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老年人最缺哪些營養素
1. 蛋白質:老年人攝入的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加上肝臟合成蛋白質能力降低,會導致蛋白質的缺乏,表現為肌肉量減少,肌肉功能下降,各項活動能力由此而下降。因此老年人應該有意識地多攝入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高質量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瘦肉等。
2. 鈣和鐵:老年人隨年齡增加、骨礦物質不斷丟失,骨密度逐漸下降,尤其女性絕經後由於激素水平變化,骨質丟失更為嚴重;同時,老年人對鈣吸收能力下降,膳食中鈣攝入不足就更易導致鈣的缺乏從而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減退,血紅蛋白減少,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3. 維生素:由於進食量少,加上咀嚼功能的下降,易出現某些維生素的缺乏,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葉酸等。老年人的戶外活動減少,光照不足導致體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加上攝入不足,也容易導致維生素D水平下降,影響鈣磷代謝和肌肉的力量。
建議給中老年補充營養選擇中老年低聚肽粉,富含大豆分離蛋白、抗性糊精、低聚異麥芽糖、玉米低聚肽、磷酸氫鈣;每日1袋,溫開水沖服,補充每日所需。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貳』 人到老年,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
鈣、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微量元素鐵等都是人到老年後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人到老年最容易缺鈣,因為隨著人類年齡的增加,身體多個器官的機能都會減退,這時身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也會下降,成骨能力更會變弱很多,這時體內的鈣會大量流失,所以人到老年以後一定要注意補鈣,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骨骼健康,才能防止骨關節疾病和骨折發生。老年人補鈣方法有很多,可以堅持每天喝純奶液,可以適量吃些雞蛋,蝦皮,芝麻,豆腐等富含微量元素鈣的食物,如果缺鈣症狀嚴重,則可以服用鈣劑。
人到老年還容易缺少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體。維生素B是維持老年人身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營養,如果不能吸收充足維生素B就會讓老年人身體出現代謝紊亂和食慾減退以及精神抑鬱等多種不適症狀。人到老年缺少微量元素鐵也會危害身體健康,因為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營養也是維持人體造血功能正常穩定的重要物質,如果老年人不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微量元素鐵就會影響身體造血功能,會讓貧血症狀高發。
『叄』 農村老人最缺乏的不是錢,而是沒有愛好後的精神空虛,這是為什麼
現在很多地區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子女不在身邊,自己除了勞作農田還要照看孫輩們,自己兒女一年也見不了幾次。
相比空虛,他們更多的是勞累和無奈吧。
『肆』 老人易缺乏哪些微量元素
錳、鈷等兩種元素
現代醫學認為,錳和鈷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錳主要集中在人的腦版、腎、胰和權肝臟組織中,可以提高體內性激素的合成,激活一系列的酶,使機體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中樞神經系統保持良好的狀態。鈷分布於全身,其中肝、腎、骨中含量較多。它又是維生素Bl2的組成成分,可以促進許多營養物質對機體的作用,比如使氨基酸合成蛋白質,激活各種酶,加速血紅蛋白的合成,並可以擴展血管、降低血壓等。
中老年人由於自身身體機能的下降,體內錳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降低,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功能,加速老年人機體的衰老。
因此為了延緩機體衰者,中老年人應該注意從飲食中攝取微量元素錳和鈷,含錳和鈷較為豐富的食物有粗糧、雞肝、牛肝、魚子、豬腎、蟹肉、萵苣、花生、馬鈴薯、生薑等。
『伍』 中老年人營養不足的表現是什麼
對於老年人來說,已經進入到人生最後的一個階段,更需要好好的注重營養的攝取,才能維持一個好的生活質量。一旦老人營養不足,會出現多方面的危害,常常會出現牙齦出血、舌裂和舌炎,還會造成嘴角乾裂和味覺減退,甚至在夜晚的時候營養不良的老年人還會視力下降。如果老年人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都是營養不良所引起的。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加強營養,除了食物的營養以外,還可以嘗試雅培全安素,對於需要加強營養的患者來說,這種營養品非常的適合,能夠幫助患者提供適當的營養支持。
『陸』 老年人容易缺什麼營養提醒:營養「4+1」,合理補充,更健康
老年人容易缺什麼營養?提醒:營養「4+1」,合理補充,更健康
事實上,隨著人體的衰老,這個時候人體的各項代謝功能都會下降,尤其是飲食與營養方面。
老人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現象
人老之後消化系統功能退化,比如牙齒脫落,唾液腺分泌不住,食慾下降。胃液分泌不足,胃腸蠕動功能下降、腸道益生菌群減少,腸道中的廢物堆積過多等,導致人體對營養的消化吸收率下降。
其次是人體基礎代謝功能減弱,對脂肪的分解率降低,所以容易導致肥胖問題。
再就是人體肝腎功能下降,導致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減低,而流失現象比較嚴重。
種種原因,所以當人體步入老年期之後,更容易出現部分營養物質缺乏,而部分營養素過多的現象,均屬於營養不良現象。
60歲老人容易缺什麼營養?
現代營養學把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共分為「七大」類;分別是 蛋白質、脂肪、糖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與纖維素。 其中前三種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合稱「三大」營養素,需要每天補充。
對於老年人而言,容易缺乏的有4類,另外一種物質,在生活中是需要重點補充的。
60歲老人營養「4+1」,合理補充,更 健康
1、 缺水
水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然而參與了所有的人體代謝活動,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一種物質,每天大約需要消耗3000毫升左右。
人老之後,腎功能下降,導致水分吸收能力下降,所以水分流失就會更加嚴重,更容易缺水。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一部分水分,比如喝豆漿、喝牛奶、喝粥、多吃些新鮮的蔬菜與瓜果,包括吃米飯,都可以給人體補充大量的水分。
此外,老年人每天(24小時內)還需要額外喝水1200——1500毫升左右。尤其是晚上睡覺前,需要喝適當的水分(一般不超過200毫升),一起早上起床時候,也需要及時補充些水分。
2、缺乏蛋白質
蛋白質屬於「三大」營養素之一,即可給人體提供能量,又是人體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基礎物質。
人老之後對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率下降,所以也需要合理補充些優質蛋白質,以滿足人體細胞修復的需求。
建議多吃牛奶、雞蛋、魚類、蝦蟹、家禽肉等食物,均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當然也可以瘦肉。此外,可以多吃些豆類及其製品,補充植物蛋白,比如大豆、豆漿、豆腐等食物。
3、膳食纖維
人老之後,胃腸的蠕動功能下降,腸道中積留的有害物質增加,所以需要多補充些膳食纖維,幫助人體清理腸道。
膳食纖維也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然而並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也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但是它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還可以吸收腸道中的有害物質,並形成糞便帶出體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我國居民每天應攝入300——500克的新鮮素菜,保證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求。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要注意。
4、 維生素
維生素好比人體的「潤滑劑」,雖然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然而可以促進人體各項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力。所以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類營養素。
維生素種類繁多,根據其溶解性可分為水溶性維生素與脂溶性維生素兩類。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族等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在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較為豐富。
而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D等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在植物油,以及脂類物質豐富的食物,如花生、大豆、核桃、芝麻等食物含量較為豐富,在肉類食物中含量也是非常豐富的。
除了以上4類營養素之外,還有一種物質也是容易缺乏的,那便是鈣元素。鈣屬於人體所需的眾多礦物質當中的一種物質,由於人體需求量比較大,所以不是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故稱之為營養「4+1」。
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以及65歲以後的男性,鈣質的吸收能力下降,而且流失會比較嚴重,所以需要多補充些鈣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國居民每天應補充800毫克的鈣質,而老年人應該補充不少於1000毫克,不超過2000毫克的鈣質,才能更好的滿足人體對鈣質的需求。
補鈣建議:1、多吃些高鈣食物,盡量通過食補滿足人體對鈣質的需求,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吃些老年人專用的鈣片。
比如每天喝400毫升牛奶(含鈣大約500毫克),吃2個雞蛋,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鈣質,基本可以滿足人體對鈣質道需求。
2、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據統計,人體每天保持30——40分鍾的陽光浴,人體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可滿足人體一天的需求。而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與利用,還能防止鈣質的流失。
(中午的陽光一般15分鍾即可,但是太陽太辣,對皮膚也不好)
3、就是要多運動鍛煉,也可以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利用率。
4、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持樂觀的心態,可以更好的防止鈣質的流失。
除此之外,還要盡量少抽煙、喝酒。胃腸較好的人,可以適當吃些粗糧,減少對精良的依賴。同時還要避免脂肪、糖類攝入過多而導致肥胖問題。
總而言之,老年人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補充營養,並且防止某些營養的攝入過量。同時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的運動鍛煉,樂觀的心態,都會影響到人體對營養的吸收與利用率。
『柒』 中老年人最容易缺什麼維生素
50歲後,隨著人體胃腸吸收功能減退,超過20%的中老年人缺乏B族維生素,而缺乏維生素B12者更普遍。此類營養素的缺乏容易引起代謝障礙,使人出現食慾不振,可能誘發便秘、神經炎等問題。B族維生素的最常見來源是粗糧、豆類和薯類。不愛吃這些食物的人,最好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選擇膳食補充劑。但不建議痛風患者大量補充,以免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老年人如何飲食才能補充營養
1、飯菜要香。老年人的味覺、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缺滋少味。所以,為老年人做菜尤其要注意色、香、味。
2、質量要好。老年人體內的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因此要多吃些雞肉、魚肉、羊肉、牛肉、瘦豬肉以及豆製品,這些食品所含的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3、數量要少。研究表明,過分飽食對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應以七八分飽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新鮮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防癌、防便秘都有重要作用。每天蔬菜的攝入量應不少於250克。
5、食物要雜。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為平衡吸收營養,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如果條件允許,每天的主副食品應保持在10種左右。
6、菜餚要淡。吃得太咸會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容易引起血壓增高。
7、飯菜要爛。老年人的牙齒常有松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胃腸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飯菜要做得軟一些,爛一些
『捌』 獨居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九成缺乏照料倍感孤單,老年人的生活該如何被關注
獨居老人生活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老人缺乏照料,而且內心倍感孤獨。想要緩解這樣的情況,就應該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同時號召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老人需要的物質生活,並不一定越好越好;相反需要的陪伴,是越多越好。
空巢老人是一個新的名詞,反應了老人晚年時候孤獨的場景。很多家庭常年只有老人在家,年輕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或者是在外地安家。老人因為不習慣外地的生活,便選擇了留在本地。這些獨自留在家中的老人,因為缺乏與人溝通和被照顧,就顯得格外孤單凄涼。
沒有能力現實生活中陪伴老人的子女,也應該利用當下便捷的互聯網,多和老人通電話,聽聽老人們的嘮叨,關心老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