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確對待班級里的問題學生
成長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平等、尊重和關懷。
所謂平等、尊重就是一視同仁,既不要因為是問題學生而輕視,更不要因為要幫助他而刻意營造與其他人不同的待遇使他更加逃避和懷疑你的出發點。所謂關懷就應該建立在以上的基礎上,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誇獎,一個贊賞的眼神,一份簡單的信任,給予參與集體的工作和責任,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發現問題學生的正面興趣並正確引導,其實是對學生一生最大的幫助。當然你需要有一顆細膩,耐心的心。
學生在小學階段,與之接觸最多、聯系最緊密的人當數班主任老師,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班集體能否積極向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的工作。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問題學生的時候。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大量的事實表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存在著一些學習成績和品德行為都比較差的學生。我們叫這樣的學生為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材料1中的小曼,他就是一個問題學生,導致其上課大喊大叫,不遵守正常教學秩序的原因是:她由爺爺奶奶撫養,爺爺奶奶對其期望值高,又不能正確對待孩子身上的問題,對其疏於管教,導致其行為習慣比較差,教育難度也比較大。
② 班主任如何對待「問題學生
總之,問題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班主任的事情,徹底解決問題學生的教育問題沒有秘決,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一點,那就是班主任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責任,是第一責任人,是重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這需要廣大的班主任老師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來促成問題學生教育難題的解決。
③ 班主任如何指導學生父母與爺爺奶奶的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向家長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點與方法
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點與教育方法,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地發展;創造良好的家庭和諧氛圍,更能讓孩子自信滿滿地走好每一步。但由於諸多原因,卻使家庭教育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就迫切地需要班主任去點撥與傳授正確的教育觀點與方法。
1、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因此,家長們都相當重視孩子的成才。但令人擔憂的是不少家長在迫切渴望孩子成才的同時,卻正以錯誤的教育觀念在教育著孩子。比如:成長觀,家長們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指望孩子能「成名成家」,成為一名科學家、音樂家、畫家等等,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智力開發、技能訓練上,而忽視了孩子的品質培養和勞動習慣的養成。又比如:子女觀,許多家長以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是家庭的隸屬品,家長對孩子享有全部主權,父母想怎麼教養就怎麼教養。因而,班主任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使家長認識到既要管孩子的學習、生活,又要管孩子的思想品質,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得當的教育方法能起到「順水推舟」的作用,能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里自由翱翔。但有些家庭卻剝奪了孩子自由翱翔的機會,因為他們正以錯誤的教育方法教育著自己的孩子。比如專制粗暴:這些家長認為「不打不成才」,因此輕則嚴加訓斥,重則棍棒相加,根本無視孩子獨立的人格,不給孩子以民主、平等、自由,最終使孩子養成了消極、順從、怯懦、自卑、固執、冷漠、剛愎自用的性格特徵。又比如溺愛姑息:家長們對子女的要求盲目遷就、百依百順,真可謂「含在嘴裡怕化了,抱在懷里怕摔了」,使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因此逐漸養成了自私、任性、驕氣、專橫、霸道等不良習氣。因而,班主任要告誡家長摒棄這種種錯誤的教養方式,因為這些方法都將給孩子造成傷害,阻礙他們的成長。只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比如,民主、平等的作風,以身作則,合理的獎懲,嚴與愛的結合,等等,才能使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逐漸提高,才能讓孩子成長的共同心願得以實現。
(二)密切家校聯系,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
班主任在溝通家庭與學校的聯系方面的細節作用尤為重要,只有通過各種有效的聯系,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個性,了解學生的家境,從而配合家長,雙管齊下,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
1、上門家訪
家訪有普訪和專訪兩類。前者如接班之後,要對全班學生家長進行一次普遍訪問,旨在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家長具體情況和家庭氣氛等。後則指就某一種目的,對個別學生家長進行專訪。尤其是專訪,如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將會對學生起到很好的鼓勵與促進作用。北京157中學金景輝教師發現班上的團支部書記情緒壓抑,學習不專心,精神恍惚。金老師經過了解發現,他的父母正在鬧離婚。金老師針對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都熱切希望孩子將來能考上大學的心理,幾次上門家訪,耐心細致地做工作。讓其父母意識到了家庭不和對孩子帶來的嚴重後果。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雙方終於表示要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寧學習的環境。孩子由於父母不再吵鬧,終於安心學習了。可見,班主任的調節作用讓這孩子起到了不可言語的變化,最終解決了孩子的苦惱,重新讓一個學生獲得了學習的機遇。
2、請家長校訪
家訪是聯系家長和教師的好方法,同樣,校訪也是一種有效方法。因學生家長白天上班不在家,晚上家訪又有諸多不便,所以,約定個大致時間,請學生代請家長到校校訪,這樣家長可以安排好工作到校,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況,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我教學的五年級中,班上的胡金鑫成績雖然居中等水平,但行為鬆散,作業常拖到最後才交,有時甚至常常為了打籃球而不交。於是,我通知其家長來校。通過交流,了解到原來父母經常在外工作,家中只有爺爺奶奶照料,爺爺奶奶又特別寵愛這唯一的孫子,縱養了他懶散的習氣。於是,我針對性地對他進行了教育,讓他將玩與學習合理地安排。經過一段時間,確實發現該同學學習上進步了,習慣也漸漸地好了。
3、開家長會
召開家長會主要是使家長了解學校和班級的教育要求,向家長匯報班級的情況,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教育學生。如我們富亭小學常會定期召開階段性的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工作,孩子的學習,並且共探孩子的成長。比如這個學期期中考試後我校就舉行了一次家長會。首先校領導作了《做孩子的榜樣》的專題講座,讓家長朋友們切實地意識到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將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後各班班主任又向家長匯報了半學期以來班級及學生的各方面的情況,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共同的探討,使家長朋友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會後,有些家長還與班主任進行了個別交流。可見,召開家長會是家校聯系最方便而又有效的途徑,通過家長會,可以讓家長與老師乃至學校更直接地探討與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
4、通訊聯系
隨著現代化通訊設備的逐漸普及,又由於家長工作繁忙,教師工作辛苦,採用通訊聯系,如打電話,發郵件,發簡訊等,都是便捷而又有效的好方法。如我班上的凌晨同學,其母親對兒子的學習相當的關心,不管是課內作業的監督,還是課外知識的閱讀拓展,都對其嚴加指導,可惜恨鐵不成鋼。該生有一定的逆返心理,在校的表現並不好,上課不認真聽,作業拖拉,導致成績並不理想。其母親經常來電話詢問,我也經常電話聯系其表現,共同探討存在的問題,漸漸地擺正他的心態。半個多學期以來,這孩子竟也慢慢地改變了,上課能不玩橡皮了,作業能及時交上了。可見,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合作能更快地找到孩子迷失的根源,並且逐漸幫助孩子改正,讓其健康地成長。
(三)密切家校聯系時應注意的問題
當然,與家長聯系應講究方式方法,否則達不到「知情救失「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採取商量的態度,了解學生,互通情況,商討方法,協調教育步驟。首先,應改變與家長聯系時「報喜不報憂「或「報憂不報喜「的現象,既點出不足之處,又要表揚進步,讓家長有自豪感和責任感,有決心和信心管好自己的孩子。其次,要打破學生認為「找家長就是告狀「的思維定勢,指缺點時要委娩誠懇,同時指出希望其努力的方向,讓學生家長易接受。這樣,就使家長感到老師對其子女是真誠關懷,樂意與教師配合;也使學生感到家長和老師都是為他好,從愛護他出發而樂意接受,最終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一個孩子的成才,就是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國家的成才。因此,渴望孩子成才成了每一個人的希望。在推選素質教育的今天,也只有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齊抓共管,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因此,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加強指導家庭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④ 老師應怎樣對待學生
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學生最討厭老師的有以下幾點:
1.對好學生和壞學生兩種態度。
2.給某些特別身份的學生特權(例如家長給好處的,成績突出的但是人品一般的,每天只在老師面前拍馬屁的)
3.還沒問清楚學生為什麼犯錯就批評,而且學生不認錯就拿記過來威脅(像抽煙,上課這樣的小事,您就教育一下過去算了)。
4.有事沒事就找家長。(家長管得了,用老師幹嘛啊!)
5.總是把某個優秀的同學掛嘴邊,用來和其他同學作比較(要是你喜歡誰你就去教誰好了)
6.總是拿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通過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的)
反正還有很多吧,如果想做好老師,就請在教育別人的時候把自己的素質也提高一點,對學生的教育耐心一點,既然選擇了這個對於學生和家長都很尊敬的職位,就對學生都同等對待。希望不要只看到好學生的光環也別忘了某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還需要真正的幫助。
⑤ 如何正確對待班級中的問題學生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大量的事實表明: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學習成績差,品德行為也差的學生,這就是所謂的「雙差生」,在這里我們稱他們為問題學生。尋找一下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小學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有些學生素質差,不求上進,覺悟低。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
「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心理,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或由於家庭的負作用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針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大部分班主任老師的態度是恨鐵不成鋼。輕則諷刺、挖苦,重則訓斥、體罰,以致和問題學生尖銳對立。問題學生在班級里雖然人數不多,但他會經常給你找事、惹事,如果不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許多時候你的教學、教育工作都很難開展,班級紀律也會受到他們的不良影響。而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並不能因為他是問題學生而輕言放棄。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每個學生的身上都蘊藏著他獨特的個人潛能,教育的責任在於把它挖掘出來,把它發揚光大,以不斷提升他的生命意義。」
因此正確看待、對待問題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門藝術,也是班級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如何正確對待班級里的問題學生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分析原因,對症下葯。
學生的生活條件,環境是復雜的,形成問題學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為此,班主任必須科學、准確、全面的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結,有的放矢,對症下葯,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轉化、治療的效果。有些問題學生的問題形成來自智力方面,有的來自家庭方面,還有的是來自教育方面。班主任在矯治時,應當分析查明原因,分清類型,採用不同的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真誠相待,以愛感化。
所謂真誠,指班主任老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發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只有付出了真心,才會得到孩子的信任。
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沒有差生的轉化。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能使堅冰化水,頑石變玉。班主任老師只有愛字當頭,誠心相待學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強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體貼與愛撫的態度對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彼此尊重、相互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鴻溝完全可以填平,問題學生戒備性的心理障礙也是完全可以矯治和清除的。一位教育學家說過:「在功利主義驅使下,我們的教育失卻了一些最不該失卻的東西:愛心、關懷、理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這些情感內容填平師生間形成的情感溝塹。」
我剛送走的畢業班中,有這么一個學生,他曾經特別地偏執,而且容易沖動,只認自己的死理。與同學相處中,吃不得半點虧,否則就拳腳相加。其實,他也不是那種特別兇悍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別人的對手,但就因為他的固執,所以,班級里沒幾個人理他。這就使得他的性格更加孤僻,越發不講道理,有時甚至和臨班的同學打得哭到我這兒來。只要自己有一點點理由,都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對自己的錯誤更是百般狡辯。說實話,那時,我只要一見到他就覺得頭疼,應該說我那時特別討厭他。後來,我想不能老是讓他這么固執下去,現在不改,以後長大了會害了他。所以,我分析了他的情況後決定用真誠的心去打動他。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和他平等地對話。給他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給他講什麼叫退一步海闊天空,並且,講述沖動給人帶來禍害的例子。在他又犯錯誤的時候不急於責備他,讓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如果怎樣做,就可以避免這樣的結局。在生活和學習上,我也特別地關心他,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真誠。經過了一次次的挫折之後,如今的他已改變了很多。在最後一學期,他不但沒給我惹事,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三、找閃光點,適時激勵。
問題學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問題學生的思想中並不完全都是消極的因素,也有積極的因素,即閃光點。如果班主任老師能善於捕捉發現差生的閃光點,並適時加以點燃,那麼他們同樣也會發出燦爛的光芒。所以,對於問題學生應該多表揚少批評,對他們小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善於發現,並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才會體會到進步的高興和成功的喜悅,進而充滿希望和信心,揚起學習和生活的風帆。
我班有位女同學,她智力水平不是很高,而且,在低年級時學習不認真,經常不寫家庭作業,課堂作業也是老拖後腿,學習成績與學習習慣很讓我著惱。她媽媽對我說,在學習上,對她不再報任何希望了。有一次寫作文時,她雖然仍有一抓一把的錯別字,但終於在課內將作文草稿寫好了。而且那時,還有些學生沒寫好。我就乘著這個機會,好好表揚了她一次,並且給了這篇作文「良」。沒想到,以後的作文,她都能迅速地完成了,而且,從那時開始,她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轉變,連她媽媽都說不敢相信她會有這么大的改變。
四、激發興趣 ,端正態度。
由於問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低於同班學生,學習上經常處於落後地位,有時即使自己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也無法趕上同學,於是自暴自棄,產生了厭學心理,甚至完全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動機。高爾基說過:「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為動機更重要,更珍奇了。」所以,班主任應當積極培養與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如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興趣,然後給他們開開小灶,鞏固他們的基礎,使他們打消畏難情緒,樹立信心,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學知的慾望。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我們所做的一切,是要重新激發起學生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
因此,只要班主任老師有著愛心、耐心、細心、真心,問題學生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的,他們會和其他孩子一樣,走上自己正確的軌道,走向自己的燦爛未來。
我今年已是第四年做班主任工作了,不敢斷言自己做得怎麼樣,我曾經也一度認為,自己這個班主任還算稱職,至少良三的三年,我一直這么認為,然而走進中心小學才一年,我才發現,原來我需要學習的還太多太多,書本里太多問題都不是我想像中那麼簡單,那麼容易解決,自己的付出並非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面對班級中出現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問題,我試圖努力去改變,卻那麼難。值得慶幸的是,我身邊的同事,總能在我迷茫時給我指點迷津,在我失落時給我體諒和安慰,我感謝他們。
有人說,教師是個良心工作,在這一年裡,我確實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我想說的是,這一年,我也在努力的工作著,也和別人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了。工作中確實有很多失誤,但這並不是我想看到的,更不是我不想努力克服的。我時常告誡自己: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我可以做到更好;別人能做到的,我一樣可以。我想這就是我做為一個普通小學教師的良心吧!凡事問心無愧,盡力而為。
一年來,我想我的失敗多於成功。雖說我也看到班級中幾個主要的問題學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上學期的時常打架到如今的不打架,從不把同學老師的勸說放在眼裡到如今能大多數時間融入集體……),但還有很多地方是我需要反思的。在問題學生的教育方面,我有很多切身的體會,願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給在座的各位老師一些借鑒吧。
我班的問題學生比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因素。如班級中幾個最突出的問題學生:朱家棟的父母已經離婚,他一直與祖父母一起生活,這樣的家庭使他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習慣用一些過激行為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關注,從而獲得他自己心理的滿足;張佳鋒的母親已經過世,生活在單親家庭的他,不太愛和一些同學走在一起,覺得別人會看不起自己,所以他比所有的同學更要強,更經受不起別人的指責和批評;馮佳飛則是家裡的寵兒,家裡特別有錢有優越生活條件的他,似乎對什麼都不太感興趣,只有惡作劇才能讓他獲得一點愉悅;還有缺於家庭管教的郭加寧、張彥兩人構成了我班最出名的「五霸王」。另外,還有陳海、唐青松、陳徐、宋玲芳等。對於他們,我做的努力並不少,但是效果不是特理想,那麼,我只能簡單談談我所做的工作了。
1、尊重問題學生,多與他們溝通談心,建立相互信任。
問題學生平時往往受到的表揚比較少,教師的訓斥,同學的輕視,家長的打罵,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對教師有疑懼,產生對立情緒,因此,要轉化他們,首先要尊重他們,與他們多溝通談心,建立相互間的信任。
我班的張彥同學,學習成績不錯,所有任課教師都有目共睹,但因為他對教師的不信任,與同學相處他往往採取他自己認為最可行最有效的野蠻方式進行解決。所以,上學期剛開學時,關於他的打架事件層出不窮。記得有一次,我剛吃完午飯准備回辦公室辦公,走到樓梯口,班級的許琰青同學就匆匆趕來,氣喘吁吁地對我說我班的張彥同學又在教室里和一個男同學打架了。目睹那一幕,我的一聲大喝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於是我使勁拉開了撕打在一起的他們倆,一前一後把他們壓到了辦公室。看到他們身上血淋淋的傷,我即生氣又心疼。張彥勝至剛走進辦公室時還惡狠狠地說放學了要找人再教訓那個跟他打架的同學。我深知他的個性,於是先讓他們安靜一會兒,然後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在簡單解決了這一事件後,又與張彥進行了個別談話。我先站在他的角度分析了他的心理及這么做的原因,表示理解他的這一行為,這樣就消除了他的戒備心理,與他建立了相互信任,再與他一起分析這樣做的壞處,一起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這樣一來,他自己也認識了自己的錯誤,還主動跟那位同學道歉了。這學期,他再沒有跟同學打架的行為。
2、關注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抓住教育契機,對問題學生進行及時引導。
問題學生往往比別的學生更需要成功的體驗,為此,教師就要做個有心人,平時多觀察,要用「放大鏡」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使他們同時也和別人一樣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覺得他們一樣可以成為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同學眼裡的好同學,家長眼裡的好孩子。
我班的幾個問題學生的成績都不錯,所以,我更關注他們思想行為上取得的進步,進行的也是循序漸進的教育,並抓住教育契機進行轉化。如:張佳鋒同學,我除跟他談心溝通,建立信任外,還抓住本學期他成為秀洲區慈善救助基金的救助對象這一教育契機,進行教育轉化。他感受到社會、老師、同學對他的關心,消除了抵制情緒,於是很快從原來一個脾氣暴躁的學生變成了一個愛學習的同學,還主動地脫離了他們那個小團體,自覺地融入了班級體。
3、建立正確的班級輿論導向,使全班同學幫助問題學生改正缺點,融入集體。
另外,我覺得班級的正確輿論,對問題學生的轉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班級中的同學有和老師一樣的看法,對問題學生的進步能夠擴大化的看待,那麼,才能讓問題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使他們有轉化的動力。
我班的問題學生早有存在,班級的其他同學對他們都不寄希望。為此,我先對大家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他們是我們集體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並對他們如何幫助他們進行了一些指導。學生對他們的進步也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些關注,及時地表揚他們,他們有了成功的體驗,找到了自身的價值,也就獲得了轉化的動力,不斷向班級體靠攏。
通過一年的努力,班級中的問題學生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問題還很多。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就如同最近常聽到各處查劣質奶粉之報告,前不久哪裡出現假酒的情況一樣,有關部門總在出現問題後再去查,顯得有些太遲了。我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平時與學生溝通太少,值到出現問題再了解、教育,所以往往是顧了這頭忘了那頭,以至於班級中的問題總是不論我怎麼處理都處理不完,而且常抓常有。自己的班主任經驗確實太欠缺,在此,希望在座的各位給我經驗指導,幫助我做好班主任工作。謝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其實,問題學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渴望成才。本著這種理念,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在問題學生轉化方面轉變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打破常規的教育模式,除開設了以「青少年成長心連心」為主題的突破性體驗式課程外,初中部進一步制定了進步生成長手冊,實施關注問題學生的跟蹤轉化策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4月10日,初中部召開了七、八年級班主任及全體任課老師會議,專門部署了如何關注問題學生事宜。會議上,政教處王玉琴主任詳細向老師們介紹了有關《進步生成長手冊》的說明和運用。此手冊分為以下幾項內容:問題學生自我剖析診斷書,恩師建議書,端正態度、追求進步、努力沖刺目標宣誓書,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學科成績分析和下次考試目標,每周在校學習生活評價表(包括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下周改進措施、生活老師評價及指導老師評價),每兩周校園及社會實踐活動記錄,每兩周與指導老師的交流,每兩周自省吾身,每兩周家長的真情流露(家長評價表)等。王主任強調,問題學生的主要表現是「壞」,
「怪」,
「賴」,而造成這些問題學生的根本原因是愛的缺失。因此,在轉變問題學生的德育工作上要始終以「愛」為主線,相信多關注問題學生並多給他們奉獻愛心,不斷激勵,對症下葯,他們一定會有很大改變。全體老師要提高認識,積極參與,團結一心,全員育人,共同關注並幫助轉化問題學生。通過每天、每周、每月的跟蹤教育,相信問題學生能夠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取得不斷進步。
轉化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初中部將不斷創新德育方法,尋找新的突破口,感化跟蹤問題學生,構建和諧德育。
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一個問題學生的教育案例
小Y,男12歲,五年級學生,本學期轉到我班。在老師和同學的眼裡,他是一個「問題學生」:性格外向,腦瓜很靈,特長眾多,尤其喜歡旅遊。因此他見多識廣,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常令人叫絕。但他膽大,脾氣大,紀律散漫,常鬧事,對人傲慢無禮,沒有好朋友,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肯踏實努力做事,故成績平平。
一面是見多識廣的聰明表現,一面是平平無奇的學習成績;一面是開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沒有朋友的寂寞。長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使得小小年紀的小Y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與人唇槍舌劍,便是幸災樂禍。他認為與別人對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樂。在日記里他記下了自己如何讓小表妹把風油精弄到眼裡從而疼得又哭又喊的慘景,他覺得這是他最得意的時候。為此,老師和家長給他找了一些有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書,想讓他看後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不料,他自己的問題倒沒發現,老師、同學的問題倒看出一大堆,時時以高標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種種「不善待」自己的地方。他像一隻刺蝟,時時張開尖銳的硬刺,不斷傷害別人,保護自己。
[歸因分析]
造成小Y「心理失衡」以致難以合群的個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小Y的家庭情況來分析。小Y的父親是一個身居要職的領導幹部,工作很忙,一周中只有在雙休日才有機會與兒子見面、交談。平日里小Y一直由外公外婆照管、教育。外公外婆對外孫總是過於寵愛、放任的,凡事都依小Y,於是小Y在家一直處於以「我」為中心的氛圍中,所以小Y來到學校後,也認為凡事都要依他,誰都得聽他的,稍有不如他意,他就肆意指責對方,因此經常與同學發生沖突,差不多每天都有投訴,故同學們不敢與他交朋友。
再說,父親是領導幹部,小Y有一種無名的優越感。因為平常與他接觸的大人都對他說恭維話,總是千方百計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滿足他的要求。有時還單獨帶他出去玩(據他自己說他到過多個國家)。而小Y到學校後,同學不賣他的帳,老師也不會無原則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其次是小Y的前任老師的教育加劇了失衡的心理。前任老師剛從師范畢業,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她看到小Y紀律散漫,常鬧事,她很著急,想馬上制服他。然而她好心辦了壞事,要知道一個還沒贏得學生尊重和信任的老師想要馬上制服一個「問題學生」那是不可能的。老師的操之過急使小Y造成了錯覺:老師是仇視他的,對他有成見。倔強的小Y天真地認為:只有自己不斷反抗,才有機會「勝利」。於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師生氣,他覺得老師越生氣他越開心。
[干預策略]
多管齊下 以誠感化
對小Y這樣的學生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方位強化管理。於是一開學我先同其家長商量,希望小Y暫時離開「寵境」,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小Y的父親很支持我的觀點,當即決定在學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當時小Y怎麼也不答應,理由是爸爸經常不在家,自己一個人太孤單,沒夥伴。於是我找了許多有關「父親帶孩子的好處」的資料給他看,並在放學後對他倍加關心。我還暗中指定幾位學生放學後去小Y家,同他一起下棋、打球,以減少他的孤獨感。當同學們反映小Y乒乓球打得不錯時,我有意與他一起去打球。打球那天,小Y開心得不得了,中間休息時,小Y對我說:「楊老師,我們來比賽,三局二勝,如果你能贏我,今後我就聽你的。」我答應了他的要求。很幸運,憑著我兒時參加乒乓球訓練隊練就的老底,這次比賽我贏了,這一贏為小Y的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耐心激勵 換位認知
「問題學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它要求教師要有耐心,對學生的不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對其轉化過程中表現的閃光點或進步,則要及時挖掘,予以激勵,使其有成就感,並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從而樹立改正缺點、糾正錯誤的信心。因此,自小Y轉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時表揚,見他作文寫得不錯我就在班上讀一讀。但看到他有問題時,我則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當眾批評他。而是在課堂上通過各種體態語言給予暗示,等到課後進行個別談話。談話時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氣,常採用「角色換位」這一方法,引導他自我檢討,找出自己錯在哪裡,該怎麼處理,同時也讓他學會寬容和體諒別人。
量才而用 建立威信
小Y很樂意當小幹部,為了較好地約束他的行為,消除其一些不良的意念於萌芽狀態。我有意讓他當值周班長,負責一周的紀律、衛生,並設計一堂班隊課。在我的協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很出色,不僅奪得了紀律、衛生紅旗,還設計、主持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班隊課。小Y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師、同學的重視,從此他的行為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規范,在同學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收獲與啟示]
現在小Y的脾氣有明顯好轉,基本上能剋制自己急躁的情緒,同學關系也相處得較好,學習成績也進步了。本學期他與同學只打過一次架,事後他主動承認錯誤,自我檢討,還寫了近千字的反思,挺感人的。平時小Y還能主動與我講心理話。
面對小Y的轉變,父母、老師、同學都很高興。高興之餘,我得到了以下啟示:
1、
轉變「問題學生」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問題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習慣已造成偏差定勢,要轉變並非易事;況且其轉變是反反復復的。為此,教師在轉變「問題學生」的過程中,要充滿信心,咬定青山不放鬆;同時,教師在轉變過程中要有「四個心」,即對學生要有愛心,生活上要多關心,處理矛盾要當心,做思想工作要細心。
2、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問題學生」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他們的轉化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可及時通過家長收集和反饋信息,全面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全盤掌握其動態和變化;同時,要求家長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改進教育方法,與教師通力協作,盡快促使「問題學生」的根本轉變。
3、
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學生品德過錯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不同,他們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其過錯的程度和個性特點採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論。
⑥ 身為老師你都遇到過哪些熊孩子,該如何面對他們
雖然我不是師范學院畢業的,但是現在的我已經是踏入教育行業中的一員了,成為一名老師了,我是遇到過很多很多熊孩子,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因為他們在家中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2,而且他們的父母也都是特別慣著他們的,可能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所以說把他們的孩子都放在了自己爺爺奶奶那邊去撫養。
所以說我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考慮,通過這些道理來引導孩子走向一個正確的道路上,當然這是對待孩子的一段說辭,在孩子放學的時候,我們會故意留他晚一點,然後一起和他出校門,遇見他們的父母也會和他們的父母說明這個情況,並且也希望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能夠配合學校,積極的為孩子學習,或者是生活上做出一絲貢獻。
⑦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怎樣對待學生呢
最重要的是處處為學生著想,學生肯定會喜歡你的!一個好老師應該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我想你在努力做一個好老師吧?我一直都挺希望老師能有真心來把一個不好的學生變好的,但也需要堅制的意志啊!我還是個學生,但我一直努力做好我的工作,更何況我們沒有薪水啊?老師呢?拿著工資不是更應該把自己工作做好嗎?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老師的!相信自己,會把握好每一個學生!
⑧ 老師應該怎麼對待學生
(一) 尊重學生,要平等地對待學生。
在教育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身份雖然不同,但在人格上卻是完全平等的。陶行知先生說:「唯有平等,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完全消除,才會發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也是合作夥伴。因此,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拋棄權威和「金口玉言」,承認當今學生的個性特徵及其每一個學生的內在潛能,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平等地對待學生,教師還需要注意「小節」。比如:當我們需要學生幫助時,我們教師就應用征詢的口吻,或「請」、「勞駕」開頭。對學生的支持和敬意,我們也應該給予回報,要適時地對學生道一聲「謝謝」,或及時表達我們的感動。比如:有位老師為了使班上一個上課常隨便說話的學生改掉這個毛病,課後曾找那學生談過幾次話。而那位學生為了改掉壞習慣,竟然在課堂上用膠條封住了自己的嘴巴。那位老師撫摸他的頭,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感動地說:「你決心改變自己的精神讓老師感動,謝謝你與老師合作!不過,你這樣做讓老師很心疼,老師相信,你靠自己的毅力一定年改掉毛病。」隨即,老師又小心翼翼地撕下膠條。我想,這為老師能這樣肯定他、鼓勵他,那位學生即使偶爾出現問題,只要老師給他一個眼神,他就會立刻領悟。也許有人會認為:學生協助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是理所應當的,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平等地、有禮貌地對待學生,就可以增強教師的親和力,密切師生關系,為教育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 尊重學生,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並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自尊心人皆有之,並與自信心、進取心等密切相關。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對有問題的學生,切忌當眾羞辱或體罰,迫使他們服從自己的意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好老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也要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成為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比如:上學期開學初,我發現班級有個姓劉的女同學,上課好象很拘謹,從來沒有笑容,叫她回答問題也站著不說,課後觀察見她每天早上來學校最遲。我沒有在班級中批評她。一天早上,我見她遲遲來到學校想問問情況,可當我剛說:「你家遠嗎?沒人送你上學啊?」她的眼淚唰的落下來了,我連忙握住她的說:「什麼原因?」她哭的更加傷心了說:「媽媽要送弟弟,爸爸的腿前陣子被車子撞了。」「原來是這樣,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連忙跟她道歉並讓她趕快去早自修。後來,我又和她談話,我問她:是否見我怕,所以上課從不見你笑。她告訴我自從爸爸發生車禍家裡人都很傷心,家裡沒有一點笑聲。幾次的談話,她開始在我的數學課上露出了笑臉,還給我寫過好幾次信,我的數學課她也慢慢喜歡了,從原先的不及格到現在能考八、九十分。前不久,她媽媽主動找到學校說要認識我,十分感謝我一學年來對她女兒的引導和開發,以前在家裡從來不和父母主動溝通,現在已經好多了,也經常說起我這個老師。是啊,在我所任教的一年裡,她給我寫過許多的信,有高興時的、有過節時的問候,也有失敗時的感慨。每次我都能及時給她指點和回信。我想,有學生家長的肯定是對我的教學工作的最大的鼓勵。
(三) 尊重學生,要理解關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但是,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別人的贊美和認可,這是他們共同的心理需要。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學習態度消極,在學習上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大力加以表揚,以激發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那些後進生都發言,讓他們只要認為能回答問題就舉手,他們答對了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答錯了的也要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課堂上要檢查的知識點,可以讓他們提前准備,使他們有更多機會獲取成功,體驗滿足的快感。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建立自信心,產生學習的需要和動力,從而在學習上形成良性循環。
(四) 尊重學生,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學生是一個個正在發展的不成熟的個體,在他們身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寬待學生的不足,寬待學生的冒犯,不要過分苛求學生。只有寬容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學生才會樂於接受他的教育,樂於學習他所教授的課程,樂於聽他的話。當然,寬容絕不是放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嚴寓於愛,愛寓於嚴的原則,否則,師愛就會變成溺愛。
總之,「成為學生喜歡的教師」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心願。尊重可以幫助我們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育教學效率,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喚起學生改正錯誤、追求上進的願望,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尊重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用心贏得心靈,使學生因為愛師而更加努力學習。
⑨ 小學五年級老師,班上有一個學生愛哭,敏感,易怒,脆弱,是留守兒童,請問我該怎麼相處~~~~
看的出你是一個非常用心和認真的老師,而與這樣的孩子相處的確不容易。
他們缺乏愛護和教導,他們期待關注和陪伴,但是你這種愛的程度是你無法在短期內給予的。
我沒有做老師的經驗,可能無法做到對你真正的理解
我想對待這樣的孩子,你首先要保障的是他的安全成長,其次在你允許的范疇內給予足夠的積極關注,他的脆弱來自於自卑,也就是自我評價低下。給他提供有成就感的反饋對他可能比較有幫助。
⑩ 老師應該怎樣對待學生
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釋疑解惑。可是,現在隨著高考的指揮棒,以及對老師的評價標準的改變,很多老師的任務變成了老和尚念經--照本宣科。每天只是忙於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品德、意志、各種技能的培養。
如果我要選一位好老師 ,就不僅僅看老師的教學成績,更要看老師地對學生在成長方面的引導。我想一位好老師除了要讓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擁有良好的品質。使學生能善於開拓,勇於克服困難。面對紛繁復雜的環境,能很快理出頭緒,分清主次;面對陌生的世界,能很快調整心態,積極學習,適應環境;面對困難,能保持樂觀的態度。
一位好老師 ,能夠豁達開朗,安貧樂道,而不是追逐名利,迎合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