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河壩養老院

河壩養老院

發布時間:2023-12-06 00:27:23

① 中國最長壽老人134歲,唱歌跳舞彈樂器,後來怎樣

人作為一種生物,肯定是有生命周期的,誰也逃不出大自然的規律。烏龜能活千年,朝生暮死,生命的時間早已刻在基因里。中國古代帝王執掌天下,當他們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時,唯一的追求就是永生。比如秦始皇,派徐福四處尋找長生不老葯,可是最後還是病死卧榻。

慈禧為了追求長生也是四處尋葯,可是依然無果。我國歷史上記載的最長壽的人是張三豐,張三豐沒有求醫問葯,其能長壽完全得力於平常修煉太極強身健體,再加上飲食上的科學,所以才能活那麼久。

世界上沒有長生之葯,想長壽還是要科學鍛煉和飲食。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當代一位長壽老人,她光緒年間出生,現在134歲,喜食一種「特殊」食物,一般人難以下咽。

長壽老人

這位長壽老奶奶叫阿麗米罕·色依提,她出生於新疆疏勒縣一個維吾爾族家庭,出生時間是1886年,也就是光緒12年,截止到2020年這位長壽老人已經134歲,現在已經是五世同堂。

阿麗米罕·色依提老人從2010年起,已經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第2名。現在已經是中國最長壽的人,在世界上也是最長壽的人。

阿麗米罕·色依提出生在新疆、長在新疆,她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家鄉。年輕時,阿麗米罕·色依與同村一男子結婚,但是婚後一直沒有孩子,後來兩口子領養了一兒一女,不幸的是領養的兒子在年輕的時候患病去世了,只留下了女兒陪著老人。

2013年,阿麗米罕·色依老人的第五代玄孫出生,這時她的子孫後輩已有三四十人,而且子女後輩對老人都非常好。

古話講「人丁興旺,才是家族財富」,像阿麗米罕·色依老人這樣能五世同堂的家庭,可以說很少很少,這其樂融融的一家十分讓人艷羨。

家中有長壽老人,說明家族興旺繁盛。像阿麗米罕·色依這樣的長壽老人如今可以「怡然自得」的生活,對於國家而言也是一種強盛繁榮的體現。長壽老人經歷了三個世紀,他們是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見證者,我們共同祝願這些長壽老人身體健康,可以陪伴我們走的更久。

② 有關拉薩古城的資料

拉薩海拔3,650米,為西藏自治區首府,在唐朝名為邏些。拉薩河流過拉薩市,在拉薩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拉薩歷來是西藏全區政治、 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1960年正式設市,1982年又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人口

總人口52.15多萬(包括流動人口),其中市區人口25.74萬人(流動人口10.07萬人),農牧區人口26.41萬人。全市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及其它少數民族人口佔90%以上。

行政區劃

現轄城關區和7縣:

* 縣:林周縣、達孜縣、尼木縣、當雄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堆龍德慶縣。

文化

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哲蚌寺,色拉寺也是西藏名寺。

[編輯]

交通

* 拉薩貢嘎機場

* 青藏鐵路全長1,080公里於2005年10月全線貫通,將於2007年正式通車。

旅遊景點

* 布達拉宮

* 大昭寺

* 羅布林卡

* 八角街

* 納木錯[/url

* 羊卓雍錯

* 羊八井

「日光城」拉薩

青藏高原地勢高峻,空氣稀薄,塵埃和水汽含量少,透明度高,因而日照強烈,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3000小時,比江南丘陵和四川盆地地區多50%~100%,是全國太陽輻射能量最多的地區,年輻射總量一般都在160×4184焦/厘米2以上。拉薩緯度偏南,太陽高度角大,海拔3700米,太陽輻射很強,其太陽輻射量高達202×4184焦/厘米2,而全國日照時數最多的青海冷湖,卻只有168×4184焦/厘米2。拉薩日照強度這樣高的城市在世界也是罕見的。同時,拉薩的日照時數可達3005小時,與同緯度相比,如寧波2087小時,重慶1188小時,其日照之長,也是平原、沿海地區城市所遠遠不及的。拉薩每小時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於1000瓦電爐1小時散發的熱量,是有名的「日光城」。

1、拉薩行政區劃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西藏歷史掀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紀元。拉薩1960年正式設市,現為地級市,轄城關區、堆龍德慶、曲水、尼木、當雄、達孜、墨竹工卡、林周七縣一區,東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總面積3萬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54平方公里。總人口52.15多萬(包括流動人口),其中市區人口25.74萬人(流動人口10.07萬人),農牧區人口26.41萬人。全市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及其它少數民族人口佔90%以上。拉薩歷來是西藏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藏傳佛教聖地。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文明的洗禮和文化的鼎盛與延續,積累和沉澱了豐厚的文明成果和文化遺產,素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俗民情獨特、名勝古跡眾多、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目前,按照「東延西擴、跨河(拉薩河)發展」戰略,拉薩建成區面積正在不斷擴張,東城區、柳悟新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新區建設全面啟動。青藏鐵路將於2006年全線貫通,2007年正式通車。屆時,拉薩城市和人口的規模都將進一步得到擴大。
2、拉薩經濟
(一)全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得到增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拉薩市國民經濟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持續快速健康增長,2003年生產總值達到64.24億元,比1997年翻了一番多,佔全區GDP的1/3,人均GDP達到1.1萬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0.9倍。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45億元,年均增長 11.46%。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4年以來,拉薩市積極爭取國家投資,努力拉動民間投資,投資規模由小到大、項目數量由少到多、實施范圍由點到面、實施地點由城市向農牧區拓展,建成了一批農牧業、生態環保、市政設施、交通能源、教科文衛和公檢法及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項目,市屬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51.3億元,較前五年增長近3倍。接受北京市、江蘇省50萬元以上援助項目62個,援助資金、物資總額達5億多元,重點改善了國民經濟中十分薄弱的基礎條件,投資對我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2003年,全市建設項目160個,其中96個重點項目中已有62個竣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80億元,市屬投資規模達到20億元,民間投資達到4.1億元。
(二)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效益得到提高。2003年三次產業比重為9.96:23.89:66.15,初步形成城市經濟、城郊現代農業經濟、工業基地和農產品供應基地四大格局。自1988年以來,農牧業生產連續十六年豐收,2000年實現了糧油肉基本自給的歷史性轉折,絕大多數群眾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部分群眾達到小康生活水平。2003年糧油總產達到3.67億斤,較1959年增長7倍多;牲畜存欄170萬頭(只匹),較 1959年增長85%。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形成城郊農牧業產業帶、河谷畜牧業產業帶、農產品加工工業區域。培育了13家藏葯、氂牛骨粉、乳品、青稞酒、青稞麥片等涉農龍頭企業,擴大了定單農業規模,特色產品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發展。2003年,全市農牧業總產值實現4.31億元,鄉鎮企業產值 5.05億元,多種經營收入2.99億元。拉薩擁有電力、礦產、輕紡、建材、藏醫葯、食品、印刷、飲料、皮革等現代工業,具有拉薩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已經形成,並逐步發展壯大。改革開放以來,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改革產權制度為突破口,推進了國有企業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的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二」目標基本實現,國有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經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4.98億元,增長23.05%,實現凈利潤2681萬元。旅遊、商貿、礦產、建築建材、藏醫葯、高原特色生物和綠色食(飲)品開發、房地產等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市場化程度提高,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要素市場正在發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得到增強,基本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多元經濟結構。拉薩目前已有各類較大型市場47個,每萬人擁有商業網點100個以上。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社會服務等新興行業發展迅猛。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2003年在我市登記的私營企業達到512戶,注冊資本3.09億元;個體工商戶達到18395戶,注冊資本2.86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吸納就業35899人,納稅額佔全市稅收總額的76.67%。200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億元,隨著收入的增長,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幅加大,2003年人均消費性支出占收入的35%以上,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
(三)推行改革,擴大開放,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按照「與全國框架一致、體制銜接」的總要求和「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適當變通」 的原則,與全國同步推行了計劃、投資、財稅、價格、糧食流通、金融等領域的體制改革,逐步打破了計劃經濟的體制障礙,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初步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推進了住房制度由實物分配向商品化、貨幣化方向邁進。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了「三條社會保障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企業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實現社會化發放,登記的下崗職工全部實現再就業。政府職能轉變邁出重大步伐,從計劃指令逐步轉到宏觀調控,從行政命令逐步轉到運用經濟、法律的手段,從審批為主逐步轉到服務為主,在建立廉潔、高效、務實的政府管理機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加大了對外宣傳,提升了拉薩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強了與國內外在經濟、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北京、江蘇對口援助不斷向縱深發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招商引資活動。近年來,來拉薩投資、經商、旅遊的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越來越多,外省市在我市設有各種辦事聯絡機構10多個,外來務工人員超過10萬人,外地落戶我市的企業達到115家。1998年以來,我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項目66個,投資金額7.85億元,興辦的企業產值近8億元。伴隨國家級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柳梧新區建設已經啟動,將成為我市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培植產業的強勁動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伴隨中國與周邊鄰國友好關系的日益發展,拉薩將成為中國大西南通向南亞次大陸對外經濟、貿易、技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開放窗口。
(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提高。1993—2003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4.5%, 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610元,其中,用於醫療保健、教育、居住、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的增幅明顯加大。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0元,勞務輸出7.98萬餘人(次),勞務收入9170萬元。農牧民人均擁有醫療費32元,城關區農牧民達到44元。全市包括縣區現有敬老院53座,目前共有 351位孤寡老人在敬老院里幸福地生活。2000年在我市開辦了全區第一座SOS兒童村,收養救助了110名孤兒。自國家實施「八五」扶貧攻堅計劃到 2002年,全市共實施扶貧開發項目137個,異地搬遷安置貧苦農牧民632戶4143人。2003年落實投資1.7億元,新建9條鄉村公路;解決了 4.9萬人、32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實施了17個扶貧項目,扶貧搬遷97戶535人,累計完成大骨節病搬遷161戶897人。目前尼木縣457戶大骨節病搬遷和國道沿線農房改造工程也已全面啟動,力爭明年大慶前完成。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就業35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五)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目前拉薩市共有各類中、小學校602所,在校生人數7萬多人,是1951年的45倍,適齡兒童入學率由1951年的不到2% 達到了98%以上,青壯年文盲率比和平解放前下降了50個百分點。2002—2003年在全區率先實現「普六」和「普九」目標,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健全,醫療衛生和防疫保健綜合體系基本形成,在農牧區推行了合作醫療制度,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計劃免疫接種率平均達到 98%以上,人均壽命延長從36歲延長到了67歲。廣播電視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2000年完成了農牧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縣、鄉、村文化館、站、室248個,新建各類廣播電視台(站)203座,改建擴建108座,廣播覆蓋率達到90.7%,電視覆蓋率達到92.75%,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拉薩市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2002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城區。
(六)群眾充分享有宗教信仰的權力。無論是信教群眾還是不信教群眾都受到法律保護,信教群眾的宗教信仰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護。全市現有宗教活動場所260 座,其中藏傳佛教寺廟258座,伊斯蘭教清真寺2座,共有僧尼6657人,各縣、鄉、村都有宗教活動場所。1980年以來,逐步恢復了各寺傳統的主要宗教活動和宗教節日,1995年以來,先後恢復了許多傳統的宗教節日,得到了廣大僧尼和信教群眾的歡迎。
(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正確地貫徹實施。國家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按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西藏各族人民凡年滿18歲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都可以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代錶行使自己的權利,管理本民族事務。各民族群眾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力,所有的中、小學都是藏、漢雙語教學,目前拉薩市人大通過的法規、決定、決議和政府發布的布告等都用藏漢兩種文字,報紙、廣播、電視都用藏漢兩種文字。和平解放以來,拉薩市已經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幹部為主體的幹部隊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佔全市幹部總數的80%以上,在縣級以上幹部中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幹部佔65.4%,市級領導中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幹部佔67.4%,其中市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主要領導全部由藏族幹部擔任。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代表佔80%以上。

③ 在西北最適合養老的地方,你知道幾個

在大家的印象中,干凈整潔的城市,都應該是坐落於祖國南方的,遼闊蒼涼的北方,大多數都是非常乾燥,沙塵滾滾,大西北永遠都是黃沙滾滾,或者是黃土高坡上那些蜿蜒的溝壑,氣候乾燥,不適宜養老。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話,那你就錯了不過也不能絕對地這樣說,因為在祖國的大西北,有這樣幾座城市氣候特別好,非常適合養老。

在西北有這樣兩座城市特別適合養老,一是夏都西寧,二是隴上江南隴南。

西寧位於毀棚青海省東部,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湟水中遊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寧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

西寧,是青海高原唯一一座宜居、養老、宜游的城市,

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 ,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西寧是一座有著兩千一百多年 歷史 的高原古城,古稱西平亭,曾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 南涼 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門戶、 河湟文化 的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煙雨—— 西寧古八景 中遺留最完善的一景。

西寧八景:石峽清風,金蛾曉日,文峰聳翠,鳳台拍李留雲,龍池夜月,湟流春漲,五峰飛瀑,北山煙雨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 隴上江南 」。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

隴南氣候溫和,風光秀美,非常適宜居住。

隴南是甘肅唯一具有 北亞熱帶 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觀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被贊譽為「甘肅的 西雙版納 」;分布於全市各縣的大河壩、三灘、紅土河、 梅園溝 、雲屏山等自然景點,被人們稱作「隴上小九寨纖賀則溝」。

景點:武都萬象洞、官鵝溝、成縣西狹頌風景名勝區、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西和晚霞湖、甘肅秦文化博物館、兩當兵變紀念館、兩當雲屏三峽、徽縣金徽酒文化生態 旅遊 景區

④ 中國第一壽星,新疆阿麗米罕·色依提老人127歲,歲數有假嗎

無論歲數有沒有假,都無法證明長壽老人的真實性。中國長壽老人排行榜的操作流程:先由當地民政部門、老年協會或長壽老人本人申報,然後由老年學會核查老人的出生證明、子女的證明和年齡、鄰居的證明、當地派出所和其他政府部門所記載的材料證明等。老人的出生證明,好傢伙,老人大多出生在清朝,而中國建國1949年,根本就不可能證明老人是清朝出生地。子女的證明和年齡。老人是清朝出生的人,1886年出生的,按照這種推算,她的孩子應該是1905年到1911年之間,或者更早一點,那個年代的女子嫁人的早。也就是說,老人的孩子的年齡其實也沒有出生證明。再死循環一下,老人的孫子是1925年左右出生的人,他的孫子其實也沒有出生證明,老人的曾孫才有可能有出生證明。這其中,老人的兒子,孫子,以及老人自己的年齡,都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因為沒有官方可以證明他們是那個年齡,大清已經亡國啦!所以年齡這件事情上,都是他們自己說了算,說多少就是多少。他們的出生證明,被保存記錄下來的可能性幾乎等同於0.好好想想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年代,清朝1886年之前以及之後關於新疆的新聞時間,1884年,光緒10年,發生了哪些大事呢,新疆設省,劉錦棠成為首任巡撫。同年,甲申易樞,恭親王奕欣、寶鋆等被罷免;中法戰爭爆發。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李鴻章簽訂《中法新約》。同年,台灣設省,劉銘傳成為首任巡撫。也就是說光緒12年前後都動盪的不行。那個年代能有出生證明就很不錯了,至於保存下來,不敢想。更何況之後中國徹底進入了亂世,各種國家侵略,各種戰爭爆發。誰還會考慮留個出生證名?所以現在的長壽老人,看看就好,不要點破,也不要過度較真。只要有東西說他們的年齡是真的,咱們就當是真的就好

⑤ 專家建議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這一建議有望實現嗎

關於鄉村老人養老金的問題是個熱門話題,從幾十年的社會開展來看老農民應該亨受養金。

這是好事,沒什麼想法的,由於有了「國強」才有「民富」闡明了當今的政府都是為「老百姓」發明的人類幸福的高峰,值得贊譽。

⑥ 寒冬臘月,把93歲的老母親安置在豬圈裡

美麗的湖南雙峰縣是兄悶我的家鄉,這里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是國藩故里,湘軍搖籃,女傑之鄉。

可在幾天前,我可愛的家鄉發生了一件大丑聞。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家被兒子們安置在廢棄的豬圈裡。

豬圈還是豬圈,只是不養豬了,沒有了豬潲的餿味和豬糞的臭味。豬圈裡養著老母親,不僅沒有了人情味,連人性的味道也戔戔難覓了。

我的手機里那幾天的微信群,朋友圈,當地的公眾號里像炸開的河壩,魚貫而出著這道丑聞。

這位耄耋老人現年93歲,膝下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是扒拍我們鄰村的一位肖姓人家的老母親,我之前並不認識她,聽知情人說這家人經常訓斥打罵老母親。

事情發生的前些天我剛巧從廣西回了趟湖南雙峰的家,家鄉的氣溫大概在5度左右,我很不適應家鄉的嚴寒,一到家就感冒了,打噴嚏,不用紙巾擦拭著清鼻涕。家裡點了煤炭烤火,關了門窗,只留一扇透氣。

老人被關在四面透風,沒有門沒封窗的被廢棄的豬欄里。春塵羨一面鋼筋焊接的簡易牆上掛著一把鋥亮的銅鎖,鋼筋也在長年累月的腐蝕和風化中銹跡斑斑。

老人家穿著厚重的棉祆坐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蜷曲著膝蓋,背靠著水泥砌成的條形豬食槽呻吟,遍布褶皺的臉上滿是痛苦的表情。

她面前擺放著一個瓷菜碗和兩個鮮紅色的塑料一次性碗,碗里的飯菜早已冰涼。旁邊橫倒著一根拐杖,一條木板凳。老人身後靠紅磚牆的地方擺著一張破舊的木製老式床,床上的一床舊棉絮被未套被套。沒有外人知道老人在豬圈裡住了多久,是幾日,還是十幾日?聽說是老人的三個兒子輪月贍養,此時正輪到老人的小兒子照料老母的月份。應當不會超過半月吧,如果兒子兒媳們良心尚存,他們自己心裡知道。

當地村幹部及當地政府得知情況後及時做出了反應,把老人送到縣醫院檢查身體,教育訓誡老人的子女,暫且不提。

此有悖於孝道的事情讓我震驚和憤怒,家鄉的人們無不憤憤不平,痛斥老人的兒子兒媳不孝。古人曾諄諄教誨我們「百善孝為先」,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故事。93歲的老人家,腿腳不便,耳背神智也有所缺陷,肖家人反而把她當牲口養。現今大家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把老母鎖在豬欄里也太不孝了吧?

在全體鄉親們怒罵指責老人不孝的兒女和女媳時,可我們有沒有想過老人的兒子兒媳的年齡,他們也都是花甲或漸入花甲的老人了。六十歲的低齡段老人,或許都還身體健朗,精力和體力充沛,不需要子女贍養,但對照料父母也漸漸的力不從心。

誠然,老人的子女對老母親的照料和贍養為大眾所不齒,可社會的養老問題卻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閱讀全文

與河壩養老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
體檢結果紅黴素偏低怎麼辦 瀏覽: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話 瀏覽:532
近水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瀏覽:6
社會實踐孝順父母 瀏覽:778
孩子敬老院慰問 瀏覽:85
寶雞老年大學學費是以 瀏覽:284
老婆出軌孝順 瀏覽:685
老年人說話聲輕怎麼回事 瀏覽:287
養生店泡腳多少錢 瀏覽:27
長壽習慣是什麼意思 瀏覽:754
中年人上老年大學條件 瀏覽:957
鹽城市養老保險處 瀏覽:304
又什麼枸杞養生 瀏覽:662
重慶長壽老賴 瀏覽:433
老年人買什麼洗衣機好用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