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健品骗了多少父母:“只要活过100岁,就能得到我们一百万的奖励"
上海一位81岁的老人,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他的女儿柴女士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买的一屋子的保健品,花花绿绿的保健品堆成了一座小山。
这间卧室,父亲从不让子女进入。父亲每月的退休金,还有多年存下来的十几万,全都被忽悠买了这些“包治百病”的“仙丹”。
在这些“仙丹”中,柴女士还发现了一张保健品商家的“承诺书”:购买足够金额保健品的老人,只要活过100岁,就能得到商家一百万的奖励!
呵呵,怎么听着那么别扭?似乎看到商家在背后偷笑:多买点啊,多吃点啊,能活过一百岁算我输!
家住南京江北的张大妈,18年时间,花费了几十万购买各种保健品,在终于不再相信“保健品神话”时,想退款却是已经“没那么容易”。
张大妈一肚子苦水:“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跟我和老头说,吃了他们的保健品,能活120岁。我们吃了十七八年,不起作用,(老头)最后把命吃没了。”
在张大妈的老伴生病前,都是由他去买这些保健品,十几年花费了几十万。他们就希望这些昂贵的保健品真能让他们健康长寿。可是最终,张大妈的老伴在75岁时就因病去世。
在老伴生病后的两年时间里,都是由张大妈去“采购”,不到两年时间,又花了约20万。但是,张大妈只拿到了五六万元保健品,还有十几万根本没拿,只收到一些单子,“但大多数连单子都不给,就是记账”。
更吃惊的是,有一天,张大妈来到“中生联合店面”时,对方已经搬走。据说是搬到离张大妈住处几十公里远的南京市区去了。
没有任何通知。
接下来的七个月奔波,张大妈都没有要来个说法。
年轻一辈为生活奔波,在家时间少,甚至都不和老人一个城市,“空巢”老人常常情绪低落、孤独、沮丧。
生越来越富足,健康长寿是老人最迫切的心理。
保健品推销员正是看准了老人的这些特点,“攻心”为上。
他们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孝顺”的“儿子”“女儿”。
最懂得怎么讨老人开心。“亲情营销”,屡试不爽。
叫叔叔阿姨都显得生疏,张口闭口“干爸”“干妈”。
出门搀扶挽手,进门就帮忙做家务。每次来了,带水果、带特产,唠个嗑还顺手帮你把灯泡换了。
那亲热劲头,亲生的都不一定比得上。
邻居看到了,还以为亲儿子亲女儿回来了。事实上,亲儿子亲女儿还在为工作为生活忙得焦头烂额。
你要是生病了,更是来了一屋子干儿子、干女儿。一个个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差点让你感动得稀里哗啦。
时不时还带着“干爸”“干妈”去旅游,还是免费的。
一路上,“干儿子”给你递饮料,“干女儿”给你捶肩揉腰。一车子的“爸爸”“妈妈”,随着车子颠簸,在“干儿子”“干女儿”的“糖衣炮弹”进攻下,已经有点晕乎乎了。
干爸、干妈今天玩得开心吧?吃得舒心吧?心情好吧?来,今晚咱们来听听专家讲座。
认识一下我们包治百病,让你们至少活到120岁的神奇保健品。
我们的保健品,提炼了天山雪莲、西藏冬虫夏草、菲律宾燕窝的精华,外加88种名贵中药精制而成,富含维生素ABCDEFG,补充人体微量元素钙铁锌铜钼镁钠。
能治老年人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头昏眼花,还能通血管、清肠道、排毒素、治打嗝,也能降血压、治腰痛、止头疼 、去肝火,顺便还能治脚气。
我们承诺起点100岁,120岁轻轻松松。
我们还有保健枕、保健床垫,放射出的磁场是我们从太空收集的,让你们多活几十年那就是小意思。
什么?大妈,你问还有什么功效?请问你还有什么病?
对了,大爷每个月有多少退休金?有多少存款?
没有多少存款?那就向孩子要,不给买就是不孝!
都来登记买多少哈!多买多送!三个月一个疗程!下次我回访再送过去!等家里大哥大姐不在家再过去哈,怕他们误会!
一圈“忽悠”下来,大爷大妈已经没了抵抗力,纷纷掏钱购买。
羊毛出在羊身上,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最后还是要从老人身上翻倍数拿回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保健品利润一般可达100%到200%,甚至更高。
相关媒体曾曝光过,某些保健产品每盒售价是几千元,而实际进价仅几百元。
广告投入,往往是保健品成本的大块头,虚假广告、利用专家名义做宣传,只为高价营销推波助燃。
药物都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所有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药物作用。
夸大宣传、故意混淆保健品和药物的概念,以致一些老人延误病情、追悔莫及的事迹屡见不鲜。
不要给推销员打亲情牌的机会。
儿女要有意识地给老人打些预防针,多讲讲真实的被骗案例。
多了解父母的孤独,多陪老人,让老人的精神世界充实。
带父母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了解社会,丰富晚年生活。
推荐父母看一些可靠的养生电视节目,或者关注一些靠谱的微信公众号。
定期带他们去正规的体检机构做健康体检。
让老人意识到,多锻炼、心态好、健康饮食,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Ⅱ 1500余名老人被骗近20亿元,子女该如何加强老人的防骗意识
假借养老之名,设立健康产业公司,制定了一套系统的“众筹引资政策”。第一步,定点吸引:组织业务员在老年群体集中聚集的菜场、公园等地发放传单,内容为“花费几十元即可享南京一日游并赠送鸡蛋”,引诱老年人参加活动;第二步,基地参观:在缴纳20-30元费用后,业务员组织老年人到南京汤山、空港、温泉等地参观“基地”,获取信任;
第三步,授课洗脑:老年人在观光旅游中放松了警惕,所谓的“导师”“投资分析师”开始利用预先培训的“话术”宣传投资养老项目,普及候鸟式养老理念,推销1.25万至30万不等的养老床位,宣称如果使用床位则扣除相应费用,如果未使用床位则按期支付租金收益,鼓励追加投资后租金收益加倍,承诺到期归还床位本金;第四步,签约付款,圈钱收网。
公司邀请客户参加酒会,在酒会上发放宣传册,介绍产品内容及投资收益,很多老年人念及身后事得以安排妥当,且地宫穴位项目还有高收益回报,纷纷在酒会上签下“客户意向书”并现场刷卡付款。酒会高端的场所、精美的宣传册、热情的服务、“专业”的投资讲解让老年人“眼见为实”,对投资公司的“雄厚实力”、理财产品的“稳赚不赔”深信不疑。
Ⅲ 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哪些案例值得关注
养老诈骗这种套路在我们的社会当中随处可见,就比如说最早期的诈骗方式,他们以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这个说法骗取老人们高额的养老金,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他们只是用一些最普通的药品制造而成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功效极为的少,就是一些维生素。虽然每一个年轻人都知道这种所谓的保健品就是智商税,但还是有很多的老年人会上当受骗,因为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之下,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一个想法,就会选择去购买这类药品来提升自己的寿命。当然了,还有更多的养老诈骗套路,最高法也发布了6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那么其中有哪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呢?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这个话题。
Ⅳ 老伯网恋被90后情侣骗60多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今网恋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网恋被骗也屡屡被爆。而最近老伯网恋被骗60万的案例,可以给到很多人警醒。这个事件的经过是,一位退休多年的美籍华人在上海和妻子生活在一起,因为子女在国外需要用到网络联系,于是这个老伯对于网络沟通运用得非常熟练。于是业余的时间,老伯为了打发无聊的生活,于是下载了一款很小众的交友软件。在该软件上认识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性。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网恋诈骗案,但因为受害者是82岁的老伯而变得特殊,毕竟60万并不少小钱,为何老伯能够毫不犹豫的将这笔钱转给骗子。一方面是相信了网恋,另一方面是相信了低投入和高回报。
Ⅳ 青海发布5起涉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老年人诈骗该如何预防
青海发布5起涉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目前关于老年人的诈骗新闻其实是非常多的,所以想要预防老年人被诈骗,就应该让老年人多关注一些新闻媒体,了解一些目前比较多的诈骗手段,提高老年人的警惕心,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多关心老人,平时可以跟老人讲一些关于目前比较新的诈骗方式。同时老年人也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的去相信一些所谓的宣传和免费的活动,如果有生病的情况要去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不要相信一些所谓的偏方。而作为老年人来说也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到关于钱的问题,一定要多思考,可以和自己的子女沟通一下,听取家里人的意见,避免钻牛角尖。
最后现在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是不断升级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诈骗,所以作为子女一定要多陪伴在自己长辈的身边。
Ⅵ 1500余名老人被骗近20亿元,老人们为何这么容易被骗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1500余名。投资“养老项目”、提供“养老服务”、销售“养老产品”……这些案件中的一些诈骗手法,颇具代表性,值得引起公众警惕。
“公司的人邀请我去酒店参加年会,吃饭时让我帮忙完成业绩,我就刷POS机购买了5万元理财产品。”一位被骗老人说,“后来公司出事,就不能兑付了。”“我连卖房子的钱都被骗了。”一位被骗老人说,“对方不停地找我做工作,送礼品、请吃饭、参观公司,就签了合同。合同上承诺返本付息,结果到现在还有525万元没有兑付。”正好可以治他老伴的病,便打电话咨询。对方自称是北京某医院的教授,说只要吃了这种产品就可以治好病。“一开始购买了一个疗程,没有效果;对方说要吃一年才有效果,就继续买,一共被骗去一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