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投資養老院被騙是真的嗎
近年來,「銀發經濟」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市場力量參與其中,而不少詐騙分子也利用部分老年人注重養生、投資無門、辨識能力不足等弱點,以「投資返利」「老有所依」「名醫神葯」等名目對其行騙,從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記者整理發現,針對老年群體的詐騙「套路」主要有四類手法:一是打著投資養老院、預定養老院床位、購買養老公寓等旗號,以高額分紅為誘餌,誘騙老年人投資所謂的「養老項目」;二是利用老年人網路知識不足、辨識能力不強等特點,利用保健培訓和產品推介、投資理財高額回報、直播陪護等手段設置陷阱、誘導消費;三是通過提供免費旅遊觀光、情感陪護、虛假宣傳等手段哄騙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等「養老產品」;四是以代辦「提前退休」「養老保險」等名義,收取材料費、好處費,實施詐騙,嚴重侵害老年人財產權益,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養老詐騙花樣多、手段復雜,消費者該如何防範呢?
「老年群體風險防範意識薄弱,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幫助他們守好『錢袋子』。」我市一家銀行機構專業人士表示,金融機構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集中宣傳教育等活動,幫助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提高警惕意識,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優化金融服務,完善正規投資理財渠道等,擠壓不法分子的「誘導」空間。
老年群體要增強理性投資和風險防範意識,自覺遠離非法集資漩渦,在購買葯品、保健品和醫療器械等產品時,要到正規葯房、醫院等具備合法資質的地方。同時,要高度警惕利用講座、互聯網、電視、小傳單廣告等渠道宣傳的有特效、葯到病除等功效的產品,這些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價格也往往虛高。
此外,老年人承受風險能力弱,在理財選擇上,宜以穩健為先,切不可相信「低風險」「高回報」的說辭。與陌生人打交道要謹慎,保持清醒的頭腦,投資前一定要和家人朋友多溝通交流。如遇被騙,要保留好證據,第一時間報警。
B. 預售養老床位卻成金融騙局,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亂象
父母養我們長大,我們陪父母到老,父母老後撫養他們是子女的義務,如今,養老院的建立讓子女贍養老人佔了便宜,在養老院里,老人會有各反面詳細的照顧,裡面還有同齡老人,可以一起聊天下棋來休閑娛樂,打發時間。養老院為老人提供了養老服務的各種措施。可如今,預售養老床位卻成了金融騙局,這是為何呢?
C. 嶺南養生谷養老院究竟好不好
我前段時間一直都在給家裡的老人找養老院,也了解過嶺南養生谷養老院,覺得挺靠譜的。養老院以「成為中國養生養老新生活的者」為願景,以「讓養生養老回歸自然,讓生命綻放異彩」為使命,打造以大健康產業基地和大學創業園區為兩翼的綜合型企業,為老人們提供的服務也很到位,里頭環境也不錯。
D. 養老院集資騙局如何追回錢款
報警1、被告人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如是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E. 榮成盛泉養老存錢安全嗎
榮成盛泉養老存錢不安全。根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中老年人要警惕打著「養老」的旗號的盛泉養老院非法集資欺詐行為,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防範盛泉養老院非法集資。
F. 金晚霞是騙局嘛
我父親和弟弟在金晚露養老院通過親戚存了幾萬元,說是利息高,幾年了,別利息,本金也拿不回來,請問這個養老院是騙局或是非法集資?
G. 養老院暴雷事件,受害者們應該如何挽回自己的損失呢
「本想以房養老,如今卻面臨錢房兩空。」
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後,銀行或保險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權。
自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4個城市啟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以來,一些打著「以房養老」旗號,從事非法集資的騙局,讓本就起步較晚的「以房養老」推廣蒙上陰影。
非法集資騙局
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城鎮老年人住房擁有率為75.7%,但是同時老年人缺乏對風險的辨識能力,針對老年人的各類騙局非常多。
《國人養老准備報告》
當前我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平均收入替代率尚不足50%,因此對大部分人來說,僅依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難以達到預期的退休收入水平。
雖然「以房養老」目前步履蹣跚,但「以房養老」這個模式本身仍然有前景。
養兒防老?
養兒防老是一句流傳已久的古話,孝道是聯結父代與子代代際關系的重要紐帶。「重男輕女」觀念的背後仍是老年贍養問題。在一個經濟單位中生活,即從父居制。媳婦是從別人家娶來的,自己的女兒則要嫁到別人家去。
「中國大眾養老觀念調查」數據顯示出,雖然老年人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認同度依然很高,但青年人對該觀念的認可度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弱化。
「80後」這一代人父母已經進入退休年齡,80後群體既要承擔撫養子女的責任,又要贍養父母,而「90後」這一代人則出生在更為典型的「4+2+1」的家庭,這一代人,有著更為開放的生育理念,無形中也加劇他們的養老壓力。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丁克家庭在中國悄然出現,到目前為止,近40年間,我國的「丁克一族」逐漸壯大,已經超過60萬人。轉眼間,中國的首批「丁克家族」也已步入晚年。早在1993年,美國的6180萬個家庭中,就有3480萬家庭沒有子女,丁克家庭的比例遠超50%。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深、社會保險負擔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以房養老」模式無疑充滿了巨大的魅力。
2020年5月,兩會通過國內首部《民法典》,明確新增了「居住權」這一用益物權,將房屋的「居住」使用屬性單獨規定為一項物權,今後,居住人可以憑借協議去辦理居住權登記,登記後的居住權就可以對抗房屋權屬證書,可以更好地保障「居者有其屋」。
多位法律界人士表示,這一制度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只要居住權人不去世,購買人將無法取得房屋居住權。」
H. 養老院招聘護理站文職文員是騙人的嗎
養老院招聘護理站文職人員是騙人的嗎?應該不是因為像養老院,他們也需要一些文職人員錄入個人的檔案或者系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