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近十年中國老齡化人口比例增長數據
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一、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0-14歲人口為24438萬人,年中國15-64歲人口為113833萬人,2005-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0-14歲人口達到近十年最低值,為22259萬人。2016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003萬人,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即將到來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醫療成本上升,給社會帶來多方面的挑戰。
2011-2016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2016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82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09萬人。2016年我國人口增速比2015年高0.09個百分點,或與我國放開二胎,生育率增加有關。2011-2016年我國人口總量增速保持在0.5%左右。
2011-2016年全國人口總數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是2011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這跟2015年出生率減少有關。由於部分省市二胎政策還沒實施,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部分人不太喜歡羊寶寶等因素的影響,2015年我國出生人口減少。二孩政策放開及2015年出生人口減少,導致2016年出生人口增速加快。
2011-2016年全出生人口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2016年我國死亡人口97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09‰。從下圖可以看出,2014-2016年我國人口死亡率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死亡人口幾乎與2014年持平。
2011-2016年我國死亡人口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2016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比上年提高0.9個千分點。由於2016年人口出生率增加,人口死亡率下滑,因此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也提高了。
2011-2016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二、人口老齡化發展預測
據統計,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之後,老齡化進程進入減速期。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幫助。
㈡ 中國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有多少
中國60周歲以上的人已抄經有襲2.4億人口。
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
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
2017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
㈢ 中國人口年齡構成比例是多少
中國大陸人口平均年齡為36.7歲。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平均年齡呈上升態勢。根據測算,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重從1982年的4.9%,升到了2014年的10.5%,老齡化呈加速上升狀態。
按照人口統計標准,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20%~23%,為正常;18%~20%,為少子化;15%~18%,為嚴重少子化;15%以下,為超少子化;23%~30%,為多子化;30%~40%,為嚴重多子化。
經過幾十年變遷,中國人口結構由嚴重多子化快速向嚴重少子化演變,並有由嚴重少子化向超少子化演變趨勢,預計到2030年,中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跌破15%。
中國少子化水平位居全球前列。目前發達國家人均GDP普遍在2.5萬美元之上,而中國只有1萬美元。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2010年中國已經下降到18.1%,已經低於日本1990年18.3%的水平,而1990年日本人均GDP為2.47萬美元,2010年中國人均GDP只有0.46萬美元。
中國的富裕程度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而少子化程度已達甚至超過發達國家水平,少子化大大超越了經濟發展階段,嚴重未富先少,已危及人口安全。另一種更具可比性、能排除通貨膨脹影響的辦法,是按購買力平價(PPP)核算人均國民總收入(GNI)。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按2021年現價國際元核算)。在1990年,日本人均GNI為19,720元。在人口結構與之相近的2010年,中國人均GNI為9,210元,2020年為17,200元。
與此同時,老齡化快速推進。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16年已達 1.5 億,佔世界老年人口比重達23%左右,佔全國人口比重從1982年的4.9%增至2016年的10.8%,上升了5.9個百分點,而1953年到1982年只上升了0.5個百分點。
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已大大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與美國的12.5%左右僅相差1.7個百分點。據2017年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比重將超過30%。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演變既受現代化推進影響,更主要是由於過嚴生育政策的長期實施,致青少兒人口比重下降造成的。老齡化大大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
據2017年的預測,即使立即全面鼓勵生育,2100年中國總人口也將是在8億人以下,而且人口結構也不會得到優化,少子老齡化反而會更加嚴重。
性別結構
截至2020年11月,男性人口7億2334萬人,女性人口6億8844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100(以女性為100)。
2014年中國大陸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5.88:100,2015年為113.51:100,2016年為112.88:100,2017年為111.9:100。中國大陸的性別比長期不均衡,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男性比例上升至51.24%,達到歷史新高。
除了同時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流出的遼寧、吉林兩省外,中國大陸其他所有省份和直轄市的男性人口均高於女性,外來人口比例較高的廣東、海南兩省男性比例更超過53%。
㈣ 2016中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城市農村人口比例49.68:50.32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5306人,佔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佔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07137093人,鄉村人口減少133237289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農村人口包括:①國營農場戶數中的常住人口。②鄉村戶數中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常住農村的外出民工、工廠臨時工、戶口在農村的外出學生,但不包括戶口在農村的國家職工。
城市人口包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圍內,構成該城市的社會主體,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建設的參與者,又都是城市服務的對象,他們賴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我國人口城鄉結構比較落後,鄉村人口比重依然很大,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降低鄉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較為困難。
(4)2016年中國老年人比例擴展閱讀
中國人口發展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 國人口發展規律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人口增長速度快 國在1684年(清)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1億人口大關。新中國成立後,由 於人口問題的失策,使人口增長速度加快,1984年全國人口總數已突破10億, 比1949年增加了4.93億人,這35年經歷了四個階段(表3-2)。到1995年2 月15日 國人口已達到12億。
(二)農村人口比重大 國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高,1983年農業人口為7.837億,佔世界總農業人口22.7億(應為12.6億)的62.3%。
(三)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城市化是指一個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或變農業人口為非農業人口,由農村居住變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變動的過程。
(四)人口老齡化少年人口比重逐漸降低,將由1985年的30.3%下降到2000年的25.8%,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由1990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6.7%。但總的看國人口年齡結構仍然屬成年型,好於發達國家。
(五)男女性別比偏高 國人口男女性別比不僅顯著高於發達國家,而且也稍高於某些發展中國家。 國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別比分別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來,男女性別比呈上升趨勢。
(六)人口分布不均 國人口分布格局,從黑龍江省的瑗輝,到雲南省的騰沖劃一條直線,該線的西北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4%,但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而該線的東南,占總面積36%的土地上生活著96%的人口。這是由於社會、經濟、政治和自然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七)人口素質亟待提高 建國後,中國人口素質的改善是在一個較低水平上開始的。隨著 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
㈤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數和各自占的比例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結構
(1)0-15歲(含不滿16周歲): 17.8%(24719萬人)
(2)16-59歲(含不滿60周歲):64.9% (90199萬人)
(3)60周歲及以上:17.3(24090萬人)
其中65歲或以上:11.4% (15831萬人)
(5)2016年中國老年人比例擴展閱讀:
人口老年化問題突出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教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桐碰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總務省今年9月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報告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3514萬,占總人數的27.7%,人數和比例均創新高;其中,65歲以上在職人口數量達到770萬人,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全體在局螞談職人員中,65歲以上者佔11.9%,約39%的在職老人為臨時工,達301萬人。
而中國人口結果卻和日本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我國一直關注日本人口變動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國老人數量已達1.5億,占人口比重10.8%。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1.73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物並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㈥ 2006年至2014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數據
人口老齡化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構成挑戰。普遍的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導致整體社會消費意願降低,勞動生產率下降,社會經濟因此而中長期放緩。中國政府制定了多方面政策以應對這一趨勢。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過兩億的國家。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65歲及以上人口1.44億人,占總人口的10.5%。
老年人口還在不斷增長,未來還有加速趨勢。統計數據顯示,自」十一五」規劃以來,十年內,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7299萬人,增加比例48.98%,年平均增速為4.90%。從2006年開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逐年上升,至2010年增速達到頂峰,2011年有所減緩,2012到2015年依舊保持年平均4.65%的高連續增長。
2006-2015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變化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國家經濟信息中心預計,到2050年前後,中國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2030年前後將是中國老齡化人口加速發展的時期。
中國老年人口發展趨勢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人口市場深度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二、人口老齡化對於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在一個中長期裡面,在消費、投資以及勞動生產率方面對社會經濟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老齡化從中長期影響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由於收入水平大幅下降,消費大多依靠之前積累的儲蓄,以及社會保障體系、子女的支持等,因此購買能力必然下降不少。這同時導致老年人的消費心理傾向於務實性消費,老年人對新產品、新科技功能也缺乏年輕人那樣的追求,這不利於消費層次的提升,並阻礙消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口儲蓄率的下降,還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社會投資的下滑。步入老年以後,收入水平的減少,導致個人青壯年時期積累的儲蓄呈下降趨勢。反映在整個社會上,當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時,必然帶來居民儲蓄率的降低。中國近30年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高儲蓄推動的投資增長。從這個意義上,未來整體中國的社會投資將呈現下滑態勢。
人口老齡化對於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還在於勞動生產率的下降。通常認為,老年人對於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吸收速度要低於青年人,這會削弱整體社會的創新能力,從而削弱了技術進步對勞動生產率提升的貢獻作用。而老年人基於生理機能的原因,本身也會導致生產能力的下滑。這些都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並將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瑞銀在此前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日本以及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率不高,即反映了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一定程度上,由於伴隨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減少,從而總體影響社會勞動生產的效率,而儲蓄和消費意願的降低,反過來也會降低社會投資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這些因素將在一個中長期時間裡面壓低社會經濟增長的速度和效率。
盡管如此,老年人口的增加,對於許多致力於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和產品的企業來講,則是個很好的發展機遇。這樣的產品和服務涵蓋了護理、餐飲、旅遊以及輪椅、助聽器等諸多方面。這會衍生出一個非常可觀的銀發消費市場。此外,積極和恰當的政策,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為此進行了積極應對。
三、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一)開放養老服務市場,完善服務配套政策
對於養老服務市場的支持,近兩年以來明顯增多,尤其是進入2016年。
2016年,中國政府出台了7個以上的有關養老領域的政策,涵蓋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等諸多領域,扶持養老服務業,以應對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作為重要的議題,在10月1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改領導小組會議第二十八次會議上,會議通過了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的意見,要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
(二)放開「全面二孩」,提高出生率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提高出生率,以提高未來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行。從1971年中國強調有「計劃生育」,及至1982年確定為基本國策以後,「全面二孩」也是中國在限制生育方面邁出的最大步伐。國金證券此前發布的報告認為,基於人口結構與經濟狀況的變化,中國人口政策事實上形成一個從限制到鼓勵的過程。而放開二孩政策的本意在於,如果生的孩子多了,老年人在整個人口當中所佔比例提高的速度就會放緩。這被視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舉措。
(三)推動養老金市場化改革
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因素對於中國的養老金支付產生較大的壓力。2015年8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標志著中國養老金投資管理改革正式啟動,養老金市場化改革獲得實質性推進。這將提高養老金的資金回報率,有效提升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促進養老保險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健康發展的養老服務市場,還需要在稅收制度、醫療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改革。為推動養老服務這一新型服務業的發展,中國政府也在全力推動這些方面的改革。今年5月1日起,中國全面推行的營改增政策,將降低養老服務行業的稅收負擔。此外,媒體多有報道年底前可能出台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方案,也將助力這一市場的發展。
信息化也是這一領域大力發展的重要保障。中信證券報告預計,未來相關養老政策仍會出台,涉及的方向之一將會是促進養老服務信息化,鼓勵遠程醫療服務、家政O2O、醫葯用品配送等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同時,在社會保障方面,將會繼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理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政府做好基本養老服務,而非基本養老服務交給市場。在養老產品方面,以房養老、長期照護險等養老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發展也有望加快。
養老服務涉及領域廣泛,目前中國養老服務業尚處於初級階段。考慮到龐大的老年人口,在政策支持下,未來這一領域發展潛力巨大。這也必將對於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㈦ 我國目前有多少老人在讀老年大學
我國目前有700多萬老年人正就讀老年大學。
白天上課、晚上練習——近年來,越來越多老年人背上書包,進入老年大學學習。據教育部日前發布的統計數字,目前,有700多萬老年人在老年大學等機構學習,4560多萬人次群眾參與各類學習活動。
吳玉韶認為,老年人口的增加對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老年大學數量仍難以滿足需要,「一座難求」成為普遍現象。為此,應進一步大力發展老年教育,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㈧ 失能老人占總老年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據中國老齡辦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截至2010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26%。同時,中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0%,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中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
2016年2月24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中國老年宜居環境發展報告(2015)》,這是我國首部老年宜居環境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黨俊武表示,目前我國高齡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00萬,失能老年人口規模突破了4000萬,土地成了老年宜居建設的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