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助殘先進單位事跡簡介
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十五」期間,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在中山市殘疾人聯合會的正確領導下,在開發區殘聯及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醫院全體幹部職工心繫群眾,扎實工作,時刻關心飽嘗痛苦的殘疾群眾和他們的家庭,竭盡全力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較 好地完成了各項扶殘助殘康復工作任務。
2005年,醫院的骨科和外科先後收住了兩位因墜樓和車禍而癱瘓的外來打工者。他們的家屬都因家庭經濟困難、對恢復不抱希望而將殘疾人遺棄在醫院,單位也不聞不問。骨科和外科的醫護人員沒有忘記:作為「白衣天使」,對待每個殘疾者都應該是平等的。雖然社會和家庭拋棄了他們,醫院仍然堅持對他們的基本治療和護理。在住院押金早已用完的情況下,醫生和護士輪流拿出自己的錢為患者買飯菜,有時還買來牛奶以補充營養。骨科的患者曾想以絕食來結束生命,醫護人員想方設法使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另一方面,醫院積極周旋,與殘疾人家屬、單位、肇事者、保險公司聯系,期望藉助多方力量妥善解決患者的住院費用和今後的生活問題,使他們能夠順利地度過後半生。
開發區醫院的在醫務人員滿負荷工作的情況下,仍時刻不忘為當地群眾尤其是殘疾人、困難群眾送去溫暖。每年,醫院都會來到敬老院開展義診活動,而殘疾老人又是他們活動的重點對象。醫務人員不僅耐心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為他們仔細檢查和治療,還與老人們促膝談心,排解他們心中的苦悶,並帶去了自編自導的節目。每當這個時候,老人們與醫務人員彷彿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即使是殘疾老人也忘記了身體上的痛苦感受著濃濃的尊老、愛老之情,快樂和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2005年2月4日,正值春節前夕,醫院徐本衛院長、盧啟才副院長、張弢副院長帶領由26位專家組成的5個醫療隊冒雨深入開發區各行政村進行「濟困助醫」義診、慰問活動。醫院特意打聽到了各村的殘疾人家庭,專門上門探望,一是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義診,提供咨詢,二是進行慰問,徐院長還特批一萬余元,購買了大量年貨,分送到殘疾人和低保戶家庭,帶去了開發區醫院的一片深情厚意,使他們和普通家庭一樣度過了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
開發區醫院的眼科在中山乃至周邊地區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十幾年來,在歷屆領導的重視和眼科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眼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形成了具有一定實力的特色專科。他們在中山市率先開展了「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加人工晶體植入術」、「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手術」和「穿透性角膜移植術」,且手術成功率高、並發症少,先後為數千名眼殘疾者解除了失明的痛苦,復明手術量連年居中山市第一。
開發區窈窕村的陳伯雙眼看不清物體已有20多年,他和家人早已對恢復視力不抱希望。在一次區內殘疾人普查中,醫院眼科的鍾丘主任經過仔細檢查,認為老伯的右眼經過治療尚有希望。果然,在成功地實施手術後,老伯重新看到了久違的親人和家鄉山水,用眼睛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變化。激動之餘,他給醫院送來一面錦旗——仁心仁術,還我光明。三鄉鎮的一名白內障患者同時患有心臟病,不能平卧,在多家醫院均未能接受手術,一直處於黑暗的痛苦中。開發區醫院眼科在詳細研究了他的情況後,制定了一套手術方案。他們打破常規,讓患者坐在沙發上接受手術。雖然難度很大,但由於准備充分、技術精湛,手術圓滿成功。重見光明的患者十分感激,連聲說道:是開發區醫院眼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幾年來,眼科共收到眼殘疾患者的錦旗50多面,感謝信100多封。
開發區醫院為殘疾人事業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它的善舉不斷感召和吸引著社會各界有志之士加入到扶殘助殘的隊伍中來。中山市盛仕銘公司對醫院的扶殘助殘仁道精神十分欽佩,2004年,他們決定與醫院合作,共同為殘疾人事業出力:資助開發區的貧困白內障患者白內障手術費每人2000元,總共出資5萬元。這無疑是更多白內障失明患者的福音,也為許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家庭重新點燃希望。
2005年4月-5月,開發區醫院積極響應中山市殘聯、市衛生局的號召,與市人民醫院、市博愛醫院、市中醫院共同承辦了中山市「愛與光明」白內障復明活動。4月20日至22日,醫院特地製作了宣傳橫幅,徐院長親自出馬,帶領眼科鍾丘等人深入南朗頤老院、阜沙老幹活動中心、沙溪鎮醫院進行白內障知識宣傳並對133名白內障患者進行篩查,最終確定了符合條件的手術病人19人。此次活動,市殘聯為每例手術提供800元,其餘費用由各醫院自行解決。醫院領導和眼科經過認真研究和討論,認為這是為廣大白內障患者奉獻愛心和回饋社會的好機會,最終克服了經濟和技術上的困難實施手術,使他們重見光明,提高和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活質量。「愛與光明」復明活動受到廣大白內障患者的熱烈歡迎與好評,也倍受社會各界關注,開發區醫院的醫務人員都從中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與責任感,他們紛紛表示,今後會多多參加、組織此類活動,以仁心仁術造福更多的群眾。
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的殘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距離政府和社會對殘疾康復工作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任重而道遠,他們希望繼續發揚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扶弱濟困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殘疾人排憂解難,為我市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貳』 可愛的中山,1.中山的自然環境.2.中山的人文歷史.3.中山的發展展望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2.3萬。有祖籍本市的海外華僑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萬人。
中山古稱香山,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建制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稱中山縣。1983年撤縣設市,1988年升格為廣東省轄地級市。
近年來,中山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工業強市」、「依法治市」、「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建設取得新成就。2006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1036億元,戶籍人均生產總值73198元,國地兩稅收入157.4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6.45億元,總量居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2.77億元。
一、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3.1:61.6:35.3。工業保持較快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高。200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3018.42億元,增長19.1%,工業增加值605.85億元,增長17.6%。其中,裝備製造業實現總產值651.06億元,增長22.3%。產業集群優勢明顯,擁有22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1個省級專業鎮、7個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名牌戰略成效顯著,累計獲得國家、省名牌名標、免檢產品342個,被評為「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和「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與陽江、韶關、河源等市合作建設規劃總面積達3.8萬畝的4個產業轉移園區。全面實施東部沿海開發戰略,保稅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東部「一區三鎮」生產總值佔全市經濟總量的22.8%。第三產業增加值366.21億元,增長16.8%。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07億元,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為1073.83萬平方米、372.13萬平方米和113.50億元;郵電業務收入40.27億元,旅遊總收入75.37億元。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綜合生產能力增強,效益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態勢良好,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0%,共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7家,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4.61億元。
二、內外源經濟協調快速增長
緊緊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和泛珠合作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利用外資結構不斷優化。全市進出口總值231.34億美元,增長23.8%。其中,進口75.24億美元,增長16.1%;出口156.10億美元,增長27.9%。2006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94個,合同利用外資8.1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06億美元,增長8.39%;投資超千萬美元項目16個。堅持完善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機制,反傾銷預警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取得成效。口岸設施不斷完善,通關效率進一步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全市共有民營企業1.8萬家,個體工商戶11.2萬戶,2006年,民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80.1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35.8%。
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按照城鄉一體、彰顯特色、拉大框架、完善功能的思路,幾年來,投入18億元完成博愛路和起灣道改造、中心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城市標志性工程,城市化率達84.2%。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全市現有公路通車里程1571公里,形成了以國道和干線公路及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為骨架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暢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統」通過驗收;9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5大機場;按照《珠三角軌道交通規劃》,廣珠輕軌在中山段已全線開工,中山境內將建有南頭站、小欖站、東升站、石岐站、中山站、翠亨站和古鎮站等7個站點。港口方面,形成東有中山港、南有神灣港、北有小欖港的「品」字形碼頭布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113萬標箱,中山港集裝箱吞吐量位於全國10強之列。供電供水充足,2006年全社會供電量達132億千瓦時,日供水量60.67萬立方米;全市光纖總皮長1.3萬多公里,互聯網用戶37.2萬戶,信息化指數達72.3%。近年來,先後創建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等榮譽。
四、民生進一步改善
統籌城鄉就業,近三年來,全市共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培訓、促進就業和再就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下。全市職業最低月工資標准提高到690元。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參保達368.34萬人次。大力推進農業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住院基本醫療保險,至2006年參保人數分別達34.5萬人和18.9萬人,新型農業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7.0%。實施城鄉孤寡老人集中供養工程,投資6300多萬元改造擴建11家鎮級農村敬老院,集中供養率達41%。推進扶危助困工程,設立「扶困助學基金」,累計建設「雙困戶」住房2.4萬平方米,改造低保危房3.9萬平方米。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6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32.77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7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9006元。
五、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
堅持「科技興市」戰略,大力推動城市創新體系建設,有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21家,博士後工作站3個,火炬區創業中心被授予「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稱號。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市」,中小學優質學位覆蓋率近80%;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75.3%和43.8%,對全市戶籍學生實施免費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院校5所。香山文化研究和應用取得豐碩成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鎮區文化站全部達到省一級以上標准,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分別成為國內首家同類型的博物館。中山圖書館藏書64萬冊,是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投資5億余的中山文化藝術中心開放以來成功舉辦博鰲亞洲論壇2005文化產業會議等重大活動,已成為我市的文化地標。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獲得「全國全民健身樣板城市」稱號,2006年,我市體育健兒共有3人4次破(超)7項世界紀錄,獲得團體及個人世界冠軍4個,全國冠軍1個。積極創建全國生態市和廣東省林業生態市,設立五桂山自然生態保護區,推進「綠化中山大地工程」,大力開展清潔生產和治污保潔。市鎮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共有國家、省級衛生鎮18個,社區衛生服務面達81%。建立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大力推進「平安中山」建設,信訪網路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形勢良好。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初步建立起市、鎮、村(居)三級流動人口管理體系。啟動建設政法網(金盾工程)、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獲得全國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長安杯」稱號。
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在工作中正確處理好「五個關系」:一是經濟發展中「好」與「快」的關系,確保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統一;二是發展動力中「外」與「內」的關系,實現內外源經濟的協調發展;三是城市建設中的「建」與「管」的關系,把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有效的管理結合起來;四是社會管理中的「寬」與「嚴」的關系,形成寬嚴有度、文明法治的管理秩序;五是利益協調中「收」與「放」的關系,既要加大對資源和財力的統籌力度,又要體現利益向下。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工業總產值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外貿出口增長1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25‰以下。
中山市地形平面輪廓似一個緊握而向上舉的拳頭,南北狹長,東西短窄。地形配置分北部平原區、中部山地區和南部平原區。平原面積約佔全市面積的68%,山地佔25%,河流佔7%。市境三面環水,境內主要水道從西北流向東南,5000多條河涌和人工排灌渠道縱橫交織,互相連通,以沖口門為頂點呈放射狀的扇形分布。中山地形是在華南准地台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氣候變化和風雨侵蝕,形成了現在以沖積平原為主,低山丘陵台地錯落其間的水鄉地形地貌。
平原基底是花崗岩,屬淤積浮生平源。全市平原面積約1242平方公里,由低山丘陵分隔成三大片:北部平原,范圍東起張家邊,西至古鎮,北達黃圃,南到石岐附近,面積約850多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廣闊的平原;南部平原又稱金斗灣平原,南及東南與珠海市接壤,西南傍磨刀門水道,北和西北背靠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陵,面積約11O平方公里,是市內第二大平原;西南部平原,位於磨刀門水道中游東側,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地勢偏低,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地下水位高,是市內低層土壤分布地區。
灘塗主要分布在市境東面沿海、西南部沿海和河岸,有的已越過橫門外側,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26公里,瀕臨珠江口伶仃洋一帶,大部分屬淤泥質海岸,由於沖積物不斷下沖沉積,灘塗面積不斷擴大,西、北江河口逐年向外伸展,成為新的沖積平原。
低山丘陵台地位於市境中部偏南,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以五桂山為主脈,與周圍諸山形成全市低山丘陵台地的主體,海拔高度多在100至300米之間,300米以上山峰10多座。山脈行列有卓旗山、旗山、長腰龍山、大尖山、南台山、周東坑山、白雲逕山、五桂山、飛雲洞山等9條山列,其中五桂山最高,海拔531米,山列較連續,地勢雄偉,東南坡延至珠海市境。竹篙山區位於五桂山以西,西至磨刀門水道,面積較五桂山區小,基底以花崗岩為主,抗風化力較強,山勢較高峻,有300米以上高峰5座,最高峰白水林達473米。五桂山區和竹篙山區的低山丘陵,基本都有植被覆蓋;在溪流發育的溝谷,喬木和灌木叢較多。山區丘陵外圍,高度漸降,是廣闊的丘陵和等高明顯的台地,主要分布在沙溪、張家邊等鎮。台地海拔一般在25至50米之間,風化層厚,多已開發成為果園、旱田,市境的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這一帶地區。鄉村聚落設置、公路取道,也多與台地有關。
二、地質
中山市出露地層以廣泛發育的新生界第四系為主,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出露有古生界、中生界地層和北部零星出露的元古界震旦系的古老地層。新生界第四系在境內分布廣泛,按其成因類型分為殘積層、沖洪積層、沖積海積層和海積層。
地質構造體系屬於華南褶皺束的粵北、粵東北、粵中坳陷帶內的粵中坳陷。粵中坳陷又分為若干個隆斷束,中山則位於其中的增城至台山隆斷束的西南段。市境內斷裂構造發育,分布廣泛,出露清楚。按其走向可分為北東向、北北東向、北西向和東西向數組。褶皺構造,由於沉積岩出露不多,且受斷裂變動和岩漿侵入的破壞,因而褶皺構造多不完整,較明顯的僅有深灣褶皺、雍陌褶皺兩組。
礦產資源,由於地層分布比較簡單,因而礦產資源不豐富。固體可燃礦產:泥炭土是中山唯一的燃料礦藏,分布在張家邊和南?兩鎮,含油率一般在10%左右,部分高達16%至18%。質量較好,但儲量僅100萬噸左右,表土層薄,開采成本低,可供地方作小型露天開采。金屬礦產:有磁鐵礦、黑鎢礦、砂錫礦等,均因儲量少,品位低,礦脈分散,開采價值不高。建築礦產:蚝殼,大量分布在北部三角洲平原,埋藏深度不大,厚度可達2至4米,成條帶狀及層狀分布,含豐富鈣質,是市內常用的建築材料之一;石材以花崗岩為主,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低山丘陵區;高嶺土,主要分布在環城和張家邊等地。
三、水文
中山市河網密度是中國較大的地區之一。各水道和河涌承納了西、北江來水,每年4月開始漲水,10月逐漸下降,汛期達半年以上。東北部是北江水系的洪奇瀝水道;中部是東海水道,下分支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匯合注入橫門水道;西部為西江幹流,在磨刀門出海。還有黃圃水道、黃沙瀝等互相溝通,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網地帶。全市共有支流289條,全長977.1公里。主要水道:
雞鴉水道 北接容桂水道,兩岸北起經東風、阜沙鎮;東岸北起經南頭鎮、馬新聯圍和民三聯圍,在大南尾與小欖水道匯流,注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3公里,面寬200至300米。該水道渲泄西江洪流,兩岸成為中山市的防洪地區。
小欖水道 北接順德市馬寧水道,於鶯哥咀注入市境內。兩岸途經小欖、坦背、港口鎮;東岸途經東鳳、阜沙鎮,在大南尾與雞鴉水道匯流注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1公里,面寬150至300米。該水道渲泄上游西江洪水,河道兩岸成為市境主要的防洪地區。
橫門水道 上接小欖、雞鴉、石岐水道,經張家邊、中山港區,由橫門流出珠江口。全長12公里,面寬800至1000米。
黃沙瀝 西接雞鴉水道,向東流經黃圃、三角鎮邊界,至石基沙頭匯入洪奇瀝,全長10公里,面寬130至150米。是黃圃鎮、三角鎮、民眾鎮農田的排灌河,又是雞鴉水道的主要排洪分支。
黃圃水道 西接雞鴉水道,東至三星圍口接洪奇瀝,全長11公里,面寬100至150米。是黃圃、南頭鎮農田的排灌河。
石岐河 橫穿市境中部,往東北經郊區、張家邊區出東河口水閘,注入橫門水道;西往南經環城區和板芙鎮,至西河口水閘,出螺洲門,全長46公里,面寬80至200米。
北台溪 發源於五桂山的風吹羅帶峰和梅花地頂之間。主幹流向北及西北,流經檳榔山、石瑩橋,轉西抵梅花坑經馬槽水出石鼓撻、南坑口、紫泥灣等村,經大東洋山穿過岐關公路的北台橋,繞湖洲山北麓注入石岐河。全長23公里,面寬6至12米。
大環河(小隱涌) 發源於五桂山主峰和風吹羅帶峰之間。主幹流向北及東北,流經大寮村會童子坑水,過舊屋林,出西椏,經大環村,注入橫門水道。全長25公里,面寬8至15米。
『叄』 包豐源的個人簡介
包豐源,心智家園教育體系和心智家園慈善基金會創始人: 包豐源老師是心智家園教育體系和心智家園慈善基金會創始人,多年來致力於研究通過人的思想境界、人生智慧和家族能量等方面的提升,讓生命更有價值的理論與方法,並在各地傳道、授業、解惑,弘揚正氣、善念和大愛,使無數人的生命得以成長。
包豐源老師融合了東西方相關學科之長 ,由無私奉獻的人生境界而成就獨有的理論和誨人方法 ,並以「幫助更多人喜悅生活」為使命,以《禮記·大學》的思想為教育理念 ,以倡導和踐行「中國太陽公益活動」 作為對社會的責任。包豐源老師多年來的思想實踐創立了心智家園教育體系的基礎。
傳播精神:心智家園教育體系的創立與發展並非偶然,而是契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和人們對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心智家園教育體系所推動的不僅是一堂課程,而是一種人類智慧的傳播,一種正能量的傳遞,也是所有追求提高生命品質、創造人類和諧與進步的人士所共有的使命!
心智家園教育體系:心智家園教育體系是以包豐源老師的思想實踐為基礎,融合東方哲學智慧與西方實證科學,致力於讓更多人懂得人與內在、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系皆為智慧的呈現,而智慧在於有效掌握和運用平衡與鏈接的規律,以及由不同鏈接產生的平衡結果對事物形成影響,並將鏈接與平衡的理論運用於事業、財富、婚姻、產品定位、親子關系、情緒與疾病的實踐方法通過「心智禪修」、「心智營銷」、「為人父母」、「組織修煉」、「心轉病移」等課程進行有效傳播,幫助學習者從原點上認識、掌握並運用事物發展的規律,喚醒人們內在本有的潛能與智慧,幫助更多人實現人生理想。同時,創新和發展出可以有效改善平衡與鏈接的關系,使人掌握事物發展規律、提高生命個體價值的四種技術方法——「喚醒法」、「面對法」、「呼吸法」、「共振法」。
心智家園理論觀點:心智家園教育體系有效融合東方智慧與西方實證科學,總結出人與內在、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系皆為人的智慧呈現,而智慧則在於掌握和運用平衡與鏈接的規律,以及由不同鏈接產生的平衡結果對事物形成的影響,並總結提出心智家園教育體系的理論和觀點:
一、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體驗和擁有的一切 ,包括人際關系、事業、財富、健康、婚姻、親子教育等,都是平衡與鏈接進行互動與交換的結果。二、鏈接來自思想的頻率,平衡是能量的守恆。思想改變頻率,頻率作用能量,能量形成物質。三、平衡與鏈接有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關系,提升思想境界和心智能量,也就是在創造有形的物質。四、情緒是對心智能量的最大消耗,人受控於情緒,是產生思想混亂、身體疾病、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家庭矛盾以及社會問題的根源。五、人的生活與命運受到思想境界、內在情緒、家族能量和遺傳基因四個方面的作用和影響。
出版著作:《塑造中國形象》、《邊走邊悟》、《不要拿過往的經歷當資本》、《心智能量》、《用思想來改變一切》、《共振》、《用心帶孩子》、《成就孩子一生》、《誰決定孩子的命運》、《決勝右腦》、《右腦制勝》。
對社會貢獻:通過多年對人與內在、人與人以及人與物質的平衡與鏈接的關系的研究與實踐,創新和發展出四種可以有效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人生智慧、家族能量以及改變原有錯誤鏈接的四種技術與方法。
一、喚醒法:有效清除因需要得到尊重、支持和關愛卻沒有得到而產生的失落和恐懼情緒,受到意外傷害而導致害怕和擔憂的情緒,做出錯誤選擇或做錯事情而形成的內疚和自責情緒等。從當下生活中的情緒出發 ,找到與此情緒相關聯的「種子」,回到事情的本源 ,並對其進行完整有效地處理。「種子」一經釋放,人就能立即體驗到思想不再受情緒困擾的快速轉變,也因思想的轉變創造了生活品質的提升。
二、面對法 :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完成離世親人對自己的囑托 ,或沒有在最後一刻送別親人而產生的內疚、自責等情緒 ,有類似經歷的人每當遇到能夠喚醒對故人思念的情景時 ,悔恨與失落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這些看似正常的情緒,卻會在人的潛意識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影響著對外界人、事、物的反應,甚至由於不能接受自己的行為而導致自我價值的缺失。面對法可以有效清除這些情緒的困擾,有效建立與其家庭成員的鏈接關系,提升內在能量。
三、呼吸法:通過特殊的呼吸方式,快速找到導致身體上能量淤塞的情緒點,化解長期壓抑在心裡,看似不經意但嚴重影響著人的思想與行為的事情,使人的思想不再禁錮在過往遺留的情緒狀態中。四、共振法:每個人的事業、財富、健康、婚姻、親子教育等,都受其家族成員的影響和作用,即使發生在很多代以前,甚至是不為現代人所知的家族成員曾經做過的事情,都會對家族後代產生嚴重的作用和影響。還原過往的發生並解讀當下出現的狀況所要表達的願望和經歷的事情,就能使人的生命能量與家族能量進行有效鏈接,也就能創造出生活與命運的改變。
社會責任:包豐源所創立的心智家園慈善基金會,是以「幫助更多人喜悅生活」為使命,以倡導和踐行「中國太陽公益活動」為社會責任,以捐建心智財富小學和關愛孤寡老人為核心,讓更多人為他人和社會奉獻出自己的愛心,讓更多人懂得感恩,學會奉獻,促進人與自己、人與家庭、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中國太陽公益活動:1、2014年06月06日 捐建秦皇島小馬坪·心智財富小學 2、2014年03月07日 贈送廣東信宜思賀鎮大䓣·心智財富小學和三屋·心智財富小學校服551件3、2014年01—02月 關愛北京、廣州、南寧、杭州、深圳、秦皇島等15個地區的293位孤寡老人4、2013年10月20日 捐建廣東信宜思賀鎮三屋·心智財富小學 5、2013年10月19日 捐建廣東信宜思賀鎮大䓣·心智財富小學6、2013年09月08日 捐建廣西容縣增子·心智財富小學7、2013年05月24日 捐贈杭州桐廬畢浦小學愛心閱覽室8、2013年04月24日 向雅安災區捐款9、2013年03月26日 捐贈廣東揭西圖書館10、2013年01—02月 關愛廣州、杭州、南寧、中山、佛山、惠州、深圳、秦皇島等各地區的226位孤寡老人11、2012年09月22日 資助廣東省信宜市孤兒的教育12、2012年——01月 關愛廣州、杭州、南寧、中山、佛山、惠州、深圳等各地區的190位孤寡老人13、2011年12月03日 資助廣東信宜市14名孤兒的教育14、2011年10月16日 向深圳市福利中心福利院捐助服裝、食品、玩具等15、2011年06月12日 捐助西藏當雄縣完全小學16、2011年04月23日 資助廣東省信宜市孤兒的教育17、2011年03月28日 向北京紅星農民工學校捐助校服18、2011年03月01日 向中山白血病患者吳麗文捐款19、2011年01月12日 向杭州蕭山育苗農民工學校捐助圖書館20、2010年12月25日 向廣州番禺福利院捐助服裝、玩具、食品等21、2010年12月13日 向廣州海珠區康寧養老院捐助入冬被褥22、2010年12月12日 向中山城南頤老院和阜沙鎮敬老院捐助入冬被褥23、2010年09月09日 向廣州海洋館捐贈瀕滅動物綠毛龜24、2010年07月17日 資助廣東省信宜市孤兒的教育25、2010年05月20日 向玉樹災區捐款捐物26、2010年04月11日 資助廣東省信宜市33名孤兒的教育27、2009年07月08日 捐助福建邵武寶林寺修建葯師塔28、2008年05月15日 向汶川災區捐款29、2007年12月24日 向「和諧惠州 萬個家庭讀百遍《弟子規》」活動捐款30、2007年07月01日 向北京扶貧濟困春風辦捐款,救助貧困家庭孩子教育31、2007年06月14日 捐建浙江省衢州市貧困小學圖書館32、2006年11月18日 資助重走六祖弘法路活動
『肆』 中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敬老院
中山市江陵大道
電話:0760-85339313郵編:528400
板芙敬老院
中山市板芙鎮芙蓉路
電話:0760-86501165郵編:528400
民眾鎮敬老院
中山市民眾鎮文化路
電話:0760-85578028郵編:528400
阜沙鎮敬老院
中山市阜沙鎮上南管理區
電話:0760-23401601郵編:528400
東升鎮敬老院
中山市東升鎮同樂一村
電話:0760-22225231郵編:528400
古鎮鎮敬老院
中山市南興路
電話:0760-22343472郵編:528400
小欖鎮敬老院
中山市小欖鎮雲路建霞街北邊街
電話:0760-22252767郵編:528400
黃圃敬老院
中山市黃圃鎮新明南路
電話:0760-23223129郵編:528400
吳欄敬老院
中山市黃圃鎮蘇埒村
電話:0760-23236483郵編:528400
神灣鎮敬老院
中山市神灣鎮墟場
電話:0760-86609205郵編:528400
中山市社會福利院
院長:余秀平
電話:88805194
地址:石歧悅來南路二橫路
郵編:528400
三角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中山市中山市區:三角鎮南三公路
電話85401582
中山市社會福利院
中山市中山市區:悅銀街
電話88817358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伍』 中山市養老保險官網
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敬老院
中山市江陵大道
電話:0760-85339313郵編:528400
板芙敬老院
中山市板芙鎮芙蓉路
電話:0760-86501165郵編:528400
民眾鎮敬老院
中山市民眾鎮文化路
電話:0760-85578028郵編:528400
阜沙鎮敬老院
中山市阜沙鎮上南管理區
電話:0760-23401601郵編:528400
東升鎮敬老院
中山市東升鎮同樂一村
電話:0760-22225231郵編:528400
古鎮鎮敬老院
中山市南興路
電話:0760-22343472郵編:528400
小欖鎮敬老院
中山市小欖鎮雲路建霞街北邊街
電話:0760-22252767郵編:528400
黃圃敬老院
中山市黃圃鎮新明南路
電話:0760-23223129郵編:528400
吳欄敬老院
中山市黃圃鎮蘇埒村
電話:0760-23236483郵編:528400
神灣鎮敬老院
中山市神灣鎮墟場
電話:0760-86609205郵編:528400
中山市社會福利院
院長:余秀平
電話:88805194
地址:石歧悅來南路二橫路
郵編:528400
三角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中山市中山市區:三角鎮南三公路
電話85401582
中山市社會福利院
中山市中山市區:悅銀街
電話88817358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中山的老人院在哪啊
中山市板芙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6501165
老年公寓地址: 板芙鎮芙蓉路74號,河西東路與芙蓉路路口南側路西
中山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8409399
老年公寓地址: 港口鎮興港中路50號,港口醫院西側路南
民眾鎮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5578028
老年公寓地址: 民眾鎮文化路
阜沙鎮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3401601
老年公寓地址: 阜沙鎮上南管理區
東升鎮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2225231
老年公寓地址: 東升鎮同樂一村
古鎮鎮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2343472
老年公寓地址: 南興路
小欖鎮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2252767
老年公寓地址: 小欖鎮雲路建霞街北邊街
黃圃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3223129
老年公寓地址: 黃圃鎮新明南路
吳欄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3236483
老年公寓地址: 黃圃鎮蘇埒村
神灣鎮敬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6609205
老年公寓地址: 神灣鎮墟場
華宇樂頤養院
中山市華宇樂頤養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3328683 3328693
老年公寓地址: 石岐東區長江北路263號(白沙灣市場對面)
中山頤老院
老年公寓電話: 0760 -3320095 關小姐
老年公寓地址: 中山市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