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省出台了养老金上调方案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的差额要于7月底前发放到位。据初步统计,2022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已经有13省份有消息了,分别是云南、安徽、江苏、山西、陕西、湖南、河南、吉林、辽宁、宁夏、广西、河北、天津市。
注意: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可以参与此次养老金调整。
养老金按“三步走”方式调整
第一步是定额调整,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统一增加相同额度的养老金,体现社会公平。
第二步是挂钩调整,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第三步是倾斜调整,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人群,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② 16省份城乡居民养老金将上涨,养老金上涨的省份有哪些
上涨养老金的省份有:北京,西藏,浙江,江苏,广西,内蒙古,宁夏,江西,甘肃,安徽等地。除了城乡老人职工,养老金也有所上调,而且部分地区已经发放了,预计有1.2亿职工老人受到优惠。除了调整养老金,部分地区最低工资也有所上涨,比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最低标准工资将增加120元。
作为一名年轻人,究竟要不要去缴纳养老保险。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根本就活不了那么长,所以选择不交养老保险,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缴纳养老保险是对自己未来负责,就算最终没有达到相应年龄,也可以退部分养老这样。60多岁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劳动力,如果没有存款,可能每个月生活都是问题。所以有条件的一定要交,没条件的也应该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年缴纳还是能够承担得起。要注意的是如果累积缴纳不满15年,最终只能一次返还到个人账户,不能按月享受养老金。
③ 养老金调整方案公布有那几个省
截至目前,已有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广西、云南、陕西、宁夏宣布上调养老金。2022年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要在7月底以前完成。从6月底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3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
养老金调整主要分为三部分。
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按照国务院养老金调整通知的要求,主要分为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定额调整体现的是公平原则,人人增加相同的钱数。挂钩调整主要体现长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应当与缴费年限和本人的养老金水平相挂钩。倾斜调整主要是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实施倾斜照顾,可以额外提升其养老金调整水平。
(一)定额调整部分。目前来看已经公布调整方案的13个省份,定额调整钱数是普遍在30元到50元之间。但是也有过高和过低的地区。目前,定额调整标准最低的是云南省,只有20元;标准最高的是宁夏自治区,定额调整标准是60元。定额标准的多少,跟当地的养老金水平无关的,主要还是看当地的政策倾斜程度。像江苏省的定额标准只有27元,但是其挂钩调整标准相对较高。
(二)挂钩调整部分,又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
1.按缴费年限挂钩,主要是每年缴费年限增加一定额度的基本养老金。大多数地方都在1~1.5元之间。比如说广西自治区是1元,湖南省是1.2元、河南省是1.3元。
有一些地区对于缴费年限15年以下的人员是统一按照15年标准或者一定额度增加。比如说宁夏自治区是15元,陕西省是16元,天津市是22.5元,安徽省是32元。这种相当于定额调整的一定延伸了。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部分,给予更高的标准,以鼓励人们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比如说吉林省缴费年限25年以下,每年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一元。26~30年、31~35年、36年及以上每年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二元、三元和四元。
按缴费年限挂钩标准最高的,实际上还是江苏省。缴费年限15年以下16~25年、26年及以上,每年缴费年限分别增加基本养老金1.4元、2.2元和3.8元。如果说缴费年限40年的话,江苏省可以增加100元,但其他地区普遍没有这样高的标准。另外,如果缴费年限短的话,安徽省的标准相对较高。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可以增加32元,15年以上的部分每年缴费年限增加2.2元。安徽省缴费年限25年就可以增加54元,而江苏省只能增加43元。
2.按养老金比例调整,主要是根据退休前本人基本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养老金。目前最低的省份是安徽省只有0.5%,最高的省份是广西自治区,高达1.8%。实际上今年养老金调整的总体水平只有4%,大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并没有变化,甚至比例有所提升。只有安徽省出现了下降的特殊情况。
(三)倾斜调整部分,主要也是分为高龄老人倾斜调整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调整两类。
1.高龄老人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
河南省非常特殊,对于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倾斜照顾了。过去的时候还有北京、上海和浙江省的女性,目前这几个地方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暂时还没有公布。河南省倾斜增加的标准并不高,跟去年一样还是20元。但是对于90岁以上的老人倾斜增加60元。
高龄倾斜调整标准最高的地区是辽宁省,70~79周岁、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额外增加基本养老金40元和80元。
2.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照顾。已经公布调整方案的地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湖南、广西、云南和宁夏都有相应的地区,不过一般倾斜标准不高,多数在5~10元之间调整标准,标准最高的地区是云南省和河北省最高30元。
总体来看,今年养老金调整方案还是各有侧重的,一般来说在江苏等地区缴费年限长、养老金水平高的老人,增涨的钱数高。但是在安徽、宁夏等地区,缴费年限短的老人增加的养老金钱数相对更多一些,增长的比例更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④ 2021年公布养老金上调省份有哪些
法律分析:今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养老金均有上调,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法律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第二条 调整水平。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第三条 调整办法。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可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⑤ 16省份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16省份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上涨的原因是养老保险保障项目增加了。
⑥ 2021年各省养老金计发基数
自2021年11月以来,多省份陆续公布了当地2021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公布的省份包括北京、广东、天津、江苏、青海、宁夏、海南、浙江、陕西、山东、甘肃、湖南、河北、辽宁、江西、广西、贵州等共17个。其中,北京以10534元/月居首,广西以6184元/月暂居末位。
由于存在地方差异,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不尽相同。但是,从已经公布的省份看,不少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出现一定幅度上涨。这给2022年养老金是否会实现“18连涨”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多省份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
养老金计发基数一般指“养老保险基数”。该基数指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计算应当缴纳养老保险费比例的基数。一般情况下,该基数以上一年度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确定,除以12便为月缴费基数。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17省份看,北京以10534元/月暂居首位,同时也是第一个破万元的城市;广东以8332元/月暂居第二位;天津是8324元/月,排名第三位。广西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6184元/月,暂居末位。
相比2020年,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的省份不少(见图表)。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广东、天津、江苏、青海、海南、山东、甘肃、河北、辽宁、广西等11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其中北京涨幅最高,达6.3%,暂列第一位。其次是广东,涨幅为6.01%,暂列第二位。位列第三的是青海,涨幅为5.2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据各地人社局发布信息整理
北京最为明显,不仅实现养老金计发基数居首,涨幅也是最高。人社部原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道出了其中的“秘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养老金计发水平提高离不开地方经济支撑。近年来,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的产业发展方向更为清晰。
“北京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文化旅游、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非常突出,还有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北京智造’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支撑,这些都是北京GDP和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基础,也为每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苏海南说。
除了北京,广东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比较高。2021年广东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8332元/月,相比2020年上涨6.01%。良好数据背后同样离不开经济的强力支撑。
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1年广东省前三季度工业生产保持稳定。
分行业看,支柱行业实现较快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5%、12.1%;现代产业发展较快,新能源装备、生物药品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同比分别增长27.3%、43.1%、24.6%;原材料加工行业保持较高增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5.6%、20.6%;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产量增长形势良好,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同比均增长67.1%,新能源汽车增长176.8%,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分别增长40.0%和56.7%。
除了东部发达省份,一些西部省份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明显上涨。比如青海上涨5.22%,甘肃上涨4.90%,广西上涨5.01%。
“养老金计发基数是否上调由很多因素决定。”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也有现行退休人员退休金水平高低的因素。“如果一些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状况不是很理想,退休金水平相对偏低,为了跟‘左邻右舍’省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水平有一个适当的平衡,与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一个适当的平衡,与物价上涨有一个合理的对冲,也会安排养老金计发基数合理上调。”
以青海为例。根据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4278元/年(7023元/月),确定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1069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4214元/月。同时,青海省正式确定2021年度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908元/月。
7908元/月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比青海省2020年度7023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额,高出了885元。
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主要针对2021年退休人员
2021年基本养老金计算基数的人员范围都是哪些人?北京2021年11月12日发布的《关于2021年本市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有关问题的通告》称,2021年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核算养老保险待遇时,以10534元/月作为计发基数。
也就是说,以10534元/月作为基本养老金计算基数的人员,主要是指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
对于那些在通告发布前,已经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是否补发差额部分养老金?该通告指出,2021年1月1日至今达到退休年龄,并已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按照上述规定重新核算基本养老金并补发差额部分养老金。
不仅北京,其他省份亦然。除了2021年的退休人员,在其他年份退休的是否享受该待遇?
“2021年新退休人员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以2020年职工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而2020年退休人员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以2019年职工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在退休时已分享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就是说,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主要针对2021年的退休人员,跟2020年及之前退休的人员没有关系。2021年之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通过养老金上调政策的安排相应调整。”苏海南说。
养老金将迎来“18连涨”?
按照往年惯例,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幅度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公布。随着近期诸多省份陆续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再有两个月,2022年养老金或将迎来调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我国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自2005年开始上调,至2021年已连续“17连涨”。之所以实现“17连涨”,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密切相关。
人社部在2021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21亿人、2.26亿人、2.79亿人。1-9月,基金总收入4.78万亿元,总支出4.57万亿元,累计结余6.53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总体来看,社保“收大于支”,基金运行平稳。这为2022年养老金上调提供了可能性。
不仅如此,经济增长也给2022年养老金上调提供了一定可能性。
虽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但是到2021年,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也在逐步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实现8%左右,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2022年GDP将增长5.
⑦ 全国16省份上调基础养老金
10月27日,从人社部获悉,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16省份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惠及上海、北京、西藏、浙江、江苏、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西、甘肃、吉林、山东、湖北、安徽、海南等地的7209万城乡老人,最高每月上涨100元。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此前报道,7月22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截至6月底,所有省份都已启动2021年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委托资金规模1.25万亿元,到账金额1.09万亿元。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监管系统功能全流程线上办理。
9月1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号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发〔2021〕30号),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支持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