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 在中國,世界或其他國家中獨生子女家庭和多生子女家庭的比嗎
到2004年中國有8000萬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逐漸成為中國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據權威機構統計,到1995年,中國3.2億個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佔20.72%,獨生子女已達6600多萬。據國家計生委統計處統計,2003年,我國已有8000多萬孩子領取了獨生子女證。
http://wengshenghua.blogcn.com/
北京市18個區縣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比為7∶3
獨生子女現象
2004年12月讀摘:由於在家庭享受了太多關愛而被稱為"抱大的一代"的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目前正以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規模漸次步入生兒育女的生命周期。由昔日的"小皇帝"變成今天的"責任人",這種"角色轉換"在中國構成了令人矚目的社會現象,學者們將這一群體定義為一個新詞彙——"獨生父母"。"獨生父母"使中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口專家預測,未來10年,包括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組成的"獨生父母"家庭在中國至少會達到上千萬個,並將成為社會主流。數據測算,到2035年,雙方都由獨生子女構成的家庭比例,北京為70.54%,上海達72.88%。 中國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全國已領取獨生子女證書的家庭有8000多萬個。其中,1979年第一批領取獨生子女證的610萬人以及比他們年長的獨生子女已經進入婚育期。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今年公布的《"獨生父母現象"及其對未來中國社會的影響》表明,"獨生父母"的共同特點是"戀愛不遲、結婚不早、生育不急"。多數人持"順其自然"的生育觀,更多地從個人層面來理解育兒的社會意義。對於家裡的第二代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更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細心養育。同時,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獨生父母"們更懂得理性育兒,從而使科學育兒不再是空話。令專家憂慮的是,"獨生父母"家庭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贍養老人。若干年後,一肩是雙方的年邁父母,一肩是年幼孩子,"四二一"家庭的這種"壓力滯後"現象必將對李偉們的生活構成嚴峻考驗。
2004年7月讀摘:社科院新近公布的《關於進入婚育期的中國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最新調查》顯示,首批進入婚育年齡的獨生子女面臨諸多問題。......調查顯示,"完全靠父母"的在獨生子女中佔18.10%,非獨生子女佔10.10%。獨生子女在婚禮操辦上對長輩的經濟依賴明顯高於非獨生子女。 ......在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上,調查顯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態度有明顯差異:不反對婚前性行為的獨生子女佔58.6%(持贊成態度13%),非獨生子女佔50.9%(持贊成態度11%)。除此之外,獨生子女的戀愛時間比非獨生子女早,調查顯示,初戀在20歲以前的獨生子女佔33.6%,非獨生子女佔28.0%。 ......近一半已成為父母的獨生子女把孩子交給長輩照料,非獨生子女中這一比例為28.1%。有了孩子後選擇三代同堂的獨生子女有50.5%,非獨生子女為42.5%。
2004年7月,讀摘中國人口網關於獨生子女現象的一篇文章:據調查,和非"獨生"父母相比,"獨生"父母的年齡明顯偏輕。他們更早步入為人父母的生命階段。最值得重視的是他們與上代之間的關系———家庭結構以三代同堂為主,辦婚禮更依賴父母,隔代撫養現象突出等,顯示了未來城市"四二一"結構的家庭形態。...... 在這種家庭結構中,獨生子女的孩子,上面最多會有12個老人,突破了中國傳統的社會平衡。年齡結構老化,是現在廣受關注的,將來的孩子養老壓力會非常大。這是獨生子女化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孩子由祖輩撫養成為普遍現象。這一比例遠高於非獨生子女家庭。但這種模式有弊端。主要是父輩和祖輩之間,現代和傳統觀念之間會有沖突。具體表現在價值觀、認知的統一性受到挑戰,兩輩之間文化差異太大。......社會做好多方面准備,一些公共服務、政策要提前制訂。養老、保障、住房、教育,從物質到觀念都要做好准備。其次,針對獨生子女婚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婚育年齡提前、心理准備不足,這的玩大的一代怎麼應付婚育這樣的大事?需要有大量新婚學校等開設,給予他們足夠指導。......上海是全國獨生子女比例最高的城市。據推算,上海市區出生人口從1976年就開始轉為以獨生子女為主,獨生父母群體形成略早於全國。對上海市"獨生父母現象"的問卷式社會學調查,顯示出若干值得關注的特點。......和非獨生父母相比,獨生父母的年齡偏輕,30歲以下的年輕父母佔到36.9%,在非獨生父母中這一比例只有22.9%。這一特點反映出獨生父母比同齡非獨生父母更早步入為人父母的生命階段。...... 獨生父母與非獨生父母有5個指標存在顯著差異。第一,家庭結構以三代同堂為主,隔代撫養佔了將近一半。第二,獨生子女小家庭的經濟信賴性更強。如辦婚禮的資金,父母全包和資助大部分花銷的比例高達47.2%,比非獨生父母家庭高出12.1%,新的小家庭也很大程度上依附於原來的大家庭。第三,育兒模式上更依賴新興媒體網路的力量。第四,戀愛觀念更開放。第五,育兒觀念上個人取向更為明顯。 ......中國的獨生子女群體和國外有所不同,因為占總人口比例大,這一人群能否正常發展對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巨大影響。而他們的育兒觀念和方式,不僅關繫到家庭的成長,還會影響整個民族的未來素質和發展。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家庭變遷的反向化發展。1982年在中國進行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證實,核心家庭占家庭總數的66.41%,居各種家庭模式之首。但建立在工業經濟規則與價值觀上的核心家庭體制,強調小家庭的經濟獨立,家庭內部關系具有以夫妻軸為主的橫向特點。而在獨生父母家庭中,三代同堂的擴大家庭是主要模式,核心家庭退居其次;獨生父母家庭經濟上並不獨立。還有,獨生父母家庭中"親子軸"仍舊占據核心地位。
http://cache..com/c?word=%D6%D0%B9%FA%3B%B6%C0%C9%FA%D7%D3%3B%C5%AE%3B%D3%EB%3B%B7%C7%3B%B6%C0%C9%FA%D7%D3%3B%C5%AE&url=http%3A//onthewayhome%2Eblogchina%2Ecom/&b=0&a=5&user=
② 中國獨生子女家庭大約為多少
盡管已成社會熱點,但中國到底有多少失獨家庭目前仍沒有確切數據。據人口學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後的中國,將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
>>數量
1009萬家庭可能面臨失獨
易富賢的數量推斷來自於兩組數據:一個是中國從1975年到2010年共產生了2.18億個獨生子女家庭;另一個是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出生1萬人,就有360人在10歲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歲之前死亡,760人在44歲之前死亡。
結合這兩組數字不難算出,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中有1009萬人會在25歲之前死亡。
按照醫學上49歲生育極限年齡來看,這些失去孩子的母親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現狀
生活無助「抱團取暖」
哈爾濱的一對夫婦幾年前失去了他們的獨生女兒。女兒當時在北京讀大四,實習期間在外租房,因為長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識者奸殺並被殘忍分屍拋到小湯山。女兒去世後的四年間,這對父母一直在尋找兇手、打官司。四年間,他們自虐般地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飯菜,因為他們覺得女兒慘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後結束,兇手繩之以法,媽媽爬上小湯山垃圾山頂放聲大哭。
「墳墓里如果是我,該多麼幸福。」這位媽媽說。
在唯一的孩子離去後,養老成了首要問題,入住政府養老院需要兒女簽字,這讓沒有兒女的他們無處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獨父親說。此外,歧視、健康等種種問題也接踵而至。
絕大多數失獨家庭最終都開始遠離正常社會,以「抱團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對未來的生活。
>>政策
經濟補助難解根本問題
據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國計劃生育條例》第27條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但對於這個「必要的幫助」究竟是什麼樣的標准且如何實施並沒有明確說明。
從失獨家庭的現狀來看,政府雖然在持續推進對這個群體的關注,卻一直停留在對具體的經濟政策做一些細枝末節的修改,始終難以徹底解決失獨群體目前面臨的多重生活問題。
國家計生委原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苗霞表示,更大的挑戰還是這些父母的生活空白問題,比如未來養老怎麼辦?
>>建議
經濟、精神共慰藉
如何解決失獨家庭目前面臨的問題?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齊下」的辦法。
「從經濟來講,要把對失獨家庭這樣的風險補償標准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稱:「要發展社會性的養老,包括機構養老以及社區養老。」
「第三個層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說,「社會公眾的理解很重要。大家應該有這樣一種意識,失獨家庭並不是問題家庭,媒體報道也不要把他們標簽化。」
苗霞認為,「幫助失獨群體走出陰影政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也有這個責任。例如像病人在醫院搶救需要家屬簽字的規定應該考慮修改,例如社會組織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讓失獨者走出陰影。」
③ 90後獨生子女佔多大比例
你好,我是玥
現在的比例是75%,因為一部分農村的是可以生兩個。
④ 2015年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佔中國的家庭的百分之多少
城市70%農村20%多
⑤ 中國是獨生子女最多的國家嗎
歷史上一直並不是(參見中國人口史)
但實行計劃生育後,目前獨生子女數量和比例都是最多的,中國獨生子女目前1億2000萬,比例高達近四分之一,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進入育齡期,這一比例還會迅速攀升。如此高的比例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解決了大量人口數量帶來的問題,但也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比如養老問題、退休問題、青壯年勞動力缺乏等。
⑥ 中國的全部獨生子女大概有多少人
目前獨生子女數量和比例都是最多的,中國獨生子女目前1億2000萬,比例高達近四分之一,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進入育齡期,這一比例還會迅速攀升。
⑦ 在中國,80後和90後人口比例那個多一些
應當是八零後,當時計劃生育政策才剛剛開始,許多家庭是有多子女的,而九零後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了。
⑧ 獨生子女政策是不是引發中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
絕對是的,沒獨生子女前,雖然重男輕女是想生男的,但是第一胎是女的也內沒辦法,沒所謂,頂容多窮養,那就希望第二胎是男的吧,如果還是女的,那第三胎咯。
但獨生子女政策出來後,第一胎是女的,想第二胎怎麼辦?生了犯法會被抄家還會失業,怎麼辦??只能弄死了。你說重男輕女??我想要個女兒啊,到第一胎確實男的,怎麼辦??
所以什麼喪盡天良的政策把錯誤全堆在老百姓上了,他們到現在還說自己是對的。
⑨ 90後是不是百分之九十獨生子女的比例
不一定是獨生子女 有許多也有兩個孩子的
⑩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兩種趨勢:一是城市獨生子女人數的比例迅速增長,農村多子女的情況正逐步向獨生子女
(1)①在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成效顯著;②人版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權 (2)①國家保持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積極應對我國老齡化問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②弘揚孝敬老人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創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愛的社會氛圍。③減年子女對父母要履行贍養、扶助的義務。④老年人要加強鍛煉,保持身體健康,減輕國家、社會和子女的負擔。⑤參加養老保險、養老儲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