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區老年人服務需求怎麼寫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如果回答對你有用,請你採納:
我這嘩睜基里給出具體大綱:
1.引言:介紹寫報告的背景和目的;
2.社區老年人基本情況:介紹社區老年人的年齡分布、健康狀況、日常生活習慣、經濟狀況等方面的信息;
3.服早賀務目標和內容: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和服務的目標,制定服務的目標和內容;
4.服務需求和優先順序:列舉出各項服務需求和優先順序;
5.解決方亂謹案:提出解決方案,包括服務的實施方式、服務的時間和地點、服務人員的要求等;
6.結論:總結報告的主要內容,強調老年人服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貳』 老人現階段需求有哪些
(一)消費需求
城鄉老年人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已現端倪。從支出結構來看,日常生活支出占.5%,非經常性支出佔17.3%,醫療費支出佔12.8%,家庭轉移支出佔9.0%,文化活動支出佔3.2%,其他支出佔1.2%。
與2010年相比,日常生活支出、醫療費支出、其他支出佔比降低,非經常性支出、文化活動支出、家庭轉移支出佔比提高。這表明,城鄉老年人消費行為正在逐步由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轉變。
隨著收入的增加,在基本生存得到滿足的基礎上,老年人的需求開始向更高層次發展。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已經不僅僅只是滿足吃、住、行等這些基礎的,更多的向有品質的養老生活發展,比如說對文化活動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二)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2015年,56.9%的城鄉老年人享受過免費體檢。2015年,城鄉享有醫療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別達到98.9%和98.6%,32.8%的城鄉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分城鄉來看,27.7%的農村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37.6%的城鎮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
城鄉身體狀況好的只佔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健康問題,這說明老年健康市場非常大,也是健康養老產業最有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特別是農村的老人,健康狀況比城老人更差,城鎮老人健康狀況自認為不夠好的佔到了62.4%,這是一個龐大的客戶基數。
(三)照護需求
2015年,我國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
分城鄉來看,城鎮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4.2%,農村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6.5%。
分年齡段來看,79歲及以下的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1.2%,80歲及以上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41.0%。
老年人照護市場是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未來老年人照護服務仍將是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村老人、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重點的服務對象。
(四)社區老年人群服務需求
上門看病和家務服務是社區老齡服務的重點,康復護理服務,也佔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心理服務和健康教育服務,是精神文化服務的兩大重要內容。日間照料服務只佔9.4%,這說明日間照料中心提供的這些服務都不是老人的實際需求,或者不是老年群體的大眾需求產品。
如果重點把上門看病、家務、康復、心理和健康教育等核心服務做好,大部分的老人會生活得更好。日間照料中心也是舶來品,也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針對日間照料服務、助餐服務、助浴服務等只有小部分老人的需求,如何去實現,需要相關方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
(五)老齡用品的需求
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過老齡特色用品,其中城鎮為71.8%,農村為59.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老年人及其家庭對老齡用品尤其是康復輔具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和細化,老齡用品業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六)公益、公共活動參與的需求
2015年,45.6%的老年人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參與的總人數突破1.0億。經常與社區的老人接觸,我們發現,老人其實都很熱情,這也能從數據中得到證明,將近一半的城鎮老年人參加過公益活動,更有72.9%的老人願意幫助有困難的老人,說明老年人還是很有愛心的。
(七)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88.9%的老年人經常看電視或聽廣播,20.9%的老年人經常讀書或看報,20.7%的老年人經常種花養草或養寵物,13.4%的老年人經常參加棋牌活動。2015年,有5.0%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在城鎮老年人中這一比例為9.1%,城鎮低齡老年人經常上網的比例提高到12.7%。做老年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老年人上網的比例進一步提升,這為老年人電商、智能手機、智能化設備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八)旅遊需求
2015年,13.1%的老年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計劃外出旅遊,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來一年外出旅遊。其中,城鎮老年人未來一年有明確外出旅行計劃的佔17.5%,農村老年人佔8.3%。未來一年有出遊意向的老人達22.2%,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據,說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夠外出旅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提高。
相對應的,市場上真正服務老年人,為老年人所需要的老年人旅遊服務產品非常少,旅行社以傳統的旅遊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旅遊服務,在醫療保障、安全性、適老化等方面,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隨著市場的發展,老年人旅遊將是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九)居住環境適老化需求
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滯後,農村老年人住所不適老問題尤為突出,58.7%的城鄉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的問題,在農村老年人中這一比例高達63.2%。
過去,我們在建築設計方面,沒有做到建築設計的公平性,沒有為老年人考慮。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未來適老化住房的改造,將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商機。市場需求基數非常龐大,如何提供專業的、老人願意接受的適老化住房改造服務,將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重要內容。
『叄』 老年病康復的原則及其含義
一、老年病的康復原則有哪些
由於老年病除了有所患疾病本身的特點以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故康復治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早期干預。從發病初就與疾病治療同步進行,並貫徹始終。如腦卒中偏癱或昏迷時,第一天就應注意做預防性康復,將癱瘓肢體放置在良好的功能位置(良姿位),以避免關節攣縮和影響康復後的功能。盡早進行康復訓練。病情穩定後,盡早開始被動和主動運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訓練強度,不斷增加活動量,以求早日康復或達到生活自理,減少殘疾。重視心理康復。老年人患重病如偏癱、癌症之後,往往容易產生悲觀消極情緒,影響其主動配合康復。此時應注意心理疏導,消除其悲觀心理,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動配合康復醫療。康復工具的配備對喪失日常生活能力者,如偏癱、截癱不能完全康復者,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遠期康復目標及方案,配備必要的自助器具如矯形器、拐杖、輪椅等,爭取使其能部分生活自理。做好家庭康復醫療。指導家屬配合老年患者做好家庭康復醫療。老年病致殘後(如老年痴呆、偏癱等)主要的康復場所是在家裡,因此,家屬必須掌握一些康復醫療的常識。多方位介入。康復醫學是一門涉及人體生理、病理、心理、電子、機械等多種科學的的綜合學科。患者應在專業康復醫生的指導下開始康復訓練,按照康復程序進行,以免出現誤治。制定合適的目標。老年患者康復的目標不要定得太高,要切合實際。制定的目標因人而異,並循序漸進進行康復訓練。一般要求盡可能多地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爭取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即為理想目標。若病情加重,體力不支,就應適可而止,絕對不要勉強。掌握康復訓練適應證。原則上凡有明確的殘疾或慢性功能障礙者,均適於康復醫療。
二、老年病有哪些類型
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叫做「老年病」,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
1、老年人特有的疾病:這類疾病只有老年人才得,並帶有老年人的特徵。 在老年人變老過程中,機能衰退和障礙發生,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聾,腦動脈硬化以及由此引致的腦卒中等等。這類與衰老退化變性有關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多。
2、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這類疾病既可在中老年期(老年前期)發生,也可能在老年期發生。 但以老年期更為常見,或變得更為嚴重。 它與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機體免疫功能下降,長期勞損或青中年期患病使體質下降有關。 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痛風、震顫麻痹、老年性變性骨關節病、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老年性白內障、老年骨質疏鬆症、老年性皮膚搔癢症、老年肺炎、高脂血症、頸椎病、前列腺肥大等等。
3、青中老年皆可發生的疾病:但在老年期發病則有其特點,這類疾病在各年齡層都有發生,但因老年人機能衰退,同樣的病變,在老年人則有其特殊性。例如,各個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肺炎,在老年人則具有症狀不典型、病情較嚴重的特點。 又如,青、中、老年皆可發生消化性潰瘍,但老年人易發生並發症或發生癌變。
三、老年病的特點
老年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於老年人各種細胞器官組織的結構與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年老化,因而適應力減退,抵抗力下降,發病率增加。我國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依次為腫瘤、高血壓與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與肺炎、膽囊病、前列腺肥大、股骨骨折與糖尿病等。而病死率依次為肺炎、腦出血、肺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等。
老年人是青壯年人的延續,有些老年病是在青壯年時得的,而到老年期表現更為明顯。因此說有些老年病不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但又與青壯年時期所患疾病有不同的特點:
1。老年病的病因往往不十分明確;
2。病程長,恢復慢,有時突然惡化;
3。沒有明顯的症狀與體征,臨床表現初期不易察覺,症狀出現後又呈多樣化;
4。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差異很大;
5。一個老年病患者往往同時患幾種疾病;
6。目前在治療控制病情方面,還缺乏特效方法。
因此,確診老年病不僅靠醫師,還必須有護士,老年病檢查要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緊密配合。在預防和特需治療上也是如此。
『肆』 老人康復訓練有哪些
1.姿勢糾正訓練:通過來訓源練可以強化肌肉,糾正姿勢改善老年人駝背、X/O型腿、骨盆前傾等體姿體態問題。
2.平衡力訓練:增強平衡能力,手腦協調能力以及動作敏捷性,降低老人跌倒風險。
3.關節活動訓練:維持老人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預防關節疾病。
4.體適能訓練:提升老人整體的運動體能,增強身體素質,預防老年痴呆。
『伍』 老年病康復的要點包括()、()、()、()、()和()。
手術前後的飲食護理
(1)手術前的飲食護理 癌症切除手術,尤其是某些根治術都屬於很大的手術,對病人機體有較大的創傷。因此,手術前給病人提供營養豐富的飲食,培養病人較好的體質,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並促進病人康復的必要條件。所以,病人應在術前一段時間內採取一些具體措施增加營養,如對較消瘦的病人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膳食,使病人能在短期內增加體重;對較肥胖的病人要給高蛋白、低脂肪的膳食,以儲存部分蛋白質並消耗體內脂肪,因為體脂過多會影響傷口癒合。對患不同部位腫瘤的病人亦要有針對性的安排膳食,如肝、膽、胰腫瘤的病人要用低脂膳食,而胃腸道腫瘤的病人術前要安排少渣流食或半流食,以減少胃腸道內殘渣。一般病人在術前12小時應禁食,術前4—6小時要禁水,以防止麻醉或手術過程嘔吐或並發吸入性肺炎,胃腸道內較多食物積存也將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2)手術後的飲食護理 手術後初期一般採用特殊途徑供給營養,如靜脈高營養。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後,可以先給清流食或流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經過一段時間後再依次過渡到軟膳食或普通膳食。為了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或盡快接受其它治療,術後病人原則上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和高維生素的營養膳食,如牛羊肉和瘦豬肉,雞肉,魚、蝦、雞蛋及豆製品,可以給病人多喝牛奶、藕粉和鮮果汁,以及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不同手術部位病人的膳食安排
1)非胸腹部手術的病人,一般在麻醉反應消失後或小手術後進食,可最先給冷流食,次日給流食,第三天改為半流食。口腔部位腫瘤手術後要酌情進食,以半流食和軟膳為好。膳食要營養充足,食物細、軟、爛,如牛奶、酸奶、豆漿、豆腐腦、藕粉、麵糊、菜泥、肉泥等,忌硬食物或辛辣刺激食物。
2)腹部手術的病人,胃腸手術後,病人在術後3——4天排氣,然後可少量清流食,再改為全流食;幾天後改為少渣半流食,需經一段時間後過渡到軟食,適應後不能用普通膳食。
3)頭部腫瘤手術的病人,對於術後昏迷的病人,合理的飲食護理能促進病人早日恢復,並減少合並症發生。昏迷病人一般可採用鼻飼的方法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的流食。
老年必需營養物質
老年人新陳代謝減弱,減少的幅度大抵是60歲人的基礎代謝比20歲人的減少16%,70歲人的減少25%。所以老年人對營養物質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蛋白質:老年人體內的分解代謝增加,合成代謝減少,所以老年人要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至少應當和成年期吃得一樣多,每天每公斤體重為1克-1.5克;到70歲以後可適當減少。蛋白質代謝後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已經減弱,清除這些毒物的能力較差,如果蛋白質吃得太多,其代謝後的有毒產物不能及時排出。所以,老年人蛋白質的攝入量要適量,既不能少,也不宜過多。
(2)脂肪:老年人胰脂肪酶分泌減少,對脂肪的消化能力減弱,所以應當少吃一些脂肪,適量吃一點植物油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
(3)糖類:實驗表明,老年人對糖類(澱粉類食物)的需要量是很嚴格的:老年人對糖分過多、過少的適應能力減弱。因此,不少老年人都有患輕度糖尿病的趨勢。但是,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體內轉化成脂肪,是老年人理想的糖源。
(4)維生素:老年人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有所減少。但是,由於吸收不良或排泄增加等原因,老年人往往有維生素缺乏的現象。老年人應該注意攝取的維生素有A、Bl、B2、C、E。這些維生素主要存在於綠色或黃色蔬菜;各種水果、粗糧及植物油中。
(5)無機鹽:因為老年人多有維生素D缺乏的現象,使鈣質的吸收減少,所以50歲以上的人往往有骨質疏鬆症,特別是女性較多見。因此,老年人要多吃些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骨頭湯、牛奶等。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每天可補充鈣質2克。為了促進鈣質的吸收,應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
(6)水:老年人的飲水量根據各自的需要而定,注意不要有意識地過多攝入。
總之,老年人的飲食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營養的平衡。因為老年人的代償能力相對較差、任何一種營養物質都應適量,既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