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牛肉和橄欖,一起抄著吃最好
『貳』 什麼是老年人的心態
老年人的心態特徵為以下三點: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變,心理上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交往不便,心理上常常易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
3.恐懼感老年人由於機體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兒女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可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也可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叄』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識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識
老年人心理特點分析
老年人是個特殊的群體,因個人經歷不同,身體健康現狀差異,生活環境、經濟狀況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心理狀態,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1)焦慮恐懼型心理 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病情較復雜,由於對自身疾病及治療缺乏認識,普遍存在焦慮心理,少數患者甚至有恐懼心理,主要表現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語或多語、多疑,以致食慾減退,睡眠差。(2)孤獨、抑鬱型心理 多見於失去配偶或家庭關系、經濟條件欠佳或剛離退休的老年病人,這類患者常鬱郁寡歡、倦怠、懶於活動,喜歡獨處。(3)暴躁、偏執型心理:多見於個性較強,自我認為年輕時為社會、對別人、對家庭作出過較多貢獻的老年人,表現為自以為是,順從性差,固執已見,不聽護士安排,心胸狹窄,好猜疑,妒忌,自尊心強,易激惹。(4)自卑、自棄型心理:多見於有器質性病變,療效不明顯或病情反復者,病人多次就診,家屬及單位對其關心較少,病人悲觀、失望,不願與人交往或溝通,對治療和疾病的轉歸表現得淡然,不積極配合治療或檢查。(5)依賴、順從型心理:多見於家庭和諧,性格脆弱的老年人,此類患者自覺年事已高,萬事不能,凡事依賴子女,缺乏信心,對自已的疾病估計太重,對生活缺乏積極、樂觀的態度。
溝通方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護士熱情、耐心、溫柔、體貼,口齒伶俐,有愛心和同情心,嫻熟的醫療理論基礎知識、護理學基礎和臨床心理學知識,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掌握不良心理的消除方法。不同的心理個性,其臨床表現不同,相似的心理特點,其臨床表現也存在著差異,面對不同心理特點的患者,應採取不同的溝通方法。
1 幫助培養老年人正確對待自已的疾病:根據老年人所患的疾病,簡單講解疾病的一般知識,治療、檢查、轉歸、注意事項等,讓老年人對自已的疾病有客觀的`認識,客觀的看待,相信科學,相信醫學的發展對疾病有適當的控制而延長壽命。
2 鼓勵老年人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老年人適當參加社會活動,主動與人交往、溝通,可豐富自已的精神生活,並可以及時調整自已的行為方式,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如參加老年人活動中心活動、上老年大學等。把老年人的注意力轉向社會、轉向身邊的人,學會關注其他人,調整自身的心理和軀體,生活就會成為快樂的源泉。
3 幫助老人充分了解自已、客觀地認識自已的能力:對自已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已的能力,勉強做超出自已能力的事情。也不要自我評價太低,缺乏信心而產生抑鬱情緒影響健康。
4 支持老年人保持自已的興趣、愛好、性格和氣質,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與統一,使老年人從中體驗出幸福和滿足感,消除不良情緒的產生。
5 幫助老年人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已的情緒:耐心傾聽老年人的訴說,讓老年人不愉快的情緒釋放或宣洩,同時提醒老年人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反應,適當調節自已的情緒,保持情緒的穩定、心態的安寧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肆』 老年人心率快的原因
,也叫安靜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可因年齡、性別或其他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一般來說,年齡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輕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齡男性快,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安靜狀態下,成人正常心率為60~100次/分鍾,理想心率應為55~70次/分鍾(運動員的心率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為50次/分鍾左右)。
就診科室
心內科
多發群體
心臟病患者
常見症狀
心悸、胸悶等不適感
快速
導航
竇性心動過緩的原因日常保健
異常變化相關因素
心率變化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如果心率超過160次/分鍾,或低於40次/分鍾,大多見於心臟病患者,如常伴有心悸、胸悶等不適感,應及早進行詳細檢查,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1.心動過速
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鍾(一般不超過160次/分鍾),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興奮、激動、吸煙、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後,或見於感染、發熱、休克、貧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狀態下,或見於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素、麻黃素等葯物後。
2.心動過緩
成人安靜時心率低於60次/分鍾(一般在45次/分鍾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健康人和運動員;或見於甲狀腺機能低下、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以及洋地黃、奎尼丁或心得安類葯物過量。如果心率低於40次/分鍾,應考慮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情況。如果脈搏強弱不等、不齊且脈率少於心率,應考慮心房纖顫
『伍』 老年人心臟有什麼特點
心臟,是生命之泵。無論是身強力壯的小伙,還是白發蒼蒼的老翁,只要心臟出現問題,將直接威脅生命的安全。一般正常人的心臟重量為300克左右,心臟容積為750毫升,心跳每分鍾為7280次,心臟每次收縮噴射到血管內的血液約為70毫升,也就是說,心臟每分鍾噴送血液量約為5000毫升。那麼,老年人的心臟有什麼特點呢?1、心跳過緩老年心臟的主要變化是心搏次數減少,醫學上稱之為心動過緩。一般認為,竇性心律隨年齡增加而下降,竇房結對自主神經反應性降低,這是病態的表現。竇房結隨年齡增加而變化的主要改變是:P細胞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其竇房結內的彈力纖維、膠元纖維、網狀組織等隨年齡增加而增長、變粗,有脂肪組織浸潤,大約從37歲開始增加並與年齡成正比,這是心跳變慢的根本原因。所以,60歲以上老人的心率每分鍾55次以上,只要節律規整,即屬正常。如果每分鍾50次以下,並伴有心律不齊,經過運動或注射阿托品等葯物,心率仍不增加或增加很少,則屬病理性變化。2、心搏量減少
隨年齡增加,血管壁逐漸硬化,外周阻力加大而使心臟負荷增加,時間久了,左心室變得肥厚和肥大。同時,心肌的收縮力也隨之降低,使心排血量減少,容易使心、腦、腎各器官的相對供血不足,出現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心慌氣短、頭暈眼花、視物不清、經常疲勞等症狀,這說明有腦缺血的情況存在,應及時診治。3、心律不齊老年人心臟的另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是心律紊亂,而病人又常無自覺症狀,只有在體檢時才能發現。然而,嚴重的心律紊亂可在數分鍾內造成死亡,較多見的是房性早搏及心房纖維顫動。這是由於人到老年後,竇房結、結間束、心房肌退化性變化的原因,另外,也與老年人副交感神經緊張性升高、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有關。輕度心律紊亂不需要治療,而重度心律紊亂易造成心力衰竭,需及時而妥善地處理,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危害。4、收縮壓增高
正常人的血壓在一定情況下有一定的波動幅度,當情緒緊張、焦慮、運動量過大時,可使血壓升高。收縮壓增高,脈壓差增大是動脈硬化的標志。此外,收縮壓可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而舒張壓卻保持相對穩定。於是有人認為,老年人收縮壓升高無關緊要。其實並非如此,收縮壓過高也會影響心、腦、腎的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負擔,促使心力衰竭,加重動脈硬化等。60歲以上老人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屬正常,超過此值,可採用葯物治療,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因此,人到老年後,應注意對心臟的保養,特別是對高血壓、心臟病、腦溢血、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陸』 老年人心臟病
豬心一具洗凈,加入花椒約50粒,越麻得越好。少加鹽,能入口即可,不用任何佐料!煮熟後吃肉。 這個方雖然簡單,但是對於老年人的心臟病,效果相當不錯,而且心臟的其他疾患也可以用。 建議大家注意事項可包括: 控制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煙 煙草中的煙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煙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煙者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狀為原則。 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特別提醒】 提醒一:多食素 很多人認為我們人類是食肉動物,因為我們基本上天天吃肉。但是人類進化和人類歷史研究卻證明,人類的身體結構及生理功能更像食草動物。大家一定覺得奇怪,那麼不妨看一下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比較。 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身體結構的主要差異(表格) 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 肢體有爪 無爪的手或蹄 牙齒銳利 平鈍 腸短 長 飲水方式舔 飲 降體溫方式喘氣(無汗腺)出汗(有汗腺) 獲取維生素方式 自身製造 從食物中得到 一比較就一目瞭然了——人類不像食肉動物而更像食草動物。雖然在長期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人類逐漸成為雜食動物,但食草動物的基本特性一直沒有明顯變化而保留至今。但是在近200年來,經濟的發展使人類的食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人們開始遠離素食和谷類食品,攝入過多的肉類。與人類進化歷史相比,這種變化太快了,以至與「食草」為特徵的人類基因和生理功能無法適應以肉類食品為主的環境。這種不適應最終導致產生包括現代心臟病在內的許多新的疾病。 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經濟發展→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流行」是有明顯因果關系的三部曲。最典型的例子是諾魯。諾魯原來是一個貧窮的小島,60年代末發現了稀有礦產,這個國家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沒想到幾年以後,諾魯出現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大流行,50歲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經濟發展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質可能。因此,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心血管病流行雖然不能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卻是人類違背了自然規律而得到的一種懲罰。如被西方國家視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熱量、高飽和脂肪酸,現在卻在我國廣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睞,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健康。我們應該更多地效仿祖先,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類澱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動物性食物(魚類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多的食物,遠離麥當勞、肯德基類「不健康」食品。 健康飲食標准表 (健康飲食應符合以下要求) 1.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 2.脂肪的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類食品。 4.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鮮蔬菜、植物油。 5.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油、動物內臟等。 6.飲食要高鉀低鈉,鼓勵食用豆製品,飲茶。 7.飲食有規律,不可過飢或過飽。 8.適當攝入纖維素食物(包括谷類澱粉類)以保持大便通暢。 提醒二:適宜運動 心臟發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缺乏運動。在同一環境里生活的人,經常坐著不動的,患冠心病比經常活動者高出2倍。 運動對心臟有什麼好處呢?運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延長、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運動還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臟的代謝功能。此外,還能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很有幫助。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護心臟,我們建議以下一些鍛煉方式: 體育鍛煉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鍾至1小時,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3.太極拳: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分節練習,不必連貫進行。 體育鍛煉注意事項: 1.任何人,如果在運動結束10分鍾後,心跳次數每分鍾仍在100次以上,則不應再加大運動量,應根據情況適當減少運動量。 2.運動量應從小到大,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 3.進餐與運動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 4.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30℃。 5.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刻停止,必要時需就醫。 此外,有一點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鍛煉。根據國外學者測定,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作最危險的時刻,發病率要比上午11時高出3倍多。另外,人體在上午時段交感神經活性較高,隨之而來生物電不穩定性增加,易導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現室顫,引起猝死。還有,人的動脈壓在上午較高,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可能性,導致急性冠脈綜合症的發作。所以,大家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避開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將時間安排在下午及傍晚進行。 提醒三:心態平和 情緒與健康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對什麼年紀的人來說,不良的情緒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緒一旦緊張、激動,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增加,結果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顯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嚴重的是,這些變化有時會導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諱的。中醫學認為,暴喜傷心,心氣渙散,會出現一系列心氣不足的症狀,如心悸、乏力、胸悶氣短、脈結代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出現冷汗不止,四肢不溫,脈微欲絕及心悸、胸悶、胸痛等心陽欲脫的症狀。此種變化類似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則氣逆,氣的運行受阻。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滯血瘀的結局是不通,不通則痛。大怒導致的一系列反應,類似於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見,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十分重要。 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這可說是保養心臟的一個座右銘。要經常與人交往,通過交談、來往,了解社會,了解環境,體會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老年朋友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種花、養魚,下棋、書畫,以此陶冶性情。 提醒四:堅持服葯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臟有病不能等到發作時才去醫院,平時就要堅持服葯。只有常服葯,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許多冠心病人身邊都備有一盒麝香保心丸,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有的還捨不得吃,都要等到心絞痛發作了才吃,有的自認為自己還沒到需服葯的程度。這其實是一個用葯的誤區。麝香保心丸是一種常服才能發揮最大效果的葯物,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機能,逆轉心臟肥厚,保護心臟功能,降低心絞痛的發生率。 http://www.shiliao.com.cn/2005/4-20/14494691972.html http://www.google.com/url?sa=l&ai=Bg2_DvM5tQ_-jAoqcYKPVka8Eg6_DDY2bqcgBjez9_-q0-v____8BkAEDqgEEdy5zb8gBAQ&num=1&q=http://www.xinzang.cn/xuan/ggjj/ http://www.39.net/disease/xxg/yfbj/134992.html 老年人莫貪睡,心臟病須防備 以往,有些患心臟病的老人總認為休息越多越能長壽。其實,這種想法是欠妥的。最近,美國有關專家研究結果證明,心臟病人還是少睡為妙。 美國心臟病專家對40到80歲的男女作了80萬份調查,兩年後,他們再分析這些人所填的調查表,並與他的現狀進行比較,發現每晚睡眠10個小時的人比睡眠7小時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比例要高出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比例則高出36倍,這說明睡得太多了並不好。這是因為病人睡眠時,身體的血液循環緩慢,會增加循環血凝塊的危險。睡眠時間太長,也可能是動脈硬化的徵兆。因此,老年朋友不要睡眠太多,以防不測。
『柒』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一)老年人小心謹慎
1、重視准確、忽視速度
心理學家發現: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時,往往比較重視完成任務
的准確性即比較注意避免犯錯誤,而對完成任務所花時間的長短並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輕人做事毛手毛腳,不夠踏實認真。
2、不會輕易冒險
老年人表現在行動上的另一種小心謹慎就是做事穩扎穩打,輕易不願冒風險。這也是一般人對老年人的一種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實驗證實:老年人寧拿較低的工資,也不願冒較大的風險去選擇一份有機會得到高工資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執」
性格是一個人對自己、對別人、對周圍的社會生活環境所持的一種態度和行為方式,是心理特徵的一種穩定表現。進入老年期之後,人的活動能力和生理機能就開始鎮跡洞逐漸衰退。許多在年輕時意氣風發、活潑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後就變得低沉、緩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於一生經歷眾多,經驗豐富,因此其性格特點就更為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個人思想的逐漸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逐漸成型,有了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點和個性特點的人就會感覺到老年人是越來越冥頑不化和固執己見了。
對於個性特點較為固執的老年人,有一種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試,就是低球技術。其具體做法就是:先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後,接著再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這個要求需要老年人負出比第一個要求更多的物質和精神代價。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術比直接提出那個較大的要求來得更容易,並且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愛「嘮叨」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紀之後,說話就開始重復,早就過去的一件小事也會嘮叨個不停,而且對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還深信不疑,決不屈從別人的意見。
老年人由於生理衰老的原因,開始顯得精力不夠充沛,許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參與,或者無法再象年輕時那樣從容和瀟灑地把事情做得較為理想。因此,他們只好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緒,這樣他們才會覺得心理平衡。同時由於自尊心的強烈作用,老年人對於自己的態度和觀點都會進行堅決地維護,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自我防衛。這個時候,老年人為了排出寂寞,也會藉助重復和嘮叨的語言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熱鬧的氣氛;老年人最善於津津樂道的就是自己的陳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績,這都是為了能得到一點心靈上的慰籍,以解脫現時的空虛和無奈。
(四)老年人的「懷舊情緒」
對於過去的時光和以往美好時代的懷念之情,感染著全世界的老人們。這種現象也可以理解為多數老年人對不斷變化、急劇動盪的當今時代感覺到無法適應,從而企圖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古語說得好:樹高千尺,落葉歸根。人到老年,彷彿思想就開始退步,不再象年輕時那樣憧憬未來,而是開始對自己幾十年走過的路進行回味和自我評價,說的話和做的事都帶著濃厚的懷舊色彩。由於退休之後突然之間就失去了生活奮斗的目標,生活的節奏也驟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態漸漸地進入到一種安詳和寧靜的停滯狀態。
在心理上,由於老年人不太可能在獲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滿足,於是就轉而進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維護,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斷地去回憶和談論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榮譽。對於州碰那些背井離鄉在外生活了半輩子的老人們來說,只有對故鄉和往事的懷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精彩篇章。兒時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鄉的飯菜,老家門口的一棵棗樹,兒時玩的一種游戲等,都會引起老年人強烈的懷舊情緒。
許多老年人還會覺得和他們同輩的人相處更舒服,和那些曾經共度人生、軼事、特別是幼年一起長大的同伴,他們會覺得更為親切,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共同回憶。
(五)老年人的「返老還童」
有的老年人,雖然已年屆花甲,生理機能日漸衰退,體力也大不如前,從外表看來已經是一個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們的內心和言行舉止表現得卻象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御枯,如《射鵰英雄傳》中的老玩童---周伯通一樣。
這些老人與那些承認自己已經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樣,他們的脾氣和性格隨著年齡的變大反而越來越幼稚起來,時常表現出與實際的生理年齡不相稱的語言和行為。如在自己的親戚、朋友面前顯得不拘小節,蠻不講理;情緒激動,得理不饒人;對生活中的事物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和好奇心;常主動要求別人過多的照顧和關懷;總是要求老伴或子女陪在身邊;挑剔飲食等。
其實,老年人小孩化並不是什麼壞現象,不僅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其科學道理,而且老年人的這種變化對其身心健康是極其有利的。
平日里,老年人如國能夠經常到室外走動走動,除可活動筋骨外,更重要的還可以接觸陽光進而促成皮膚合成維生素D,改善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骨質的丟失,同時也可防止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老年人經常參加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戲、跳舞、垂釣、下棋等更可使其身心愉悅,避免消極的自我暗示。此外,心理學家發現,兒童智力玩具也同樣適用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在玩玩具時,可以通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而使大腦得到有效的運用,防止因疏於用腦而導致加快老化。
『捌』 老年人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你好!以下屬於我的個人觀點請閱:
一、心態方面:
1、對各種事情傾注熱情,積極參與生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把握住熱情,並與之為友,那麼埋在心頭的陰霾就能驅散。當自己不悅時,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就會感到其樂無窮。
2、對一切不要抱過高的期望值。要留一席心理空間,這樣,對事後的結局容易接受。
3、學會明智。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總是相對的。苛求別人或過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風物長宜放眼量,牢騷太盛防斷腸」。把事情看開了,心胸就能開闊,情緒自然就能保持穩定。
4、遇到失意時要學會自我解脫。蘇軾當年同弟弟分別七年未晤,心情憂郁,寫下了有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從月亮盈虛變化得到啟示,最後想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可以作為老年人擺脫煩惱的借鑒。
5、保持和創造愉快的心境。樹立樂觀的態度,是克服不良消極情緒的制勝法寶。每個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去設想和創造一個心情愉快的環境。情緒雖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緒的,困難面前不氣餒,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樂。
6、適當地贊美自己。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以積極的態度稱贊自己,這樣會對你的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
7、在不利的環境面前,要學會疏泄自己的消極情緒。可找幾個知心朋友,傾訴內心的苦悶。
二、生活方面:
1、保持健康的身體
如果中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體,自然對於生活的期望也就更高,感覺更好。一個人沒有受到疾病的困擾,生活的吃喝拉撒等各方面都良好,連走路都帶風,這都是保持好心態的基礎。因為不管是大病小病都會給人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讓人陷入煩躁,甚至抑鬱的狀態。
2、充足的睡眠
我們每天花在睡眠上的時間基本佔了1/3,就是說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都是在睡覺休息,那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就會導致精神不佳。只有身體得到完整的休息才能保證情緒的平和,這樣也就會有一個好的心態了。
3、適量的運動
適量的運動是我們每天生活必備的一部分,不管是跑步,還是其他的有氧運動,或者是瑜伽都可以,每天有足夠的活動量,能夠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而且通過運動還可以將內心已經有的煩悶釋放出來,運動還可以讓大腦充滿活力,保持精神振奮。
三、飲食方面:
飲食盡量清淡,吃有助消化的食物,吃些新鮮水果、蔬菜。
最後:老年人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心態好的前提,也是快樂的秘訣,心態好,才能保持樂觀的生活狀態,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