理內分泌兩方面著手。
7客觀了解自己的孩子。
自家的孩子可能不存在別家孩子的那些通病,但可能存在獨有的問題,父母可以通過加入孩子的網上和現實的朋友圈來弄清楚這一點,然後有的放矢地為孩子輸出父母的智慧。

㈥ 雙減之下,如何成為智慧父母家長在育兒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雙減之下,如何成為智慧父母?首先,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培養有個系統的規劃。思考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

其次,根據規劃,和孩子制定每個階段需要實現的目標。制定目標時需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尊重發展規律,合理適度。

最後,根據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執行方案,高效合理的執行。執行過程中需要和孩子一起探索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㈦ 如何成為智慧型父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要想當好這個老師,家長一定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家長為什麼要不斷學習?你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換了那麼多老師,唯獨家長不會換,我們的家長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啊!家長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與孩子一起成長,才能完成教育孩子這一偉大而光榮的任務!
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家長:「做駕駛員容易還是做父母容易?」大家都知道,做駕駛員容易。可是做駕駛員都得先發書學習,參加培訓,考試發證才能當。當父母的卻什麼都不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家長不重視學習,有的人願意花幾個小時去打牌,去喝酒,你要他來參加家長會,聽家庭教育報告他都不幹。當然,今天來的家長,至少是合格的家長,你們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優秀家長。有的家長說他當公務員忙,沒時間陪孩子;有的家長說他辦企業做生意沒時間來開家長會-----,我告訴大家,當公務員、當領導是為革命作貢獻,把孩子培養成人同樣是為黨和國家作貢獻!搞房地產、經商是掙大錢,把孩子培養好了,一樣是掙錢!你掙錢再多,孩子沒人管學壞了,你照樣快樂不起來!

作為21世紀的父母,我們應該學點新知識,變個新形象。調查表明,當今孩子理想中的「現代母親」形象是「懂一點電腦,化一點淡妝,少一點說教,露出一點笑容,多給一點空間,有氣質,愛學習,像個朋友一樣」。而為數不少的父母和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的形象還有著或多或少的差距。
獨生子女的惟一性,使我們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成敗帶有「下賭注」的感覺,自己承受過的苦難,轉化為強烈的補償心理和懼怕心理,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過分的關心、過多的呵護。因此,21世紀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應走出以下四個誤區:
(一)丟掉補償心,找回平常心。
做父母的本應有顆平常心,因為生兒育女是最平常的事情。有平常心,就是讓子女快快樂樂地成為自己,成為「平常人」,即心地平和,能與人和諧相處的心理健康的人。你想把孩子培養成偉人,最可能的結果是孩子很平庸,連普通人也做不好;而如果你按照平常人的模式培養孩子,也許經過或長或短的歷練,孩子真能成為一個「人物」。不要把你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讓孩子來實現你的原望。留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盡情地去成長,完全地發展自我。
(二)丟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
用反常的眼光看孩子,是當今父母普遍存在的問題,只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的孩子,就懷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當父母學會用正常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就會理解孩子的心理,原諒孩子的過失,看到孩子的長處,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今天的父母對孩子多有煩惱,少有驚喜,原因在於不是去賞識自己的孩子,而是總盯著別人的孩子不放。下邊,我講一個賞識孩子的案例: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
一位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三分鍾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教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然而,她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坐不了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了。別的家長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在第二次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5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回到家裡,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兒子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
高中畢業,兒子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字樣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隻信封上。
(三)丟掉虛榮心,找回責任心。
今天的父母面對孩子那麼心急氣燥,原因是虛榮。孩子考試沒考好,是讓你沒面子,批評訓斥;孩子有了點成績或考上了好的學校,是給你添了光彩,於是到處炫耀。把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榮譽聯系在一起,這就是虛榮,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工具,為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一味地要求、強迫孩子,不尊重孩子,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浙江金華某中學生徐力,本來是班中成績較好的學生,一次考試成績沒進入班裡前幾名,他的母親對他多次訓斥,甚至大罵他沒出息,不如別的同學。他經受不住這種長時間的心理折磨,在一次被母親訓斥後,在母親毫無防備時刻,將母親殺害……。
(四)丟掉懼怕心,找回保護心。
有些父母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每天為孩子提心吊膽。但誰也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所以要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的性格,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常識。快樂和諧的家庭有快樂和諧的生活氣氛,快樂的生活氣氛要靠快樂的人去營造。家庭和諧呼喚「三個善待」。即:
1、善待自己,保持好心態。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你自己要先擁有快樂的人生。做父母的教給孩子的第一課應該是「喜歡自己」,讓孩子喜歡自己的一切,包括長相。心態好的人,自己活得瀟灑,孩子也會喜歡他;那些把所有煩惱都寫在臉上的父母,哪個孩子也不願接近。
2、善待孩子,成為孩子的好朋友。父母要用博大的胸懷去接納孩子,體諒孩子。要尊重孩子,決不能踐踏孩子的尊嚴。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學會做人,學會自尊的;如果孩子在羞辱中生活,他將會自卑。
3、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假如你不會善待家人,你就不配成家;假如你不會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父母;假如你不會善待老人,你就不配做兒女。
現在我送給在座的家長及你們的子女一份無價的禮物——快樂人生三句話。即:面對生活,要微笑著說:「太好了!」;面對困難,要勇敢說:「我能行!」;與人相處要主動說:「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這三句話,對於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心態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於勇氣。在新的競爭中,「我能行」三個字將顯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幫助別人後,心情非常愉快,幫助人越多,你也越快樂,快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們做父母的、做教師的對子女,對學生應該播光明之種,使其發智慧之芽,開理想之花,結快樂之果,把快樂作為人生最終目的。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做父母的要做智慧型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提倡做智慧型的父母,目的在於提高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辨析、判斷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父母的良好願望在孩子身上產生積極的教育影響和教育效果,使父母的好心有好報;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樂。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正在成為我的心病,我不知該怎麼辦。一位父親也曾對我說:什麼「長」都好當,惟獨家長不好當。
作為智慧型的父母應該善於通過言傳身教,把理性的教化、愛的滋潤、美的熏陶有機的融為一體,傾注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讓孩子體會到愛的滋潤和美的熏陶,重視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己的空間,允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表現力,給予孩子自我,鼓勵孩子自信,相信孩子之間只有個體差異,沒有好壞之分,把孩子的夢想當作是令人欣賞的志向,當作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鼓勵孩子要大膽嘗試,只要孩子努力去做,父母都應該說:「好,非常好」。因為孩子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成人後才能在無限地空間實現飛躍。一個人連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怎能藉助別人的力量來推動自己?
作為智慧型父母,重要是在孩子茫然的路上指路和照明,當孩子需要時給予及時地幫助,使他們感到父母是最信任的人,是最能理解他們的人,是心理上的朋友。父母和他們只有年齡上的差異,但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心靈上是相通的。對孩子來說,父母不僅僅是保護者與撫養者,父母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榜樣,一個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英雄。
正因如此,智慧型的父母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他們認為,一定要趁孩子需要時,多教養和多享受他們的童真,有了孩子,就一定要享受做父母的責任和快樂,很多事業上成功的父母都拿出一定時間陪孩子遊玩,說話溝通和交流,他們認為這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業,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還有的父母不善於與孩子交流,往往是吃飯時候問學習,訓斥人,弄的氣氛十分不愉快,子女生氣,飯也吃不好,最後不歡而散。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裡缺少同齡夥伴,他們經常感到很孤獨,有什麼想法也不願向父母講。一次對500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有44.5%的學生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他們說,父母的觀念和我們的觀念有很大差異,我們穿的用的他們看不慣,我們說的、唱的他們聽不慣,覺得我們變壞了,弄得我們什麼都不願對父母講。
我們必須承認,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代溝」這個客觀現實,兩代人之間確實存在「差異」,不然怎麼是「兩代人」呢,但是「代溝」不是不可以填充,「差異」不是不可以縮小,這需要父母的智慧,通過與孩子智慧的交流與溝通,達到相互認同,相互理解,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教育才能產生正效應。
各位家長,在新的世紀里,要想讓孩子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成功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我們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代替不了孩子成長;種子是父母播撒的,成長還要靠孩子自己。我們不能滿足於准備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應該讓孩子准備好一切去迎接未來!
那麼,怎樣的家長才算合格的家長呢?第一,有現代教育理念;第二,有科學的教育方法;第三,有健康的心理;第四,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與平等和諧的家庭成員關系。
家長同志們,我們的目標是統一的,我們的任務是一致的,願我們攜起手來,齊心協力,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把我們的學生,您的孩子,培養成學習勤奮、品質優良、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優秀人才,為將來升學、就業,乃至整個人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自網路,僅供參考!

㈧ 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

1. 關於溝通

普通父母:他們容易站在權威的角度,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於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卻不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關系更多的是控制型。

智慧父母: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有的想法和家長的不同,但是願意溝通,找到親子間想法的交集,相互配合、支持,他們和孩子的關系更多是合作型。
2. 關於視角

普通父母:他們願意從放大鏡的視角看孩子,比如這次考試的成績排名、鋼琴少練習了兩遍……這樣的關注讓孩子緊張、焦慮,生怕做錯事被批評。

智慧父母:智慧的父母習慣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他們習慣拿著望遠鏡看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學習的興趣比暫時的成績更重要,願意看孩子目前的成長,有遠慮但少近憂。
3. 孩子的特質

普通父母:他們覺得孩子身上有很多缺點,只有少許優點,而且覺得孩子的優點不用關注,急於改變孩子身上的缺點,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變為一個優秀完美的人。

智慧家長:他們覺得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都是特點,他們承認孩子身上有一些需要調整的部分,但是不盯著孩子的缺點嘮叨,強化孩子的優點就是弱化其缺點。
4. 關於提問

普通父母:他們不喜歡孩子總提出一些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想法,當孩子提出「十萬個為什麼」時,他們選擇忽視,或者急於給孩子他們認為的正確答案。

智慧父母:他們會肯定孩子的疑問,不急於替孩子思考,相信並鼓勵孩子勇於自己尋找答案,即使他們覺得孩子的辦法不完美,也願意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因為他們相信問題中往往藏著創造、想像力。

5. 關於學習

普通父母:他們覺得學習需要孩子記錄知識、做習題,而體現學習結果的唯一指標就是成績,花費的時間越多,學習的效果越好,這樣的態度往往讓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更無法找到內在的學習動力。

智慧父母:他們認為學習是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肯定有波動、曲折,成績重要,但成績好壞的背後的原因也重要,我們需要客觀看待孩子的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需要考慮影響成績的思維、自信、情緒、心態等等。

6.時間分配

普通父母:在他們眼裡,孩子的事情只有學習和其他兩件事,他們的口頭禪是「除了學習,你什麼都不要管」,這樣做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也讓孩子倍感壓力。

智慧父母:他們習慣綜合考慮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孩子的任務,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其他方面,要適當地給孩子留白,讓他們自我發揮,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各個方面也會相互促進。
7. 關於比較

普通父母:他們認為孩子的失敗都是可以避免的,失敗就等於錯誤,告訴孩子要做到最好,但是這樣的觀點容易讓孩子怕失敗,從而沒有自信、不敢嘗試更多可能。

智慧父母:他們相信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甚至是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失敗沒有什麼,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更加寶貴,只有這樣孩子的心智才能更加成熟,未來才能更加獨立、自信。
8. 關於生活角色

普通父母:他們對於自己要求很高,生活中各個身份都想做到100分,他們時常焦慮、沮喪,甚至發火;其實想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妻子、員工的想法只會讓自己倍感壓力。

智慧父母:他們對自己沒有苛責的要求,他們明白愛家人之前要先愛自己,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把生活看成多選題,當自己心態好,身邊的家人也感到幸福。

9. 關於教育

普通父母:他們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方法就是指揮孩子去做,孩子做不到就會生氣、發火甚至大吼大叫,他們習慣說「我是為了你好」,他們良苦用心,卻時常換來孩子的抗拒和親子關系的緊張。

智慧父母:他們相信身教大於言傳,願意以身作則先改變自己,然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他們希望自己作為榜樣先行動起來,他們的潛台詞是「為了孩子好,我要自己變得更好」。

10. 關於生命

普通父母:他們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往往比較單一,認為孩子的幸福就是成績好、工作好、收入好……他們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樣,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智慧父母:他們認為成功人生的定義是多元的,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覺得孩子只要有進步、有收獲就是成功,他們努力給孩子生命增加各種體驗,讓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樂趣,從而活出自己的意義。

㈨ 想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智慧的家長都是怎樣做的

孩子的學習動力「枯竭」。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至關重要。受疫情影響,除了部分面臨畢業和升學的學生,大部分孩子還沒有開學。他們每天在家上網路課,長期在家上網路課,沒有學校老師的監督和督促。很多孩子厭學,沒有學習興趣,沒有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張傑家的孩子每天上網的時候都把手機開著,手裡拿著玩具和漫畫書,鎖著門。老師一喊就不理他們了,說是網路問題,無法連接。

孩子的學習熱情不僅與孩子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有關,還在於孩子的內在動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本世紀的偉人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3.培養孩子的耐心,讓孩子冷靜下來很多孩子急躁,無法安靜學習,無法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時心不在焉。這就需要家長培養耐心,讓孩子靜下心來,培養耐心。第一,讓孩子學會等待,讓孩子玩一些拼圖或者積木,玩手工游戲。

4.勞逸結合孩子的注意力時間一般不到20分鍾,所以要想有足夠的內驅力,就要堅持勞逸結合的原則。當孩子學習半小時或20分鍾時,他們應該休息一下,聽一些音樂,做一些鍛煉來伸展身體,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好地參與學習。

5.採用獎懲原則對於調皮、懶惰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獎罰原則,為孩子定製獎罰政策,上課認真聽講,按時保質。完成作業後,他們會得到一朵小紅花,可以用來換取獎品,比如巧克力、玩具和孩子們喜歡的零食。但是,如果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寫出來的字就亂七八糟,十道題就錯了。在這種情況下,之前獲得的小紅花將被改變.

一個孩子能否靜下心來專心學習,主要看孩子是否有學習的興趣,孩子是否有內驅力的驅使。但是如果孩子的內驅力不足,家長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找出影響孩子內驅力的因素。

㈩ 如何當一名智慧家長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學會獨立選擇實現超越的過程。父母要做的,就是在生命的最初,給予合適的環境,給予恰當的引領,等待孩子的天賦發芽。

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有獨到的見解,教孩子獨立處理問題,這是孩子人生很重要的起跑線。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僅要真正地用心,還要學會放手。
一個人能力的大小是未來生存的重要基礎。只有在擁有能力的基礎上,才能起跑後跑得堅實,才能跑得持久,才能不至於跑錯了方向。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學習,更重要的是主動學習。主動就是要耐心挖掘孩子的內驅力。只有孩子積極主動去做,投入極大的積極性,就能不斷地去堅持,成為習慣。
讀書、旅行、交流,開闊視野,寬廣胸懷,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思維和眼界,更涵養了他們的自在從容,讓他們的人生積累、經歷閱歷更加豐富厚重,讓生命觀和價值觀得以支撐和傳承。一定會讓孩子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也一定會為孩子馬拉松奔跑注入持久的能量線。

閱讀全文

與疫情之下如何做智慧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類人的養老金要停發 瀏覽:12
退休員工可以買社保嗎 瀏覽:859
怎樣提高老年人的性功能 瀏覽:449
上海銀行養老金提前領取 瀏覽:205
鎮江楓葉紅老年公寓 瀏覽:751
江蘇省勞模退休工資增加百分之五嗎 瀏覽:797
長壽火車站打車多少錢 瀏覽:23
父母真的煩怎麼辦 瀏覽:932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退休後可拿多少錢 瀏覽:61
池州秋浦敬老院電話 瀏覽: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麼辦 瀏覽:17
吃面養生總是反胃怎麼回事 瀏覽:16
2019社保養老金漲多少 瀏覽:4
福州退休金補貼 瀏覽:158
貴州最長壽老兵去哪裡了 瀏覽:620
長壽路到康王南路 瀏覽:46
廣州社保個人退休年審 瀏覽:184
將養老保險轉回戶口所在地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49
2017感動中國人物孝敬父母的 瀏覽:948
石家莊養老院有哪些服務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