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检查出孩子患有脑瘫应该怎么办呢
到医院做一个系统检查,查明孩子脑瘫的程度,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体能的康复训练,脑瘫儿童越早介入治疗对孩子的康复越好。家长别灰心,既然遇到了也就勇敢面对,做父母的不容易,但为了孩子不要轻言放弃,相亲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贰』 脑瘫孩子父母该如何面对
孩子轻度脑瘫,可以试一试让孩子在家的时候多做一些感统锻炼的活动或者游戏。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统训练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感统训练,更加有利于被儿童接受。70、俯卧大龙球抓东西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难度设置:A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帮助给予:1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69、压马路(3-6)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68、抱球翻滚(5-6)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难度设置:A滚3-4下;B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67、摇摇船(5-6)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难度设置:——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66、软骨功(5-6)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难度设置:A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65、拍气球(4-6)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难度设置:A双手轮流拍打;B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64、跳跃(3-5)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难度设置:A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单脚跳;D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63、鞋子走路(4-6)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62、滑雪(4-6)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画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难度设置:A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双脚踩纸前进;C赤脚踩纸前进;D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61、运小球(4-5)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60、打保龄球(3-5)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难度设置:A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C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59、跳数字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58、袋鼠跳;(5-6)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57、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56、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置:A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55、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难度设置:A先熟练双脚跳;B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1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54、跳脚印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帮助给予: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53、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画动作能力。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52、照镜子游戏;(4-5)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51、单脚向前跳5步;(4-5)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帮助给予:1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50、用脚尖向前行3米;(4-5)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难度设置:A只走2-3步路的距离;B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帮助给予:1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49、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48、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置:1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3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47、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难度设置: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46、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难度设置:A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帮助给予:1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45、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置:A只拍1次;B拍2-3次;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44、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难度设置:A只走一半的距离;B走完全程;C单手持物走;D双手持物走。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43、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难度设置:A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帮助给予:1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42、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难度设置:A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改用乒乓球尝试;D按照预设距离训练。帮助给予:1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41、做5次前滚翻;(4-5)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帮助给予:1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40、转椅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39、能来回滚动身体;(4-5)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A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帮助给予:1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38、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难度设置:A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帮助给予:1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37、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难度设置:A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帮助给予:1身体协助;2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36、单脚原地跳;(3-4)35、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帮助给予:1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34、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33、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32、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31、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30、双脚原地跳;(3-4)29、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28、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帮助给予:1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27、一步1级上、下楼梯;(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难度设置:A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帮助给予:A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撤消所有协助。26、互动式投篮:(3-4)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25、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中;(2-3)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24、扔球3米远;(3-4)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帮助给予:1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23、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地方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难度设置:A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助他/她练习弹跳;2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给予鼓励和奖励来促进孩子练习的兴趣。22、坐上大龙球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21、会走S型的线段;(2-3)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帮助给予:1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20、坐在童车上被推,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19、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18、单手扶栏上、下楼梯,两步一级;(2-3)17、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难度设置:A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帮助给予:A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身体指导;C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16、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15、拉物走2-3米;(2-3)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难度设置:A绕大圆桌子;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帮助的给予: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4、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难度设置:A绕大圆桌子;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13、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
『叁』 脑瘫宝宝怎么办
家长应该怎样及时处理孩子的情况呢?
1. 首先家长应该对脑瘫有一个基本上的认识,这样就能够做好基本的判断,在孩子出生后及时的监视,防止孩子脑瘫问题的继续恶化,这样就能够达到前期预防的效果;
2. 另外清楚婴幼儿成长发育情况,孩子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常常有一句俗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就是说在孩子出身3个月的时候会出现自主翻身情况,6个月的时候能够独立保持坐位,8个月就能够爬,还有孩子9个月左右就能够扶着东西独自站立。所以这些也是判断孩子是否脑瘫的一个办法;
3. 孩子行走姿势上,一般情况下正常孩子走路脚后跟都会着地,而且孩子肌肉正常,不管是下蹲或者会洗澡穿衣都能够正常弯曲躯体,但是对于脑瘫孩子来说。正常的身体弯曲是完成不了的,痉挛性脑瘫的患者一般肢体表现非常僵硬,所以导致的这一类患者往往都是可以从肢体上看出来;
4. 及时的对照脑瘫儿的症状对孩子的身体进行一个自检,基本上自己确定之后然后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最终确定孩子身体情况,并且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治疗;
5. 在治疗上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办法,因为这样才能够达到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根据孩子自身身体所表现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治疗方式,一般康复加手术加康复的方式能够对脑瘫治疗起到很好的效果。一定不要轻易的相信那些宣传能够彻底治疗孩子脑瘫的方法或者药物,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身体耽误;
通过上边的这些介绍让大家更好的认识脑瘫,并且及时的对孩子的脑瘫儿的症状进行治疗,也是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做一个保障。
『肆』 脑瘫怎么办
如果发现有脑瘫,应及早的到医院进行就诊,做康复治疗,婴儿运动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疗效。要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可采取综合治疗手段,除针对运动障碍外,应同时控制其癫痫发作,以阻止脑损伤的加重。对同时存在的语言障碍、关节脱位、听力障碍等也需同时治疗。建议医师指导和家庭训练相结合,以保证患儿得到持之以恒的正确治疗。但是,脑瘫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将其治愈,家长应有思想准备。
『伍』 脑瘫儿不想扶养怎么办
脑瘫儿不想抚养一般是不合法的,不不可以放弃抚养义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脑瘫儿属于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情形,其父母对其具有法定抚养义务,父母双方都应当一方履行抚养义务,如果不抚养的,其子女有权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陆』 脑瘫怎么办
你好,脑性瘫痪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因此应积极治疗,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疗法有药物疗法,如营养神经药、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等。包括大动作、小动作、精细动作、平衡动作、协调动作等综合训练。父母应积极配合医生,协助孩子进行翻身、爬动、持物等活动。防止感冒,防止儿童摔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柒』 母亲用134个视频记录脑瘫儿子成长,这位母亲有什么优秀的教育方法
有人曾问,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有人回答说:“母亲”,在我看来,这确实应当是最正确也是最能够让人信服的答案,从怀胎十月,到我们成长、结婚、生子,母亲对后辈的关爱是生生不息的,这种爱不与其他,它不索求回报,它的里面不包含任意的利益关系。也许有人会反驳,不可否认,确实也有着一些不好的父母,但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与伟大的,这一点不可否认,父母或许是每个人一生中对我们付出最多,回报最少的人吧。
父母是孩子的臂膀,孩子是父母的未来,但如果这种“未来”与理想中的有差异,那作为父母就不应当放弃或者气馁,而是应当乐观、理性的看待,并尽量多给他们一些陪伴与爱。
『捌』 宝宝脑瘫,父母在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脑瘫症状主要有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伴有近视或斜视。然后还有姿势障碍,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语言障碍,脑瘫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运动障碍,脑瘫的症状表现在的运动能力上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玖』 家有脑瘫患儿父母应该怎样念佛遣除
家有脑瘫患儿的父母应该多赚钱给孩子的将来一个保障,闲暇时跟孩子多交流,多陪孩子,让他开心些,给他正常孩子一样的精神需求,然后夫妻之间多鼓励多包容多交流体贴,再你就可以念佛排遣自己心里的苦闷了。
『拾』 如何处理和安排脑瘫儿今后的生活
当然是上学啊,因为接受教育是他的唯一出路,如果没有接受教育,你孩子今后生活会非常困难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你最好再生一个,因为对你们的未来生活来说比较保险一点。但即使是再生一个,他也必须接受教育,没有教育也就不可能独立生活,接受教育最起码还有一点希望。
给各位家长一个建议(主要针对智力正常和高肌张力、比较严重的脑瘫孩子):
0-6或者8岁应该以康复治疗、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理生活能力为主。
6或8岁-18岁应该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为主(例如独自乘坐公交车、购物、银行取款等),这些都是独立生活最基本的要求。
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如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脑瘫孩子,如果他不想提前学习专业类的课程,只是想上完普通高中后参加高考,作为家长的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孩子的语文非常差,但是数学非常优秀,有些孩子的数学不行,但是语文很好,这能一样吗?。
但对于特别严重的脑瘫孩子,例如肢体、智力‘、语言能力都完全没有的孩子,我没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尽量让他们过得好点,有尊严一点。另外这些孩子的家长可以选择再生一个孩子将来照顾他们或者留给孩子一点价值较高的东西,比如房子,然后把孩子交给福利机构等照顾。对于一些完全没有可能独立的脑瘫孩子,我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这些。其实我也是个脑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