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輸液原則

老年人輸液原則

發布時間:2023-08-24 06:05:27

老年人選擇用葯的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用葯基本原則:
一、選用合適葯物。診斷一經確立,首先權衡治療葯物的利弊,不僅要考慮到即時的治療效果,也要考慮持續用葯可能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在多葯合用時,更應想到可能會發生葯物有害的相互作用。
二、掌握最佳的用葯劑量。一般要求是:從50歲開始,每增加1歲應減少成人用量的1%;60歲以上,用成人劑量的1/3; 70歲以上,用1/4; 80歲以上,用1/5。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到最佳劑量,加強血葯濃度監測。
三、避免不適用葯物。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衰退,抗病與承受葯物的能力俱下降,故在使用葯物時,應當非常慎重,努力避免不適用葯物。

四、警惕合用葯物的不良反應。頸肩腰腿痛病人常用的非甾體葯與解熱鎮痛葯,若合用會引起不少反應。如阿司匹林與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葯合用,可使抗凝作用增強,引起潰瘍出血;阿司匹林與皮質類固醇合用,更會致潰瘍出血;阿司匹林與氨甲蝶呤合用,可使後者的骨髓抑製作用加重;阿司匹林與口服降糖葯合用≯可加劇低血糖反應等。由於老人慢性病多,合用多種葯物的現象較為普遍,因而必須警惕合用葯物的不良反應。
五、控制特別慎用的葯物。一些頸肩腰腿痛老人,常伴肝血流量減少,且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因而在用葯後可使某些葯物的排泄延緩,清除率下降,造成葯物在血中的濃度升高,進而使葯物在體內積蓄中毒。因此,在對腰腿痛伴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葯時,應特別謹慎。
男性老人還多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如使用了抗膽鹼能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鹼等,就會使已有的排尿不暢更加重。利尿劑常可導致老年人低血容量、低血鉀、低血壓和血管栓塞。過強的利尿作用,也可使前列腺增生的老年腰腿痛病人產生尿瀦留。老年人免疫功能減退,當合並嚴重感染時,即使致病菌體外葯敏試驗敏感,也有可能出現抗菌葯物治療失敗的情況,此時,有必要並用兩種抗菌葯,以增強抗菌能力。還有安眠葯、抗焦慮抑鬱葯和補品等,均應慎用。

⑵ 靜脈輸液進針角度_談老年人靜脈輸液的護理

摘 要:老年人的疾病一般以慢性病居多,會經常進行靜脈輸液,所以加強對他們在靜脈輸液時的護理是提高治療質量的關鍵性環節之一,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老年人;靜脈輸液;護理;要點

老年人的疾病以慢性病多發,病程長,疾病復雜,同時老年人性格改變,依賴性增強,發病後易焦慮,恐懼,而且老年人皮膚鬆弛,皮下脂肪少,血管細小表淺,彈性充盈度差,血管活動度大,血流變慢,長期靜脈輸液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彈性降低,給輸液護理帶來一定難度。筆者通過對多名老年住院病人的靜脈輸液進行觀察、護理、分析、總結後認為在護理過程中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備
1、護士應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住院環境,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徵及存在問題,加強溝通,適當使用觸摸技巧使其放鬆。針對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問題及對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給予老年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消除老年患者悲觀、焦慮、抑鬱等情緒。讓老年患者產生信任感、親切感,進而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要精心選擇血管穿刺的辦法
一般要選擇暴露、粗直、宜固定的血管,如上下肢淺靜脈。長期輸液的老年患者應從遠端細小靜脈開始使用,如手指、手背、足趾、足背、前臂等。危重搶救和滴入刺激性較強的葯物時,應選擇較粗的靜脈。心功能較差者,應選擇距心臟較遠的小靜脈,以免加重心臟負擔。脫水休克需快速補液者,則選擇近心端心管。對反復穿刺失敗、特別是伴有呼吸衰竭時,採用四肢遠端淺靜脈穿刺難度較大時,可考慮使用胸壁淺表靜脈進行穿刺。如沒有特殊的要求,可選擇小號的穿刺針以減少血管壁的損傷。
二、要注意因人而異
針對老年人靜脈特點,進針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對血管粗、直易固定者,採用30°角正面或側面快速進針。對皮下脂肪少靜脈易滑動者,用左手綳緊皮膚固定血管,用25°角快速穿破皮膚直接進入血管,見回血後再緩慢平行進針許。對比較脆的血管,穿刺時患者可不用握拳,手背向上自然伸直,以5~15角進針穿刺,進針速度易稍慢,松解止血帶要輕柔,不要用力過猛。
由於疾病因素須長時間靜脈輸液的老年患者,常常因翻身、活動或進食等原因而擔心遲租針頭滑動,常使腕關節、指關節處於緊張強直狀態,可將柔軟的毛巾或小筒狀物體墊於患者的腕部升早或握於手掌內,可提高輸液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安全度。也有老人常因輸液時間長,不注意輸液的手而亂動,引起針頭脫出,可增加夾板固定,採用保護性約束。
三、要加強在輸液過程中的細致觀察
在老年病人靜脈輸液的過程中,要勤巡視、勤詢問,關心老年病人在輸液時的感受,及時發現不良反應。老年人心肺功能較差,而且自身調節儲備能力不足,特別是快速輸液或輸液量過多時,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如心衰、急性肺水腫等。一般無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滴數可控制在50滴/分左右,如有高血壓、冠心病、明顯心肌缺血及肺心病或其他心臟疾病的病碼笑兆人,滴數需控制在30~40滴/分,或根據葯物的性質及治療要求調整滴數。老年病人血管彈性差、管腔小、脆性大,同時因輸液時間較長,或有認知障礙等因素易發生輸液過程不暢、液體外滲等情況,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如果液體外滲,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同時用33%硫酸鎂局部外敷。護士要熟悉葯物的性能、葯物的作用、葯物間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在老年病人靜脈輸液的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體征,注意輸液局部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反應,要迅速處理,以保證老年病人的用葯安全和疾病康復。
四、兩點粗淺體會
1、護士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與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老年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整潔的儀表、健康的情緒、和藹可親的態度,都能使老年人減輕恐懼、焦慮的情緒。其次,要有過硬的操作技能,盡量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做到一針見血。老年患者由於患病時間長、活動量減少、血流緩慢而易發生靜脈血栓形成,如反復穿刺可導致靜脈血管內皮細胞變性而致血管損傷,因此,要選擇合適的血管和合理使用血管,並交替使用靜脈,切忌連續多次使用同一條血管,以保證血管有進行自我修復的時間。
2、老年患者因各臟器功能低下,易發生心衰、肺水腫等不良反應,護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並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才能做好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的護理。
總之,對老年人靜脈輸液的護理是我們經常性的工作。患者人員眾多,體質、病情、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在護理過程中必須細致耐心,因人而異。這樣,才會有效地提高護理的質量和效率。對此,我們必須以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進行潛心研究和努力探討,以切實提升護理的水平和層次。

⑶ 打針的技巧 靜脈輸液 月詳細越好

左手綳緊穿刺部位下端皮膚,右手持頭皮針針翼,針頭斜面朝上,進針(與皮膚呈20°)。這里告訴你選擇血管的技巧:
1、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2、小兒頭皮——靜脈逆行輸液法。通常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多採用向心端逆行靜脈穿刺,但長期輸液患兒因血管破壞較多,短時間不能恢復,如再用穿刺過的血管輸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大,液體可通過原針眼向組織間隙滲透造成局部腫脹,有些葯物如滲到皮下可導致組織壞死,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流且無靜脈瓣,逆行輸液速度不會減慢。

⑷ 老年人安全用葯的原則有哪些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昨日說,我國城鄉居民用葯知識普遍匱乏,用葯行為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他公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葯十大核心信息。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1.優先使用基本葯物。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3. 買葯要到合法醫療機構和葯店,注意區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處方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購買。4.閱讀葯品說明書,特別要注意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和葯物間的相互作用等事項。5.處方葯要嚴格遵醫囑,切勿擅自使用。特別是抗菌葯物和激素類葯物,不能自行調整用量或停用。6.任何葯物都有不良反應,非處方葯長期、大量使用也會導致不良後果。7. 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用葯要注意禁忌;兒童、老人和有肝臟、腎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葯應謹慎,用葯後要注意觀察;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特殊職業者要注意葯物對工作的影響。8.葯品存放要科學、妥善;謹防兒童及精神異常者誤服、誤用。9. 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國家免費提供一類疫苗。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葯品。

⑸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老人是我們平時生活上需要著重關心的人群,因為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太快,很多的老人還沒有適應過來,因為我們要多多關心家裡的老人,以下是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1

老人用葯原則

1、受益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

2、五種葯物原則

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葯物以下的葯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葯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葯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葯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葯物原則。

盡量選擇一箭雙雕的葯物,比如應用p阻滯劑或鈣拮抗劑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使用a阻滯劑治療高血壓和前列腺增生,可以減少用葯數目。另外,要重視非葯物療法,這仍然是有效的基礎治療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採用飲食療法,輕型高血壓可通過限鈉、運動、減肥等治療,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纖維食物、加強腹肌鍛煉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無需用葯。

3、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

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葯物類型有關。對於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葯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葯階段,即開始用葯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准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4、擇時原則

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葯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

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葯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

5、暫停用葯原則

當懷疑葯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葯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葯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生新的症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症狀,都應考慮葯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於服葯的老年人出現新症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葯受益。所以暫停用葯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2

注意事項1:葯片上有切痕,放心掰

有些葯片因為劑量關系,會直接在上面設計切痕,這類葯都是可以掰開服用的。但有的葯片,不能掰開再吃。因為有些葯物到了腸道才會釋放葯效並對腸道起作用,如果被分開甚至碾碎,葯物極有可能直接在胃裡溶解,提前過量釋放葯效,減少葯效時間,破壞葯效穩定性。不僅刺激胃部,還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注意事項2:緩釋類葯品一定不能掰開吃

包括緩釋片/膠囊、控釋片/膠囊等;緩釋或控釋制劑在生產時,加入了特殊材料用來控制葯物的釋放速度,通過控制使身體里的`葯物濃度,使其在較長的一個時間里保持相對穩定,而達到減少服葯次數和降低毒副作用。如果不按照規定服用,就破壞了葯效,增加風險。所以,服用此類葯品,一定要多加註意。

注意事項3:不同葯品劑型,服用方法不同

比如咀嚼片、泡騰片等,服用方法就各不相同。咀嚼片要完全咀嚼後再吞服;泡騰片需要先將葯物放在水裡,完全溶解後再服用。需要泡水融化的泡騰片絕對不能直接吞服。因為它含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等崩解劑,放入水中後,崩解劑和水會發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果直接吞服,葯片進入喉嚨,會將周圍的水分吸收過來,產生二氧化碳,容易導致窒息。

其他用葯原則:

1、時間原則:服葯時間與步驟,大有講究

在取葯時,葯房或者醫生一般都會提醒服葯時間,一般口服葯多可空腹服用,但某些葯物起效特點或者避免胃腸道刺激時,會要求在飯時服或飯後服。比如甲硝唑,胃腸反應大,一般會建議飯後服用。

空腹、飯前、飯後,也有特定的時間段,下面我們來看看葯師的解釋。

知識點

空腹服,指清晨或飯前1小時服,或飯後2小時;

飯前服,進餐前30分鍾服;

飯時服,指吃飯時和食物一起服;

飯後服,即進餐後15-30分鍾服;

睡前服,表示睡前15-30分鍾服;

頓服,是指將一天的用葯量一次服下,而不是一天服用3次。

2、按時原則

忘記吃葯怎麼辦,下次能補回來嗎?忘記服葯,千萬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劑量,不然葯物的副作用會加倍,更會造成身體負擔。醫生建議,如果該葯物屬於1天服用1次,忘記服用後,當天補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葯物,其中某一次忘記服葯,若接近這次服葯時間,可補服,下一次按正規時間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葯時間,則無需補服,下次服葯時間服用當次劑量即可,千萬不能一次吃兩次劑量的葯。最好可以定個鬧鍾,提醒自己按時用葯!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3

1、避免不必要的用葯

老年人應盡量少用,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葯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疾病治療。老年人因衰老產生的改變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過飲食(低脂、少鹽、少糖、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適當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調整,以及不良習慣或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糾正,達到身體健康、減少病痛、延緩衰老的目的。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保持樂觀心態,防病於未然往往勝過吃葯。

2、選用葯物忌品種過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療時用葯的品種也較多,約1/4老年人同時服用4~6種葯,因此葯物副作用發生率也較大,約15%,且發生率與用葯種數成正比。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用葯品種應少而精,一般不超過5種。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症,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療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葯物。謹防出現服葯一大把,樣樣病都一起治的現象。

3、掌握最低有效用葯劑量

老年人的用葯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由於老年人對葯物耐受力差、個體差異大、半衰期延長,對老年人用葯劑量必須十分慎重。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1/2或3/4作為起始劑量。為慎重起見,對老年人的用葯最好從小劑量開始,如能進行血葯濃度監測,則可更准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葯劑量。

4、選擇適宜的用葯時間

掌握好用葯的最佳時間可以提高葯物療效,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葯或不按時服葯,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葯。按醫囑服葯是提高療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輸液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想換工作父母不讓換怎麼辦 瀏覽:932
父母呼吸困難該怎麼辦 瀏覽:771
50歲充滿做愛 瀏覽:158
贛州補發養老金 瀏覽:404
體檢會有哪些變化 瀏覽:254
大神偽裝成老年人滑板 瀏覽:321
父母多少年可以購房 瀏覽:157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一般是多少 瀏覽:380
長壽富貴形容什麼動物 瀏覽:809
韓國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51
體檢要檢查些什麼 瀏覽:209
深圳社保個人賬戶9萬退休金 瀏覽:123
虎頭鸚鵡的最長壽命是多少 瀏覽:752
退休金1千多能去派游嗎 瀏覽:340
送給農村老人家的禮物 瀏覽:603
重陽節與父母同行為愛行動 瀏覽:927
交失業養老保險要什麼材料 瀏覽:830
做hpv的體檢要注意什麼 瀏覽:791
遇到一對啥也不明說的父母怎麼辦 瀏覽:484
老人經常眼腫是什麼原因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