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吃的保健品真的有用嗎可以代替葯物嗎
不可以取代葯物,保健食品和葯品的關系:人從不病到病,要經歷一個過程,畫一條直線,左邊端點寫「不病」,右邊端點寫「病」,人在這個逐漸演變成病過程裡面,可以分不同的階段,藍帽保健品(保健食品)和葯品有不同的適應階段或者是適用范圍。藍帽保健品通常用於人尚未進入病的階段;葯品則適用於人進入生病之後的階段。
特別是目前市場上保健食品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真的不能指望保健食品治病啊!有些保健品對疾病是有輔助治療作用的,但也是要對症,效果因人而異。在我們不了解病情,按保健品說明書來治病是很危險的事。
那麼這些保健食品究竟有沒有可能有效呢?答案是有可能,但可能性小於買一次彩票就中頭彩。現代醫學的葯物,按照作用機理來分最簡單的有理化作用類葯物,比如用來中和胃酸的鹼性物質,其他的還有受體葯、酶制劑、激素等等。按照系統劃分又有幾十種。保健品歸不到任何一個分類里,作用機制全是胡編出來的。每種葯物還要搞清它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這些是保健品廠家能夠搞定的嗎?
很多人逃避正規治療求助保健品一般是因為兩個心理:一個是怕花錢,但是吃不治病的保健品,算起賬了錢一點也沒少花,還把病耽誤了;二是害怕葯物的不良反應,葯物的不良反應是和效果相對應的。假如療效的好處遠大於不良反應,那吃葯就絕對是值得的。而保健品沒有任何療效,凈結果是身體繼續遭受疾病的侵害。這比不良反應可嚴重多了。
B. 現在的老年人沉迷於購買保健品,保健品對老人真的有用嗎
現在大街小巷有很多地方,開一個小門臉,每天都會聚集很多的老年人。可以看見他們以聽完課發放雞蛋等方式招攬老人來聽課,然後就是各種宣傳自己的產品。老人們也會聽信他們所講的內容,甚至會把自己生活的錢拿出來買這些所謂的保健品。但是這些所謂的保健品真的有用嗎?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我們現在在大街小巷,還會看見很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爭先恐後購買一些保健品。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外面的人都明白這就是一個圈套,但是那些人已經牢牢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老人也願意掏腰包購買被吹得天花亂墜的保健品。其實效果好不好,誰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