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學齡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學齡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2-06-29 10:29:46

❶ 對於獨生子女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只要一個孩子,而在獨生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最常見的有孩子不能夠獨立的面對事物會,對家長大發脾氣,不尊重家長等等這些都是溺愛所產生的後果。所以,在面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時,家庭教育一定要掌握好對於孩子的關愛程度以及進行一定的獎懲措施,不能夠盲目的去關心你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好,對於孩子的關心程度以及進行一定的引導教育,不要將孩子培養成過於自私自利的性格。

❷ 現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都有哪些

對於70後80後來講,他們結婚的時候正好趕上計劃生育最為嚴格的一段時期,所以這段時期獨生子女的數量是眾多的。但於但是對於70後和80後來講,他們從小生活的環境是一家子兄弟姐妹。很多人他們不知道獨生子女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不知道從小一個人長大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所以對於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是他們苦惱的。

合理的教育

而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與其他人發生爭吵,甚至不問清緣由,就鬧到學校去,需要對方給自己一個說法。這種做法是對於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的,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如何與他人進行正確的溝通,如何得到別人的喜歡,如何和別的同學進行分享。這是這些家庭要對獨生子女進行的合理教育。

❸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及對策分析

這個問題很值的研究,一來是獨生子女家庭這么多,群體大就好研究,就值得研究,二是,獨生子女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其家庭也同樣存在,很有現實意義。

❹ 獨生子女家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這是我們課題的題目,大家有什麼資料或想法,希望能提供給我)

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我國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據報道,目前我國獨生子女覆蓋率在城市佔有率達90%以上,農村佔60%左右。獨生子女的心理衛生(only child mental health)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怎樣培養這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也成為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心理發展除了兒童本身特點(包括遺傳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完整程度等)外,生活環境、教育條件是重要的決定因素。其中教育條件起主導作用。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在學校中接受的教育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育會有不同的影響。同時,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兒童個性、品德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形成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獨生子女出生後,便在特定的家庭中生活,家庭的經濟地位、家庭的教養觀念和期望,家庭成員的個性特點與相互關系,以及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及所扮演的角色,無不對其心理健康發育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心理學家經過20多年的研究,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諸如任性,好發脾氣,生活自理能力差或社會適應不良等)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六方面:

一.傳統的家庭觀念 隨著城鄉的發展,中國的家庭結構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與養兒防老等家庭觀念已有了很大改變。但不可否認,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陳舊觀念。這些觀念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出現了諸如敏感、膽小,過於內向等情緒問題。

二.特殊的家庭地位 目前某些家長將獨生子女作為家庭的軸心,給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動均圍著獨生子女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有的甚至發展成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顛倒了家庭關系中的主次地位。這種特殊的家庭地位會使獨生子女養尊處優,高人一等,逐漸變得驕傲自滿,沒有禮貌,沒有同情心,助長了"自我中心"意識,扭曲了性格,從而形成了驕橫拔扈、不顧他人的自私心理。

三.家長期望值過高 如今,「望子成龍」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的普遍心態。可能某些家長是非本意地只生一個孩子,「望子成龍」的願望便十分迫切,他們不顧孩子的素質與興趣,也不重視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硬是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到子女身上。在學習上要求過高,進行過難的訓練,超越子女的實際水平。一旦子女學習成績下降,就恨鐵不成鋼,對子女施加壓力或加以懲罰,致使某些獨生子女對學習產生恐懼感。結果事與願違,反而傷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過高期望也是獨生子女的一種巨大心理壓力,日久會導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變態或產生反社會行為。

四.愛的失誤 父母愛子女,人之常情。愛給兒童溫暖、安全感,給予力量,使之情緒愉快,易於開發智力,促進身心全面發展。但某些家長溺愛獨生子女,事事遷就放縱,想方設法滿足獨生子女的要求,放棄教育;或者事事包辦,百般服侍,不讓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或者保護過度,恐其受到傷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動。這些舉措最終把獨生子女變得如同溫室里的花朵,難經風吹雨打。一旦受點挫折就發脾氣,或者膽小怕事,缺乏責任感,常常難以適應社會。

五.管教方式不一致 家長管教子女不單是懲罰,主要在於對期望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贊揚,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壞的標准,建立自我控制機制。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行為檢點,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是一方批評,另一方袒護;一方嚴格,另一方放縱,管教態度極不一致。有的甚至當子女的面相互指責或爭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難以樹立威信,也使孩子無從適應,是非不辨,好壞不分,以及養成看人行事的不良品行。

六.過早進入成人世界 80年代以來,我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常訴寂寞的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這說明了獨生子女缺乏與小朋友共同生活的體驗,渴望與同伴交往。許多父母將獨生子女送進了托兒所、幼兒園,讓獨生子女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養互相幫助、學習、競爭的情感。這些舉措是很正確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關系的心理價值,只讓獨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裡,向其灌輸成人的思維模式,過早地將他們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與交往的機會,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與集體活動的樂趣,在精神上造成極大的損失。

如前所述,某些獨生子女出現行為與特點,或者心理衛生問題,主要由於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所致。因此,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矯治與預防也應從家庭入手。主要措施有包含以下六方面:

一.擺正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兒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長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容易使兒童形成「自我中心」狀態,嚴重危害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形象與地位。要維護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須擺正他們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逐步培養自我服務的習慣,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自我中心」擺脫出來。

二.愛與教相結合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溺愛本身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但會使子女遭到毀滅。」愛子女本身是教育。愛得合理、恰當,可使子女感到安全、溫暖,激發其求知慾及探索動機,成為健康成長的力量。但若溺愛縱容則會害了子女。在怎樣愛子女上,家長可參照以下五個方面:

1.既愛又不溺愛。

2.給予寬松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又有嚴格管理與要求。

3.注意德、智、體全面發展,又不忽視個體差異。

4.使熱情關懷與嚴格要求和諧結合,切不姑息遷就。

5.對獨生子女的優點鼓勵贊賞而不過分,對其缺點則應予批評教育。

三.教育統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長均是獨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達到預期目的家長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知識水平,以身作則。除循序漸進外,還須掌握一個原則:統一教育態度、要求與方法。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家長需相互合作,統一口徑,是非明確,既要有說服力,又要有權威性,以增強教育影響。至於學校與家庭,家長與老師之間亦須採取一致態度,相互聯系、支持,方可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兒童教育兒童 同伴關系是發展兒童認知與社會技能,培養社會責任感的支柱,也是兒童社會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關系中,兒童的生理與心理方面處於近乎相似的水平。他們是平等互惠的,而兒童的道德情感發展正是建立在這種平等合作的基礎上的。所以,家長送獨生子女上托兒所、幼兒園是十分明智的舉措。因為托兒所或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可使獨生子女逐漸產生與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誼的意識,懂得別人對自己的要求與評價、信賴與理解。同時可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五.掌握規律,全面發展 兒童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既有階段性和連續性,又有個體差異。即使年齡相同的兒童,其表現也可極不相同。順應發展規律進行教育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心理衛生問題的矯治 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大多屬於教育上的偏差。家長可參加一些座談會、家長學校,或者閱讀有關兒童心理發展的書籍,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徵,增強這一方面的知識。一旦獨生子女出現心理發育偏離現象,應早期干預,效果較好。如果某些獨生子女出現認知、情緒或行為等方面的障礙,家長應帶他們到心理衛生咨詢機構進行必要的檢測與會談,取得指導,及時矯治。

❺ 求有關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衛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里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里,父親半夜爬到兒子床底下守著,怕兒子掉下床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說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發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發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裡,鄰里關系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戶,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並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是要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夥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於社會之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有關研究和專家都認為獨生子女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性。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參與社會的能力;缺乏在社會環境中應變的能力。因此強化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是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獨生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的弱點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措施。要多給獨生子女提供社會生活,孩子到二、三歲時就希望有兒童夥伴,獨生子女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強烈,希望進入他(她)們的「兒童社會」、「兒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不合群。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為此,可帶孩子去串門,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游戲:也可盡早將孩子送進托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去廣交小朋友,擴大其社會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關在家中,使其離群索居。
四是要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
家長應有意識地克服過度照顧和過度保護,凡是其能自己獨立或在指導下完成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干,不要包辦代替。獨立自主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應給獨生子女多創造鍛煉其獨立能力的機會,應盡早鼓勵其自我照顧,稍大一些,可交給孩子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完成得好,要鼓勵、表揚,促使其增強自立、獨立的積極性。從小注重培養獨生子女的自主活動能力。所謂自主活動,就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活動。這種活動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創造性。凡是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家長們都應該盡力給以鼓勵、支持。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仍可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並且還會促使孩子多動腦筋,知道在世界上辦成一件事並不是容易的事,激發其刻苦學習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是要進行適度逆境教育
為了克服獨生子女的弱點,應對獨生子女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勇於實踐、經受挫折、克服困難、擺脫依賴和培養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煉,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獨生子女對於千千萬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卻意味著整個未來,因此誰懂得怎樣更好的教育獨生子女,誰就贏得了未來,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衛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里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里,父親半夜爬到兒子床底下守著,怕兒子掉下床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說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發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發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裡,鄰里關系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戶,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並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是要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夥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於社會之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有關研究和專家都認為獨生子女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性。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參與社會的能力;缺乏在社會環境中應變的能力。因此強化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是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獨生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的弱點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措施。要多給獨生子女提供社會生活,孩子到二、三歲時就希望有兒童夥伴,獨生子女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強烈,希望進入他(她)們的「兒童社會」、「兒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不合群。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為此,可帶孩子去串門,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游戲:也可盡早將孩子送進托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去廣交小朋友,擴大其社會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關在家中,使其離群索居。
四是要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
家長應有意識地克服過度照顧和過度保護,凡是其能自己獨立或在指導下完成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干,不要包辦代替。獨立自主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應給獨生子女多創造鍛煉其獨立能力的機會,應盡早鼓勵其自我照顧,稍大一些,可交給孩子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完成得好,要鼓勵、表揚,促使其增強自立、獨立的積極性。從小注重培養獨生子女的自主活動能力。所謂自主活動,就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活動。這種活動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創造性。凡是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家長們都應該盡力給以鼓勵、支持。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仍可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並且還會促使孩子多動腦筋,知道在世界上辦成一件事並不是容易的事,激發其刻苦學習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是要進行適度逆境教育
為了克服獨生子女的弱點,應對獨生子女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勇於實踐、經受挫折、克服困難、擺脫依賴和培養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煉,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獨生子女對於千千萬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卻意味著整個未來,因此誰懂得怎樣更好的教育獨生子女,誰就贏得了未來,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衛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里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里,父親半夜爬到兒子床底下守著,怕兒子掉下床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說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發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發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裡,鄰里關系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戶,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著,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著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著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並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系。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沖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答案來源: http://lunwen.cnkjz.com/article/217/Article_159632.html

❻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90後、00後是特別的一代,由於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很多家庭都形成了特定的環境和成員結構,因此也導致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的出現。一個家庭的成員關系能夠得以相互制衡、平等發展是最好的,但是顯而易見的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普遍更容易存在問題。
責商家庭教育從根源出發,深度剖析了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家中的父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加之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一般處於創業階段,迫於異常激烈的生存競爭無暇顧及孩子的身心培養,三觀構建和成長觀察來源於長輩。很多父母基本上是委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接送孩子上下學和督促學習,有的乾脆就全托在爺爺奶奶家中。而中國傳統「隔代親」的教育普遍存在突出的弊端:爺爺奶奶的教育極有可能溺愛有餘而管教不足,對獨生子女責任品格的基礎培養自然就顯得薄弱,由此引發孩子過度自我、謙讓意識不夠,在社會上會有好高騖遠的心態。
人類責商教育理論創始人譚焱心認為這樣的特殊家庭角色內無「內部競爭」,無競爭就缺少活力和外部競爭刺激,進而使獨生子女從小就弱化了主動競爭、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格磨煉機會。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求必應的「特權」,使獨生子女缺乏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體驗,缺少面對現實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及責任、義務的承擔,於是就形成了「不擔當」「不面對」「等待擁有」「等待享受」的思維定式及行為習慣。一旦稍微面對困難或壓力,就表現出十分脆弱的心理,一個小打擊或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絕路。不過,對於這種心理「脆弱綜合症」,責商家庭教育表示:如果能夠及早根治,跟隨責商家庭教育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浪子回頭」是能夠化險為夷的。

❼ 家長如何做好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計劃

略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是指家庭成員對兒童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成員在教育觀、教育措施、教育步調上應一致,不能眾說紛紜;只有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協調一致,有統一的認識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獨生子女成了「小太陽」,家庭,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有了缺點、錯誤時,有的主張批評教育,有的卻要包庇護短,往往是爺爺奶奶與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有的父母之間認識也不一致,家庭成員在認識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會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這們不僅影響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於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養成任性,是非不清,聽不進正確批評,常常無理取鬧等不良品德和行為。因此,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成員應做到互相配合、步調一致,即使意見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則會給孩子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採取一致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指教育要求的前後一致性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保持前後一致,不能朝令夕改。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是視情況而定。今天向孩子提出要求——「要誠實」,但第二天卻又告訴孩子「老實人盡吃虧,逢人但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也許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後果,實際上,家長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甚至比家庭成員之間意見不統一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它只會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自己的信念,清楚自己希望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行為,發展什麼樣的個性,然後,才有可能保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前後一致。

三是指家庭教育與教育機構之間的一致性

家長應經常主動與學校聯系,了解學校的要求和孩子的情況,共同配合教育好孩子。與孩子的教師建立一種積極的關系,同時要關心孩子所在的學校,對於教師和學校的通知應盡快回復;經常與學校談論一些學校里的事情,討論家庭作業或其他的活動情況,花些時間檢查孩子完成的家庭作業;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老師,不應該責備學校對孩子行為問題的自然結果的懲罰,也不應該告訴孩子這種懲罰是不合理、不應該的;與教師保持一種愉快而積極的夥伴關系,告訴教師您很感激他對孩子的幫助。如果您認為教師做的很好,則您應該將自己的看法告訴他,並誇獎他的所作所為。應避免對教師和學校發火,應尋求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不要讓教師感到自己應該對這些問題負責,應意識到班級中還有其他許多孩子,理解教師和學校的目標是針對所有孩子。

2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教育計劃

現在的父母對於一個孩子的出生與成長,大多數是有計劃和安排的。而新生代父母,也特別注重孩子的初期啟蒙教育,並給予各種階段式的學習安排,似乎在現今的社會中孩子已經不再是「天生天養」的了。尤其是在強大競爭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從出生到入學齡前兒童的這段萌芽時期,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家庭內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便將來與學校教育順利接軌。以下的育兒教育計劃,父母們可以作為參考。

■實行家庭內育兒教育計劃的3項優點

建立家庭教育計劃,是否會提早帶給幼兒壓力呢?其實只要將父母希望孩子能做到的基本教育,給予具體的計劃性安排,讓在家裡的教育也能有條理而不散漫。這不只是針對孩子來做計劃,也可將家裡的成員一起納入生活教育計劃中來並一起實行。

1、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機會

只要建立起育兒教育計劃,父母會為了實踐計劃內容而下功夫。與計劃相關的情報資訊,也會因此特別關注並提供給孩子吸收,經過這個過程的用心,父母更會配合孩子的成長,來給予適宜的生長教育環境,這正是啟發孩子能力發展的最佳環境。

2、讓生活中注入「緊張感」

平時如果沒有計劃好「未來」的目標,平常每天只會與孩子一起反復過著散漫的日子。但是如果有必須要執行的事也就不易怠惰,為了實現計劃內容,也會警惕自己收斂那種「慢慢來」的心態,而增添一些緊張感,也為生活注入活力元素。

3、生活會變得充滿安定感

不妨想像一下孩子四五年以後的模樣吧!趁孩子還小,就從現在起計劃一下他入學前該成為什麼樣的學齡兒童。有了教育計劃為前提,生活也會因內心的想法而變得更為踏實。

■讓「育兒計劃」能容易實現

所謂「計劃」聽起來不免生硬、枯燥,更不必談育兒教育計劃是長期奮戰。因此,為了避免難度高、花費大且不耐久試的計劃,應該以父母本身的狀況和家庭整體的條件來考慮,在不勉強的范圍內建立計劃,以如何能夠落實在孩子身上的計劃為前提。

1、考慮孩子的能力

如果要孩子在語言、才藝、體能上有所發展,首先應該考慮把握孩子現階段的能力,但大多數的父母一般會以希望孩子能達成哪種「程度」來作為計劃目標。但對於幼兒來說,不論是年齡、心智,還是對學習內容提出疑問的能力都有限,甚至還要考慮孩子的健康狀況與體力問題,這些都是比如何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達到某種水準還應優先考慮的;其次才是針對孩子狀態來決定學習進度,最後才確定如何讓孩子進行具體的學習內容等細節。

2、考慮經濟能力

育兒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計劃安排孩子的教育前,應按家庭經濟能力來衡量。如果計劃著每個月都能帶孩子去旅行,或者讓孩子進入幼兒園還是參加才藝班,都要相當的花費。因此若以現行的收入是否能有足夠比例來分配,須仔細考慮。

3、建立有連貫性的計劃

育兒也是有流行風潮的,像是奶粉中添加了從DHA到益菌寡醣的成分,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流行」。當你在計劃有效率的育兒企劃時,不要盲目追求時下的風潮,東學一種西學一種,不但給自己和孩子壓力,也造成學習不連貫。只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孩子在不斷地成長,學得開心,以針對孩子個別的情況來安排,就是最好的育兒方式。

4、實行過程中隨時修正不適合的計劃內容

通常在不知不覺的育兒過程中,便造就了一個孩子的雛形,即使你有心制定育兒計劃,實際執行起來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內容,但往往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繼續著錯誤的教育方式。因此,育兒計劃不是像憲法大綱那般無法更改,應邊實行邊觀察孩子的狀況,如有不當都可做適當的修正,才會是個實用的計劃。

■充分活用時間的方法

為了能實踐育兒教育計劃,有效的運用時間也是很重要的。除了配合孩子的成長特性以外,也可隨著父母本身工作的時間,與生活環境來做彈性的調整安排,以利於計劃能落實。

1、把握可能突出的時間

即使是做同性質的工作,有些人早上比較有效率,有些人則是晚上效率較高。因此,把握自己的做事時間集中效率,上班族父母不要回到家還繼續工作,專職媽媽不要整天像是有做不完的家事,而減少了與孩子的相處機會。

2、善用家中你與孩子常逗留的地方

如果你計劃給孩子長期念故事書,可以試著把握時間和地點,如在孩子的床邊或你的工作台邊,甚至玩具箱旁邊,只要是你與孩子常去的地方,都可以輕易完成你想要為孩子做的計劃,「念故事書」不一定非得在書房內,只要親子都感覺舒適又唾手可得的地方即可。

❽ 對於獨生子女,在孩童階段的教育中有哪些特殊問題需要注意

根據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要認識某一事物,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同類事物的共同點,更要注意它的不同點,即與相鄰的其他事物的質的區別。
我們探討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當然要遵循一般家庭教育的規律,更要關注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獨具的特點,免得陷入一般化。
在我國,由於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家庭的子女向來比較多。中國家庭有培養教育多子女的經驗,而缺乏培養教育獨生子女的實踐經驗。中國大批獨生子女的出現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才有三十年的歷史。到如今,第一代獨生子女基本上都做了父母,他們的孩子是第二代獨生子女,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在西方國家,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就出現了大批的獨生子女,他們總結出的實踐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還要注意到,我國出現獨生子女的社會文化背景與西方國家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全盤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研究、探討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教育對策。
一、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心態問題。
所謂「心態」,就是面對客觀世界和周圍環境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心態影響人的行為,甚至決定成敗。
子女的「數量」是影響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從多子女到獨生子女不僅僅是子女數量上的變化,獨生子女與多子女之間也不僅僅是子女數量上的差異。在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多子多福」、「兒孫滿堂」觀念,與現在許多家庭里只有「絕無僅有」的一個孩子的現實,在人們的思想上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落差,許多家長心理上感到「失落」。常言說:「物以稀為貴」。獨生子女在家長心目中是十分寶貴的。因此,家裡這「不可多得」一個,對家長的心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獨生子女在家庭里的「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也對孩子的心態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把獨生子女擺在家庭生活中適當的地位。
獨生子女家長多是只關注具體的教育方式方法問題,很少有人重視孩子的地位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重要。一個人所處的地位,這就是一種客觀存在。存在決定意識。生活在一定的地位,勢必產生相應的思想。生活在普通的地位,會產生普通人的思想意識;生活在特殊的地位,勢必會產生特殊化的思想意識。一個人所處的地位,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一個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下,勢必會形成萎縮、自卑或嫉妒、反抗的性格。
三、期望不要過高。
在中國,長期以來,家長形成了這樣一種思想:孩子是家長的期望,家庭的未來。孩子從一出生就背負著沉重的負擔。過去,中國的家庭里子女比較多,家長的期望可以由幾個子女分擔,壓力不會太大。現在,家裡只有「一個」,沒有別的指望,家長全部的期望只能寄託,或者說「傾注」在這「絕無僅有」的一個孩子身上。因此,往往期望過高,壓力過大。
四、要讓獨生子女早一點進入社會群體。
以「四二一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獨生子女家庭里,孩子作為弱者,就像國寶大熊貓一樣,成為被成年人照顧、呵護的對象。這種家庭環境,往往使獨生子女變得越來越「獨」,越來越「傲」,越來越不合群。
五、及早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意識和能力。
孩子呱呱墜地,與母體分離,就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全部為他們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孩子雖然是父母所生所養,但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或私有財產。

❾ 農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研究

朋友,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類似這樣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達到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但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知道如何教育好農村獨生子女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形成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❿ 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責商家庭教育從根源出發,深度剖析了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家中的父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加之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一般處於創業階段,迫於異常激烈的生存競爭無暇顧及孩子的身心培養。三觀構建和成長觀察來源於長輩。很多父母基本上是委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接送孩子上下學和督促學習,有的乾脆就全托在爺爺奶奶家中。而中國傳統「隔代親」的教育普遍存在突出的弊端:爺爺奶奶的教育極有可能溺愛有餘而管教不足,對獨生於女責任品格的基礎培養自然就顯得薄弱,由此引發孩子的過度自我、謙讓意識不夠,在社會上會有好高騖遠的心態。
人類責商教育理論創始人譚焱心認為這樣的特殊家庭角色內無「內部競爭」,無競爭就缺少活力和外部競爭刺激,進而使獨生子女從小就弱化了主動競爭、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格磨煉機會。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求必應的「特權」,使獨生子女缺乏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體驗,缺少面對現實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及責任、義務的承擔,於是就形成了「不擔當」「不面對」「等待擁有"「等待享受」的思維定式及行為習慣。一旦稍微面對困難或壓力,就表現出十分脆弱的心理,一個小打擊或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絕路。不過,對於這種心理「脆弱綜合症」,責商家庭教育表示:如果能夠及早根治,跟隨責商家庭教育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浪子回頭」是能夠化險為夷的。

閱讀全文

與學齡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理療 瀏覽:91
電影有一個村莊與世隔絕 瀏覽:360
薩凡娜精靈演的電影 瀏覽:143
對父母要和顏悅色孝順 瀏覽:350
日韓言情電影 瀏覽:894
沙坪壩群林敬老院 瀏覽:905
韓國新媽媽中文 瀏覽:338
企退養老金2016調整 瀏覽:186
接送孩子的老人如何創業 瀏覽:577
老年人不喜歡我怎麼辦 瀏覽:704
女兒孝順父親的經典句子 瀏覽:6
長壽離重慶多少里 瀏覽:471
吃了咽喉炎葯後多久可以抽血體檢 瀏覽:866
退休後企業入股 瀏覽:922
日本電影幽冥武士 瀏覽:261
重陽節關愛老人作文100 瀏覽:540
靈活就業社保要交多少錢可以辦退休 瀏覽:25
焦慮症電影 瀏覽:727
股份制企業員工退休怎麼辦 瀏覽:763
在線那個網站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