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近年來農村老人自殺率大幅上升
為什麼近年來農村老人自殺率大幅上升?提起留守老人相信這是很多人都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在近幾十年的時間里老年人的自殺率一直高居不下,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更是遠遠高於城市,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整體自殺率在呈現一個逐年下降的趨勢,但60歲以上的老人自殺率還是高居不下,這也讓很多人都感覺到困惑,在當下豐衣足食的時代,各方面的問題都有國家的保障,為何農村老年人還是有這么高的自殺率?
第三個原因就是健康問題,我們在農村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身患重疾,因為年輕時的辛苦勞作或者自己的不注意而落下了病根,隨著年齡的增大病情逐漸顯現出來,況且農村的醫療基礎設施不健全,這也導致了很多老年人不能及時得到治療,每年都會有農村老年人離世的消息,因此老年人本身的健康問題也是一大困擾,很多老人為了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而選擇輕生。
㈡ 失獨老人自殺的原因
近年來,失獨老人自殺的情況屢屢發生。而失獨老人自殺的原因是什麼呢,大家可有所了解。我認為清楚了失獨老人自殺的原因所在,我們就可以給予失獨老人更好的關愛和幫助。
1、什麼是失獨老人
失獨老人是指一群失去唯一孩子 的五十歲左右的老年人。失獨意味著孤獨。孤獨的心理學解釋是一種被疏遠、被拋棄和不被他人接納的情緒體驗。孤獨寂寞、社會活動減少加上失去子女的情感創傷使老年人 產生傷感、抑鬱情緒,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述消極感會更加加重,久而久之,免疫功能降低。孤獨也會使失獨老人選擇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不愛活動等,不良的生活方式與心腦血管 疾病、糖尿病 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有的會因孤獨而轉化為抑鬱症 ,有自殺傾向。
2、中國失獨老人的現狀
按照已有數據,有些機構做了樣本統計:目前中國15歲至30歲的獨生子女總人數約有1.9億人,這一年齡段的年死亡率為萬分之四,因此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按此統計,失獨老人目前中國的失獨家庭至少已超百萬。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中,基於養兒防老和傳宗接代的考慮,孩子不僅是血脈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寄託。但是對於數量龐大的失獨家庭來說,他們的情感依賴和養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個越發凸顯的社會問題。
3、失獨老人自殺的原因
失獨老人往往由於心理創作過重,容易出現自殺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失獨老人之所以會自殺,還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無法想像自己在沒有子女的情況下生活下去。因為,對於老人而言,子女就是自己的希望,尤其是只有一個子女的老人,他們或她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給在子女身上。一旦唯一的子女突然去世,老人心理所受的打擊通常難以言喻,這個時候最容易造成失獨老人輕生的想法。
第一,應盡快建立“失獨家庭”救助政策體系。首先應由人口計生委、計生協會、民政、統計等部門聯合對“失獨家庭”調查摸底,充分掌握實際情況,既要摸清戶數,更要對需求調查分析,為研究制定或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將這類家庭優先納入緊急救助范圍;在對其調查摸底同時將建立詳細檔案,有針對性解決這些家庭在養老及精神慰藉上的問題,動員更多社會力量關心幫助他們。
第二,應盡快組建心理輔導隊伍。對失獨家庭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鼓勵失獨家庭再生育,並為其提供各項技術服務和生育指導;鼓勵失獨家庭收養、領養、過繼子女,並在辦理手續時提供方便。這就是說,對“失獨”家庭和老人,光有物質保障還遠遠不夠,還必須照顧維護好他們的心理、情感需要,竭盡全力顧及他們“失獨”後的特殊感受,盡最大可能地消融、淡化他們的“失獨”之殤,而不要傷口撒鹽。
關愛“失獨老人”,可以說是文明社會建設的一道民生考題。究竟如何讓“失獨老人”安度餘生,晚年幸福,是各級政府面對的挑戰,也是應盡的義務。但願通過改革,我們的制度幫扶能夠早日為“失獨老人”安度晚年撐起保護傘。
在失獨家庭中,失獨老人由於年事已高、難以再育、身心受損,成了更值得關注的群體。目前,失獨老人的物質需求大致能有保障,但是失獨老人難以從悲傷中“走出來”,相對於看得見的物質幫扶等,對失獨老人的精神世界的關注,更值得我們重視。而且,失獨老人關懷項目最缺資金,失獨老人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精神慰藉,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如何才能既幫到他們,又不至於觸動他們內心的那道傷疤?這是值得大家去深刻反省的一個問題。呼籲大家對失獨老人多一些愛心和幫助,讓他們或她們感受到親情仍在。
要走出心理上的陰影,首先要客觀地看到事情的出現是意外性、不可抗力的,具體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很有限,打破以往那種“受害者與責任者” 不合理的心理角色定位;其次,失獨者家庭要帶著一定的自我強迫,樹立生活的新目標,有一個完整的家只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融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中去,這樣會更積極自信,有助於更好地走出心理上的陰影。
對失獨老人來說,關愛是他們最需要的禮物。有相似命運的人可以搭建一個愛心交流、耐心溝通的平台。失獨老人既可以把這兒當作是“哭訴會”,哭出心中壓抑多少年的恐懼和自責,也可以視為“支持小組”,卸下心防,向專家求助,去淡化內心深處那種被拋棄感,聊聊如何讓晚年更幸福。
㈢ 為什麼老年人會有輕生行為
依、開闊地的農村居民,擁有更高的自殺率,在人口稠密的地域,自殺率整體相對較低。 因為現代化的傳媒手段,改變了農村城鎮人口的行為習慣,他們彼此不再聚會,交談,缺乏溝通,不願尋求他人的幫助。因此更傾向於自殺。而在中國留守農村的老人有很多,他們孤獨,失去親人的陪伴,缺乏生活物資上的幫助,孤立無援時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 貳、老年人心理的轉變。 老年男性失去了為之戰斗的動力,失去老伴,失去孩子,又沒有陪伴,當一個戰士失去了戰斗的動力時,常常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也就容易自殺,退休之際,孩子離開的時候,是老年男性自殺的高峰期。老年婦女在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宗族所在時,也就失去了心靈的藏身之所,所以老年女性自殺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沒有陪伴、失去了兒孫之類的。 老年人心理的轉變尤為關鍵,在生活穩定,思維穩定,遭遇變故之時,很難緩過來心理過度的時期。在沒有親人陪伴的情況下,心理的疏導無人幫助完成轉變,所以農村老人抑鬱傾向嚴重,但抑鬱並不是老年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比老年人更容易抑鬱的是青少年群體,自殺率卻比老年人要小,老年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經濟支持,缺乏情感支持,以及遭受虐待,從而導致老年人更容易自殺。 三、家人的虐待,使老人難以生存,尊嚴得不到保證。 農村經濟破敗,虐待老人的更多是男人,收入較低的男人,虐待兒童的更多是女性,在美國很多州都頒布了保障老人的法律,如同保障兒童權益那般,但也同時被指責為輕視老年人,貶低老年人,所以外界對老年人受傷害的干預,常常遭到老年人本身的阻撓,因此對老年人的救助,總是達不到目的。 四、老年人自殺的類型,並非嘗試型自殺,嘗試型自殺是求生勝過求死,他們的群體主要為女性,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自殺,是簡單能被救活的,老年人自殺是實施型自殺者,目的就是為了求死,所以老年人自殺的成功率較高。 其中老年人中,約依5%的自然死亡者,實際上是自殺死亡的,高壽老人自殺,多被親人隱瞞為自然死亡,因此官方提供的老年人自殺率一向不準,因為老年人自殺,會被視為兒女不孝的,所以就有人不會實話實說。 5、儒家文化圈的高自殺率 信仰儒教,佛教的人,他們不會強烈反對自殺,儒家文化圈裡的自殺率是較高的,比如韓國,是世界第一大高自殺率國家,日本自殺也是各位早有耳聞的了。中國老一代上了年紀的人,他們本土的儒家文化思想也很強,所以自殺率高,也是不足為奇的了。 陸、生病怕拖累家庭 在農村城市二元撕裂的情況下,老人生病怕拖累孩子,所以自殺,以免拖垮孩子們的家庭,再者說了久病床前無孝子,活了一生臨死生病,也是看盡至親臉色。能保全顏面的就去自殺了。 ——————————————————————————————————————————————————————————————————————————————————————————————————————————————————————————————————————————————————————————————————————————————————————————————————————————————————————— 在余華小說——《微風細雨中呼喊》里,曾經有一段兒子詛咒老子死的描寫,具體我不記得了,但是把中國鄉土人文展現的淋漓盡致。 爺爺活得久了,覺得自己大限將至,就說自己快死了,站在雨中,感受天意,(天人感應的傳統儒家),說自己的魂魄丟了,馬上就要死了。其實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沒了,家裡兒子也不孝順,孫子也不親近爺爺,爺爺摔壞了腰,無法坐著吃飯,但兒子就是不讓父親(爺爺)站著吃飯。 於是爺爺不吃飯了,兒子就特別開心,喜形於色毫不掩飾,沒死透的爺爺活了過來,還吃上了飯,結果兒子把棺材都做好了,爺爺還是沒有死,就扎幾個稻草人,把像麻雀一樣的爺爺的靈魂嚇走,以為這樣爺爺就死了。爺爺沒有死,全家人都詛咒他死掉,說你死就應該上吊,而不是等死。第二天爺爺死了,死得很乾凈,眼角還留了兩滴淚。 這是不是很具有中國典型的鄉土特色? 曾經我也文藝走基層過,當時住在一戶農家,我夜裡聽到聲音,問這是什麼?他們告訴我是後邊那一家在打老人,我聽起來像是摔翻了老人的碗。我問都是這樣么?農人告訴我:打老人們,男人出去務工了,女人也沒讀過幾年書,打老人,也沒人知道。 我姥爺以處長的身份退休的,退休後一直生病,工作只出一部分醫療費,親人都不在身邊,全是我媽媽出的錢,我爸炒股還賠錢,那一陣子我牛奶都喝不上。 在中國、朝鮮、日本、印度、歷史上很多民族,都曾經有過棄老的傳統,把老頭老太太丟到大山裡,丟出城,扔海里,有的甚至還抒發感情寫了棄老詩。物資不豐富的年代裡,沒有人養的起老,很少人可以善終。 包括到現在,養老院依00:漆的老人比護工的比例,怎能給老人帶來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關懷,願意做護工的人,工資也並不高,也沒什麼學歷,人文關懷也不懂,怎麼給予老人以臨終關懷,最多就是養個貓,養個狗,陪伴自己度過一生中的最後時刻。死前見到的是貓貓狗狗,也未必是自己家孩子。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賺老人錢的人越來越多,上海很多以風水占卜為旗號,給錢就能斷生死的大師,利用老年人怕死的心理,掏空救命錢財,還有很多推銷員,忽悠老頭老太太買一些奇奇怪怪的視頻,說是能延年益壽,怕死都怕的糊塗了,拿錢買命,只要推銷說點什麼,對老年人親切點,就能賣出去,還能一直上當,為什麼呢?因為老年人需要那份親人的情感慰藉,哪怕反復受騙也無所吝惜。 老人的錢好賺,坑老人的廣告也多,人們都愛賺有錢老人的錢,窮老人,沒有錢,沒有房,沒有利用價值,甚至也不討親人喜歡,寡居家中,像日本那樣一人暮,孤獨死的也是常見,幾個月過去了發現早已餓死家中。 我媽媽的親人,生養出了兩個國民黨的軍人,後來那兩位知書達理的親人在過年時,雙雙自盡家中,因為有人在過年的時候,丟了那位親人門前一坨shit,本來就一無所有的他們,為了保全尊嚴,就雙雙自盡了。 老年人他們已經為國家,為孩子們付出的夠多了,他們潦倒一生,一無所有,最後徒有尊嚴和日漸迫近的喪鍾。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遲遲暮年,尊嚴還遭到了踐踏
㈣ 如果一個70歲的老人突然想自殘是為什麼
我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一般認為要自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年齡大了,疾病纏身版,不但自權身痛苦,高昂的醫葯費也給兒女增加負擔,若卧床不起更是拖累兒女,是恨自己為什麼有病,為什麼不早死,所以產生的自我懲罰行為,恨到進一步惡化,加上病痛的折磨,則易於導向自殺;兒女孝順的還好一點,兒女不瞅不看的很容易自殘而死……
㈤ 有些農村老人,當得知自己得了絕症後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考慮到孩子的負擔,治療費用過高。通常的頭痛、腦熱、依靠葯物和注射可以緩解。一旦他們得了嚴重或慢性疾病,他們就會成為整個家庭的累贅。顯然,對於那些沒有儲蓄、每月靠55元養老金生活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一些老人已經七八十歲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們仍然在打零工,直到老死。這是農村許多老年人晚年的生活。
此外,農村地區的大多數老人太孤獨了。年輕人忙於賺錢養家,沒有時間陪他們。大多數農村地區沒有免費的老年人娛樂中心,更不用說養老院了。除了曬太陽和看電視,老人基本上沒有娛樂活動。這也是一些農村老人自殺尋求救助的原因之一。據新聞報道,生活保障不足、醫療保障不足和老年孤獨是農村老年人自殺率上升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