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社部谈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对困难地区的老人有哪些积极影响
关于人社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人社部说了什么?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养老保险改为全国统筹,意味着以后养老金由省级统筹改为全国统筹,对于本来养老金就少的人来说是好事。因为省级统筹是根据养老基金的多少和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退休人员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养老金。但是全国统筹会改善这一点,所以全国统筹对相对落后地区的退休人员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对于那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的人来说,年轻的时候付出的多,交的社保多,对城市的发展贡献大。那么你当然应该在退休后得到更多的钱。国家养老保险方案后,不能让这些人少领养老金。所以这个钱只能靠国家统筹和资金政策来分配,让大部分人拿到更多的钱。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改进工作作风行动,进一步突出精准施策和实效导向,更加关注企业群众要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改善社会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幸福感,重点是采取四项新举措。
⑵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启动实施,会带来哪些变化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启动实施,会带来哪些变化?此次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在已经完成的省级统筹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全国统筹后,养老统筹基金由国家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管理,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并不是指待遇的统一。
有的地方人口净流入,年轻人口多,缴费的人多,是盈余,有的地方人口净流出,老龄化严重,缴费的少,领取的多。
解决养老金资金池的根本还是得有个统一的标准。
⑶ 即将到来的养老金全国统筹,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呢
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情,因为这东西只能让人们的收入水平更高,而不能让人们的收入水平更低。进行一项全国性的政策变动的时候,大部分是考虑惠民性的变动,不能以前损一部分人的利益为基础。
现在进行全国的统筹,就是让经济发达的省份和不发达的省份均衡一下,当然这个会有中央大的资金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衡量彼此,不会让原来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收入水平变得更低了,然后以此让那些收入水平低的人手使用变高,这个不合理。因为人家在那工作的经济环境就是好,消费水平确实是要高,这一点是要考虑的,所以只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好处,不会影响大家的收入。
⑷ 养老保险有什么好处
养老保险有两种,若是统筹养老保险(单位给交的),属于带有福利性质的保险,能保证到年龄退休后能有基本生活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而且退休金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上调;另一种就是商业养老保险,只能是个人自己到保险公司买,这是个人养老保险的补充,能使老年生活过得更富裕,更安逸,但这样的保险到年龄领到的退休金是固定不变的。
⑸ 社保统筹有什么好处
社保统筹有什么好处?
全国的社保统筹,顾名思义,它主要针对的是社保收支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说会实现全国统收统支。截止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全国还并没有实现社保统筹,只是在各个省区实现了省内社保统筹,那么基本上这个都已经完成,所以说下一步的工作,将要实现全国的社保统筹也就是全国范围内统一支出,统一征收。也被称作统收统支。
社保的统收统支,对于我们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从表面来看似乎没有任何的变化,因为既不会影响到你养老金待遇的收入,也不会影响到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所以似乎跟我们个人而言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干脆跟我们个人没有任何的关系。其实如果说严格来讲也可以这样理解,尤其是对于退休老人,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因为退休老人他已经享受养老金的待遇,他不需要再去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但是社保基金的支出和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实现全国社保统筹,更有利于社保基金落实到位,更有利于我们退休老人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的发放,所以说间接的对于他们还是有这样的一个影响。
⑹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会给哪些人带来影响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会让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
全国统筹后对参保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更为便利了,比如按照现行省部统筹规范,省界流动人口未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工资福利待遇领取地由工资福利待遇领取地集中合并。今后,全国统筹实施后,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将不用办理转移续保手续,这对全国的流动人口来说都是一件极大的好消息。
⑺ 养老金省级统筹对个人影响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比例为5%,预计将有1亿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受益。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⑻ 养老保险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有什么用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个人设立的惟一的、用于记录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从企业缴费中划转记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上述两部分的利息金额的账户。
个人账户是职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主要依据。
社保统筹账户,“统筹”一词在我国最早源自20世纪70年代后成立的社保基金统筹办公室这一机构名称,原本指劳动保险制度基金的统筹管理,后来被沿用到各社会保险项目的基金共济。
(8)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哪些好处扩展阅读
省级统筹意义不是太大,因为这种流动都是从东部、西部流动到沿海城市,都是跨省的。
把希望寄托在全国统筹,其实是比较遥远的,一个就是说技术上面没有问题,但是资金是有问题的,没有那么痛快就可以掏出这笔钱来。第二个,地方利益的问题,第三个,不能全国统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社保的账都是一笔烂账,可能很多地方有数字没钱,尤其在地方。
不要造成恐慌,只要是亏空了,中央政府、中央财政一定会拿出钱的,但是如果要去清这笔账的话,全国统筹肯定要把账弄清楚,这里面我估计有很多人要去坐牢,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如果说全国统筹一时实行不了,那么就分段记录,退休地领取。
退休地领取,建立一个中央结算机构,领取的钱是通过中央到省里面,省里面通过中央结算机构把这个账弄清楚,实际上这就可以了。这个设计比起刚才讲的那些其实容易多了,而且跟户籍是没有关系的。户籍不是一个最主要的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网络-社保统筹账户
⑼ 养老保险 省级统筹
一、是否已真正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尚存争议
养老保险制度省级统筹是提高统筹层面、增强制度的互济共助作用,提高财政兜底能力和基金支付力,最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终实现制度统一的重要途径。1987年我国首次提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概念,国务院曾要求1998年底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但最终目标落空。2007年,国务院要求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期限在2009年年底完成。2009年7月,入保部透露,全国已经有25个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制度。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宣布:“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宣称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还比较低,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调剂,化解风险。
统一计发办法和统筹项目、统一业务经办机构和规程、统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五个统一”的标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工作启动了20多年的时间,并做了多次部署,但最终未见成效,详见表1。
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制度障碍与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发展难点
政府一次次提出省级统筹的时间表,目标一次次的设定,但执行效果总未达到预期。2012年入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称,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但事实上,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实现了基础养老金在省级的统收统支,绝大多数省份养老保险统筹层级仍然停留在县市一级,全国统筹单位多达2000个。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为什么如此困难,主要原因在于:
1.地方利益作祟,统筹层次无法提高的阻力在于政府本身
养老保险统筹最主要的问题是直接的利益关系,无论省内各地市之间还是各省之间,只要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益问题无法平衡,实行省级统筹或是全国统筹的任务就难以推行。实现省级统筹是提升养老保险保障能力的有效办法,但省级政府存在一定的顾虑,按照惯例,哪一级统筹就由哪一级财政负责。财政责任的上移,无疑给省级政府增加了财务负担和更多的行政管理责任。已经实现省级统筹的地方,除了4个直辖市之外,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比如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没有完全实行省级统筹的地方,大多属于发达地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实行省级统筹给予一定的补助,再加上省级财政补助,省级就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且省内地市由于结余少也愿意将责任上移。而发达省份无法得到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财政补贴,省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又滞留地市级。若省内经济差异大,则各地市不愿将养老保险金上缴省级补差调剂,就产生了越发达地区省级统筹越困难的现象。
对于省内各地市而言,由于养老保险的属地管理规则,基金限制在各个行政片区内,基金的上解就可能导致利益受损,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和政绩。经济好的地市担心省级统筹降低本地居民养老待遇水平,损害本地利益;而经济差的地市希望得到外援降低自身支出压力。当出现局部利益与全省利益冲突的时候,各个市、县往往选择保护局部利益。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困难,不是理论或技术上的困难,而是利益平衡问题。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巨大经济差距将继续存在,各地对自身利益的争夺与地方保护主义将继续存在,中央政府也很难在短期内完全协调好各省级行政区的利益诉求。
2.碎片化管理导致无法统一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我国公共政策制度设计规则,中央往往仅负责养老保险制度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具体细则由各地政府依据自身特点、经济状况以及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自行设定,出现缴费基数、缴费模式、费率水平等不同,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不仅省际之间制度不一,甚至省内各地市也差异很大,不易进行统一管理。以广东省为例,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多,参保覆盖率高,基金结余较大,单位缴费普遍在9%~12%左右的低缴费区,深圳、珠海、佛山为10%,东莞只有9%,缴费工资较低,普遍低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企业负担较轻;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覆盖率低,参保缴费人数少,基金结余较少,有的地市出现当期赤字,单位缴费比例普遍高于15%,韶关、河源、汕尾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达到18%,最高的达到22%,缴费工资普遍已达到或接近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企业负担较重。
5.统筹调剂基金部分用于做实个人账户,地市参与省级统筹积极.陆降低
全国各省级养老保险统筹要求从各地市上调养老保险调剂金,如广东省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将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上缴比例由3%统一调整为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的g%,养老保险基金调剂金上移至省级主要用于补差欠发达的地市统筹资金的支付缺口。由于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转制到部分积累制时,统筹账户对个人账户的侵占,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地市的统筹账户基金,除了向省人保上缴调剂金之外,一部分还要用来做实个人账户。2006年之后实施养老保险新政,中央政府要求积极做实个人账户,除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方法,也在利用提高统筹层次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以弥补个人账户无法支付的部分。这进一步影响较发达地市政府进行省级统筹的积极性,倾向于将基金截留本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⑽ 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是指养老保险由省一级有关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制度,在省一级范围内统一征集、统一调剂费用,并统一计算基数与缴费比例。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做出决策,要求各省区逐步推行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但此后这项工作进展速度一直不均衡,只有少数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大部分省份仍是市、县一级统筹。养老保险停留在市县级统筹层面,统筹层次低,基金管理分散,调剂力度小,抗风险能力弱,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保险“社会共济”的功能,也带来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问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