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如何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体谅
孩子感情冷漠,不体谅家长,这是许多家长的抱怨。家长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关心孩子,这不但不能打动孩子,反而招来责怨甚至厌烦,这让家长很受伤。问题是,现在这样"冷血"的孩子越来越多。 有位母亲通过“金战热线”,诉说了她的苦恼和委屈。女儿上高二后学习吃力,成绩下滑,在家话越来越少。为了节约时间,让女儿专心学习,生活上她对女儿照顾得周到备至,到现在,她还是替女儿洗所有的衣服。女儿对此从未表示过感激,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还不要紧,最让她伤心的是,有一次她见女儿放学回来闷闷不乐,就想跟她聊聊天,问她怎么了,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滚,别让我看见你们!这位母亲说着说着就抽泣起来。 父母在孩子面前谨小慎微,当牛做马,成了孩子的奴仆,这样就能真正帮助孩子吗?这样就能打动孩子、得到孩子感激和体谅吗?未必。长久以来,孩子对父母这种廉价的爱早已经习以为常,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需感恩更无须报答,所以对父母的百般疼爱反映淡漠,表现麻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责怪你打搅他,讨厌你多事,甚至会对你大加斥责。 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体谅,要让孩子感激你的爱和付出,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爱别人,让孩子懂得付出,要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孩子体验到生活的辛苦,这样他才能珍惜别人的关爱,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在生活上毫无责任,对自己毫无责任感,更不要说对家人了。如果说他还有责任,他的责任就是学习,学习之外的事情都是别人的责任。而进入高二以后,家长在学习上对孩子帮助又是微乎其微,你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他自然要烦你。 总之,最根本的是要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先让孩子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最起码的。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此基础上,父母的关爱才能触动孩子,才能在孩子心里得到回应。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并逐步学会关爱别人。 不要以为只是为孩子当牛做马就能让孩子感激你,因为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这些。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还要真正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
㈡ 家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作为父母该如何对待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生理和心理发生蜕变的过程。它带来的各种美妙体验本应该被人赞美和怀念,可伴随着“叛逆”以及“个性觉醒”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这个词逐渐开始蒙上一层阴影。父母痛恨这些叛逆的孩子,老师更是对陷入早恋的男生女生头疼不已。但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它是青春期带来的变化跟当前环境无法兼容所产生的正常现象,就好比小水缸无法容纳突然长大的金鱼一样,问题必然会出现。
父母忽视子女的想法,这是引发矛盾的又一大原因。而青春期刚刚好是孩子最爱幻想的一个年龄段,他们头脑中会蹦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父母还是像以前一样全盘否定,这样必然会引发子女不满。所以聪明的家长此刻要学会体谅孩子,让他按照自身意愿去规划学习以及生活,这样两者感情才会越来越好。
㈢ 父母要善于体谅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问题也是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家长,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想和自己的孩子拥有良好的沟通的话,就应该懂得和孩子有效,积极的沟通交流。我们应该善于体谅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帮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这么做的意义。
最后总结,父母要善于体谅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这样做能让孩子更加茁壮的成长,能促进亲子关系。我相信,在你的帮助之下,你们的亲子关系必将更上一层楼。你的帮助,在孩子今后的成长中,也将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
㈣ 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学会关心 体谅 孝顺父母
很多孩子由于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人意识很薄弱,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加强孩子的“分享教育”,要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互利而不是失去,而分享体现出来的是对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同样别人也会关心自己。
只有大家相互爱护,关心和体贴才会感觉到快乐和温暖。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会明白得到的快乐,分享的内容很广泛,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快乐,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分享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作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分享。
不要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来满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其实孩子的内心很敏感,他们也很懂得大人的心理,培养分享意识就是在进行人格教育。如果孩子没有分享意识,就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而不会和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给予的爱,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生活中也毫无尊重他人的概念。
任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放纵,不加约束,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来威胁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孝顺就是让孩子学会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通过换位思考来体谅别人的用心,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就会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培养孩子孝顺品德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家长更看得清楚人生,分得清楚轻重。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担当和责任感,从孝顺父母到感恩父母,然后再到感恩老师和同学,由家庭到学校,由学校到社会,推己及人,这样孩子才不会任性妄为,行为不受约束。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德呢?
1.学会谦让
孝顺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分享,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心里总想着要给别人一份,家长可以从小就教育孩子零食拿到手,第一口要给父母或者家里的老人尝尝,孩子从小能够培养这个习惯,孝心的种子就会萌芽。
2.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家长要有意识的把自己工作的辛苦让孩子知道,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好生活是需要父母经过辛苦劳动换来的。
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的萌发通过自己的劳动回馈父母的孝心。
在放假的时候要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刷碗,拖地,陪父母上街采买年货,帮忙提东西等等。逢年过节要有一些仪式感,让孩子自己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家人和父母,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多和老人相处
孩子平时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和老人待在一起,过节或者放假的时候,就要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一些团圆的节日,家长更要带着孩子一起和老人团聚,让孩子养成每逢节日就要团圆,长大了才能不会忽视父母。
4.父母做好榜样
孝顺一开始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孩子从小对父母的观察是一件非常自然和敏锐的事情,家长的行为本能就会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记,所以家长要学会带着孩子一起行孝,当孩子参与到家长孝敬老人的行为当中时,就是在给他们做好榜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创造机会给孩子机会去做孝敬的行为,这样持续下来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变成内心的感受。
家长以身作则的时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远比说教或者指导孩子如何去做要管用很多,教育不应该只是提要求,而是亲身示范。
尤其是对年纪很小的孩子,道理他们未必会听得懂也不一定能听进去,只有家长亲自做,用示范来给孩子“上课”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缺乏爱的教育,给孩子无限的宠爱,关心和照顾他们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家长的不容易和用心良苦。
为孩子付出是家长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求回报,但其实家长应该也要让孩子明白接受爱是需要值得珍惜的事情,这就是爱的教育。
孩子在向父母表达感激的时候,家长要大方接受,因为这样孩子才能知道,在接受爱的时候也要表达爱给别人。这样他们才会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不会变的对父母的索取和冷漠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态度,自然也就不会自私和任性了。
爱和孝心应该是本能,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付出自己的爱,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丢掉了爱别人的本能。
只有懂得爱和付出,才能让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的更好更完善,爱别人的第一步就是爱父母,孝顺父母,这样才能逐渐扩展到爱别人,爱社会,美德和善良就会在心中发
㈤ 爸爸妈妈疼爱我们我们应该体谅他们不应当做什么的事
父母亲养育我们不容易,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体谅父母。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很多时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不高,能常回家看看就心满意足了。常言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起喝喝茶、品品小酒、哼哼小曲、聊聊天,这就是幸福的场景。
如果父母在身边,下班回家,坐下来陪父母聊聊天。
聊聊今天的新鲜事、聊聊最近发生的新闻、问问父母今天的状况,时间并不需要很多,10分钟20分钟也可以。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平时多打打电话、发发微信。难以天天陪在身边,也要让视频彼此见面,要让父母感觉子女想着他们。
如此,他们才不会感觉孤单,才不会失落。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时间过得很快,父母当年还是青春年少,如今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花去了半生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陪伴着我们长大,我们要陪伴他们变老。
㈥ 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有点叛逆,作为父母的,如果不懂得怎么和他们交流,就会变得心力交瘁,那怎么和叛逆期的孩子来沟通呢?
你可以这么做。
交流
总之,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一定要秉承尊重平等的态度,不能一味地居高临下,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来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打骂。
㈦ 你会如何得到家人的体谅
父母和子女之间最难的就是沟通,做子女的不愿意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分享给自己最亲的父母,做父母的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其实那不是教育,那只是管理。最简单的就是换位思考,让父母联想自己孩子的时候,让孩子理解做父母的心态。如果你的想法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就应该注意沟通时的态度,相信父母会体谅你的.
㈧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
我觉得先问一下父母会比较好一点,因为父母有经验,然后相互交流一下,在经过实践,就像早恋一样,等到最后就有了最佳答案了~~
但让这个问题要有子女提出来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