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念父母恩咒如何迴向給父母請問念了報父母恩咒之
注意功德迴向
迴向文是: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名字)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冤、親、
債、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
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往夕所造諸 惡 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
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貳』 報父母恩咒怎麼迴向/報父母恩咒怎麼迴向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迴向時,心要至誠,也可自己添加些言語。
念咒時莫要特意去數數,心更要至誠,用丹田深吸口氣,念至不能再出氣為止,然後再吸氣。
『叄』 報父母恩咒怎麼迴向
您好!報父母恩咒全文是:南無密栗多,哆婆曳,莎訶。(ná
mó
mì
lì
ō,ō
pó
yì,suō
hē)。每天至心懇切念108遍(也可以是7的倍數,多多益善)後,功德迴向給現世父母消災免難,增福延壽即可。如果能迴向過去世父母蒙佛接引,往生凈土,迴向天下父母遠離諸苦,歡喜自在,長壽安康,吉祥如意,闔家歡樂,全家幸福的話,就更好了。
『肆』 報父母恩咒如何迴向
迴向給七世父母,仗佛慈力,祝亡故父母早日超升,現在父母身體健康平安吉祥。語言你可以自己組織,按自己心意來。
『伍』 逢七月中念誦報父母恩咒面向那方
方向不是特別重要。 心比較重要,虔誠、信心、專注、迴向比較重要。
最好能夠讀一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 這一段經文,講了四種重恩。
『陸』 農歷7月中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49遍,可報答父母恩
阿彌陀佛!
農歷七月:孝道月、報恩月
在這個深富意義的月份里,我們應本著佛陀的慈悲訓誨,並效法目犍連尊者的無盡孝思;除了應發心報答生身父母的親恩之外,也要立願普度一切的眾生。七月,是個非常吉祥的月份,也是我們發心修學佛法、供僧積聚福德的好日子。
功德簡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有佛教報父母恩咒,每逢農歷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盡孝之心又何止拘泥於七月啊!)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懷胎守護恩;第二恩、臨產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憂恩;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干就濕恩;第六恩、哺乳養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凈恩;第八恩、遠行憶念恩;
第九恩、深加體恤恩;第十恩、究竟憐愍恩。
誦咒迴向文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柒』 報父母恩咒只能在七月念嗎為什麼念完報父母恩咒怎麼迴向
摘要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願美妙的人間凈土,大同和諧世界早日實現。願我們累生累世的父母都能離苦得樂!
『捌』 報父母恩咒全文,念報父母恩咒怎麼迴向
在我們念誦報父母恩咒時可能有些讀音會拿不準,使我們的念誦不能很好地進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報父母恩咒全文注音,讓我們在念誦時更加的規范和提高效率,而且念誦報父母恩咒的准確讀音可以讓我們對報父母恩咒有更多的理解。那麼報父母恩咒全文注音是什麼呢?
報父母恩咒原文: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莎訶。
報父母恩咒注音:
nā mó mì lì ō,ō pó yì,suō hē。
發音註解:
南無:錄音帶多讀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讀(nā那)(mō摸)。無:梵音讀(mó摩),見《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細考古、今字詞典皆讀此音。另外,還有全讀去聲的。今人多讀成南(ná拿)無(mó摩)。另海濤法師著《慈悲的咒語》中注音為南(nán難)無(mó摩)。
曳:此處應讀古音(yì義)。不讀今音(yè夜)。
莎訶:有本亦作「娑訶」,兩者皆可。
功德簡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有佛教報父母恩咒,每逢農歷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盡孝之心又何止拘泥於七月啊!)
通過以上的講述我們可以知道報父母恩咒的全文注音,而且通過報父母恩咒也可以讓我們知道父母的辛苦和心酸,使我們能夠了解對父母對期望和付出的心意,並且念誦報父母恩咒能夠讓我們時常想起要多多的陪伴在父母身邊。以上如有不正確之處請多多包涵。
『玖』 請問報父母恩咒是不是必須在農歷七月中每日持誦此咒49遍,迴向現世父母增福增壽才如法迴向文具體是什麼
凈慧法師曰:佛教中每年七月中旬,請高僧施放瑜伽焰口時,有人為報父母親恩,於附度並設靈位及紙料衣箱食物等祭拜祖先,是否死亡的鬼,真有領受呢?
地藏菩薩答:按《孟蘭盆經》中雲。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結夏竟日,諸佛菩薩歡喜,供養三寶,可獲超度七世父母,後來祖師大德們推廣悲心,憐憫無子孫之孤魂,無人超度,遂為大放焰口行施食,是其演變而成。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
小迴向文:
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涌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大迴向文:請看圖片,網路說有廣告不讓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