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子女在国外,老人如何养老
请保姆照顾。如果自己单独居住请保姆照顾,在自己脑子还是清醒的情况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旦自己糊涂了,脑子不好使了,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5多的痴呆率,这个是请保姆也是不放心的,因为保姆不是亲人,亲人照料都觉得厌烦的时候,何况只是领工资没有感情的保姆,而且如果是重度失能的老人,仅是保姆的照料还是不够,因为对医护的需求更高,有些高龄老人因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各种药物不离手。
最后,是进养老院。现在的养老院越来越先进,各种层次的需求都能满足,这取决于您所在的城市,周边要是有医养结合的比较好的养老院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这里有费用的考虑,一般做得比较好的养老院费用比较高,一般的家庭很难承受,尤其是医疗和护理的支出比重比较高。
总之,首先看您的身体条件,失能不能自理到什么程度,一般的老人只要是半自理的状态,很多老年人都选择了自己生活,真到严重的失能(卧床不起)的时候才会想到请保姆,或者送医院或养老院。其次,还看您和子女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承受能力大,经济宽裕的老人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最后,还得看跟子女的感情,子女的良心和耐心,有良心的,耐心比较好的子女怎样都可以,也不会、也不忍把不能自理的老人丢在老家不管。
老年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要想晚年幸福,终生都需要积累,情感上的准备,譬如子女的教养方式,不能忽视子女的需求,跟子女处好关系,这样的子女晚年回馈的几率更大。经济上的准备,多储备些养老金,多做投资,确保晚年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收入。还有身体上的准备,多锻炼尽量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延长能够自理的时间。
『贰』 很多人对美国养老有所期待的,可是真实的美国养老现状如何
许多移民投资美国是多少应该是美国养老服务有所期待的,真实美国养老服务现况怎样?实际上和国内很像,也是有敬老院及居家养老服务2个选择项,但标准是真心不错。
实际上移民投资美国后养老服务状况感觉和中国类似,但是由于其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很成熟,老人们会获得更好的照料,此外因为人什么价格多福利好,普通人家也能承受起豪华版的老年公寓或者请24h上门服务护理员,我想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依吧。
『叁』 欧洲的老人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的
1、法国:完全型社会养老
法国成为老年型国家已有136年的历史。相对其他西欧国家法国老年人口比重高,总供养系数大,人口预期寿命长,法定领取退体金年龄低。
法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退休人员增加,公共退休金支出加大。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用于老年人的支出;
2、鼓励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3、鼓励生育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4、吸收外籍年轻工人入境,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
5、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在养老设施上,法国人忌称养老院,而称公共机构.这种为老年提供居住方便的福利设施,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和中、长期医疗医院.
对低收入的老年人国家还给予福利费用予以补贴.收容所设在社区,使老年人不脱离社会.
2、瑞典:福利型养老
瑞典是“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的国家,又称“北欧福利模式”的创始者。该模式有六原则:
1、普遍性的福利原则;
2、有一个强大的公共执行部门;
3、以国家税收作福利基金的来源;
4、公民和居民享受福利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5、待遇人人平等;
6、有较高的社会津贴水平。
养老保障是瑞典福利政策的重点之一.瑞典老年福利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使老年人有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良好的住房条件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并有机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3、爱尔兰:各种津贴领不停,养老福利超健全
爱尔兰的养老排名位列全球前列,这也跟爱尔兰不断提升的养老福利有莫大的关系。在爱尔兰退休后,老人就有资格领取各种各样的养老金。
不仅如此,还有各种交通补贴、水电费生活费减免、租金补助和独居津贴等等超多福利,加上全年舒适的宜人气候、全国高达90%绿色覆盖率、有保障的食物安全和热情友好的当地人,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老天堂”。
(3)国外老年人现状扩展阅读
欧洲老年人不乏退休后再就业的。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出站口,71岁的出租车司机米勒略显费力地把旅客手中的行李箱放到后备箱内。“我是退休后才做这一行的,五六年前开始开出租车。”米勒曾是一名公司出纳,退休后原本想过段清闲日子。
无奈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儿去世得早,公立养老院迟迟排不上队,私立养老院又去不起,只得重新上岗。“工作了大半辈子,还是没有闲钱能满足周游世界的梦想。因为年纪大,退休后再上岗遇到了各种'闭门羹',开出租车是我最后的机会。”
在德国,像米勒这类高龄从业人员并不鲜见。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15年8月公布的退休老人生活现状报告,需要领取救济金度日的退休老人是10年前的两倍。
总体来说,欧洲的老人退休后,去公立医院就诊基本免费,重大疾病也不需要子女掏钱。养老方面,每个人都会有养老金,哪怕从来没有工作过,到了退休年龄。
也会拿到一定的生活补助金,虽然可能金额不会很高,但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需要。所以欧洲的年轻人无需为退休后的父母担负太多的养老负担。
『肆』 美国老人的晚年是怎么过的
在美国的“混合型”社会保障体系下,华人也各有各的养老方式。住在洛杉矶的90岁康老太太告诉美国《侨报》记者,她享有政府的低收入补贴闭春薯,还有儿女们孝敬零花钱,加上自己的积蓄,日子过得很滋润。而“以房养老”的李小姐则认为,在美国,养老还是要靠自己。90岁老太:“低保隐富”
近日网上刊出在中国没有100万元人民币就无法养老的文章,不少人会问,那么美国老人的晚年又是怎么过的呢,是否也需要很多的钱才能老有所养呢?带着这个问题,美国《侨报》记者采访了居住在洛杉矶90岁高龄的康老太太。
据老人介绍,28年前她62岁,儿子办理亲属移民把她从香港弄到美国,之后儿子便为她申请老人的各项福利,其中包括低收入住房和医疗保险(红蓝卡)。
康老太太很快就拿到了政府提供的两房一厅低收入老人公寓,房租1200美元/月,但考虑到老人“零收入”,而且儿子也是“低收入”,政府便同意为老人补贴400美元房租,剩余800美元由儿子支付。
患有关节炎的康老太太行动不便,政府又为她每月支付800美元请了一位女性社工,每周3天到老人家里为她买菜、做饭、洗衣;政府还为老人提供一个轮椅,让社工推她出门散步。
此外,政府还为康老太太提供了每月价值200多美元的轿者食品券,解决她的吃饭问题。
老人向美国《侨报》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她在香港有房产,也有一些积蓄,来美国后,3个儿女都给她零花钱,她的小日子过得美着呢,不仅牙齿、眼睛都包括在健保之内,她在80岁之前每年还都在儿女的陪伴下出去旅游一趟。
康老太太要求记者用化名写她的故事,因为担心政府知道会影响她的老人福利。她低声说道:“儿女给的零花钱加在一起也有1000多美元,但都是直接交到我手上,不能存到银行,否则被政府查出我有钱,所有的福利就可能被取消了。”
一位保险业者透露,美国有很多“账单上穷、口袋里富”的“低收入”家庭,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多享受一些美国的福利。有些人本来有房子,但为了变成“低收入”,退休前就把房子买了,政府来查就说买房子的钱“赌”光了,结果就成了“低收入”,不仅拿到免费的“白卡”,退休后也住进了低收入老人公寓。
失意商人“以房养老”
在美国,许多人有养老靠政府的想法,因为政府为那些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老人提供了很优厚的福利。可曾经赚过大钱的李小姐与众人的观念不同,她的经历让她认识到,养老还是靠自己最稳妥。
家住洛杉矶华人最集中城市的李小姐,40年前从台湾来美做生意,后来干脆留在了美国。李小姐是做珠宝生意的,这也是其家族生意。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李小姐在美国批发珠宝,约半个月时间就有两万余美元的收入,而当时的两万美元,可在洛杉矶近郊景色优美的半山上买一幢独立屋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小姐成了家,与先生一起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到了80年代中期,夫妇两人已赚了几百万,在南加地区买下了许多房产,并与人合伙开了保龄球馆及日式餐厅等。
可90年代初,美国遭遇了经济危机,由于投资商业地产不慎,夫妇俩的钱财几乎全部赔光,两人也离了婚。
此后数十年,李小姐靠当年剩下的惟一一幢房产维持生活。她将这幢3室加一个地下室的连体住宅楼出租给5个房客居住,租金所得除了每月支付银行800美元的房产贷款与150美元的社区服务费,以及每年2700余美元的地产税外,她还剩下一些可供生活的现金。
看病基本不用花钱,李小姐是美国公民,既有联邦政府提供的医保又有加州政府提供的医保,但前提条件是,在百年之后,她现有的房产要归政府所有。李小姐没有孩子,不在乎身后的房产,她对目前的生活现状感到满足。
依李小姐目前的收入水平,她可以申请联邦政府的生活补助金。政府官员在审查申请人的资产状况时,不计算房地产,仅查申请人的银行存款,李小姐的个人账户存款不足2000美元。可李小姐在领取了两年零两个月的联邦生活补助金后,突然接到了通知,联邦政府要求她立即停止享受联邦生活补助金,并要求她退还以前所领取的联邦生活补助金。
李小姐后来发现,联邦政府查到了她与其他3家连体住宅楼户主的一个联合账户,这个户头的存款金额超过了3000美元。李小姐说,出了这样的事她只能认倒霉,所幸联邦政府要求李小姐分期还款的期限为30年,这便大大降低了每月还款给她带森纤来的压力。
“幸亏我有这幢房产,不然日子会过得很辛苦。”有了这样的经历,李小姐相信,在美国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伍』 国外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现状
美国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是在40%左右。
根据最新美国互联网的数据来看,美国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是在40%左右,也就是说平均5个老人里面,就有两个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美国的科技十分发达,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是比较广的。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