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继母亡生父母亡讣告怎么称呼
转152021.04.04
关注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一段相关的小文。
最近又到刘老先生家聊天,老先生与我聊起曾经写过的讣告,我觉得这个写法可能今后会失传,而且今后的人就是故纸堆里找到了可能也会读不懂,于是请求刘老先生帮忙做一番实际的解答,在此与大家分享。
刘老先生:讣告或讣闻如果是由儿子书写,那开头部分就是由:罪孽深重,父亡称显考,母亡称显妣。接下来寿终正寝是指父亡,内寝是指母亲,这个是不能搞错的。
在儿子自称部分,如果是父亡,那就是自称“孤子”,母亡自称“哀子”,如果父亲有续弦,父亡时还有继母或生母健在,那儿子应自称“孤哀子”,后面要加“谨奉继(生)母命称哀”。
如果父亲先于祖父母去世,祖父母去世时,长孙领衔,自称“承重孙”,列名单时,儿子用“泣血稽颡”,孙子用“泣稽颡”,再下一辈男性用“顿首”,女性用“裣衽”(相当于鞠躬)。
如果妻亡:父健在,讣告由父出面,称“反服父”。母在,讣告由丈夫出面,称“不杖期夫”,父母都不在,称“杖期夫”。
当然此类讣告还会有很多版本,如家中没有儿子,由女儿写的讣告,还有白发人送黑发人,悉腔父亲为子女写的讣告等等,在此也就不一一展开。
不孝是“重丧服”为时三年,“齐(音zi)衰(音cui)期服”为时一年,“功服”为时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缌服”三个月。
讣告一般由某某堂账房负责发送(刘老先生家堂号是刘传经堂)。家族人员众多可以用“族繁不及备载”。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是一份儿子写父亲亡故后的讣告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是一份母亲亡故后儿子写的讣告
开头部分“不孝某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后半段基本上就是谦辞,恨不得自杀免得将祸害蔓延之类的。
接下来的“显妣”xiǎn bǐ是指母亲(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
后一句中“讳”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所以父母亲的名字前面要加“讳”。
接着“寿终内寝”是指女性,男性应该是“寿终正寝”,如果是天子那就是“崩”、诸侯“薨”……。
“在侧亲视”也就是一直陪伴在遗体旁,“含殓”hán l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丧礼,纳珠玉米贝等于死者口中,并易衣衾,然后放入棺中。“遵礼成服”所谓“成服”即穿孝、戴孝。旧时穿孝、戴孝必须遵守从古代传统下来的礼仪,不准逾制和擅自更改,谓之“遵礼成服”。那时家里落了丧事,所有家庭成员均按自身与死者的关系,即刻遵礼成服。“择吉安庴” ān cuò ,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择吉也就是选择良辰吉日。
集中了“乡谊、世谊、指虚亲谊、族谊”其实是可以简写“乡、世、亲、族”,下面直接写“谊谨此讣”。这是涵盖了所有有关方面的人士。一个“闻”字代表了所有的告知听闻。
由于睁逗衫本讣告是父亲已经先过世了,所以要自称“孤哀子”。下面按惯例写“泣血稽颡”。(泣血稽颡,汉语成语,qì xuè jī sǎng,意思是指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向来吊唁的宾客哭拜,以致谢忱。出自《仪礼·士丧礼》。
然后按辈分排列,分服丧期写“齐衰期服” zī cuī qi fu,“泣稽颡”qì jī sǎng。
曾孙一代服丧是“功服”,后面按男写“顿首”(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女写“裣衽”liǎn rèn(古时女子所行的礼,拉起衣服下摆的角)。
“族繁不及备载”也就是家族太大,不一一告知了。
Ⅱ 古代双亲都死了的孩子叫什么
父母双亡称作“孤露”。
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是“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白话文释义:我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身体也比较瘦弱,母亲和哥哥对我很娇宠,不去读那些修身致仕的经书。我的性情又比较懒惰散漫,筋骨迟钝,肌肉松弛。
头发和脸经常一月或半月不洗,如不感到特别发闷发痒,我是不愿意洗的。小便常常忍到使膀胱发胀得几乎要转动,才起身去便。
(2)父母双亡儿子自称什么扩展阅读:
古代长辈去世的称谓
在古代,长辈去世可婉称“见背”。出自李密《陈情表》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白话文释义: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Ⅲ 父母双亡的儿童称什么
父母双亡的儿童称孤儿。孤儿的含义就是指失去父母的儿童或者是未成年人。
Ⅳ 母亲逝世后亲生儿子自称是母亲的什么
母亲逝世后,亲生儿子可以自称为“已故母亲的儿子”或“亡母之子”等表示孝敬、缅怀和悼念母亲的说法,或者使用“自己的名字+母亲的名字的儿销冲手子”,例如:“张三王芳的儿子”。另外,在一些宗教和文化判悉传统中,还有称呼自己为“孝子”、“孝儿亏嫌”等的说法,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无论采用何种称呼方式,都应当尊重母亲生前的意愿和习惯,遵守当地的礼仪和风俗习惯,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Ⅳ 父母双亡称椿萱什么秋
父母双亡称椿萱其颓。
拓展:
"椿萱",在传统文化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在特定纳信的场合,椿、萱已经不是两种植物,而是代指父母。这种称呼自有其来源。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有洞如轮橡槐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Ⅵ 丧事谢帖中的称谓
丧葬用语解释
1、先祖考(妣):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祖父母,如同显祖考(妣)。
2、先考(妣)、先严(慈)、先父(母)、显考(妣):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父母。
3、先夫: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丈夫。
4.先荆困搜(室)、德配: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妻子。
5.亡儿(女)、故宠儿(爱女):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儿女。
6.故媳: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媳妇。
7.享寿:卒年六十岁以上。
8.享年:卒年三十岁以上。
9.的年:亦用存年,卒年三十岁以下。
10.小敛:以衣襟加於灶晌死者之户。
11.大敛:死者入棺。
12.孤子:父死,母亲健在。
13.哀子:母死,父亲健在。
14.孤哀子:父母皆亡,父先母而逝者称之。
15.成服:大殓次日,在服之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亦有在殓前成服者。
16.反服:儿死,无孙,父在堂,父反为儿丧持服。
17.稽()颡():遭三年之丧者,居丧拜宾客时,双膝跪隐尺锋下,头额触地。
18.稽首:叩头之敬礼。
19.护丧:治丧之家,以知礼能干之家长或兄弟一人,主持丧事。
20.权厝(措):暂时停放灵柩以待葬。
21.讳():称已死尊长之名。
22.棘人:父母亡,新丧其(百日)内,孝子自称(父或母丧时,子自称「棘人」)
Ⅶ 古代皇帝自称朕,王爷自称孤,那太子的自称什么
王爷称孤,皇帝称朕,太子称储君。那么早旅孙君主帝王的自称则主要为孤、寡人、朕。这些自称有何来历和讲究呢?
而太子一词也是由来已久,在商周的时候,称呼继承者一般为太子或者世子。到了两汉,皇帝的储君和诸侯王的储君都可以称作太子,但只有皇帝的储君可以称作“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储君称作“世子”,“太子”一词成为皇位继承者的专有名词。
Ⅷ 父母双亡的儿童称什么
父母双亡的儿童称孤儿。孤儿的含义就是指失去父母的儿童或者是未成年人。
Ⅸ 孤子是儿子还是女儿
孤子,指孤儿谨笑。少年丧父雀滑者,或幼无父母者。语出《礼记·深衣》:“如孤子,衣纯以素。”清 赵翼 《陔馀丛考·孤哀子》:“今人父亡称孤子,母亡称哀子……孤哀之分称,实始於 唐祥岁含。”即男女皆可。
Ⅹ 父母去逝多年后举行祭祀,儿子自称什么
自称:不孝儿子。表示歉意,没做好本份责任。
回答不周笑纳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