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孝顺善良,应该怎样教导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学校可能需要老师的教育,但是家庭教育远比学校老师的教育会更加重要,孩子从小就应该让他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应该有意识的将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有多么不容易,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生活都是父母努力工作才得来的,并不是他出生就拥有现在的生活也不是说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这样生活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的不容易,让他一定要懂得感恩,也懂得体贴和关心父母。
⑵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对父母孝顺
1、对待孩子温和有耐心。很多家长喜欢用暴力去征服孩子,这样的孩子以后不仅脾气暴躁,而且对于父母也会很冷漠,所以父母平时一定要以德服人,用耐心去打动孩子。
培养出孝顺感恩的孩子,记住四点,这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2、教会孩子独立,不溺爱。父母包办溺爱,就是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孝顺的机会,让孩子心理变得越来越冷漠,让孩子从小学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样的孩子独立而且坚强,更懂得尊敬父母。
培养出孝顺感恩的孩子,记住四点,这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3、教会孩子尊重弱者,培养公德心。怜悯弱者与孝顺父母其实很相近,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让孩子尊重老人,帮助弱者,孩子也会更加孝顺老去的父母。
培养出孝顺感恩的孩子,记住四点,这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4、学会用教育法去教孩子。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反之,完全没有汲取教育知识和技巧的父母,一味蛮干,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产生不良影响。
亲情的爱可以化解很多困境,亲情也是世上最无私的爱。
⑶ 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学会关心 体谅 孝顺父母
很多孩子由于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人意识很薄弱,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加强孩子的“分享教育”,要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互利而不是失去,而分享体现出来的是对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同样别人也会关心自己。
只有大家相互爱护,关心和体贴才会感觉到快乐和温暖。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会明白得到的快乐,分享的内容很广泛,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快乐,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分享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作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分享。
不要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来满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其实孩子的内心很敏感,他们也很懂得大人的心理,培养分享意识就是在进行人格教育。如果孩子没有分享意识,就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而不会和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给予的爱,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生活中也毫无尊重他人的概念。
任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放纵,不加约束,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来威胁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孝顺就是让孩子学会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通过换位思考来体谅别人的用心,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就会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培养孩子孝顺品德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家长更看得清楚人生,分得清楚轻重。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担当和责任感,从孝顺父母到感恩父母,然后再到感恩老师和同学,由家庭到学校,由学校到社会,推己及人,这样孩子才不会任性妄为,行为不受约束。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德呢?
1.学会谦让
孝顺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分享,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心里总想着要给别人一份,家长可以从小就教育孩子零食拿到手,第一口要给父母或者家里的老人尝尝,孩子从小能够培养这个习惯,孝心的种子就会萌芽。
2.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家长要有意识的把自己工作的辛苦让孩子知道,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好生活是需要父母经过辛苦劳动换来的。
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的萌发通过自己的劳动回馈父母的孝心。
在放假的时候要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刷碗,拖地,陪父母上街采买年货,帮忙提东西等等。逢年过节要有一些仪式感,让孩子自己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家人和父母,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多和老人相处
孩子平时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和老人待在一起,过节或者放假的时候,就要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一些团圆的节日,家长更要带着孩子一起和老人团聚,让孩子养成每逢节日就要团圆,长大了才能不会忽视父母。
4.父母做好榜样
孝顺一开始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孩子从小对父母的观察是一件非常自然和敏锐的事情,家长的行为本能就会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记,所以家长要学会带着孩子一起行孝,当孩子参与到家长孝敬老人的行为当中时,就是在给他们做好榜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创造机会给孩子机会去做孝敬的行为,这样持续下来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变成内心的感受。
家长以身作则的时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远比说教或者指导孩子如何去做要管用很多,教育不应该只是提要求,而是亲身示范。
尤其是对年纪很小的孩子,道理他们未必会听得懂也不一定能听进去,只有家长亲自做,用示范来给孩子“上课”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缺乏爱的教育,给孩子无限的宠爱,关心和照顾他们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家长的不容易和用心良苦。
为孩子付出是家长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求回报,但其实家长应该也要让孩子明白接受爱是需要值得珍惜的事情,这就是爱的教育。
孩子在向父母表达感激的时候,家长要大方接受,因为这样孩子才能知道,在接受爱的时候也要表达爱给别人。这样他们才会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不会变的对父母的索取和冷漠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态度,自然也就不会自私和任性了。
爱和孝心应该是本能,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付出自己的爱,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丢掉了爱别人的本能。
只有懂得爱和付出,才能让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的更好更完善,爱别人的第一步就是爱父母,孝顺父母,这样才能逐渐扩展到爱别人,爱社会,美德和善良就会在心中发
⑷ 教育孩子要懂礼貌懂感恩的方法
孩子有礼貌懂得感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体现着家庭的教育,所以教育孩子有礼貌懂感恩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礼貌懂感恩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方法
一:让孩子喜欢打招呼
平时带孩子外出,见到认识的人,就要教他对别人说“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除了对方赞美孩子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自己的孩子“有礼貌真乖”,从而让孩子喜欢跟别人打招呼。
二:培养孩子多倾听习惯
教育孩子平时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多倾听,注意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要在中间插话打断别人说话,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可能尊重自己,让他自己意识到要懂礼貌讲文明。
三: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判断力,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平时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孩子往好的方面引导。
四:制定关于礼貌的规则
家长必须为孩子制定一些关于礼貌的规则,其中除了包括关于礼貌行为的内容外,还需要详述使用礼貌用语的必要性,比如“敲门”、“借东西前征得同意”等。
五:赞扬孩子礼貌的行为
点出孩子礼貌的行为并对其表示赞赏,清晰地表明你欣赏礼貌的行为,让孩子感觉良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教育孩子懂礼貌的误区及对策
情况一:逼着孩子打招呼,伤自尊。
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外面开朗大方,逢人就打招呼,可孩子却害羞地躲在大人身后不肯开口,这时有的家长会低声“威逼”,如果孩子还是一言不发,家长就会呵斥:“你这孩子太没礼貌了!”全然不顾孩子感受。下一次,孩子可能还是如此,甚至更加相信,我就是一个见人不会打招呼的孩子。久而久之,这个标签会内化到心里,让他自尊受挫,感受不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正确做法:
家长自己要先跟人热情地打招呼,身体力行地影响孩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孩子自然乐于接受。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打招呼对有的孩子来说易如反掌,对有的孩子却比登天还难。如果孩子没办法做到一口一个“叔叔好”“阿姨好”,不如看看孩子这一次是不是没躲到大人身后,能对人微笑了,给予即时鼓励。期望一降低,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降低了,孩子今后与人打招呼就更轻松自然。
情况二:强迫分享,伤害孩子物权观。
大的让小的,小主人让客人,自己的孩子就要让着别人的孩子,这种强迫谦让、分享的传统礼貌观念,深深地刻在很多人心里。孩子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常被迫把东西让给别人,会伤害他的物权观。其实,每个人对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拥有自我掌控权。
正确做法:
先给大家举个例,一次,我带孩子在美国的游乐场玩,一个孩子想玩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孩子便求助妈妈,妈妈说:“这是你的玩具,你自己决定。”于是,孩子拒绝了对方。那个孩子伸手来抢,妈妈过去拦住,坚定地说:“对不起,这是他的玩具,他说不可以。”过了一会儿,孩子玩够了,主动把玩具递给了那个孩子。这个妈妈的做法是让孩子行使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他会有强烈的安全感,这样孩子会从内心真正愿意去分享。
情况三:强迫孩子表演,失去动力。
有才艺就展示,在人前落落大方,这也是一种礼貌。于是,很多孩子被迫在众人面前表演,一旦拒绝或表演得不好,就会被数落:“你怎么就这么上不了台面!在家不都好好的嘛!”强行表演会让孩子觉得做得好坏与否和自己无关,而是为了让他人看见和得到表扬,他会很快失去动力,并反感家长拿自己在众人面前炫耀。
正确做法:
家长如果真的想“炫娃”,可以赋予这件事情更多仪式感,比如为孩子在家开演奏会或个人作品展,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家长自己也可以加入其中,一同表演、展示,这样不仅“炫”了娃,也真正鼓励了孩子,共同分享喜悦。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六大方法
一、努力营造充满爱心、感恩之心的亲情关系
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以生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家庭中,老人、父母、孩子,每个人的生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对家长而言,还是对本人而言。以生日为依托,让孩子懂得回报,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
三、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老人节、教师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而且,这些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集体乃至社会。
四、以生活事件为依托,随机进行礼貌教育和感恩教育
日常生活中,同事、亲戚朋友及其子女、甚至陌生人也是孩子交往的对象。家长在待人接物时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对其友好、帮助、关爱表示感谢,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表示道歉等等。
教育宝宝懂得感恩的六大方法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第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宝宝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猜你喜欢:
1. 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2.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感恩
3. 教育孩子礼仪100句
4. 教育孩子感恩的句子
5.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是什么
⑸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都有哪些技巧
家长对于孩子的付出一般是发自内心并且不求回报的,但是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孝心、有感恩心的人。因为这不仅是善良的表现,也是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一个有孝心、有感恩心的人不仅更容易被亲戚和朋友接纳,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这对于孩子将来的生活和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家长总是开着玩笑问孩子:“宝宝,将来你会不会孝顺我们啊?”而孩子们大多会给予肯定的回答。但是这样的问答是没有太多的意义,想让孩子在成长中培养出孝心和感恩心,需要家长掌握这3个技巧。
3.拒绝过分袒护孩子,让孩子经历挫折和错误
家长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怜惜感,随后便开始袒护看孩子。孩子在家中犯错,总有长辈会向着孩子;孩子在外面跟其他孩子争吵,家长总是责怪对方。时间久了之后,孩子便会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或者自己的一切错误都可以由父母买单。
当孩子的认知和分辨能力出现问题之后,心态便会扭曲,随后会用一种狂妄的态度和人打交道。不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孩子永远成熟不了,也永远不会懂得谦让和包容。
家长要尝试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和错误,并且从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随后努力改正。一味袒护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免于眼前的责罚,但是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有害无利。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并且让孩子接受一定惩罚、明白其中道理,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等到孩子长大懂事之后,他便会明白当初家长的教育是多么正确,懂事的孩子自然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
⑹ 想要培养出孝顺的孩子,这几个习惯要从小养成
天底下较难父母心,父母养育孩子教孩子为人处事教孩子办事。父母对自身的孩子一直最无私的,最惦记着把最好的给孩子。做为孩子也要懂得感恩,心怀感恩父母养育自身,给自己给予优美的环境,给自己给予惬意的家庭环境,心怀感恩父母给我们所提供一切。父母们总是会在各个方面给自己孩子给予比较好的,可是过度疼惜也会使孩子们有时候忘掉心怀感恩。父母们有这个体会,有的时候我们管孩子,犯错误,说两句训戒一下,孩子就跟你犟嘴,通常在这时候家长都会十分头痛,为何孩子愈来愈不懂事,愈来愈不服管教了啦,长久以往,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往坏方向发展。那可让家长们愁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