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多回家看看老人家

多回家看看老人家

发布时间:2020-11-27 15:26:56

㈠ 有没有类似《常回家看看》这些适合老人家听的歌曲推荐

  1.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2.回家 望采纳

㈡ 歌曲《常回家看看》中,“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什么

团团圆圆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㈢ 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有什么意义

官方意义:1、以后请假看父母能更加理直气壮,提供了法律依据;2、关爱老年人上升到法律层面,更有保障;3、是社会进步,关爱老年人的法律上的体现;4、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5、中国梦惠及老人啦,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多的是儿女的精神关怀。
屌丝回复:现实中不孝子基本都是以看父母为名,会情人比较多。流于形式文字的法条,没有什么具体实施办法和惩罚措施,终究会被剔除。

㈣ 以常回家看看老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老人的期盼

“人老怕孤,树老怕枯”。当步入人生的秋季时,很多无奈,孤寂便会悄悄爬上老年人的心头,此时精神上的慰藉则成了他们最大的期盼。

何谓精神慰藉?就是说让老年人在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乐趣,心理上有安慰,行动上有关照。老人们含辛菇苦窝养大一巢“小鸟”,孩子们翅膀硬了都飞走了,或者忙于自己的事业,根本就没时间来陪陪你,问候你,所以老人就象守着空巢的老鸟,寂寞那是自然的事了。

于是老人们开始寻求自身的快乐,上老年大学,去老年活动中心,找几个老伙计聊聊天……他们以各种方法来打发孤独的时光。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是否想过用我们的方法来慰藉我们的老父老母呢?有这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按照歌词内容进行一定的扩展,何不再加几个常回家“干干”、回家“乐乐”、回家“劝劝”、回家“玩玩”?你回家了,老父老母自然欣喜若狂,忙着买菜做饭,如果此刻的你能解下他们的围裙系在自己身上,亲自给他们做上一顿饭菜,我想即使水平再烂,也会别有一番滋味的。回家多“干干”,给他们洗洗衣服被褥,刷刷碗筷碟子,擦擦地板桌子,分担一点老人的家务,那老人心里是多么的安慰。回家多“乐乐”,带上爱人孩子,让孩子奶声奶气的叫唤声溶化老人的孤寂,让一家人乐融融的气氛陶醉老人多日的烦闷。回家多“劝劝”,特别是老人在患病,丧偶或者其他悲伤忧虑时期,更要常回家与老人谈心,劝慰,切不可让老人一个人承受痛苦。回家多“玩玩”,陪老人下下棋,打打牌,或者干脆在节假日与你的老父老母出去游玩。把他们当作老小孩,想方设法逗他们开心,这是治疗老年人孤寂的最好解药。

可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年轻人要么忙于自己的事业,要么婚后沉湎于自己的小家庭,根本就忽略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总以为老人够吃够穿就没什么问题,可就是不知道老人真正期盼却是亲情的问候,心灵的慰藉。

你家有年迈的老人吗?如果有,请你平时多给他们一些安慰吧!人间的亲情、真情是用金钱都买不来的。如果你已经有好几天没有看望他们,就请你拿起身边的电话,给他们一个最深情的问候吧!

㈤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纹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这项法律规范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要求子女必须看望或者以问候的方式给老年人以精神抚慰,让他们有精神上的寄托;另一方面则提醒用人单位,必须尊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探亲权利。尽管规定中并没有细化法律责任,也没有附加具体的实施细则。现阶段,只能属于一项倡导性的规定,起到的是一种提醒和督促的作用,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意识,有关极其重要的的积极作用。

㈥ 你能写出一条宣传语呼吁孩子多回家看看家中的老人吗

树成荫 草成被 花吐艳 驻四季皆春 山变绿 水变清 鸟歌唱迎八方清风
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污染环境千夫指 保护环境万人颂
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㈦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的时间标准是多久不回家看老人是犯法的

这位知友, 为了保自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所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提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就是“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

但“常回家看看”,没有具体的时间标准。法律只是泛泛的提醒公民而已,但这就足以了。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法律人性化的表现。制定该法规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是无法执行的,因为该法规中还缺少回家“看望”的标准细则:回家多长时间为一次“看望”?看望的过程需要由哪些行为组成,需要多长时间?说什么话、具有什么表情、做什么动作?……否则,有人回家对着父母喊了声“你好”掉头就走算不算一次“看望”?这些都是实际问题啊!


㈧ 还回家看看你

回家看看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首先,这是一个倡导性规范,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后果,并未给子女施加任何法律义务。司法实践中,该条文缺乏可操作性。 制定这一法条的目的并不是惩罚忽视老年人的行为,而是针对目前的社会冷漠的现状,以法律的形式引导社会风气,表达了立法机关的态度。在法理学上,这体现了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其次,很多人的槽点在于该条文的无操作性,没有意义。是的,这个法条本身就是一个“口号”,立法机关也没有傻到用一条强制规定来逼人们尽孝。这种条文要是有了操作性,那才真是恶法。
事实上,类似的倡导性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并不鲜见,如 《婚姻法》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㈨ 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当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是

缺少晚辈陪伴是老人遗憾的事情。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该市2000多名老人生活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逾四成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95.5%的老人一个月内能与子女见一次面。
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农村高于城市。85.1%的独居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比重低于老两口家庭8.1个百分点。另有7.7%的独居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心灵比较孤单。19.9%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询”。
据全国老龄办负责人介绍,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生活保障。在经济方面,农村养老问题较突出,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通常不是问题。
二是日常照料。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2万—3万人,而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
三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从业人员较少。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其中将近一半空巢,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农村留守老年人数量已近5000万。
我国已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去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常回家看看或问候老人。然而,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该法条在实际中很难落实。
农村养老实在“难死人”
◆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花,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
75岁的霍喜凤是山东省沾花县花家村人,两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养老由富国街道富国村幸福院照料。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老来难啥?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花,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这三样都有了,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无所谓。

㈩ 写一条宣传语呼吁孩子多回家看看家中的老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阅读全文

与多回家看看老人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父母会先走 浏览:700
到时了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未够 浏览:179
养老院工作人员架构图 浏览:586
各地退休工资水平 浏览:806
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机构设置文件 浏览:355
东华小区老年活动中心 浏览:378
重庆自助体检机哪里有 浏览:113
在幼儿入学前父母如何分工 浏览:870
60岁女人头晕 浏览:709
如何劝父母不改志愿 浏览:106
何鸿燊长寿秘诀 浏览:105
老年人吃香烟有什么好处 浏览:291
社区老年协会举办活动 浏览:64
太姥姥祝寿词90岁 浏览:839
长沙市老年协会活动工作部 浏览:512
重阳节经故事 浏览:949
社会养老压力太大会造成什么影响 浏览:861
老人一般一小时走多少公里 浏览:263
冬季养生聊膏方听听药师怎么说 浏览:755
天津民政局招标养老院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