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阳节纪念什么的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你好你说的红色的糕点是:阳糕
❷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一面小红旗和它的来历为什么要吃重阳糕,重阳糕是不是桂花做的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回明时,以答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❸ 重阳节知识问答题 急急急!!
1.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答:登高节
2.除了登高还含有什么意思 答:思念亲人
3.为什么叫重阳 答:古人把九叫“阳数”,农历九月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4.关于重阳节起源和什么教派有渊源 答:道教
5.重阳节的传说发生在什么时期 答:东汉
6.重阳节故事传说中的主人公叫什么 答:桓景
7.传说故事中的起因是什么 答:瘟疫
8.传说故事中的河流叫什么 答:汝河
9.传说故事中的仙人是谁 答:费长房
10.仙人住在什么地方 答:东南山
11.仙人给主人公的除妖物品有哪几种 答:茱萸叶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 降妖青龙剑
12.主人公降妖的主要武器叫什么名 答:降妖青龙剑
13.故事中茱萸有什么作用 答:气味冲击妖魔肺部,使其难受
14.菊花酒有什么作用 答:酒气刺激妖魔嗅觉
15.主人公是怎样杀死妖魔的 答:抛出降妖青龙剑,将瘟魔扎死
16.故事中的妖魔人们称它什么名字 答:瘟魔
17.为什么重阳节登高 答:就是因为故事里主人公和瘟魔交战前,百姓都躲到山上而得名;登高即有避魔避害避灾的意思,登高还含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18.将九定为阳数最早见于哪本书 答:易经
19.人们把重阳还看做是什么样的日子 答:吉庆
20.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什么诗中有描写重阳的诗句 答:远游
21.请说出屈原该诗句 答:集重阳入帝宫兮
22.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答: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
23.传说的故事是什么人编写的 答:吴均
24.他编写的故事收录在哪本书中 答:续齐谐记
25.传说故事中主人公住在当时的什么县 答:汝南县
26.主人公辞别仙人后,是怎样回到原籍的 答:骑乘师傅的仙鹤
27.茱萸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作用 答:理气、止痛,避虫叮咬
28.菊花泡酒有什么作用 答:明目
29.重阳节什么时候开始定为老人节 答:1989年
30.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答:没有山的地区,把登高改为“吃糕”
31.重阳节为什么放风筝 答:入冬前不甚冷时,大力活动一下筋骨,有助于健康,也使眼睛得到休养、保护
32.重阳节的另一个传说和哪个皇帝有关系 答:汉高祖刘邦
33.这个传说中的皇帝妃子是谁 答:戚夫人
34.这个妃子的婢女姓什么 答:贾
35.这个婢女让人们重阳节时怎样做 答:佩茱萸、喝菊花酒
36.为什么老年人很重视这一天去登高 答:希望强身健体,能够长寿
❹ 怎么做重阳糕上面的旗子的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望采纳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❺ 重阳节为什么买糕要送小旗子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版 九月九日天明时权,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❻ 重阳糕上面为什么要插面小红旗
插旗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很早,重阳糕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吃内了重阳糕,容万事都登高,小旗既有美观的意思,也有人们美好意愿的象征。
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初起,风力正紧,又是放风筝的良好季节。故人们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
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
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