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冷淡的父母怎么相处沟通
题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是父母管的太多,太严格了,也感觉不和他们在同一个频道上。给你的建议有以下两种:
改变自己,和父母沟通。不知道你以前有没有和父母说过这个问题,尝试过和他们沟通,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借一个契机去试一试。说的时候态度一定要不卑不亢,要向他们展示你是一个成年人想要和他们平等的好好的谈一谈,然后聆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好好的提出你的条件,切忌在提到父母的错误行为时不要表现出嫌弃,痛恨等不好的态度,这样的话他们可能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话,而想着如何反驳你。
经济独立,保持距离。父母对你冷淡,你可以对他们也表示冷淡,说不定事情会有一定的反转,而且你已经考上了公办大学,那就可以在那期间做些兼职,就不用向父母再要钱买东西了。
总结两点就是能沟通就先试着沟通,多沟通几次试试,不行的话就用另一种方式,自己独立。如有问题可在追问。望采纳。
② 想和父母刻意保持距离,我该怎麽做
中国式家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界限不清。尤其是亲子之间,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觉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是我的孩子就应该听我的,从而造成过度干涉和控制。
中国式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个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为你好。”或者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要多,听我的才不会有错。”
可是在我看来,这些话语是何等地傲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谁又有资格替他人做出决定呢?
当一个父母以这样话语来逼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决定的时候,不过是把自己的幸福标准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在他们的心中,你过得好不好的标准,并不在于你自己的感受,而在于你过得是否符合他们的标准。就像有的父母觉得女生过了24就一定要嫁人,要是女儿到了年龄还没结婚,那么哪怕她过得再好,也还是会疯狂地逼着她嫁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会让父母在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标准的时候,采取批评、辱骂、贬低、惩罚等方式,让孩子顺从自己。无形中,从一个保护者,变成了迫害者。
成年人的亲情,就是与父母保持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顺,也就是要子女孝敬父母、顺从父母,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孩子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要听话。
也因此,很多人一听到家庭界限,一听到要与父母保持距离,就会觉得这是不孝,是大逆不道,甚至心中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和罪恶感。
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父母和自己就是站在对立面上的,只不过是自己一直在压抑本性而已。
其实,界限这个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情。与父母保持距离,也并不是意味着要彻底斩断情意,与父母为敌,而是以一种更加成熟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亲情。
在这种态度里,孩子和父母是完全平等的,是彼此尊重,互相宽容的。
父母不再随心所欲地干预孩子的生活,而孩子也能够在保留独立自我的同时,给父母更加理智的爱和关怀。
这样的态度意味着: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我爱你,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当然,身为孩子,如果想要和父母保持距离,这必然会让家长倍感受伤,就像小A的母亲那样。
但就像你小时候再不愿意去学校上学,父母也会狠着心把你送去一样。任何一种成长,都必然伴随着痛苦。
原生家庭是无数人的心头之痛,哪怕长大成人,哪怕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依旧无法摆脱父母的束缚和影响。
③ 婚后发现对方父母人品差怎么办
我认为:婚后发现对方父母人品差,要减少来往,只在逢年过节时点个卯,送点礼物,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婚后发现对方父母人品差怎么做?总结一下:
1.减少夫妻与公婆或者岳父岳母的来往
2.减少孩子与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的来往
3.在生活上给老人适当的帮助,年节都要想着。
4.理智的与对方相处。
④ 如果父母的人品不好,怎么办
虽然很多人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但其实我感觉这两者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有时候自己父母的人品上可能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也并不代表自己跟他们就是同一类人,或许别人用看自己的父母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只需要做自己就行了,但往往有很多人被困在风言风语中走不出来。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首先一定要正自己的三观,自己一定不要跟他们一样,在面对别人指责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替他们辩解,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说一下他们,身为父母永远都是对自己的孩子百般爱戴的,所以有些话别人说,他们可能听不进去,但是但是自己的孩子也这样说的话,他们有可能就会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