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市政策獨生子女丟失,退休後有哪三個條件,滿足任意一個可以發放
原來就是北京戶口的,把戶口簿或者是身份證帶上都可以發放
❷ 我今年3月份在北京辦理了退休(戶籍是江蘇)獨生子女一次補助費去哪領
按照規定,現在已經領取獨生子女證的小孩,每年仍可領取一定的獨生子女獎勵金,其父母在六十周歲以後,每月可領取八十元獨生子女獎勵金。一、晚婚晚育的獎勵假期沒了
網路上最受熱議的就是,晚婚假沒了。
計生法草案中刪除了對晚婚晚育夫妻、獨生子女父母進行獎勵的規定,明確按照「老人老辦法」的原則,法律修改前按規定享受獎勵的可繼續享受獎勵扶助。
對晚婚晚育夫妻的獎勵和福利,源自於1970年代起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在200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規定:「第二十五條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二、獨生子女父母的獎勵不再
根據之前的政策,獨生子女父母可以享受不少優惠。
首先是發放《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然後可以憑證每月領到一定數額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
在北京,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每月10元。另外,獨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費和十八周歲前的醫葯費,可以由夫妻雙方所在單位報銷。
此外,經單位批准,女職工可以三年獎勵費為代價增加三個月產假。
獨生子女母親滿55周歲,男方滿60周歲,每人享受不少於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另外,在農村養老保險和安排宅基地等問題上,獨生子女父母應給予優先照顧。
在河南,入托、入學、就醫、招生、招工、徵兵、農村劃分宅基地等方面優先照顧獨生子女及其父母。此外,獨生子女父母在農村調整責任田時,每人可以獲得雙份,涉及按人分配城鎮拆遷安置等經濟利益時,獨生子女家庭也能多分一份,等等。
當然,法律修改前按照規定應當享受獎勵扶助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獨生子女父母和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的父母可繼續享受獎勵扶助。
❸ 獨生子女父母年滿六十戶口遷入北京享受優惠政策
65歲可申請老年證(免費坐市區公交和免費進市屬管理公園)
北京戶老人80歲開始每月有100元養老劵·現在改卡了·到指定商家消費
❹ 北京55歲女的領獨生子女費一次性的能領多少錢
領過獨生子女證的人員退休後都有一次3600元補,這由當地社保統一辦理,辦理好後社保會統一打到你領退休金的工資卡中,自己不要去辦任何手續的
❺ 本人56歲己退休是獨生子女家庭(北京戶口)能享受什麼
你還不到六十歲,如果到了六十歲時才能領取獨生子女補貼一千元,北京市是這樣規定的,等四年吧。
❻ 北京女性年滿五十五可一次性領取獨生子女費,可獨生子女證丟了怎麼辦
北京市女性年滿55周歲就可以一次性領取獨生子女費。如果有人把獨生子女證丟失了,可以到當地政府機關補辦一個。
❼ 北京退休職工獨生子女費應領取多麼
有單位的,由單位領取,沒有單位的,到社區去領取。規定如下:
(一)符合獎勵條件的獨生子女父母退休時雙方有單位的,分別享受獎勵待遇;一方有單位的,一方享受獎勵待遇;雙方沒有單位的,一方享受獎勵待遇。
(二)獨生子女父母退休的,經本人申請,填寫獎勵審批表,由所在單位負責審核、給予獎勵。獎勵費支付後,在受獎勵人員的退休審批表和《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上分別註明,並報單位所在縣(市、區)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備案。
(三)符合獎勵條件,本意見實施前已經退休的、2002年11月1日後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死亡的獨生子女父母,由原所在單位給予補發獎勵費;原所在單位改制或者並轉的,由改制或者並轉後的單位給予補發;原所在單位已經破產,並清算結束,按無單位獨生子女父母享受獎勵待遇,由原破產單位當地政府負責補發。
(四)單位對獨生子女父母退休後按照過去有關規定加發退休金的,從本意見實施之日起不再執行加發退休金的規定。但已加發退休金總額不足2000元的,差額部分一次性發放;超過2000元的,超出部分不退。
(五)雙方沒有單位的獨生子女父母一方年滿60周歲時,經本人申請,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機構簽署意見,報縣(市、區)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發放獎勵費,並在戶口簿和《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上分別註明。
(六)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原則上應當一次性支付。企業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在4年內分期支付。在分期支付中獨生子女父母死亡的,未支付部分發給其繼承人。(七)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發放前,應將擬領取獎勵費人員的姓名及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情況等在單位或者社區公示,15天內無異議的,發給獎勵費。
❽ 外地戶口在北京可以領取獨生子女補助嗎
我的回答是可以的!
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享受下列獎勵和優待
從領證專之月起屬到子女滿十四周歲止,每月領取不低於十元的獨生子女保健費,獨生子女保健費的發放,夫妻雙方都是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的,由所在單位各支付一半;一方是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另一方是其他非農業人口或者農業人口的,由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所在單位全額支付。夫妻雙方都是其他非農業人口或者農業人口的,由其戶籍所在地的縣、鄉財政共同安排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