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总复习,初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面对竞争激烈的中考,初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需要形成合力才能赢得理想的成绩,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
一、稳定情绪,消除担心
初三学生在考试前常常担心“考试发挥失常”,导致情绪紧张。很多学生在过去的考试中都出现过考试发挥失常,自然害怕在关键的中考中又出现失误。它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中考时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一般不会出现怪题、偏题。初三学生要保证睡眠时间,增加营养,放松心情,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关心,不要再施加压力。一次测验没有考好,家长需要给予的是鼓励,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要加强辅导!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让孩子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生活起居,闭上批评的嘴巴。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释放你的负面情绪。提醒家长们,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不要轻易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夫妻争吵虽然难免,也一定要在孩子前面避讳;不要让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影响孩子。
有称职的家长,才会有出色的孩子,才会有理想的成绩。
Ⅱ 作为中学生,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往
与父母交往。心理学家认为,子女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是难免的,并形象地把这一现象称为“代沟”。在每个家庭中,“代沟”的深浅和可跨程度是不相同的,子女和父母两代人相互埋怨,无视现实,各执一方,互不相让,这时“代沟”必然会加深;如果两代人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相信“代沟”必然缩小。但要减少“代际冲突”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那么,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做呢?
1.尊敬父母。每个父母都在无私地担负着教育、抚养子女的社会职责,常年操劳,省吃俭用,精心地安排子女的生活,教给子女做人的道理,体贴细微,无所不包,这是人世间没有任何感情能代替了的;因此,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尊敬。尊敬父母是我们民族的美德,尊敬父母应体现在行动上:如虚心听取父母教诲,接受他们正确的、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如果父母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不要公开顶撞,可以用温和、委婉的方式表明你的看法,使他们乐意地接受并认同你的意见。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错误,向父母说清楚,以求得他们的谅解和帮助,并下定决定改正。
2.多与父母谈心,缩短感情距离。由于父母和子女生活的环境、社会的责任存在着差别,在思想、观念、意识、感情、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可以通过多谈心、多交心,向父母介绍一些你所学的新知识和新事物,谈谈你的所思所想,征求父母的意见,了解父母坎坷的经历和希望要求,不仅能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同时也换取爱心,达到感情和心灵的融洽,“代沟”也便可以彼此跨越了。
3.善于反思,加强修养。现代的中学生思想开放,气宇轩昂,大有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的气概,这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作用;但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不可有如此“血气方刚”,要学会冷静、遇事退避三舍地反思一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争辩产生的不愉快,而且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而尊重你的意见,从而形成亲密、和谐、融洽的气氛。
Ⅲ 中学生应怎样与父母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1、用了解法洞悉自己的位置。2、用谅解法处理父母的“善意”过失。3、用求同存异法处理与父母的分岐。4、用关心体贴法处理父母间的矛盾。5、使每一位学生能与父母和谐相处,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重点难点:运用与父母和谐相处的“四种”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中学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代”,是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前奏。为了迈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使自己今后更好地自立于社会,应该学会与父母正确相处,懂得与父母相处的艺术,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气氛。二、讲授新知识点1、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方法(1)了解法要学会正确与父母相处就要了解自己的家庭结构,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家庭:A、核心家庭:指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家庭,有“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注意这样的家庭会出现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B、扩大家庭:指除父母与孩子外,还会出现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等。C、缺损家庭:指相对于完全家庭以外,父母离异或一方、双方去世的家庭。注意这类家庭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双方全面的呵护,心灵上会受到严重伤害,必须加以关爱引导。提问——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类型?促进反思。(2)——谅解法①你的父母属于下列哪一类型?A、严厉型 B、溺爱型 C、放任型 D、指导型②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A、父母私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B、父母错怪了你C、受到父母打骂当你了解了自己父母属于哪一个类型后,遇到上述情况我给你支一招:A、自己想:何不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秘密!B、先悄然退出,水落石出后他们会向你道歉的。C、告诉他:爸妈,棍棒不是万能的,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3)——求同存异法与父母产生隔阂怎么办?自己要求遭到拒绝怎么办?与父母发生“顶牛”怎么办?无疑问,沟通是最好的桥梁,融合你与父母的意见,取中怎么样?效果一定不错,不信你试一试!这叫做求同存异呀!(4)——关心体贴法①父母不和时,你千万不能大吵大闹,偏袒一方或变成三方争吵,你应该耐心十分,讲究方法,聪明机灵化解矛盾,比如给他们每人倒一杯水:“爸、妈,你们吵累了吧?渴了吧?该歇歇了,喝杯水润润喉咙,好好想想吧?”②父母生病时,这是你向父母展示你孝心的最佳时机,一杯水、一句话,一些简单的小家务都能换来意想不到的欢乐。三、巩固小结:1、父母下班(下地)回来后你会怎么做?2、父母与家人发生争吵你该怎么做?3、父母私翻了你的日记你应怎么办?四、课后反思。
Ⅳ 初三学生应该怎么学会和父母沟通
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拿出家长的诚意,让孩子放下戒备,愿意敞开心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人习惯拿“为你好”作为理由,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只有真的理解了,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才会愿意接受好意和帮助。
Ⅳ 初三学生和家长需要如何更好地调整心态迎战中考
一、接受现实,活在当下
中考的影响在哪?初三学生和家长需要明白,所有的一切都体现在心态变化上,同时也只局限在心态变化上。所以,初三学生需要尽快调整心态,正确认识中考,明白中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只要努力去奋斗好每一天,就可以不留遗憾。谁能尽快调整好心态,谁就占有优势。谁可以快速接受现实,活在当下,谁就可以赢得中考的胜利。
中考,初三学生需要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初三家长也需要做好孩子的“靠山”,一起迎接中考的各种挑战,取得最终的胜利!
Ⅵ 中学生怎样与父母相处
首先,我们要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们着想,即使很多时候,他们的举动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找个适当的时机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其次,要经常与父母沟通,现在很多人的沉迷在手机之中,总是忽略了父母的想法,这也会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很多矛盾。在闲暇的时候,应该多花点时间与他们沟通,营造欢乐的家庭氛围。
再次,要是出门在外的孩子要记得经常打电话与父母联系,不管你在何方,他们总是最牵挂你的人,多打电话和他们唠唠嗑,比整体用qq或者微信聊天更加有意义。
最后,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可以试着建立在一种朋友的基础上,这样的相处会显得更加轻松而有效哦。
Ⅶ 初三学生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初三是初中阶段最忙最累的时候,作为学生会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心情也很烦燥.而父母也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关心,她们关心就表现在她们的唠叨上,在学生看来,则心里十分不爽.因此错解了父母的好意.容易和父母争吵.其实当你生气时你只要想到父母
都是为你好
就行
Ⅷ 初三学生怎么和父母沟通
面对可能左右自己人生走向的升学压力,面对影响自己身心发育的青春期困扰,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那么,什么是初三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家长怎样做才能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帮助”呢?下面,根据我多年带初三毕业班的经验,谈谈我的认识。一、稳定情绪,做一个理智的倾听者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反抗期,一次出现在2~3岁,表现为任性、不听话、爱哭爱闹;另一次出现在12~16岁,一般称之为青春期,敏感、易怒、任性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初三正是青春期的中期,“叛逆现象”一般出现在这个阶段。处于青春期中的初三孩子本身就容易烦躁,再面对同学间的激烈竞争,面对老师、家长对自己升学的期望,无论学生学习程度高低,都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产生疑问。因此,行为上就容易出现某些偏差,将自己的父母当成发泄的对象。所以,上了初三后,家长会陡然感到孩子变了,感到十分困惑。面对这种变化,家长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因孩子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整个家庭。孩子急你不急,他发牢骚你就耐心倾听,他生闷气你就仔细观察,用理智克制自己急于评头品足的欲望,在倾听和观察中尽快找到困扰孩子的症结;待孩子情绪平复后有理有据地与之交流,尊重孩子的一些看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孩子尽快走出心理波动期,愉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类似这样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孩子逐渐减少情绪的波动,提升了应对困难的技巧和信心;而且在孩子最需要理解和抚慰的时候,家长的宽容和帮助会使孩子心存感激,奠定了以后两代人愉快沟通的基础。反之,遇到孩子不高兴,成绩下滑时,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指责,眼睛只盯着“成绩”,不给孩子倾诉感受的机会和独自反思的空间,就会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绪和学习挫败感,甚至会由单纯对自身学习的不满转化为对家长的不满,以至与家长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初三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不要因其他外在因素触及孩子青春期相对敏感的神经。比如夫妻之间闹矛盾,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面充满了火药味,大人的问题最好在孩子视线之外得到妥善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也最好延至中考后再公开;比如家长工作忙,一方或双方晚上经常不回家或回家很晚,这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一种亲情的缺失,正像有些孩子说的“爸爸妈妈都在家,我觉得心里踏实,学习起来也安心”。父母只要在家,孩子就会感觉到有家的味道,他的心里就有了安全感。 二、准确定位,做一个明智的点拨者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到了初三考查综合实力的时候,学生间产生比较大的差距总是难免的。面对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孩子,有些家长往往心理失衡,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应该比别人的孩子差。同事间、同学间盲目的攀比往往也使家长和孩子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揠苗助长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老师,我们认可每一个孩子的付出,也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牵扯到家庭的幸福。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优劣。这个事实家长必须冷静面对。所以,到了初三上学期期末,家长就应该对孩子在班内和校内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准确定位,并对孩子下一步的升学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定位后,家长除了真正从心理上接受现实,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目前的学习、行为、心理等进行点拨调整,帮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扩大优势或缩小差距。比如学习中上等的学生,有的往往刻苦不足、难题钻研不精,对中考又盲目乐观。这就需要家长配合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状态,为孩子敲敲警钟,给孩子指出问题,以督促为主,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加大对作业和复习的纠错力度,拓宽对高难度题型的研讨思路,以求学的扎实、有序。而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孩子往往学习基础不牢、信心不足。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以鼓励为主,调整学习思路,以求综合成绩有所提高。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孩子身上往往过多地背负家长的期望。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便是“迁怒”。他们往往不顾孩子的智力水平,不顾孩子的主观感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定位过高,使孩子在学校累,在家里烦,身心俱疲。所以有些孩子的逆反心理、叛逆行为是家长的不明智之举逼出来的。和初三学生打交道多了,有一点我很肯定: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上了初三这座桥,就没有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终点的。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面临严峻的中考,人人心里都有一个上紧了的发条。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换位思考,时时给予鼓励和信任,他们就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中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三、合理让步,做一个睿智的监督者初三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而玩的诱惑也是很强烈的。所以,家长要深刻领会劳逸结合的含义。学习固然重要,但适宜的玩耍以及交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最有益的。何况,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是以适度的玩耍和交友来释放一部分情绪并获得人生的体验。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电脑,那就和孩子约定周六、周日有几个小时可以尽情玩;有的孩子喜欢打篮球,那就放孩子出去半天,与自己熟悉的球友驰骋球场;有的孩子喜欢看电视,那就在固定的时间让他看上一段自己喜欢的节目……凡事要有度,这个度就是在孩子要求合理的情况下,家长与孩子交流之后做出一些合理的让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某些愿望,又不至于使监督失控,还会使孩子觉得父母通情达理,拉近双方的距离。说到青春期,不能绕开的一个话题是早恋。我的看法是,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彼此有好感,甚至有一定的来往都是正常的,关键要看学生交往的意图以及老师和家长处理这种事件的技巧。有的孩子学习不行,感觉到升学无望,就可能想找一个玩伴混下去;有的孩子由于家庭不和睦,精神没有寄托就有可能找一个朋友,作为倾诉和获得心理安慰的对象;有的孩子则是由于欣赏彼此的优点而走到一起。这三种情况中,对第一种应该态度鲜明,果断采取较强硬的措施加以限制;对第二种则需要在打开其心结的基础上耐心抚慰,使其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而第三种需要慎重对待,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先定了性,再看孩子们的交往,家长就能适当做出一些让步,给孩子一定的交往空间,以利于初三的学习生活。有人说“改变别人难上难,调整自己很容易”,这话很适合家长。处在升学和青春期夹缝中的孩子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成熟、稳重的一面较多,因为他们渐渐学会了在外人面前克制、忍让;而在最亲近的家长面前,他们显露的才是“真我”的孩子本相,因为他们需要放松、关爱。对此,家长应该感到庆幸:你的孩子还是很依赖你的,有喜怒哀乐还是愿意与你分享的,有解不开的疑虑还是想通过你的帮助得到解决的。所以,初三孩子的家长应从调整自己入手,调整情绪、调整定位、调整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在孩子最需要家长帮扶的人生第一个拐弯处,与孩子一起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