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 跪求 孝敬父母会有大福报,是吗
带着目的的孝敬父母,也就是说为了求福报而恭敬供养父母,会有福报。但如果不带目的的孝敬父母才是清净的孝敬,是真孝敬,所得的福报是无量无边的。不求福报反得福报。
其他的宗教如何解释我不清楚,同为利益众生,即是善,在此不做冒犯。
人的福报是不同的。有的人作恶也衣食无忧,荣华富贵。而有的人一次放纵就得了艾滋。这就是福报的不同。有人面对即将来临的福报,却难以承受,甚至损命,武大郎娶潘金莲就是例子。福报难以承受大福报。福不配位,也许好事会变成坏事。
所以要提醒自己要惜福。若是自觉福薄的人就更不能学着富贵人作恶,自己遭殃要比人家快得多。
不孝父母,即使拜佛求神也无用。应视父母为佛,视世间一切善为佛。这样才是真信仰,否则只是消遣,回报自然相差甚远。
求福报自然可得福报,但不为贪图只为行善孝养父母长辈,则福报无量。还可将功德发心回向利益一切众生均能离苦得乐。由此善心,功德翻番增长。
推荐你《了凡四训》,有电影版,在网络搜索视频,可在线观看,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积福满愿的实例。有所求,有所应,得功名,得寿命,得子。可以受受启发...
『贰』 佛教孝敬父母
1 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3 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充满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听到,只要缘一成熟,什么叫缘成熟?你劝他念佛,他肯听、肯接受,这就叫缘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
4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家亲眷属,跟你有缘,你都能帮助他们脱离六道、往生不退成佛,这叫大孝,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对于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能够照顾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为你自己的佛没学好;你要学好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学好,才能影响他们,所以自己要精进不懈,要有耐心,要坚持到底,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的。
7 如果你认真努力地修持,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判然是两个人,使你父母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得特别孝顺,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生欢喜心,对佛就会有好感。
8 万万不可以看到父母没学佛,一天到晚批评他、责备他,说他业障重,将来要堕恶道。父母听到你这个话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学,愈学愈不得了,愈学愈不孝顺”,这就错误了,你虽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错误,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很欢喜,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
『叁』 什么是供养
供养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付出,来给所需要的人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等等。其实,我们不但要懂得给需要供养的羡饥埋人提供帮助,同时,对我们自己,我们也要给懂得供养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福报甚深,好运连连,人生从而无憾。那么,在我们一生中,我们究竟要供养哪些人,或者哪些属于精神上的东西哪?
第一、我们要懂得供养自己的父母
佛经上说:供养父母的功德,与供养菩萨的功德一样啊。我们尽心供养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就与你供养弥勒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这样的菩萨一样大啊。所以,父母就是我们家中的两尊佛,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个人,不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即使在外面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如果不孝顺父母,那么,这样的人,福报估计也是打水漂,没有一点儿效果。而懂得好好孝敬父母,我相信,这样的人,肯定就是有福报的人,人生的运气也会不断地到来。
第二、我们要懂得供养自己的身体
都兄蚂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身体,即使他们有再好的人脉资源,再好的物质条件,再好的发展机遇,在健康面前,都成了一种扯淡,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供养自己的身体,抽出时间,去调理自己的身体,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去放松自己的身体。甚至可以通过适当地吃喝玩乐,让自己开心,愉快,保持健康的身心,我们才有本钱接受我们人生的才气,福气,财气,和其它的福报的来临。
第三、我们要懂得供养自己的爱情
爱情,是世间上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肢埋,两个人,有缘走到一起,就要懂得好好珍惜,好好供养彼此的情感。能让对方开心的事情,我们多做一些;对恋人(爱人)嘘寒问暖,要成为一种本能。同时,在很多方面,我们都要做好爱的供养 :懂得为对方着想,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自己的恋人(爱人)好好相处,把美好的爱情,好好供养着,滋润着。只有这样,婚姻幸福的福报,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幸福的日子,我们才能长长久久。
第四、我们要懂得供养自己的灵魂
供养自己的灵魂,是一种看似很高尚的词组。毕淑敏说,所谓幸福,就是灵魂的成就。周国平说,所谓人生的圆满,就是把命照看好,将灵魂安顿好。其实,我觉得,供养好自己的灵魂,并没有那么多深邃的东西,我们做人,只要懂得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好好做人,好好帮助人。
『肆』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和供养父母的区别
老法师---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萨都降临他家里呵护保佑。佛经上说,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等于供养佛。佛常讲,你家里有两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养父母,而去供养佛,佛不会接受。
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
佛陀的教诲,第一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知恩报恩。孝养父母是觉悟的行为,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养父母的。孝顺是随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养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师道,在佛法里面有没有成就,实在说要看他对于这个师道做到了多少。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懂得孝亲,而后才知道尊师,所以至善圆满的教育还是要从孝亲尊师上去扎根。
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就不会懂得尊师重道,这是一定之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孝亲尊师”常常是相提并论。
“孝亲”非常重要,从孝亲这才能够“尊师”。我们对老师真正能够尊敬,老师的“道”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做师长的,要教学生孝养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师重道。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开发性德,教我们明心见性的。我们的心地,本具无量智慧、德能、才艺;孝道与师道,是开发心地宝藏的钥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开发的道理?这开发的工具,就是“孝敬”。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孝敬”这两个字摆在第一。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孝顺父母的,没有不尊敬师长的。学佛的人不晓得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这个佛法决定是不得其门而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是违背性德,去搞六道轮回。一个人,如果不孝养父母、不奉事师长,什么成就都谈不上。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萨都降临他家里呵护保佑。佛经上说,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等于供养佛。佛常讲,你家里有两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养父母,而去供养佛,佛不会接受。我们要以孝顺父母的心,来服务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萨的心,来恭敬每位老人。大乘佛法,是以孝道为基础;孝道到极处,就圆满成佛。要帮助父母破迷开悟,常生欢喜心。养父母的身,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志做到圆满,孝道才圆满。
佛门讲,能够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叫父母从此以后永远不再受轮回的苦报,这是大孝。
『伍』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
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
2.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妈妈思念孩子,没有什么比得上。从怀孕开始十个月,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能说出来。想要吃什么穿什么,虽然得到了也不欢喜,担忧的心没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着好好生下这个孩子。当遇到产难时,就像百千把刀来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欢欢喜喜,宝宝一声哭啼,十个月受的苦,妈妈都忘光了,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快乐。宝宝睡在妈妈的肚子里,由妈妈的甘露泉喂养,这个恩德,就算高山也比这低,就算大海也比这浅。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如果用一劫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家里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没有差别的。
4.有福的人,请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到装满七宝的地方,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就这样做百千劫,这样得到的福德,还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养父母功德的百千万分之一。
5.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会大过孝;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不孝。
7.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0.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1.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著自己的身体。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3.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4.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16.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母亲。
17.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18.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19.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萨世世都这样对父母——如果父母睡着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听的声音。如果有好吃的,不会独吃,总是先给父母吃。
20.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
21.众罪最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顺父母,自己的东西都拿给妻子儿女,或者把父母的东西,自私给妻子儿女。父母好话,自己不肯听从,甚至为护老婆而骂父母,这种人叫做「世间最大劫贼」。
23.不孝父母,轻慢尊长,将堕落三恶道。
24.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25.得到大财物,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法师。
26.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27.众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
28.佛告诉迦叶长老说,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
29.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我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舍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30.如果让父母生气,子女会遇到生活中的各种不顺,牴触顶撞父母,冲父母发脾气,很快就会有不顺。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孝顺父母,供养父母。愿我们把一切布施、一点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回向给父母。愿一切如母众生皆能远离痛苦烦恼,究竟解脱。
『陆』 孝敬父母是最大的功德
孝为百善之首,其实,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恩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柒』 做什么功德可以使父母健康长寿
我做什么功德,可以让父母健康长寿?
答:及时供养父母,戒杀放生,把功德回向给父母,可以让父母健康长寿。
父母做什么功德,可以让自己长寿?
答:戒杀放生。
我戒杀放生,父母杀生吃肉,还能得到长寿吗?
答:不能。应该共同戒杀放生,最主要,本人应该戒杀放生。
有的屠夫也活得很好,为什么?
答:他和这个职业有缘,过去做过被屠宰的动物。
如果没有屠夫业缘却做屠夫的职业,会怎样?
答:首先杀生会有恐惧感,因为别人不欠你的命你仍然杀之。其次,来生会堕入恶道,做动物。
屠夫会不会堕入恶道?
答:会。
如何不堕入恶道?
答:依止《分别善恶报应经》:众生业有黑白。果报乃分善恶。黑业三涂受报。白业定感人天。……有十善业应当修习。若十恶业汝应除断。
什么是十善业?
答:不杀生,不偷盗巧取豪夺,不邪淫违法猥亵,不两舌说是非,不恶口辱骂他人,不妄语诈骗他人,不绮语言过其实,不贪欲,不嗔恨,不愚痴。
我阅读《分别善恶报应经》说法为何和你说的有出入?
答:我说的十善参考为网络。经中原文如下:
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粗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闇。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聏业。获报人间。
『捌』 佛经上说:若以一毫物, 用布施诸佛, 八十千劫中, 巨富具财宝。 又说:供养父
不知道你写的在哪部经书里,但佛讲的布施功德大小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看布施者发什么心。如果布施时发的心很大,敬冲者比如观想自己这一点力量布施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那么功德就会很大,反过来,如果布施的时候只想着自己未来的福报,那这个的功德就要小。
看佛经要前后文对照。你引用的这个偈子,前面一定讲判衡了要怎样做才能让一亮薯毫物有八十劫大富贵的果报。
『玖』 供养父母有何功德
没有功德,是应该以及必须做的
这个问题,就好像有人问,不犯法有什么功德一样,你不犯法没人给你发好市民奖,更没人给你钱,但你要犯法了,那就要坐牢枪蹦,你明白了吗?
付出超过得到的时候才有功,没有得失计较的时候才有德,而对于父母,你就是付出再多,只要你晓得连你都是父母造的,没父母就没你,所以你无论怎么付出也不可能超过父母给予的,怎么可能还奢求功德,也就没有功德了。
『拾』 到底是放生第一还是供养父母功德第一
可以肯定地说,孝养父母为第一。
一切佛经以孝道为根本,中国四大菩萨表法,以地藏王菩萨为首,地藏-观音-文殊-普贤。
地藏是孝道,有了地藏王菩萨的孝道,才有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有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才有文殊菩萨的智慧,最后才是普贤菩萨的落实(执行到实处)。
所以,慈悲智慧执行落实,一切都要以孝道基础,佛法离开孝道二字,就不存在了。
古师大德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又谈何对众生的慈悲?
如果某人对父母不孝,却对同事朋友很好,那此人一定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