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給子買了房子,父母怎樣才能監管子女把房子拿去抵押貸款
給孩子買的房子,一父母想去拿房子做抵押貸款的話這樣是可以的,最好跟子女協商,子女同意的情況下再去抵押貸款。
② 父母有權利管子女任何事情嗎
成人的話最好還是有點隱私權,讓子女獨立,如果未成年,要注意管的方式
③ 作為家長應該從哪方面加強監管孩子
1關於學習 監督但不監視
孩子在校的五天,他的學習由老師負責,老師們兢兢業業只求能夠督促好孩子的學習,給家長朋友們一份滿意的答卷,家長朋友們也要做好家校的銜接,管理好孩子在家的這兩天。
周末假期學習,我的建議是:監督但不監視。
孩子畢竟是孩子,玩性十足,如果家長不做好監督,孩子可能會隨心所欲,玩得樂不思校。所以,家長很有必要做好監督工作。不過,監督可不是監視,不是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盯著他朗讀背誦做作業。
須知,如果沒有一定的自由度,孩子便會沾上奴性,那樣下去,孩子不強制便不動彈,抽一鞭子挪一步,那樣沒有主動性地學習肯定效果不佳,家長朋友看了也鬧心,不是嗎?
2 關於感情 關愛但不寵愛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每個孩子融入了父母的血脈,寄予了父母的希望,父母自然會帶著無盡的愛去關愛孩子,這一點,本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只是一味寵愛,那對孩子來說不是幸福,反倒可能是災難了。
愛孩子,需要智慧,需要理智,而不是簡單地寵溺。
3 關於溝通 交流但不「交戰」
任何時候,和孩子的溝通都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尤其是對於漸漸長大了的孩子,如果家長不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學習狀況,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孩子可能會鎖閉自己,可能會意氣用事,可能走向你不願看到的方向,那豈不是很讓人傷心?
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很多時候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場戰爭。一開始懷著良好的初衷,打算和孩子平心靜氣地交流,但很不幸的是,一言不合就「交戰」,最終鬧得皆不歡喜。
所以,和孩子交流,一定要忍著性子,時刻謹記談話的初衷,愉快和諧地開始,高興融洽地結束。
4 關於秘密 知底但不刨底
青春,像大海一樣浩瀚,像星空一樣深邃。這浩瀚的大海深邃的星空里隱藏著許多不可見的小秘密。那些懵懂的感情,那些暗暗的思慕,那些小小的喜憂,無一不牽動著少男少女的情思。可以說,沒有秘密的青春是不存在的。
對此,家長朋友通過自己的觀察,通過和老師的溝通及時了解,盡力做到知根知底,但不要刨根問底。
孩子不想告訴你的,不要強求,不要刨根問底。
要給孩子一方自由的空間。
④ 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監管應承當哪些職責
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和教育,指出孩子的缺點錯誤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有如下規定: 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此外,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應該有父母的對子女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⑤ 父母強行管製成年兒女,是否可以上訴!
上訴是針對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來的,難道有哪家法院審理了這個案件?其實,版你講的還是觀權念的沖突,算不上違法,即使起訴,法院也不好受理。你就是太乖了,父母擔心你的獨立能力,怕你不安全。父母可能很謹慎,看負面的東西比較多。你呢?確實也有看到社會上還是有負面的東西,要知道保護自己。雙方各有長處和短處,要好好溝通。你說你什麼事都可以自己做,與父母溝通這件事就不會做。另外,畢業了,找個工作吧,自食其力,對你有好處。
⑥ 兒女,也是父母的監督者父母有哪些行為兒女該制止
正常來說,父母是兒女的教育者,監督者。子女若有什麼不當行為,父母應該及時制止,教育,以及負起責任。
但其實不單只父母要對子女負責,子女也可以充當父母的監督者,對父母負責。
每當父母做出一些不當行為時,子女完全可以提醒,甚至制止,他們繼續錯下去。
父母與子女是人生中最親密的關系,也是最親近的人,因此我們要好好地愛護我們的親人,避免讓親人走上歧途,引導他們回歸正途,也是一種愛的體現方式,而且是一種大愛。
因此當父母有這4種行為,作為子女一定要及時制止。
違背道德
每個人生存於世,都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標准底線。無論處於什麼年齡,無論處在什麼地位,無論處於什麼階段,都應該講究道德,執行道德。
若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那就是萬萬不應該。
因此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尊重道德以及執行道德。而且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則,這不僅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和這個家庭。
而當父母做不到以身作則的情況下,作為子女的,就應該及時提醒,以及指出他們所犯的錯誤,這樣才能避免他們一錯再錯,最終踏進深淵。
其實想要讓一個家庭發展得越來越好,想要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也都越過越好,那麼需要的,是全家人的努力。
而不能只靠父母來撐起整個家。
⑦ 是不是子女都應該被父母管
不是的,父母和子女應該是平等的,子女未成年前,父母有照顧和監督孩子犯錯的義務,但應該聆聽孩子的心聲。
⑧ 年滿18歲的青少年是否可以正式脫離父母的監管(在孩子沒有犯罪違法的情況下)
監護只適用於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當滿18周歲,就具有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所以不適用監護.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既是父母的義務也是父母的權利。我國法律劃分成年的標志的年齡為18周歲,換言之,年滿十八周歲則父母不再對子女進行監護。當然,父母對子女的監護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剝奪子女的自由;同時,如果資產是屬於子女的個人所有的,則父母僅僅對其有保管的義務,而子女才是財產的真正的所有權人!
⑨ 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但還卻依靠父母監管就為什麼就被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啊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本來就沒有正常的,法律依據分別為民法中對民事行為回能力和監護人的答規定:
一、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
10周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10—18周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6—18周歲但能以自己的勞動為生的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俗稱神經病、傻子)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只有無民事行為能力任何限制行為能力人有監護人
三、監護人的指定順序如下:
1.未成年人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有能力並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親友——》父母生前單位或社區組織
2.精神病人
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有能力並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親友——》社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