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與家長有效的溝通
首先,與家長溝通時要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要尊重家長。我們做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言談方式,使家長產生一種願意跟你溝通的的慾望。因此在跟家長溝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備好學生的材料,諸如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及老師近段時間的評語等。同時在腦海里預想一下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力求自己在回應家長的問題時做到准確無誤,以增強家長對自己的信任感。而對於少數文化程度較高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我們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跟她們交流和請教管理孩子的方法,這樣既便利我們工作,同時也讓家長覺得我們比較民主隨和、誠實可信,從而更願意跟班主任聯系溝通。
班主任要多理解家長,多換位思考。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一些過失或者為了孩子與老師發生的矛盾等問題。事實上,我們從家長那裡會得到學生的各種信息,同時老師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如果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會把孩子引向好的發展。
其次,要注意的是我們面對的家長來自各個階層,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知識結構、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班主任應該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無論與何種類型的家長溝通,最關鍵的還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最後,要建立家校聯系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基本情況,從而對學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當然最方便的還是通過給家長打電話、發簡訊隨時進行溝通。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與家長電話交流時,語氣要和藹,要親切。對學生的近期表現,要多肯定,多鼓勵;對於不足,要委婉表述。教師與家長接觸,往往離不開評價學生。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可以先請家長談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而後班主任談學生在校內的表現。讓家長感受到你是一個認真負責師德高尚的教師。
❷ 如何有效與家長進行溝通
1、主動溝通,平時多與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說說心理話,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2、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
3、尊重理解,有事外出,應主動與父母聯系,免得父母擔心,要多聽聽父母的觀點,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觀點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冷靜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達到求同存異的溝通結果;
4、多些寬容,遇事不必斤斤計較,因為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最愛的人;
5、有錯就改,不隱瞞自己的錯誤,讓父母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6、主動幫助,幫父母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開心。
❸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不對等,該如何與父母有效溝通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童年影響很大,甚至對其的一生都有著影響,現在很多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會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你,孩子在愛的包圍下長大,身心發展都會比較健康;而以前的大多數家庭中都有多個孩子,自己可能會有兄弟姐妹,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但父母不能夠把自己的愛公平的分給每一個孩子,可能有的時候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不對等,他們並不感覺這樣做會有什麼影響,而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負面情緒可能會長期積累在心中,從而影響對父母的感情,以及家庭的和睦。個人認為應該這樣和父母有效溝通: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其實這個問題是父母最不應該犯的,也是最容易犯的,因為他們不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甚至會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沒有必要那麼較真,會更加疼愛年齡較小的孩子,或者是格外疼愛某個孩子,這樣的問題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主動和你提出意見,這樣的父母是不稱職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❹ 如何跟家長溝通更有效
首先一定要主動找到家長溝通。等著家長來找你,往往就是麻煩來了。溝通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就算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到家長家裡去拜訪一下,這樣會顯得更有誠意,說明你很重視他們家小孩,他們會更願意與你溝通。
02
接著你的態度很重要,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家長,你都要面帶微笑,注意傾聽,態度誠懇。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要開口就是這個學生哪裡哪裡又不會,而是先抓住他的一些生活上的小優點比如有禮貌,會幫助同學之類的小舉動先誇一下再來談成績。
03
然後對於家長你要學會分類,我主要根據家長對孩子及老師的態度分成「溺愛型」「打罵型」「放任型」「配合型」「質問型」。對於不同類型的家長我們溝通的側重點不一樣。面對「溺愛型」家長重說服,面對「打罵型」家長重勸告,面對「放棄型」家長重鼓勵,面對「配合性」家長重交流,面對「質問型」家長重微笑。
04
等溝通了一段時日,就完全沒必要把話題總落在孩子身上,也可以找其他一些話題聊聊,避免語盡的一些尷尬。有些人會覺得沒什麼話題,不知道說什麼,在這我也講下怎麼找到話題點:
1、多讀:無論什麼方面的書你都要看,通過讀書來獲取你沒有經歷過的經驗並不斷積累使你掌握各種知識點,為溝通打下堅實的語言和文字基礎;
2、多看:經常上網看資訊以及通過看電視、看電影、看報紙等來獲取當今社會的熱點信息,為溝通冷場時找話茬;
3、多寫:多寫文章和感想來提高自己的書法和文筆表達能力,增強自己在他人心中文化品位;
4、多動:多走出去參加一些活動,增加交友面從而為溝通帶來鋪墊;
5、多思:勤思考,通過思考模擬對方的心理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❺ 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當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他人將自己看成大人,特別是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自己。然而不知怎樣與父母溝通,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常常陷入與父母無法交流,產生代溝的煩惱之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家庭問題出現時,由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缺少溝通,常常使得問題激化,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庭沖突升級。家庭矛盾的不及時解決,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同時也不利於中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作為子女的中學生,不應該和父母「一句起,兩句止」,期望父母單方面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應該主動與父母溝通。那麼如何與父母溝通呢? 所謂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有效溝通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領: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了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也經歷過「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要經常坐下來,跟爸爸談談你在學校的情況,跟媽媽談談你遇到的煩惱,這樣父母也會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跟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會無意中縮小代溝,增進家庭親情。父母是愛我們的,只要我們同樣以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❻ 我們要怎樣與父母溝通
小凡是我的朋友,從事動漫設計工作。
父母對他的職業很不滿意,更希望他考公務員,鐵飯碗、收入穩定。但小凡不樂意,兩代人僵持不下,誰也不讓誰。
在僵持的過程中,小凡承受了許多壓力,因為父母比較強勢,經常用威脅性的語言逼迫他,「你不去報名考試,我們就跟你斷絕關系。」、「要是你還做動漫設計,以後就別再進這個家的家門。」
跟父母溝通不暢問題很常見,我的另一位朋友小王最近跟家裡人鬧翻了。
小王找了一位價值觀和興趣愛好以及外形都很合拍的女朋友,但小王家裡嫌棄女方不是本地人,家境也不好,於是張羅著給兒子相親。氣的小王離家出走,跟父母的關系鬧得很糟糕。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為什麼我們和父母溝通就那麼難呢?
第一,雙方的期待不同。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是,希望孩子聽話,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事情。
孩子對父母的期待是,父母應該體諒我,讓我自由選擇。一直渴望得到父母認同的成年子女,卻經常得到父母的否定。
所以,雙方期待不同,相撞時產生的反應也會不同。又因為是親人,雙方都認為對方改變是理所當然的,在彼此都遭到拒絕的情況下,沖突就發生了。
第四方面,換一個場景溝通
當我們在家裡和父母溝通不順暢時,不妨邀請父母到外面的咖啡館或餐館繼續聊。
換一個情境,能避免回憶起相似情景下的不好情緒,也能讓彼此間的種種壓力和張力減輕一些,最終達成一個和諧的結果。
最後,最重要的是要去尊重別人的想法。
父母有自己的榮耀,也有自己的偏執,自私。把對方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嘗試著去理解和接受人性,打破我們自己內心中間的一些期待,然後以真實的,自我負責的姿態去跟父母溝通。
如果真的到了不可溝通的地步,那麼暫且擱置這件事情,讓時間去證明一切。
以我為例,我的父母對於我在外地工作這件事頗有微詞,多數時候,我們的對話難以繼續,他們堅持他們的看法和想法,我堅持我的。
但當我在外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發展了屬於自己的事業,讓自己生活變得更好的時候,他們的擔心和顧慮相對來說就不存在了。
在這過程中,我沒有說太多,只讓時間和行動證明一切。
父母愛你,自然會尊重你。若父母不愛你,只是想把你當成工具的時候,你和他們溝通的任何東西都沒有太多的意義,因為,他們已經把你認定成了他們想像的樣子。
在這種時候,你只能堅持自己。
關於如何和父母溝通就講這么多,最後總結一下,要想和父母有效的溝通。
首先,不要強調對錯或說服對方;
其次,要學會非暴力溝通;
再次,溝通的姿態和溝通的場景也很重要;
最後,要尊重父母的想法,如果實在無法溝通,可以暫時擱置,讓時間來證明。
❼ 長大成人的孩子,該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地溝通呢
孩子和家長之間總是有代溝,當孩子成年以後該如何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呢?我相信這也是很多成年子女的困擾,不知該怎樣和父母進行溝通,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截然不同。又無法說服他們和自己擁有一樣的想法,這個時候該怎樣和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呢?中國有一個傳統觀點,就是要孝敬老人,無論老人秉持什麼觀點都不應該和老人頂嘴。同時這也就讓成年子女犯了愁,不知道怎樣和父母進行有效的有效的溝通。今天就來告訴各位成年子女該怎樣和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不和父母產生對立情緒。
❽ 如何能和父母建立良好有效的溝通
一、維持良好親子關系的方法:
1、教養態度:權威專制型、自由放任型、民主權威型
2、學會溝通方法
3、掌握獎懲策略
二、親子溝通的方法:
1、 溝通類型:權威式親子溝通、溺愛式親子溝通、和諧式親子溝通,包括:說服、資訊提供、談心(宣洩作用)、談天(常用) 等方式
2、親子溝通需以愛為基礎
3、如何營造親子關系
(1)提供舒適的外在條件良好溝的環境
(2)提供能促進、培養和保持子女情緒平衡所需通的建議
(3)幫助孩子發展正確的自我觀念和健全的自尊
(4)示範並教導孩子做決定、選擇、評判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5)以言教和身教引導兒童的道德發展
(6)當孩子學著克服生活中的情緒難關時,給與絕對的支持
(7)協助孩子的群體適應、人際關系
(8)幫助孩子表達他內在的創造力,讓他的潛能盡量發揮
4、鼓勵幼兒的原則:
(1)多贊美鼓勵,不要吝惜獎勵孩子
(2)獎勵的內容和其受獎勵的行為相符
(3)獎勵要在好行為發生後立即施行,才有效果
(4)獎勵不要主太濫,要通過競爭才有意義
(5)多用精神或社會的的獎勵,少用物質獎勵
(6)口頭贊美的語句要具體
(7)獎勵要由外控逐漸引為內控,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8)不要錯用獎勵,要針對好的行為
5、懲罰的原則:
(1)懲罰並不等於體罰(動手、兇狠表情另幼兒生畏,也容易讓幼兒模仿,成為暴力型的孩子)
(2)要在不良行為發生後立即實施
(3)懲罰的方式要公平,前後力求一致(同樣的行為應有相同的後果)
(4)對幼兒的懲罰可以用取消某些他們視為重要東西的方式
(5)不要拿生命有關的事項來懲罰
(6)懲罰孩子要讓孩子明白你喜歡他,只是不喜歡他的不良行為,把人和事分開
(7)懲罰應配合口頭說明,讓孩子明白自己被罰的原因
(8)懲罰孩子要注意就事論事,不要羞辱、貶損孩子,不要做超出其年齡的要求
❾ 如何和父母有效溝通
首先要與父母提出你的目的,例如「爸媽,我想跟你們好好聊一聊......的事」,提出要談話的一點和談什麼的一點。這一步驟非常重要,溝通非常需要一個好的開頭。
談話時要心平氣和有耐心,其一是因為所有的溝通都需要耐心,否則將無效溝通,其二是因為父母本就與你有代溝,很多時候確實會觀點不一致,這個時候只要你耐心地平和地講出你的角度你的立場就好了,你的父母也是希望你可以走得更遠,他們會理解你的,但是如果你與他們爭吵的話,效果適得其反。
❿ 怎樣與父母溝通
1、要有子女應有的態度,尊重父母
我們跟父母溝通時,首先必須要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孝順,這樣話題才好展開。即使談話時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
2、多傾聽
父母給的建議或者引導,絕對是為了我們自己好,沒有任何的惡意。可能當時跟咱們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導致讓你不想聽那些建議或者勸告。那你也沒必要當面的跟他們爭吵,稍微陳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讓他聽聽你的想法。如果他們不認同,他們會給出理由。我們要將他們的理由記下來,然後好好思考。畢竟那是二十來年經驗的積淀。
3、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都包裝起來
父母比我們多活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而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更何況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歲的後輩。想像一下一個小學生跑出來對你說,叔叔/姐姐,我來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與父母溝通,就先要讓父母願意與你溝通。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達的包裝起來,引誘你的父母來聽。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誇一頓,例如您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我幫助很大雲雲;然後在告訴他們,「美中不足的是......」,說出你的真實想法。
4、多理解
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就跟母親嘮嘮叨叨的囑咐我們多穿衣服多蓋被子一樣,父親會不停的囑咐不吃虧,別上當,處理好人際關系。在他們眼裡,這些事情我們永遠不懂,盡管我們已經懂得。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他們是看不得自己這個藝術品收到半點損傷的,所以他們想小心呵護,但他們比較不能天天圍繞在身邊,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那份呵護的心。不要嫌他們嘮叨,多肯定他們。說句,老媽老爸你們真好。
5、做子女要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
不要讓父母把你當成一個小孩,需要與父母建立一個平起平坐的地位。誰都不願意跟一個小自己二三十歲的後輩交流。除非你在某方面讓父母折服,讓父母明白你是一個大人,有自己正確和獨立的思考。這需要在平時多下功夫,多與父母聊天,和他們聊他們關心的話題,並且多闡釋自己的觀點;並且在任何可能的機會展示自己靠自己能力取得的成績,讓他們對你感到信任和自豪。
6、多鼓勵父母
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勸解和鼓勵。這一類老人的特點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子女在熱情鼓勵老人的同時,要給老人具體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切忌沒有耐心敷衍塞責,因為此類老人多數比較敏感,子女的消極應對會讓他們進一步沮喪憂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