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春节包饺子的意义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的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这就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祟)”这一习俗的由来。
㈡ 小年为什么要祭灶吃糖瓜,小年为什么吃水饺
1、小年吃糖瓜的由来
吃糖瓜是为了取个吉利。老人家说,小年这天,会欢送灶王爷上天禀报一年来的工作,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如果哪家人没有祭灶让灶王爷满意,他就会上天说这家人坏话的,让玉皇大帝惩罚,所以慢慢的人们都会选择在这一天祭灶。
古代,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
要把旧像揭下,还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即“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所以,在小年吃糖瓜是小年习俗之一。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帖上。
2、小年吃饺子的由来
小年那天也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传说灶王爷在人间待了一年以后回到天上喜欢打人的小报告,所以那天要祭灶王用灶糖封住他的嘴,并全家在一起吃喜庆团员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其他习俗:
1、打扫家里
其实也就是扫尘,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洗个干干净净的澡。
过年前洗澡也就是为了过年能穿上新衣服,串串亲戚。民间有句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3、放鞭炮,烧黄纸送灶神。
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祀完毕,然后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