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判断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与情感

判断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与情感

发布时间:2023-05-18 18:19:45

Ⅰ 如何认识老年人的情绪反应

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地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 得而不乐,失而不哀 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2、较为内敛,含蓄不外露

老年人情绪具有内倾性,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含蓄,情绪体验不易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方面往往有一个由到移动的倾向。因此在情绪表达方式上较为含蓄,这与老年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有关。老年人遇事,往往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序上缓冲了老年人活动的倾向性和表达方式,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情绪表达日趋含蓄。

3、较为复杂

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地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 得而不乐,失而不哀 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4、较为多变

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难以平静下来,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程度并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或不平,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程度的情绪的变化,时而天真单纯,忽而激动万分等情绪多变的特征。

5、容易爆发,难以平复

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虽然由于经验的影响,提高了对于熟悉事物的适应能力,但是老年人碰到激动的事件,仍然能像年轻人一样爆发出强烈的情绪,而且一旦被激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甚至有时容易反复。

Ⅱ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主要心理需求
1、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1]
2、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3、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4、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6、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7、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8、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9.学习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老人更应通过丰富的学习老年业余生活,发挥自身余热。
老年人的 心理适应
1、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2、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3、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4、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辛福生活的要素
5、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6、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2]

Ⅲ 老年人的情绪的需求特点

老年人的情绪与情感特征

海淀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8月26日

老年人由于各自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和行为需求存在差异,因而他们所处的情绪状态也会不一样。人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社交交往圈子的缩小、空闲时间的增多,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体验,具体来说老年人的情绪有以下的特点:

衰老感和怀旧感同现

衰老感指的是个体面临正常心理衰老现象或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而产生的的“老了,不中用了”的心理体验。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会产生短期的记忆力下降、变得固执、怪癖,严重的还会自我封闭甚至引发频死感。

怀旧感指的是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念和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如果老年人过分怀旧,就很容易出现极度思念之中,难免会心绪忧伤、悲观失望,这种会影响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

空虚感和孤独感共生

空虚感指的是个体在空闲状态对时间高估计,不知如何打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老年人退休后,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觉得很无聊,容易引起老年人失眠、不宁,甚至对人生悲观失望。

孤独感指的是个体由于社交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

焦虑感和抑郁感相伴

焦虑感指的是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有些老年人会因为不适应新角色或者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可以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会带给老年人消极的作用。

抑郁感指的是个体因目标追求受挫而悲观失望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有些老年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体某些不适应迟迟不能排除而担忧疑惑,为得不到子女和周围人的理解和体谅而郁闷伤感,这种情绪很容易会使得老年人对周围一切不关注,缺乏兴趣,或者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烦恼和不快,但是这些现象不再受新的刺激会自行消失的。

自尊感和自卑感共存

自尊感指的是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的一种情绪。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你,自尊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可以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作用,当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时,老年人往往会以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指的是个头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自尊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退休后跟不上社会、年轻人的节奏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感觉,使老年人自我封闭、自我孤立、自我退缩和减少社会交往。

那么老年人不良情绪情感的表现是有忧郁、焦虑、怀疑、固执和情绪不稳定的,这些都是因为以上几点情绪而所引起的,我们作为爸妈的孩子、爷爷奶奶的孙子女,就需要多加留意老年人的状态,一旦发现家里的老人有这样的状况出现的时候,就需要多陪陪他们。

Ⅳ 老年人心理特点有哪些

一、认识能力低下。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二、孤独和依赖。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
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三、易怒和恐惧。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四、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五、睡眠障碍。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Ⅳ 老年人心理特征是什么

人到老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和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改变,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有:

(1)失落与孤独感部分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虽然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总感觉有种失落感,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孤独感就更为明显,生活感到空虚,情绪不稳定。

(2)衰老与无用感老年人随年龄、生活的变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现无用、消沉、悲观感,生活抑郁、寡言少语,整日闷闷不乐。

(3)恐惧与求助感老年人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并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自己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而被讨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4)疑心重有些老年人总感到自己经验丰富,年轻人不如自己,常常以一些老观念及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标准来衡量事物,表现为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东猜西想,疑虑重重。

(5)自尊心较强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辉煌成就,生活道路非常顺利,在离退休后仍希望社会、周围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自尊心较强,不爱听逆耳之言。

(6)个性古怪有些老年人的性格与年轻时明显不同,如出现性子急,耐心差,爱发牢骚,絮絮叨叨。有的老年人则变得格外吝啬,喜欢攒钱,总是感到有人要偷自己的钱。有的人对自己身体特别关注,甚至某些细微的变化,过分地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害怕死亡到来,整日陷入惶惶不安之中。

许多年轻人对老年人上述心理特点不了解,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不愉快,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Ⅵ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并且,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石家庄长江心理精神医院专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1.孤独
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惧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折腾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倔强
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心理专家提醒,针对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属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其调整,千万不可采取强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问题突出,难以调整的话,不妨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

Ⅶ 老年心理特征有哪些

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也因此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健康的老年人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有益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心理的发展

老年人应该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极大的益处。老年人应该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亲属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职能和生活环境的转变,也使人的心境面临着新的适应。老年人离开数十年辛勤劳动的环境,往往产生诸多感慨,“退休综合征”表现突出。常因工作解除、生活清闲而感到空虚,因余力无处发挥而感惆怅,离开了工作集体,而形成一种疏远感。家庭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或子女的独立门户,或丧偶而成鳏夫寡妇,或老年丧子等产生的孤独感;老年人还因生活能力下降、社交圈缩小、失去同伴而产生沮丧感。新的生活,新的适应就摆在了老年人面前。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首先是有了明显的衰老感,衰老感是主观上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即意识到自己老了。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觉能力的降低。如步履维艰、牙齿脱落、易疲劳而恢复缓慢、气力衰弱、性欲减退、食量减少、工作效率低等。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子女分居、亲人死亡等。再次,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在生活上处处当老人对待,口口声声“老师傅”、“老前辈”,极易产生迟暮之感。衰老感一经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精神已经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愿和积极性。由此可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暗示出新的疾病。“畏老老转迫,忧病弥缚。”老人走上了下坡路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力回天。

长年积累使老年人的习惯心理、个性独具特点。由于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使老年人的习惯心理十分巩固,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也使个性心理特征更加明显。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具有突出的个性化,比中年人更具特点。更加定型。他们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习惯和爱好,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更无法轻易改变。

有一些老年人,由于习惯心理、定型个性而对一切变化和新事物总是惴惴不安、极力反对,哪怕别人是一份好意也绝不领情,还盲目加以排斥,甚至连早餐由吃馒头改吃包子也要反对;由于不自觉地坚持自我中心、自我防卫态度,所以对什么都感到怀疑,固执地想保护自己而采取利己的态度和方法,办什么事都优先考虑自己;有的甚至由于怀疑而发展到妄想,总以为别人要谋害自己的生命、钱财,以致心神不安,也有的因此变得抑郁或悲伤,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性病态心理。

Ⅷ 老年人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①体质上有逐渐衰退的趋势。
②抵抗力有下降的趋势。
③疾病有增多的趋势。
④身体有发胖的趋势。
⑤智力和记忆力有逐渐减退的趋势。
⑥精神衰老。
⑦性功能下降。
⑧更年期功能紊乱等。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①思想上不适应。由于环境的改变,在工作上由参加者变成旁观者,在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无寄托,从而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②生活上不适应。工作由紧张转向松迅侍冲散状态,由有时间、任务要求的集体生活转向自由松懈生活等。亩歼
③情绪上不适应。离退休后或多或少对情绪有一定的影谈运响。

Ⅸ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并且,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石家庄长江心理精神医院专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1.孤独
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惧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折腾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倔强
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心理专家提醒,针对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属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其调整,千万不可采取强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问题突出,难以调整的话,不妨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

Ⅹ 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特点

1.认知能力快速下滑
由于老人生理功能在衰退,脑功能的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合成,降低新陈代谢,所以会导致感觉能力下降,意识差,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沉闷的感觉,听觉,视觉,嗅觉,感觉和其他皮肤功能减退,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灵敏度下降;再有就是不灵活的动作,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迟钝,笨拙。
2.孤独感和依赖
孤独的老人们不能自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缺少或不能的想法和感受一个有意义的交流。孤独最容易出现忧郁,长期抑郁会焦虑,坐立不安。依赖是指缺乏信心做的事情,老人,被动服从,感情脆弱,犹豫,畏缩不前等,一切都依赖于别人做的动作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心理依赖,就会导致情绪波动,感觉退化。
3.烦躁不安和恐惧
老人情绪不稳定,悲伤,易怒,不仅对当前的事烦躁,容易导致过去的感情压抑的愤怒。发火之后,又常常觉得,果你按他自己以前的性格,这一点小事不值得生气,从而造成心理上的自责。恐惧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也有受惊的感觉时,严重时恐惧,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脏心悸,呼吸急促,尿频,食欲不振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表现,症状是情绪低落,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中老年人大脑中的生物胺新陈代谢有关系。长期的心理焦虑症的存在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时间长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促使疾病。
5.睡眠障碍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从而容易导致降低睡眠,浅睡眠,梦,醒等睡眠障碍。

阅读全文

与判断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与情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养老保险补缴哪个档合算 浏览:66
养老保险59还能交吗 浏览:50
什么事儿都父母优先 浏览:165
80老年人饭怎么做 浏览:702
小学班级九九重阳节活动方案 浏览:131
养老保险查询山东 浏览:3
父母的父可以组成什么字 浏览:505
长寿区菩提村委会电话多少 浏览:952
老年人补钙的最好办法 浏览:544
泰诺制药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浏览:9
城镇居民每月能领多少钱养老金 浏览:895
2015重庆教师退休工资如何调整 浏览:521
人生养老保险去哪交怎么交 浏览:380
2015重阳节适合搬家吗 浏览:602
长寿村天罡 浏览:263
眉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比列 浏览:832
重阳节溯源大猜 浏览:927
湖南航天医院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655
如何让生病的老人好的快 浏览:936
2016浙江退休养老金调整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