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你老了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当我老了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
一,在家比较自由
在家可以选择自由的生活,自己想要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自己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
在养老机构需要有固定的就餐时间,饭菜也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所以去机构养老是比较拘谨的,所以我更愿意在家养老

㈡ 什么是养老机构
机构养老: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集中居住场所,满足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文化活动等方面需要的养老模式。

益养老介绍,其他养老术语:
居家养老:以家庭为场所,以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的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专用系统:针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文化活动等方面专项需要的控制或信息应用系统。
养老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将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信息应用系统整合集成,实现各智能化子系统信息共享、养老业务协同和高效智能化管理的综合系统。
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㈢ 什么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概念如下:
㈣ 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究竟哪种方式更适合中国的老人呢理由是什么
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究竟哪一种养老方式更适合中国的老人呢?理由有哪些?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种。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说,人老的时候,有儿女围绕在身边,也有孙子和孙女跟在身边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个观念深深的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并且传承至今,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尽管当初提议养老院生活是为了让父母可以有专门的人照顾,但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认可自己的晚年要远离熟悉的家庭,去养老院生活的。
㈤ 我国主要的三种养老模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1、居家养老:按字面意思,就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2、社区养老: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但社区养老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不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3、机构养老: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举办养老机构,为老年人集中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类型。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适合比较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㈥ 中国有哪三大基本养老模式
如果就“中国有哪三大基本养老模式”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的,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听听给出的具体意见。
中国有哪三大基本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耐者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宏配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蔽亩指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㈦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有什么不一样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间最大的区别是服务地点:居家养老是在家庭,社区养老是在附近的社区,机构养老是在养老院;在服务内容上,三者虽有不同,但互有重叠;在服务机构上,三者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只要能力许可,一家机构可以同时从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三个词。很多机构还将此作为自身业务的定位和标签。但现实中,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我们真的那么清楚吗?例如,养老服务不都是由机构提供的吗?再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上门服务与居家养老又是什么关系?很多地方政府在文件中广泛使用的“居家社区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更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困惑。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专项规划闹羡陆范围。《规划》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明确为: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
简而言之,居家养老主要服务于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是到家服务;社区养老主要服务于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的是定点定时服务;机构养老主要服务于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的是定点全时服务。
三者间最大的区别是服务地点:居家养老是在家庭,社区养老是在附近的社区,机构养老是在养老院。在服务内容上,三者虽有不同,但互有重叠。在服务机构上,三者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只要能力许可,一家机构可以同时从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从侧重机构养老转向侧重社区养老,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个转变的背景,一是机构养老的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床位数从672.7万张增加到821万张。二是国家将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出台了《“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三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我们已经不可能将未来占比约三分之一的老龄群体置于社会之外,单独考虑其生活与生存问题。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是未来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养老保障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在社派段区的养老驿站或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养老服务,是社区养老的主要形式。以往,为规范服务和方便监管,社区养老主要采取正面清单制,即为规定对象提供规定动作。例如,只能为60岁以上老龄群体服务,年轻人不能使用;只能提供规定内的助餐、助洁等服务项目,连拐杖、成人尿不湿等老年用品也不能售卖。这就造成社区养老服务对象少、服务内容弱,可持续性不强。许多社区养老机构都感觉无法建立商业模式,只能依靠政府输血和提供各类补贴勉强维持。
2020年12月,北京市率先推行养老驿站管理负面清单制,明确驿站内的“十个严禁”,包括禁止发生殴打、辱骂老年人等欺老骗老虐老行为,禁止向老年人推销基金、信托、第三方理财、P2P网络借贷,禁止向老年人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驿站只要不违反管理负面清单,都可依法自主开展各类市场化养老服务。
负面清单制的推出,为社区养老机构松了绑,提供了创新的环境和可能性,一些别具特色的实践得以出液顷现和发展。
一是民营诊所做社区养老。医疗机构做驿站绝对是件新鲜事,特别是其在医疗上的专业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社区养老机构。而民营诊所通过为老人提供服务,可以迅速与老人建立起信任感和依赖感,为后续开展收费的医疗服务打下的基础。
二是养老院做社区养老。养老院的服务能力,也是一般社区养老机构不具备的。养老院做社区养老,既可以增加养老院的收入,还可以提升养老院的口碑,增加客源。
三是物业机构做社区养老。物业机构做社区养老的优势,在于其距离上的天然优势和保安、保洁、保修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物业可以通过在社区养老上的拓展,获得更多的收入。
四是社群电商做社区养老。社群电商擅于利用社会化媒体工具充分调动社群成员的活跃度和传播力,能够迅速将单独的老人通过社交网络工具进行社群化。养老社群的活跃,无疑为社群电商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五是食堂做社区养老。民以食为天,在获取营养的同时,餐桌也是我们最自然和最熟悉的交流场所。有的食堂以老年餐为切入点,或是通过覆盖周边区域,或是通过面向全年龄群体,有效增加了收入,也为老人提供了社区养老服务。
六是农场菜园做社区养老。农场菜园做社区养老,一方面是为老人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另一方面是组织老人到农场菜园采摘。毫无疑问,这两种方式都会为农场菜园增加收入。
有意思的是,以上六种实践,常常会被人指责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不过,批评的人可能忘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买单”不正是现代营销的新模式之一吗?老人需要通过简单便捷的途径获得可及的医疗、养老、物业、购物、助餐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坚决避免老人利益受损害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实践在帮助老人上取得的积极效果。
未来,银行可以做社区养老吗?银行70%的存款在老人手中,70%的业务发生在老人身上。银行为什么不可以做呢?超市可以做社区养老吗?除了中午和晚上,超市内购物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啊。外卖平台可以做社区养老吗?就餐高峰外的骑手们好像也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那些表面光鲜、不思进取的社区养老机构来说,面对这样的降维打击、辐射打击和跨界打击,积极调整、破茧化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