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到中年应该如何养老
我退休之后还会继续工作,工作我已经选好了
第一种:钟点工。年纪大了,闲着没事,也可以做做钟点工,很多地方是需要钟点工的,比如某些家庭,某些仓位,某些店等等。这个工作,只要你手脚麻利,为人仔细,不计较收入的多少,愿意去做,都是不错的打发时间的工作。同样的,这个活也不累,男女老少都可以做,自然年纪大点的人,还能干活的人也能做。人还不累,身体指不定更好了。毕竟,比起整天宅在家里,偶尔干个活,活动活动筋骨,也是不错的。强身健体,还有钱,想想是不是很不错。
第二种:自由职业者。人到晚年,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些时间拿出来学习一些新知识,或者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插个花,写个文,发个视频等等。如今的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电子产品更加家家不缺,是常见的。如果我们有文笔,或者喜欢文字,可以自己尝试着写写文字,发发视频,做个自媒体人。
第三种:保洁人员生活中我们在逛街的时候,地铁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等等地方,总能看到有打扫卫生的阿姨,年纪看着五六十岁左右,干着保洁的活。工资虽然不会很多,但挣个生活费,打发打发空闲的时间还是很不错的。这是一部分的收入来源,其实除了正常的工资,在干活的过程中还是有额外的收入的。有了这些钱,我们可以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也可以让自己不和社会脱节,甚至在儿女困难的时候,还能有点余力帮助他们,多好呀。更重要的是,这工作不累,轻松,一天也就七八个小时,只要心里没有太多的要求,还是一份不错的工作的。
第四种:食堂、饭店帮工人到晚年,忙碌地过了大半辈子,一下子闲下来心里的落差是大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到养老的年纪。可没有工作,也没有事做,只能闲着,每天日子过得特别无聊,除了吃就是睡,要么就闷在家里看电视。闲的时间长了,人没事也会被憋得难受,浑身不自在。既然如此,不如给自己找个活干,而去食堂、饭店帮工就是一个选择。虽然这个工作看起来不干净,还有点脏,但也没有太多的其他的需求,只要身体健康,愿意干活,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有人理解食堂、饭店帮工就是洗碗工,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洗菜,切菜这类的岗位。要搞清楚找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心里有负担,有些负担完全是没必要的。
『贰』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主要心理需求
1、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1]
2、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3、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4、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6、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7、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8、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9.学习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老人更应通过丰富的学习老年业余生活,发挥自身余热。
老年人的 心理适应
1、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2、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3、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4、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辛福生活的要素
5、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6、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2]
『叁』 简单说出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老年人最渴望的需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和睦相处。
家和万事兴,对于每个小的家庭都内是这样子,在年老人的角度容来说,更希望家庭和睦,家庭的成员能够温暖相处。
2: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
年老之后,都希望自己能够自由,至少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年老人,这个愿望目前是无法达到的。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年老人都成了义务的“保姆”。
3:无忧无虑的养老生活。
安享晚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基础,比如需要足够多的财富,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这样物质财富加上精神财富,才是达到理想的晚年生活。
4:子女孝顺,儿孙满堂。
子女孝顺,老年人就少操心,就可以享受到子女照顾到的愉悦。儿孙满堂,也表明了家庭旺盛,年老人,尤其农村的老年人,都希望儿孙满堂,看有所赡养。
这四个方面我认为就是年老人的需求。就是年老人最渴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