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面對老人的生氣
老年人老了,脾氣也會變大,遇到事情很容易轉牛角尖。而且有的老人喜歡倚老賣老,給人感覺無理取鬧。老人發怒不僅傷身,還容易和子女產生矛盾,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因此老人要想辦法緩解自己的怒氣,保持愉快的心情。那麼老人怎麼緩解自己的怒氣呢?老人怎麼保持愉快的心情呢?接下來將一一為大家介紹,供大家參考。
老人怎麼緩解自己的怒氣?
1、躲避法
遇到問題要全面考慮,冷靜處理。要認識到亂發脾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如果發覺自己要發怒,應盡量控制感情,盡快退出現場,到外面走走,找朋友談談或聽聽音樂。使自己憤怒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2、思想轉移法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盡量不去想它,把思想集中在別的事情上去,藉以擺脫發怒的升級。
3、發泄法
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自己在感情上實在無法控制時,可與老伴或知心人坦率的談談,聽聽第三者對問題的處理與看法。如果你能得到對方的同情或理解,就可能消散你的怒氣,防止大動肝火。
4、自我勸慰法
遇到某些有爭議的問題時,要冷靜地反復考慮,應想到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全對,對方的做法不一定全錯,處理問題應「高姿態」,進行自我勸慰,使頭腦冷靜下來。用這種方法來控制發怒是有好處的,不管有理無理,都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和大家尊重。
老人怎麼保持愉快的心情?
1、至少要有一種愛好
一個人在生活中有良好的嗜好,如集郵、看書、劃船或種花等,會使人感到生活充實、滿足和愉快。
2、堅守信念
堅定的信念是戰勝挫折和失敗的良方,可使人從苦痛中解脫出來,能屈能伸,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泰然處之。
3、能嘗試新事物
人的生活陷入單調沉悶的「老一套」時,就會感到不愉快,如果去參加一項新活動,不僅可以擴展生活領域,還會為生活帶來新的樂趣。
4、自己爭取多做事
在生活中,如果太依賴他人,對別人的期望太高,就容易失望。若能樹立凡事自己做,自己去努力做好的觀念,則可避免許多由失望帶來的苦惱。
5、建立合適的期望值
什麼是合適的期望值?對此,應記住這樣一句話。「快樂之道無它,就是對我們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憂慮」。否則,就是在自尋煩惱。
6、不要鑽牛角尖
看任何事物都不能認准死理,否則就容易鑽牛角尖。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擺脫由看問題僵化而帶來的苦悶。
7、學會寬容大度
在生活中,即使是與自己關系很親密的人,激怒了你,埋怨了你,你也要放寬責備的尺度。時間長了,「日久見人心」,人們會很樂意地與你相處,你也一定會嘗到人際關系融洽帶來的歡樂與快慰。
8、交幾個知心朋友
友誼有助於身心健康,空閑時與朋友相聚,海闊天空地聊聊,既能增長見識、交流信息,又可把自己氣憤之事對朋友直言相告,朋友會為你排憂解難,由此可增強自己排除困難與憂愁的信心和勇氣。
9、樂於承認失敗與缺陷
一個人難免遇到失敗、失意的事情,或是自己本身存在某種缺陷。對此,專家指出,當你樂於承認既成的事實,並且樂於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你就有了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2. 老年夫妻不和睦怎麼辦
1、相互理解對方
相互理解適應是解決夫妻之間兩個人不和睦的好方法,出現了矛盾,不要盲目去爭吵,兩個人需要相互之間理解理解,相互體諒體諒。要知道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每一段感情都值得好好的去珍惜。
2、定期出去約會維持新鮮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即使不再年輕,也可以定期地兩個人出去過二人世界。心態決定年齡,越是熱愛生活的人,就越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對於感情也能有更積極的形態。夫妻關系不和諧怎麼辦才能化解?如何調節矛盾!
3. 怎樣幫助老年人化解與晚輩之間產生矛盾
老年人在家庭中與晚輩出現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解決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輕人雙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異,彼此諒解,互相忍讓。
而作為我們老年人,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觀念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家庭生活。
(1)多應理解子女
每個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對子女,也要以平靜的心態,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對方的長處。對子女的銳意進取,要給予熱情支持與充分肯定,對他們片面、偏激的情緒,要及時給予引導,並力求糾正。
比如子女確因工作繁忙而一時顧及不到家時,我們老年人應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體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承擔一些家務,既當其長輩,又做其朋友,這樣,關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對待子女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子女作為獨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壓人,無端指責,甚至打罵。只有對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處。
(3)要有寬容心懷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應該說這也是正常現象。問題在於處理矛盾時,應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發揚「難得糊塗」精神。千萬莫要「老字當夫,火氣沖天」以免傷害了雙方情感。
比如子女辦錯了點事,我們老年人應客觀地對待,問明情況,幫助改正。切勿想當然,亂加指責,指導自己的主觀想像施加於人。好讓子女們有個自省的機會與緩沖餘地。這樣,會贏得他(她)們更多的尊敬與愛戴。
(4)心理豁達開朗
老年人能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它是反映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與修養程度的,更是對我們老年人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的。
如子女們在公休、節假日,回家探親時,有的沒幫老年人幹活,有的沒帶補品等,老年人也不必過多計較,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態來面對現實。來了就好,不來又怎樣。以積極的心態,善待他人,寬心自慰。不然,則欲速不達,只能給自己帶來思想苦惱與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時,搶扭的瓜不甜,硬爭來的東西,吃著沒味道。所以,只有解苦變樂,才會給自我與家庭帶來和睦相處之氣氛。用寬容與感動的方法,更應冷靜思考,謙讓包容,讓子女自省自悔,使其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增進尊老愛幼的自覺性。
(5)包容彼此差異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是發生糾紛無輸贏。父母與子女,在一些問題上認識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執已見時,要允許發表不同意見,不妨求同存異,伺機再商。
之所以這樣做,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切不可互不相讓,為「論高低、爭上下」而傷了各自的自尊心。實踐證明,企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的做法,結果,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壓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結局。從而,傷害了彼此的情感。到頭來,將會給以後的相處留下思想裂痕。
(6)迴避後代吵架
現實生活中,兒子與媳婦吵架,或者女兒與女婿吵架是經常的,此時我們老年人可以迴避一下。
一是小兩口兒吵架,我們盡量不要當裁判。不論小兩口是真吵架或是逗著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們都不要評判誰是誰非,否則日後小兩口都可能對我們心有芥蒂。
二是小兩口對罵,我們老年人也應盡量迴避,裝作沒聽見。假使罵語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來個難得糊塗,千萬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讓矛盾進一步升級。
(7)不包辦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應有獨立的人格和決策的權力。有些父母喜歡包辦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決策,可能處於好心,但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做父母的還是聰明一點,對於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當參謀,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離
已經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與之適當拉開點距離,給子女們留有獨立自由的空間。「距離產生美」也適用於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系。沒有一點距離,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發的一天。
(9)不可過於專斷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卻忽視子女的「對話權利」,不尊重子女,不應該說絕對話,做絕對事。如果遇到與子女有分歧,也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獨尊。
(10)不幹涉孫輩教育
「隔代親」是自然現象,所以,我們作為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總會有點溺愛,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對第三代的教育,就想當仁不讓地「主動」管理孫子孫女的生活以及學習,其實,這是不妥的。
不管小兩口管教孩子是否得當,我們都不要在孫輩面前指責他們,否則非常可能引起孫輩們利用老年人當保護傘撒嬌。這樣不僅不利於正確教育引導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與小兩口之間的矛盾,使事情變得復雜。
4. 中老年人為何會有婚姻危機,該如何化解
會出現危機是因為婚外情和生活過於平淡。很多中老年夫妻都會說一點感情都被吵架吵沒了。其實,吵架可以看作是一種情感的宣洩,能讓雙方壓抑的情緒都得到排解。妥協的一方應當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得到心理補償,如受到言論肯定、贊美等。在爭吵中,應學會把握應對機制、折中、妥協、約定協議以及輪流坐莊等是比較好的方式,但強調一點,長期的單方妥協不利於夫妻關系維護,因為這樣會使一方情緒受到長期的負面影響。
其實夫妻倆在有困難的時候,更應該團結在一起。要記住,放棄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只有直面問題,才是真的勇士。其實每一對想要離婚的夫妻,在離婚之前都會有一定的預兆出現。可是一些夫妻中總會有一方忽略了這些小細節,其實婚姻本質的問題就是夫妻雙方的溝通不夠,導致不懂彼此的心思。能夠坐下來經常的深度溝通,這樣兩個人才明白彼此的需求,婚姻才能走得更遠。
5. 怎樣幫助老年人消除生氣
(1)提高自己修養
這就要求我們老年人也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各種修養水平,深刻認識生氣的危害,凡事要高瞻遠矚,要想得開,放得下,不鼠目寸光,不針尖對麥芒,逞一時之能,圖一時痛快。
(2)做到「和為貴」
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一種精神。當然寬容不是軟弱、不是無能、不是怕對方,而是為了簡單復雜的人事關系,化干戈為玉帛,避免恃勇鬥狠的一種可貴品質。
要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胸襟,他人氣我我不氣的雅量,大人不計小人過的氣度,讓他三尺有何妨的風格,遠離煩惱,心態自然好,身體機能和諧。
(3)正確對待生氣
無論人的修養如何,一個普通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生氣,生氣其實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認識自己的機會。因此,關鍵的不是逃避和懊悔,重要的是去面對,當然,這種面對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所以,在我們生氣時和生氣以後,也不要過於自責,而是應該坦然面對,我們要做的是以後盡量不要生氣,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氣而不停的自責自己。
(4)調整自己思想
遇到可能會讓我們生氣的事情時,提醒自己不必那樣想,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面,去想想好的一面吧!在生氣的時候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權成為他想成的樣子,我們要求別人不要那樣,只是自己找氣生。
(5)解決現實問題
假如我們察覺一些從過去一直存在至今的怨恨,這些怨恨可能跟鄰居、以前同事、家中成員或其他強勢者有關,如果我們不能或不想放手,就找一個方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討論或表達各自的憤怒,把這些「包袱」一一解決了,以後就能少生氣了。
(6)接受不完美
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誰都不例外。那就接受和愛現在的這個自己吧!接受我們都會犯錯的事實,接受我們身體不健康的現實,不要為自己年老體衰,不要為自己有某種疾病就抱怨、生氣。
(7)學會延緩發怒
如果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直接反應就是發怒,試試看,延緩15秒之後,再以自己一貫的方式爆發。下一次延緩30秒,不斷加長這個時間,一旦我們看到自己能延緩發怒,我們就已經學會了控制。延緩就是控制,參加練習,最後就能完全消除。
(8)學會幽默自嘲
平時我們多想想人生,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戲,既然是一場戲,我們又何必為了一點小事生氣。如果生氣時有一面鏡子在我們面前,我們一定能看到鏡子里的那個傢伙兩個鼻孔冒著熱情,著實滑稽可笑。因此,遇到可能會使我們生氣的時期事,如果我們可以退一步,試對生命一笑置之,就不會有那麼多氣要生了。
(9)進行自我暗示
生氣的時候,跟自己的感覺溝通,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要告誡自己保持冷靜、冷靜、再冷靜,要極力剋制自己的情緒;要告誡自己,不要鑽牛角尖,不要氣不平,不要怕吃虧。
其實吃虧是福;警告自己:「我這時一定不能發火,否則會影響團結,把事情搞砸」,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這樣堅持下去,就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10)學會生理調整
例如在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以深呼吸,研究表明,緩慢地深呼吸,吸完保持一會,會讓大腦氧氣供應量加大,使你冷靜。此外,按壓內關穴,也可以緩解憤怒。
(11)保持短暫沉默
名人朱自清說過:「沉默是最安全的防禦戰略。」當意識到自己要發火時,最好的辦法是約束自己的舌頭,強迫自己不要講話,採取沉默的方式,這樣會有助於緩和激情、冷靜頭腦,讓沉默成為一種表達身心平衡、抑制精神亢奮的靈丹妙葯,不借外力而能化解怒氣。
(12)注意轉移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發火的刺激時,大腦會產生強烈的興奮灶。這時如果有意識地在大腦皮質里建立另外一個興奮灶,用它去取代、抵消或削弱引起發火的興奮灶,就會使火氣逐漸緩解和平息。例如,轉移話題、尋些開心快樂的事情干,選個令自己愉快的音樂、戲曲,閱讀引人入勝的小說、詩歌,或出去走走等。
(13)釋放怒氣法
把有意見的、不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講出來,以消怒氣,稱之為釋放怒氣法。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相互之間產生了磨擦和矛盾時,開展積極地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僅可以釋怒,保持身心健康,而且還能消除隔閡,增強團結。
(14)意識控製法
用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意志修養,使消極的怒氣不發生或減低情緒反應,就是意識控製法。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夫人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常常當眾給這位著名學者以難堪。
一天,蘇格拉底在跟一群學生談論學術問題,夫人突然跑來,無端地大發脾氣。她先是大罵一陣,接著又往蘇格拉底身上澆了一桶水,把他全身都淋濕了,使在場的人都感到很難為情。按照常理,蘇格拉底會暴跳如雷,與夫人爭吵一番,理論一陣。
可是,蘇格拉底卻只是詼諧地笑了一下說:「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下雨的。」在場的人聽了以後,都欣然地哈哈大笑,連其夫人也跟著笑了起來,使緊張的氣氛突然變得輕松,尷尬的局面化解了,這不但沒有降低蘇格拉底的威信,而且他的學生更加敬佩其高超的氣質修養。
(15)怒氣升華法
這是指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的動力,即化悲痛為力量。歷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膜腳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於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為也」,這些都是典型的怒氣心理升華的佐證。
(16)讓朋友來幫忙
我們可能發現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想控制自己的情緒非常困難。那麼,就找別人幫忙,例如,在我們快生氣的時候,一位好朋友以不妨礙的方式提醒我們,可使我們冷靜下來。
晚年生活,貴在安度。這是我們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基本原則。只要能做到想得開,看得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拘於一得一失,以寬闊的心態對待人生,就會使得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其樂無窮。
6. 老年人思想觀念錯誤的地方太多 我經常和她發生沖突 怎麼辦
1 多體諒 平常心
與老人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多體諒老人愛護孩子的心態,以平和的心情處理兩代人的矛盾;老人提出意見時絕對要重視,畢竟經驗豐富,如果和科學知識有沖突,應該耐心說服老人,並採取一些折中的辦法。
2 共同學習育兒方法
共同學習育兒書籍,買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與雜志,既豐富了知識,也增進了了解,同時還是評判兩人的最有力依據。
3 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
為人子女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這樣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隔閡。老人無私地愛護孩子,晚輩更應孝敬老人,多為老人分擔憂愁,在生活上多關心老人的精神與物質需求。希望在教育孩子上的代溝不復存在。
4 邀請教育方式科學優秀的父母帶孩子來家中做客
很多老人不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是因為覺得這樣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或是沒有必要,如果有好友的孩子來家中做客,讓父母看到科學,當代的教育觀點和方式養育出的孩子也很優秀和健康,父母的自然就會有所觸動,可以更好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