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親屬關系稱呼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親屬,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用英語來稱呼他們呢?father,mother,dad,mom的意思分別是「父親」,「母親」,「爸爸」,「媽媽」,前兩個詞為書面語,後兩個詞是孩子在家對「爸爸」,「媽媽」的稱呼常用在中語中。還有daddy和mommy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稱呼語。
稱呼還有husband,wife,son,daughter,brother,sister,uncle,aunt,nephew,niece,cousin。在fathermother前面加上grand組成grandmother和grandfather,就是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口語當中常用grandmagrandpa。這里哥哥,弟弟都用brother來表示,sister可以同時表示姐姐、妹妹,這跟漢語是不同的,一般在西方家庭兄弟姐妹之間都可以直呼其名,那麼當你必須說明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長幼關系時怎麼辦呢?可以在brother或sister前面加上elder這個詞,elderbrother或eldersister,就表示哥哥、姐姐了,或者也可以加上big,這個詞也能表示同樣的意義。那麼在brother或者sister前面加上younger就可以表示「弟弟、妹妹」了,就是youngerbrother,youngersister。
英語中對親戚的稱呼跟中文也是有區別的,結婚以後,雙方的直系親屬也就是immediatefamily就都變成了對方的姻親in-laws,比如father-in-law就是指岳父或者是公公,mother-in-law指岳母或婆婆,sister-in-law嫂子、弟媳等等,brother-in-law指內兄、內弟、小叔子、姐夫、妹夫等等。一看中英文的對照,就知道英語對親屬的稱謂比起中文要簡單得多。中文按年齡、男方還是女方的關系等等為親屬冠之以不同的稱呼,而西方人似乎不太在乎這位親戚是父親這邊的(onthefather'sside)還是母親那邊的(onthemother'sside),一視同仁,給一個稱呼。
更有意思的是對distantrelatives,也就是「遠親」的稱呼。cousin一詞不分男女,概括了所有「堂兄弟和堂姐妹或者表兄弟和表姐妹」。而「侄子或外甥」都是nephew;「侄女或外甥女」則都是"niece"。不過,盡管英語中的稱謂不如中文的分工細致,"bloodisthickerthanwater"(血濃於水)是東、西方人都認同的
❷ 姑丈的爸爸媽媽叫什麼
姑丈的爸爸媽媽,可以叫爺爺或者是奶奶。在我們這里就是這樣稱呼的。
姑父的父母
姑父的父親,書面語「姑姻祖父」。口頭當面稱「奶爺」、「爺爺」、「爺兒」等。(跟著姑表兄弟叫)
姑父的母親,書面語「姑姻祖母」。口頭當面稱「奶奶」、「奶兒」等。(跟著姑表兄弟叫)
姑父的兄弟
姑父的哥哥,書面語「姑姻伯父」。口頭當面稱「大伯」、「伯」、「大爺」等。(跟著姑表兄弟叫)
姑父的嫂嫂,書面語「姑姻伯母」。口頭當面稱「大媽」、「媽」、「大娘」等。(跟著姑表兄弟叫)
姑父的弟弟,書面語「姑姻叔父」。口頭當面稱「小叔」、「叔」、「小爺」等。(跟著姑表兄弟叫)
❸ 姑父的媽媽姑姑的侄子怎麼叫她
問題問的不太清楚。應該是姑姑的侄子管姑父的媽媽叫什麼?奶奶
❹ 姑父的父母我叫什麼姑父的兄弟姐妹我叫什麼他們的孩子我叫什麼
一般姑父姑母都是叫自己娘家侄子,同樣姑父父母你應該叫爺爺奶奶,只有自己父母的父母才是另外叫的,姨夫和姑父的叫法一樣。
姑丈加的親戚隨你表兄弟和表姐妹叫。
表兄弟和表姐妹都是省略表,直接名字加稱呼,比如表姐名字叫梓潼,你就可以叫她梓潼姐。
姨夫家和姑父家一樣。
父親的姑父叫姑老爺,舅父叫舅老爺,姨夫叫姨老爺,母親的姑父叫姑姥爺,舅父叫舅姥爺,姨夫叫姨姥爺。希望能幫到你!
❺ 姑父的爸爸媽媽我應該叫什麼
姑父的爸爸、媽媽可以叫爺爺、奶奶。
我國法律所調整的親屬關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孫子女和外孫子女、兒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如伯伯、叔叔、姑母、舅、阿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親屬不等於家庭成員,有親屬關系的人可能分屬於多個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員並不絕對有親屬關系。
根據親屬關系發生的原因,可以將親屬分為配偶、血親和姻親三類。
血親包括自然血親和擬制血親,前者是指出於同一祖先具有血緣聯系的親屬;後者是指彼此本無該種血親應當具有的血緣關系,但法律因其符合一定的條件,確認其與該種血親具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的親屬,如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就是擬制血親,養兄弟姐妹也屬於擬制血親。
姻親是指除配偶外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包括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配偶的血親的配偶,姻親之間只有在法律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才具有權利義務關系。
❻ 傳統中對姑父的父母的稱呼
姑父——姑父的女婿(你稱姐夫或妹夫)——姐夫或者妹夫的父母(你成為伯伯或者叔叔)ok!!
❼ 親戚關系的所有人怎麼稱呼
家庭關系稱呼總匯如下。
爺爺:爸爸的爸爸。奶奶:爸爸的媽媽。姥爺:媽媽的爸爸。(有的地方稱:外公)姥姥:媽媽的媽媽。(有的地方稱:外婆)太太:爺爺的媽媽,奶奶的媽媽。太爺:爺爺的爸爸,奶奶的爸爸。太姥姥:姥姥的媽媽,姥爺的媽媽。
太姥爺:姥姥的爸爸,姥爺的爸爸。姑奶奶:爺爺的姐妹。姑爺:姑奶奶的丈夫。(「爺」字重讀,與表示女婿的「姑爺」不同。)爺爺的兄弟分別根據他的排名稱呼,比如:大爺(「爺」字重讀,與表示伯伯的「大爺」不同。)三爺。他們的妻子稱呼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姨爺:奶奶的姐妹的丈夫。舅爺:奶奶的兄弟。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姑姥姥:姥爺的姐妹。姑姥爺:姥爺的姐妹的丈夫。姨姥姥:姥姥的姐妹。姨姥爺: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爺:姥姥的兄弟。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姥爺的兄弟分別根據他的排名稱呼,比如:大姥爺,二姥爺。他們的妻子稱呼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稱呼為「大爺」):爸爸的哥哥。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叔叔:爸爸的弟弟。嬸嬸:爸爸的弟弟的妻子。姑姑:爸爸的姐妹。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舅舅:媽媽的兄弟。
舅媽:媽媽的兄弟的妻子。
姨:媽媽的姐妹。姨父:媽媽的姐妹的丈夫。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兒子。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兒。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兒子。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兒。
(7)侄子把姑父的父母叫什麼擴展閱讀:
男女平等,必須去掉外字。所以媽媽的媽媽叫姥姥,媽媽的爸爸叫姥爺。女兒的孩子叫孫子(孫女/孫男)。
姊妹的孩子叫甥子(甥女/甥男)。兄弟的孩子叫侄子(侄女/侄男)。以減少各種性別歧視。
女道士為坤道,男道士為乾道。對出家的道士稱法師真人。
對出家的僧人稱師父或法師,對他們的負責人稱和尚、大和尚、老和尚(即退居大和尚)。
對出家的女僧人稱師父、法師或比丘尼師父(跟其他人談及時,或者稱二僧)。
出家人對燒香進貢的善女善男稱善信或者居士。
❽ 他叫我姑父我該叫他媽什麼
親屬方面的稱謂 對父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姑父」「姑母」,男的自稱「內侄」,女的自稱「內侄女」。單對姑母就自稱「侄」「侄女」。 稱別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爺」「姑奶」,男的自稱「內侄孫」,女的自稱「內侄孫女」。單對姑奶就自稱「侄孫」「侄孫女」。 稱別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爺」「姨奶」,男的自稱「甥孫」,女的自稱「甥孫女」。 稱別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父母,稱「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爺」「姥姥」,男的自稱「外孫」,女的自稱「外孫女」。 稱別人的「外祖父」「外祖母」, 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兄弟及其妻子稱「舅父」「舅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對母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姨父」「姨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稱別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姑父、姑母,稱 「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爺」「姑姥」,男的自稱「外侄孫」,女的自稱「外侄孫女」。 對母親的舅父、舅母,稱 「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爺」「舅姥」,男的自稱「外甥孫」,女的自稱「外甥孫女」。 對父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父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母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母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姨父」「表姨」,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父母雙方表親戚姑、舅、姨所生的子女,一律統稱謂表兄弟姊妹,自稱也是如此。 對妻子的父母稱「岳父」「岳母」,自稱「子婿」「小婿」。 稱別人的岳父岳母謂「令岳父」「令泰山」「令岳母」「令泰水」;對別人稱自己的岳父岳母,前面要加一個「家」字。 對妻子的祖父母稱「太岳父」「太岳母」,自稱「孫婿」。 對妻子的伯、叔父母稱「伯岳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自稱「侄婿」 對妻子的兄弟姊妹稱「內兄」「內弟」「妻姊」「妻妹」,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 對妻子姊妹的丈夫稱「襟兄」「襟弟」,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俗稱「聯襟」。 對妻子的其他家族及親屬,妻子怎麼稱呼也隨之怎麼稱呼。 對丈夫的其他家族及親屬,丈夫怎麼稱呼也隨之怎麼稱呼。 上述各稱謂,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敝」字。 對子女配偶的父母稱「親親」「親翁」「親家母」,自稱「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家族、親屬的稱謂歸納起來就兩句話:父系稱爺叫奶伯叔姑,母系稱爺叫姥舅與姨。
❾ 求最全的親人親戚關系稱呼,謝謝!
一、家族方面的稱謂 中國人親戚關系圖表 [1] 對自己的父母稱父親母親(爸媽)。男的自稱兒子;女的自稱女兒。 稱別人的父親、母親謂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母親謂家嚴家父和家慈家母。 對自己已故的父親、母親稱考和妣;對別人稱自己已故的父母謂先嚴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對於後母稱繼母,其他如前。 對自己的祖父母稱祖父祖母(爺爺奶奶)。男的自稱孫或孫兒(孫子);女的自稱孫女。 稱別人的祖父、祖母謂令祖父和令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祖父、祖母謂家大父和家大母。 對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稱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稱王考和王妣。 對自己的曾祖父母稱曾祖父曾祖母(太爺爺太奶奶)。男的自稱曾孫;女的自稱曾孫女。 稱別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謂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謂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對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稱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稱元(玄)孫;女的自稱元(玄)孫女。 對父親的兄嫂稱伯父伯母(大爺大娘),對父親的弟弟、弟媳稱叔父叔母(叔叔嬸嬸)。男的自稱侄;女的自稱侄女。對父親的姐妹、姐夫妹夫稱姑姑、姑夫。 稱別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謂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對別人稱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謂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稱幾伯幾叔幾伯母幾叔母。(姑姑亦是) 對父親的伯父母、叔父母稱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稱侄孫或從孫;女的自稱侄孫女或從孫女。 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家字、舍字或敝字。 對同胞兄弟姊妹稱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對同族的兄弟姊妹稱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稱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 稱別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個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個舍字。男女自稱同理。 對自己的配偶,男稱女謂妻妻子賢內助,自稱夫;女稱男謂夫婿,自稱妻妻子。 稱別人的配偶,對男方可稱兄道弟,對女方稱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較多,前面加一個排行位數。 對自己的子女稱兒女兒,自稱父或母。 稱別人的兒子謂令郎,女兒謂令愛;對別人稱自己的兒子謂小兒犬子,女兒謂小女,兒子媳婦謂兒媳。 對兄弟的子女稱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個賢字,男的自稱伯叔,女的自稱姑如已嫁人則稱姑母。 稱別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在自稱的前面加一個愚字。 對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長者,祖輩,長輩、同輩,均按前面所述相稱,寫信問候前面要加一個宗字,表示是一個宗族。 對過繼的父母稱寄父母義父母,男的自稱寄男,女的自稱寄女義女。對於寄兄弟姊妹的稱呼,除胞字不能相稱外,其他一律相通。 表一 稱呼對象 稱呼(稱謂) 對此自稱 對他人稱其家族中人 對他人稱自己家族中人 父親的父母 祖父,祖母 孫兒,孫女 令祖父,令祖母 家祖父,家祖母 父親的伯(叔)父/母 伯(叔)祖父/母 侄孫兒/女 或從孫從孫女 令伯(叔)祖 父/母 家伯(叔)祖父/母 生(養)父/母 父親,母親 男(或兒),女兒 令尊,令堂 家父(嚴、尊),家母(慈) 父親的兄/嫂 伯父,伯母 侄兒,侄女 令伯父,令伯母 家伯父,家伯母 父親的弟,媳 叔父,嬸母 侄兒,侄女 令叔父,令嬸母 家叔父,家嬸母 兄(哥),兄妻 兄、哥,嫂嫂 弟,妹 令兄,令嫂 家兄,家嫂 伯(叔)父的子女 堂兄,堂姐 堂弟,堂妹 令堂兄,令堂姐 家堂兄,家堂姐 弟,弟妻 弟弟,弟妹 兄,姊、姐 令弟,令弟妹 舍弟,舍弟妹 姊(姐),妹 姊、(姐)姐,妹妹 弟,妹 令姊,令妹 家姊,舍妹 丈夫 夫子(或夫君),某某(單稱名或字) 妻,某某(單稱名或字) 某先生,(或尊夫君) 外子 妻子 吾妻(或賢妻),某某(單稱名或字) 夫,某某(單稱名或字) 尊夫人,嫂 內子(人) 子女 兒、吾兒 ,女、吾女 父,母 令郎(或公子),令媛(或愛) 小兒,小女 兄(弟)子/女 侄(或侄兒),侄女 伯(叔)父,姑母 令侄,令侄女 舍侄,舍侄女 兒子的子/女 孫、兒孫(或某某),女、孫女 祖父,祖母 令孫,令孫女 小孫,小孫女 侄兒的子/女 賢侄孫,賢孫女 伯(叔)祖,伯祖母 令侄孫,令孫女 舍侄孫,舍侄孫女 丈夫的親父母 公公,婆婆 媳(或兒) 令公,令婆 家公爹,家婆母 丈夫的伯(叔)父/母 伯(叔)父(翁), 伯(叔)母(或嬸母) 侄媳 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 家伯(叔)父(翁), 家伯(叔)母(姑) 編輯本段二、親屬方面的稱謂 對父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姑父姑母,男的自稱內侄,女的自稱內侄女。單對姑母就自稱侄侄女。 稱別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爺姑奶,男的自稱內侄孫,女的自稱內侄孫女。單對姑奶就自稱侄孫侄孫女。 稱別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爺姨奶,男的自稱甥孫,女的自稱甥孫女。 稱別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父母,稱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爺姥姥,男的自稱外孫,女的自稱外孫女。 稱別人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兄弟及其妻子稱舅父舅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對母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姨父姨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稱別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姑父、姑母,稱 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爺姑姥,男的自稱外侄孫,女的自稱外侄孫女。 對母親的舅父、舅母,稱 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爺舅姥,男的自稱外甥孫,女的自稱外甥孫女。 對父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父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母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母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姨父表姨,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父母雙方表親戚姑、舅、姨所生的子女,一律統稱謂表兄弟姊妹,自稱也是如此。 對妻子的父母稱岳父岳母,自稱子婿小婿。 稱別人的岳父岳母謂令岳父令泰山令岳母令泰水;對別人稱自己的岳父岳母,前面要加一個家字。 對妻子的祖父母稱太岳父太岳母,自稱孫婿。 對妻子的伯、叔父母稱伯岳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自稱侄婿。 對妻子的兄弟姊妹稱內兄內弟妻姊妻妹,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 對妻子姊妹的丈夫稱襟兄襟弟,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俗稱聯襟。 對妻子的其他家族及親屬,妻子怎麼稱呼也隨之怎麼稱呼。 對丈夫的其他家族及親屬,丈夫怎麼稱呼也隨之怎麼稱呼。 上述各稱謂,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敝字。 對子女配偶的父母稱親親親翁親家母,自稱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家族、親屬的稱謂歸納起來就兩句話:父系稱爺叫奶伯叔姑,母系稱爺叫姥舅與姨。 表二 稱呼對象 稱呼(稱謂) 對此自稱 對他人稱其家族中人 對他人稱自己家族中人 父親的姐(妹)/姐丈(妹丈) 姑母,姑丈 侄(或內侄),侄女(內侄子) 令姑母,令姑丈 家姑母,家姑丈 母親的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孫,外孫女 令外祖父,令外祖母 家外祖父,家外祖母 母親的兄(弟),兄嫂(弟媳) 舅父,舅母 外甥,外甥女 令舅父,令舅母 家舅,家舅母 母親的姐(妹),姐丈(妹丈) 姨母,姨丈 姨甥,姨 甥女 令姨父,令姨母 家姨父,家姨母 妻子的親父母 岳父,岳母 子婿(或婿) 令岳,岳母 家岳,家岳母 妻子的伯(叔)父母 伯(叔)岳父,岳母 侄婿 令伯(叔)岳,令伯岳母 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 兄(弟)的岳父母 姻伯(叔)父,姻伯(叔)母 姻侄,姻 侄女 令親 舍親 兒子的岳父母 親家翁,親家母 姻愚弟,姻愚妹 令親家翁,令親家母 敝親家翁,敝親家母 姊、妹的丈夫 姊(姐)丈,妹丈 內弟(兄), 姨妹(姊) 令姊(妹)丈 家姊丈,舍妹丈 姑(姨)家的兄嫂 表(姨)兄,表(姨)嫂 表(姨)弟,表(姨)妹 令表(姨)兄,令表(姨)嫂 家表(姨)兄,家表(姨)嫂 妻子的兄弟 內兄,內弟 妹(姊)婿 令內兄(弟) 敝內兄(弟) 妻子的姊(妹)丈 襟兄(弟) 襟兄(弟) 令僚婿 敝連襟 妻子娘家侄/侄女 賢內侄(侄女) 姑丈 令內侄(侄女) 舍內侄(侄女) 女兒的兒女 賢外孫,賢外孫女 外祖父,外祖母 令外孫(孫女) 舍外孫,舍外孫女 姐妹的兒女 賢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令外甥 舍甥,舍甥女 女兒的丈夫 賢婿 愚岳,愚岳母 令婿 小婿 表兄弟的兒女 賢表侄( 侄女) 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 令表侄(侄女) 侄 編輯本段三、師友方面的稱謂 對教過自己學業的人稱老師先生尊師,自稱學生門生。 對教過自己技藝的人稱師傅師父,自稱徒弟徒兒門徒。 對他們的妻子稱師母,自稱學生門生。 對自己的學生稱學生同學賢契。 對同在一起學習的人稱同學同窗學友。 對同在一起學藝的人稱師兄師弟師姐師妹。 對自己的朋友稱仁兄良友摯友。 四、其他方面的稱謂 對出家的僧人稱師父或法師,對他們的負責人稱和尚、大和尚、老和尚(即退居大和尚)。 對出家的道士稱法師真人。 對出家的女僧人稱師父、法師或比丘尼師父(跟其他人談及時,或者稱二僧)。 出家人對燒香進貢的善男善女稱善信或者居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