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子女可與父母不同姓嗎

子女可與父母不同姓嗎

發布時間:2020-12-28 00:04:09

❶ 孩子出生後可以不和父母一個姓,另外起一個其他的姓嗎

可以是可以,但以我國目前這種辦業務能力,子女不跟父母姓 會遇到很多的麻煩。比如 怎麼證明是你親生的

❷ 小孩姓氏和父母不同可以上戶口嗎

和母親的姓一樣就可以了,只要不是第三姓,孩子的姓隨父,隨母都可以。

❸ 孩子的姓氏和父母的不一樣可以上戶口嗎

只要有證件,要求遷戶的證件也齊全。那就可以的。跟寶寶的姓氏沒有關系的要有出生證,或是與父母的血親鑒定書可以的。我還在想要不要開個先例,給寶寶改個自己喜歡的姓,哈哈。法律規定 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法律用語是「可以」而不是「應該」,所以孩子的姓氏並不一定非要和父親或者母親姓 也可以姓第三個姓氏,只要你們願意就可以 ; 法律並沒有禁止 「法無禁止即為自由」

❹ 孩子的姓氏和父母的不一樣可以嗎

這位知友。孩子的姓氏和父母的不一樣是可以的!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姓名法裡面根本就沒有涉及到孩子必須要跟父母姓氏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姓名法的內容如下:
為保障公民合法的姓名權利,保障姓名登記管理機關的權益,依照憲法制訂本法。
第 1 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法定姓名,以一個為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結婚,其配偶及所生子女之中文姓氏,以中國公民姓氏登記並應符合我國公民使用姓名之習慣;外國人、無國籍人申請加入我國國籍者,其中文姓氏,亦同。
第 2 條
戶籍登記之姓名,應以簡體漢字登記,少數民族之姓名得以本民族語言登記。
第 3 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改姓:
一 被認領者。
二 被收養或終止收養者。
三 公民成年後。
公民成年前改姓由父母或養父母或法定監護人代為申請,不受次數限制。公民成年後仍可申請改姓,但以一次為限。
第 4 條
成年公民申請改名:
一 公民申請將某一筆名,化名,藝名等改為法定姓名的時間長達八年以上者可將其改為正式姓名,但所改姓名不得與國家領導人或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相同。漢族姓名以四字為限,其他少數民族依本民族習俗。
二 對於公民申請更改的姓名,姓名登記管理機關可以有兩年的考察期,並對公民是否有債務,是否違反第三條之規定進行審查。並要求公民提供相關公證書。
三 公民更名後應當在當地報紙上刊登更名聲明。
四 公民姓名登記管理機關應對公民更名收取500元的契稅。
五 公民姓名一經更改則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變更之。
第 5 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申請改姓、改名或更改姓名:
一 受通緝或判處有期徒刑者。
二 受勞動教養裁判者。
三 受有期徒刑以上之判決者。但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
四 有債務糾紛尚未解決者。
五 所改姓名有辱中華文明者。
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規定不得申請改姓、改名或更改姓名之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至執行完畢滿五年止。
第 6 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國務院定之。
第 7 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❺ 為什麼官員的子女與父母的姓不同

未雨綢繆罷了,,提前有準備,就怕以後犯事兒了,,好撇清關系

❻ 婚姻法 規定子女必須跟親生父母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但是並沒有禁止姓父母姓之外的姓氏。關於這一點,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子女可以隨其父親或母親的姓。隨父姓或隨母姓,就是指以其父母的姓作為自己的姓氏,也就是說子女的姓氏與其父親的姓或其母親的姓相同。父母在子女出生後,可以協商以誰的姓作為子女的姓氏。如夫姓王,妻姓李,其子女可以姓王,也可以姓李。目前,我國多數子女隨其父親的姓。
姓名是以確定和代表個體自然人並與其他自然人相區別的文字元號和標記。姓名是自然人人身性格特徵的重要標志,是自然人姓名權的客體。姓名的意義在於,姓名在法律上使一個自然人與其他自然人區別開來,以便於其參加社會活動,行使法律賦予的各種權利和承擔相應義務。姓名包括姓和名。其中姓是一定血緣遺傳關系的記號,標記著個體自然人從屬於哪個家族血緣系統,也可以說姓氏是表示個人同一性的稱呼。《辭海》中,「姓」是指「標志家族系統的稱號」,並舉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還有一個詞與「姓」相關,就是「姓氏」。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秦漢以前,姓和氏是不同的概念,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是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不是貴族的只有名而無氏。姓是用來區別血統,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相同而姓不同的,可以通婚,姓相同而氏不同的,不可以通婚。秦漢以後,姓氏合一,不再區別。如《史記》中說,秦始皇:「姓趙氏」,漢高祖為「姓劉氏」。現在姓氏一般就是指姓,常見「按姓氏筆劃為序」等表述。
子女的姓是其身份的標志。在中國歷史上,一般子女隨父姓,女子婚後在自己的姓前冠夫姓。這與歷史上形成的繼承製度有關。在奴隸制社會就形成了父承子繼的繼承製度,在封建社會,土地和其他財產,都是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建立起來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分配的,因此在奴隸制繼承製度的基礎上,形成了宗祧繼承,強調由嫡長子繼承,這實際上是按照封建血緣宗法制度建立的繼承製度,而且封建繼承還包括身份的繼承,如爵位繼承、官員襲蔭和食封繼承等。這些制度就嚴格要求了婚生子女必須隨父姓以證明其血統和血緣。這種封建性做法曾經受到當時許多國家的認可,有的還在法律中予以規定。如在英國,根據習慣,一個人如婚生的,則取父姓,如果是非婚生的,則取母姓。在十九世紀初,普魯士法、奧地利民法和薩克遜民法中規定,嫡生子冠父姓,私生子冠母姓,棄兒由官吏命名。在資本主義社會,廢除長子單獨繼承的制度,所有子女都是繼承人,繼承的主要是財產而不是身份,而且隨著遺囑繼承的發展、完善和親子關系制度的確立,法律上也不再強調子女只能隨父姓。如德國民法典規定,子女以其父母的婚姻姓氏為出生姓氏。如果是非婚生子女,生父母對其有共同的照顧權,可以確定父親或母親的姓氏為該子女的出生姓氏。如果父母在子女滿五周歲之後確定婚姻姓氏,則婚姻姓氏在子女同意接受此姓氏後方得成為該子女的出生姓氏。但在有些國家,還是以子女隨父姓為原則。
參考網址:http://china.findlaw.cn/info/hy/hunyinfagui/hyfsy/111727_2.html#p2

❼ 法律上有規定孩子的姓一定要跟父母嗎可以隨奶奶的姓嗎

法律上規定,原則上孩子的姓應當跟隨父母,但也可以隨奶奶的姓。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法律解釋」,規定「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等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7)子女可與父母不同姓嗎擴展閱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上述規定的含義,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屬於民事活動,既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願和實際做法。同時,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基於此,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中國姓氏文化歷經了五千年始終延續和發展著。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曾起過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歷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傳統獨特的中國譜牒學,不但在社會科學中得到了發展,而且在生命科學中也得到了重視和應用,並已經形成了中國資源特色的跨學科的研究領域——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

通過各種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來探討人群的遺傳結構、不同群體間的親緣關系、以及人群遷移等。

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這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格按照統計學原理獲得這一全國性姓氏數據的。

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佔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

❽ 法律有沒有規定子女一定要和父母姓

子女不是一定要跟父母姓。
《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
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從法律的規定可以知道,公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姓名,當然就包括決定自己的「姓」和決定自己的「名」了。

❾ 哪三種情形子女可不隨父母姓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回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答利益。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撫養而選取撫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閱讀全文

與子女可與父母不同姓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o型的父母孩子是什麼型 瀏覽:994
廣西長壽縣哪裡人 瀏覽:179
保姆帶很多孩子美國電影 瀏覽:591
養生壺燉糊了鍋底怎麼洗 瀏覽:403
消失的眼膜在線觀看 瀏覽:920
皇姑區退休職工檔案在哪裡 瀏覽:895
父母有多少錢能不能告訴孩子 瀏覽:279
父母想吃什麼就拿一點 瀏覽:689
退休人員獨生子女費在哪裡領取 瀏覽:798
電影情人梁家輝哪一年 瀏覽:196
社保男的交到多少歲退休年齡 瀏覽:420
退休老人買保險怎麼樣 瀏覽:865
70歲娶20多歲的女人 瀏覽:125
老年人脊柱特點 瀏覽:423
韓國愛情電影網站 瀏覽:414
河北城鎮退休職工醫保 瀏覽:616
乙腦老年人 瀏覽:660
叮咚和浩哥電影完整版 瀏覽:395
林東哪有電影主題 瀏覽:429
消失的眼角膜下載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