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2016年會取消嗎
復2016年1月1日開始,新的計劃生育制全面二孩政策就要實施。那麼,獨生子女政策全面停止和取消。但實行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以前獨生子女戶的獎勵政策不變,繼續執行。今後不再出現獨生子女戶,也不在對獨生子女戶實行獎勵政策。
『貳』 獨生子女政策
村委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甚至是不是有人吞了這筆獨生子女補助(補貼給你父母的),你可以向村裡和鄉鎮、縣里提出異議。你父母應該得到這筆補助,領取這筆補助的憑證應是獨生子女證,裡面載明了夫妻關系,後來領取的結婚證是啥意思?以前有過結婚證找不著了還是以前是事實婚姻沒領過結婚證?找不著應該婚姻檔案里還有,根據檔案由民政局開局婚姻證明即可。(不知你父母是否重新領結婚證,若以新婚來領,可能導致結婚日期遲於你的出生證,這樣邏輯就混亂。按道理同一身份證不能領兩次結婚證結婚兩次)。明確一點:你爸媽從符合條件歲數開始計算,都可以領取。
『叄』 一孩政策有什麼壞處
除了人口老齡化,對個人而言,孩子這一代會缺少與兄弟姐妹的親情,在成長中容易變成自我為中心。。。
『肆』 我要獨生子女政策的利與弊作文啊啊啊中文的不是英文!而且利弊都有講的!
一個人總會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沒有夢想的人就像是一艘破舊的木船,什麼都沒有,只有隨風四處漂流.沒有理想的人內心是空虛,是一具沒有靈魂軀殼而已.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作家.
作家,多麼偉大的理想呀,他是怎麼來的,而又會經歷哪些呢?在我的腦海里經常盤旋著.
很小的時候,我就被媽媽灌輸文學知識,那時候的我就像是一個盲人.在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我就已經開始認字了.媽媽念一個字,我就跟著念,等這些字覺的有些概念了,媽媽就把這些字全部打亂來考我.再後來媽媽就教我開始認拼音、音節.這些都使我興奮不已.整天在腦海里打轉,我還讀了許多的兒歌和不知名的圖畫書.(其實據媽媽說在我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媽媽已經在我耳邊念兒歌了)到了一年級的時候我已經在讀那些不注音的童話書了.使我的語文成績漸漸的更上一層樓.《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魯迅、、矛盾、余秋雨等這些文學家被我所「認識」,使我著迷.在這些文學的熏陶下,於是我的夢想發芽了.我想成為林海音、曹文軒等這樣的作家的夢想越來越濃,愈來愈強烈了„„
為了我的夢想種子能開花、結果,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讓夢想長成參天大樹.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紅,不嘗試就沒有成功的喜悅.於是,我買來了新的筆記本,記錄著每天的心情;記錄著每天在校園里外所看到的、聽到的;所有快樂的、不快樂的;幸福的、不幸福的都記在了我的日記上.習慣了像與朋友一樣的傾訴,也多了一個我練筆的的機會,使我也受益不淺.我要求我的作文都不低於95分,寫的不好的就重新修改整理,該刪的刪,該留的留,毫不猶豫,要大膽、要創新,這樣才能是我的寫作水平提高.我把那些寫的好的文章拿去投稿,雖然有失落,但也有收獲.在一次徵文中,《當夢想成真的時候》在市裡的小學組榮獲一等獎,還有在縣徵文中獲得過二等獎等等.但是我卻不能因此而驕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的知識還很貧乏,要做一個遇一知十的人,還需要不斷的蓄力更多的知識.我的作文寫的好些,都離不開媽媽的熏陶,老師的教導和鼓勵„„
如果說人的夢想是一艘船,那好的基礎就是舵,他控制船的航行方向;別人的鼓勵就是漿,他推動船的前進;自信是帆,只有帆鼓起來才能使船全速前進;毅力是指南針,為船指引方向,沒有這些東西,船是不完美的,他只是不知方向四處飄泊的木板!不能只圖一馬平川,一帆風順;船要有風浪,才會驚險,不一板一眼.到底誰是航海王,就看現在!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但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夢想只不過是夢想,它虛幻得可想而不可及,於是將它深深地埋在心底,連破土的機會都不給它,這樣,夢想怎麼會開出絢麗芬芳的花兒呢?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在劉翔之前,誰會想到一個黃種人有一天會登上110米欄的冠軍領獎台呢?2004年8月27日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上,劉翔以12秒91,平了由英國選手科林·傑克遜創造的紀錄奪得了金牌,創造了中國人在短道項目上的奇跡和神話!此次賽後他又開始了廢寢
忘食的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在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洛桑站男子110米欄的決賽中,劉翔以12秒88的成績奪得金牌,並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欄世界紀錄!當初幼小的花芽,經過汗水的浸泡已經散發出滿世界的芬芳了!
我一直很喜歡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詩《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的花需要汗水、淚水甚至血水的滋潤啊.
賽場上如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第二篇:
每個人都有夢想,它是人人所嚮往的.而沒有夢想的人的人生將是空虛的.但夢想總是隨著思想的前進而改變的.
開始記事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我有錢,大人問:「小夥子,這可是個了不起的夢想,有了錢你要去干什麼呢?」「我要去買巧克力」「如果你有很多錢呢?」「我會去買很多巧克力」「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呢?」「我會把做巧克力的工廠買下來.」的確小時侯的我們,天真無邪,有著一顆善良的童心,幸福與快樂是一曲不變的樂章.
小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變成一隻風箏,飄盪在藍天中,然後慢慢的落下來.那時喜歡在青青的草地上與同伴嬉戲,經常去追逐藍天白雲,讓歡笑隨之飄動,整天做著斑斕五彩的夢.
認字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擁有一個籃球;當我抱著籃球的時候,又想要一個足球;當我踢著足球的時候,排球又成了我的追求.再一個有一個的夢想變成現實的時候,我相信夢想其實離我並不遙遠,只要耍耍孩子氣,夢想就會實現.
慢慢步入小學,中學,高中….就越會覺得壓力的存在,從而不會了幻想,只知道死讀書,沒有了那些快樂的音符.
懂事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業要做.玩耍的時間一點點被剝奪,而我們一天中40%被禁錮在教室,很多時間在學習.但是面對學習,還是一種模糊的認識.
俗話說「難得糊塗」,對事物的理解,也由封建主義發展到資本主義,越大就越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開始漲高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尖子生,拿到很多的獎狀;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揚;在學校能受到老師們的肯定;在同學之間能有鶴立雞群的表現;在大家眼中能成為一名公認的好孩子.但是,漸漸的,我發現實現這個夢想並不能靠要耍耍孩子氣.之後,我學會了奮斗.
夢想像一粒種子,種在「心」的土壤里,盡管它很小,卻可以生根開花,假如沒有夢想,就像生活在荒涼的戈壁,冷冷清清,沒有活力.有了夢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夢想,就有了動力.它會催人前進,也許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中,會遇到無數的挫折,但沒關系,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為自己的夢想而前進,畢竟前途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第三篇:
人人都有夢想,有的想成為楊立偉一樣的航天員,登上太空,自由自在地遨遊,探索太空的奧秘;有的想當無所不能的工程師,設計建造出高科技的橋梁和摩天大廈;有的想當技術精湛的醫生,攻克醫學上的疑難雜症,讓更多的人遠離疾病的痛苦;還有的想當大紅大紫的歌星,在世界各地展開歌喉,為大家唱出一首首優美的歌曲……我有一個光輝的夢想,那就是當一名象體育健兒劉翔一樣的奧運冠軍.
當我隨著國家隊,穿著印有五星紅旗標志的運動服,夾在亞、非、拉、美短跑運動員中間,雄糾糾、氣昂昂地跨上2012年的奧運賽場,滿載著全國人民的殷切期望,當我像離弦的箭直奔終點,黃、白、棕、黑的世界奧運健兒都被我遠遠地甩在了身後.汗流滿面的我更加充滿了自信,握緊拳頭暗暗給自己加油:「一定要超過他們!我一定能行!中國人一定能贏!」當庄嚴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在我的頭頂,當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我奏起,當光彩奪目的金牌被掛在我的脖子上,當清脆的橄欖枝編織的花環戴在我的頭頂,望著美國選手和日本選手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熱淚盈滿了我的雙眼.我雙手舉著五星紅旗圍著賽場跑了一圈又一圈.全場為我歡呼,中國人民為我歡呼,全世界的華人為我歡呼!我贏了,中國人贏了!我終於為中國贏得了榮譽,在中國的金牌榜上又添了一塊金牌!我高興地蹦著跳著,隊友們把我舉起來在天空中拋著,拋著……
當奧運冠軍的感覺真棒!我簡直沉浸在我輝煌的夢想里了.但是,我知道這僅僅是一個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今後一定要加強鍛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越野賽等一系列體育活動,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吃常人吃不了的苦,流常人流不了的汗,在意志、毅力上超過他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想在不久的將來的奧運會上,我一定能夠拿到一枚真正的金牌,實現我光輝而燦爛的夢想!
相信我吧,庄嚴的五星紅旗一定會為我升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定會為我奏響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也不例外,而且還有好多個.當我看到舞蹈演員那優美的舞姿時,我想當一名舞蹈家;當我看到畫家那栩栩如生的畫面時,我想當一名畫家;當我看到醫生能救死扶傷時,我想當一名醫生;當看到老師桃李滿天下時,我又想當一名靈魂的工程師.我的夢想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和我的所見所聞,在不斷地變化著.不過我的夢想最後不再改變,而且我要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努力.
初看《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簡介,有一個問題老是纏繞耳際,揮之不去,魯濱遜是怎樣克服這一歷歷磨難,最後重回故鄉呢?當認真地閱讀完這本書後,才知道了答案——毫不畏懼的勇氣和堅強聽毅力讓魯濱遜絕處逢生.
魯濱遜戰勝歷歷困難的勇氣真叫人佩服.1659年9月30日,魯濱遜在航海中遇難翻船,其餘人無一倖免,但他流落到了荒島上.想一想,如果當時失去了勇氣,在那與世隔絕的情況下,荒無人煙,猛獸出沒,野人驚擾,又會有怎樣的結果?所有都是陌生的,無人幫忙,又會有如何結果?雖然魯濱遜也有一段時間的恐懼,但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靠勇氣,在小島上度過了將近28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但是,光靠勇氣是不行的,孤掌難鳴,必須要有智慧搭配,魯濱遜之所以可以活下來,那也少不了智慧,這是他的第二把利器.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鄉間住宅」和「海邊住宅」,種出了稻穀,馴養了羊……經營著自己的生活.但如果沒有智慧,那一切很可能就是徒勞,很可能會遭遇不幸.
魯濱遜那種敢於戰勝一切的勇氣和超凡的智慧,我邊回憶了自己面對種種困難,毫不畏懼.就拿我3年級的事說吧,那年暑假,我去生態農庄,來到玩耍之地,媽媽叫我走鋼絲,勇敢地走過去了.但是,我遇到困難就著急,腦子就一片空白,無法冷靜,這和魯濱遜比起來,真的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勇氣和智慧一樣都不可缺,是對好搭檔,勇氣是船,智慧是帆,兩者在一起強上加強,帆船才能在大海上遠航.
『伍』 獨生子女政策的利弊
論獨生子女政策的弊端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按照目前總和生於率預測,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 萬- 1000 萬的速度增長。那麼,按照這個速度,到2020 年,中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4. 6 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再2033 年前後,大約15 億左右。為有效控制我國人口過度增長的勢頭,20 世紀70 年代末開始,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開展了一場全方位,持續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國策,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依照法律法規合理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1982 年9 月中共十二大報告將實施計劃生育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002 年9 月1 日,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總結20 多年的工作經驗與成果,正式為人口與計劃生育立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法律、法規,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或者只收養一個子女後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或者鄉( 鎮) 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核實,報縣(區)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獨生子女家庭享受國家和各級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國各省市地區根據國家的計生條例規定,制定適合當地的獨生子女優惠政策。 今年恰好是計劃生育政策執行30年後的第一年,中國的計劃生育人口政策目前似乎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由2005年的5.89‰降至2009年的5.05‰,且人口低增長的狀況已經維持了20年。一對夫妻平均只有1.7個孩子,與西方發達國家相同,遠低於全球2.6的均值。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人口政策,獨生子女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偏重人口數量的控制是無可非議的。然而,正當人們討論如何控制中國的人口數量,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萬人口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而擔憂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也正在悄然地老化。此外,獨生子女政策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人口質量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不利影響。
人口要可持續發展,其生育率必須維持在更替水平附近。由於總會有人生育兩個或者更多的孩子,為了使生育率維持在更替水平附近,在目前死亡率水平下,就必然需要有人只能生育一個孩子。這樣,多生與少育相勻抵消,生育率才有可能維持在更替水平附近,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便因此而誕生了。但如果仔細推敲,自然會發現,因為有人想生育多個孩子,事實上也生育了多個孩子,因而就要剝奪人們生育兩個孩子的權利,僅允許他們生育一個孩子,這樣的政策某種意義上是以一部分人作為多育夫婦的殉葬品而出現的。經過數十年的廣泛宣傳,已絕少有公民不知道「超生」的後果。然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無視超生後果與眾多超生者的前車之鑒。這恰恰說明民眾己經意識到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風險與弊端要遠遠大於超生處罰的利益損失,因而眾多民眾經過繽密考量、精心算計、反復權衡利弊得失後最終還是作出了超生的決定。如此看來,超生者比按政策生育者更理性。而獨生子女父母們未必對獨生子女家庭風險全然不知,也未必認同獨生子女政策,他們只生一個,更可能是屈從於外界壓力下的被逼無奈或自我犧牲。 我們不能否認獨生子女政策為我國的人口控制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獨生子女政策逐漸涌現出弊端。
第一,性別比持續偏高。20 世紀80 年代以前,我國出生性別比基本上屬於正常范圍,其出生性別比通常波動在102 -107 之間。但自80 年代以來,出生性別比明顯升高,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8. 5 ,比例偏高現象初顯端倪,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上升到111. 3 ,而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則已達到116. 9 ,個別地方甚至達到135. 6 ,遠遠高於國際社會可以容忍的107 的最高警戒線。當歷年出生的男女人口數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差異不大的條件下,若出生性別比失調,則其相應的未來婚配比就將失衡。短期內通過婚齡差的調節,問題尚且不大,但若時間持續長,就會造成一種婚配年齡失衡的問題。
第二,獨生子女自身素質偏低。由於現在家庭多數為獨生子女,普遍存在家長對子女教育往往是以子女為中心,萬事都為其做好而忽略對其發現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部分獨生子女的體格、性格和人格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不足和扭曲,例如體格上的嬌弱懶惰,性格上的自私冷漠,人格上的虛榮殘缺。此外,還有自我中心意識強,性格獨立;獨立生活能力差,經不起生活的磨練;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價值趨向模糊等。
第三,獨生子女的家庭問題。
首先,對於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勞動力資源短缺。調查表明,由於勞動力缺乏,獨生子女家庭不僅難以致富,而且還成為貧困家庭主體。例如,「2008年,安徽省銅陵縣2945戶低保家庭中,計劃生育家庭達2503戶。低保戶中計劃生育家庭高達85%」 ,「獨生子女家庭特困戶873戶,占特困家庭總數的88·09%」 。
其次,對於獨生子女家庭,一旦發生子女意外傷殘、重病、死亡,特別是成年開始掙錢養家的獨生子女意外傷殘、重病、死亡,不僅給家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給父母精神以致命打擊,並因此而陷入絕境。
如果說在父母生命周期早期出現的生存風險可以通過補償性生育得以消解,在生命周期晚期出現的生存風險則因為父母年齡已大而喪失了補償性生育的可能。獨生子女政策把所有的希望與責任都壓在了一個孩子身上,因而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異常脆弱。獨生子女本身使得家庭的親屬關系網路縮小到極致。一旦獨生子女家庭遭遇困難或不測時,來自於親屬關系網路的支持就大為減少,家庭依靠傳統親屬關系網路的抗風險能力會降低至極致。此時,如果社會支持不能及時跟上,極易使獨生子女家庭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還有,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子女。子女越多,老年父母得到各方面贍養的機會及數量也就越多。獨生子女父母因子女數過少,來自於子女的非正式支持普遍不足,子女的供養壓力增大,而老人陷入老年貧困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陸』 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將會產生怎樣的社會問題該社會問題對企業有何影響會不會變革如何變革
社會的老齡化問題,社會的負擔不斷增加。
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企業的責任之一就是要肩負一些社會責任
如果有變革的話,會是在社會保險制度上有所改革。
這樣的話可能會加大對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險部分的比例以及相關的福利。
『柒』 如何看待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變化
這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政策都是根據實際情況定製
特別是計生政策和獨生子女政策
比如現在政策放開了二胎
都是根據現在當前國情訂制的
『捌』 獨生子女政策改變了重男輕女的現象嗎
並沒有。觀念改變是文明進步的結果,不是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同時,中國還是有相當多人群依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