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退休以後干點什麼好
老人退休以後干什麼比較好呢?這個當然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每個人有不同的愛好,而生活條件也各不相同。就比如,小編說,退休當然去旅遊啦,那生活比較艱苦的老人肯定會罵我,哪來這么多的錢?而很多老人還會因為要帶孫子,所以沒時間做想做的事情。所以下面各種情況都會提到。
1、身體條件、經濟條件允許的:去旅遊
至今為止,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總是沒有時間享受一番。如今退休了,終於有了充足的時間,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出去看看世界呢?現在許多旅行社將都推出了針對老人的旅行團,特點是慢節奏,適合老年人,價格也比較實惠。
2、想繼續學習的:老年大學
雖然人老了,但學習能力還是應該一直保持的。很多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家庭比較貧困,沒有條件去好好讀書。如今可以去報讀老年大學,不斷充實自己,在晚年的生活中,結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能圓了自己年輕時的大學夢想。
3、為了身體著想:堅持鍛煉
工作了這么久,可能會有很多病痛,三高之類的。因此堅持鍛煉身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也沒什麼成本。老年人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慢跑等等有氧運動。運動既能強身健體,又有益心情。畢竟保持一顆愉悅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4、想服務社會的:做義工
許多剛退休的中老年人會選擇做義工,回饋社會。可以去探望孤寡老人、留守的兒童、維持一些活動的秩序等等,還能在做義工的過程中參加文藝演出。做義工既能服務社會,又能認識到更多同樣有愛心的朋友,何樂而不為?
5、找到一門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這個問題,各有所好。不同的老人可能喜歡收藏古董、喜歡閱讀、喜歡攝影、喜歡集郵、喜歡書法、喜歡下棋、喜歡打牌、喜歡養寵物、喜歡栽培植物、喜歡烹飪、喜歡跳廣場舞。總之年輕的時候,沒有太多時間去鑽研的事情,如今就可以深入研究了。
6、利用碎片時間:上百家號看文章
相信老朋友們都學會了使用手機和電腦,這就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了樂趣。比如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可以學習到專業的養老、健康相關知識;還可以在很多的新聞APP關注國家大事,國際時事等等。光看不夠,在文章下方發表評論,與網友暢所欲言,那才叫過癮。
B. 某媒體對「男女同齡退休」這一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民意調査,右表是在某單位得到的數據(人數):贊同反
反對,強烈反對!
C. 我已連續三個月到南昌市社保局辦理了退休金銀行卡變更,今天還沒到帳,請問有媒體爆光嗎
像你這種情況,媒體曝光也沒有什麼意義。你應該去找社保局的有關領導反映情況,督促他們盡快解決。也可以去紀檢部門舉報他們的不作為行為。
D. 總理退休後都到哪裡去了怎麼都沒有媒體的報道呢
人走茶涼的古話依然有效,再者說總理那位置涉及很多曾經的機密,即便所以退休了也不是想說就說,想到哪去就去哪,更何況現在就兩位已退休的總理,所以不見報道也無需大驚小怪
E. 為什麼媒體不報道機關幹部退休金每年漲了多少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同步調整,比例相同,還要報道什麼???每年你省人社廳調整養老金的文件,不論是企業的還是機關事業的,在人社廳網站上都有發布。還需要其它媒體報道嗎?
F. 我上班38年,交養老金30年我2021年退休養老金能那多少
正常的視同繳費的38年了,那你的工資會很高的呀,就算在東北也得開個四五千的樣子,在南方會更多
G. 英國菲利普親王退休卻被媒體寫成去世了嗎
近日,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96歲的他,工作了65年終於退休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不過,還沒來得及享受退休生活的菲利普親王,就被英國媒體「寫死了」。就在菲利普親王出席活動的當天,《每日電訊報》官網發布了一篇報道親王死訊的鏈接:不要發布!不要發布!不要發布!菲利普親王,愛丁堡公爵辭世,享年XX歲。
哇?媒體搞這么個烏龍,菲利普親王會生氣嗎?要知道在3個月前,菲利普親王也被外國媒體以更大的規模「寫死」過一次。五四青年節當天,英國一覺醒來,發現身邊人都在傳「菲利普親王逝世」的消息。
畢竟,菲利普親王已經90多歲高齡了,而且前不久還遭遇了一些健康問題。不管發生了啥事,都肯定是大新聞啊!那麼這個就是提前准備的新聞稿嗎?不小心發出去了?真的大尷尬啊。
H. 養老金替代率的媒體評論
國經濟網網友賈文和發表觀點:「雙軌制」改革是關鍵
社會各界圍繞養老的話題不斷增多。先有媒體報道多個省市養老金入不敷出,後有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的討論,2013年9月,清華大學提出的「從2015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延遲退休計劃」則引來網友的無數「板磚」。9月10日又有一則新消息闖入公眾的視野: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55%)。
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工資占收入比。它不僅關繫到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且同整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密切相關。作為整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關鍵點,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個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無疑,我國養老金替代率低於警戒線的現實督促「養老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辦法。
養老金入市也好,延遲退休也罷,個中原因很多且利益復雜。看似一團亂麻,因而我們需要抽絲剝繭,其中現行的養老金「雙軌制」就是這個「線頭」。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具有扎實的民意基礎和強烈的現實需求,2013年初,國家再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了養老金「九連增」。盡管國家年年為企業退休職工提高養老金,但相較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養老金差距懸殊問題依然突出。
應當承認,正如在職人員的薪資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一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別。但養老金「雙軌制」則是一種制度不公,是在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形成一道人為的「鴻溝」。這不僅加劇了企業退休人員的不公平感,也不利於形成社會合力,以應對「老齡潮」帶來的養老問題。
養老金「並軌」就是要改革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碎片化」,建立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雖然這會面臨群體間的利益協調很難、事業單位人員擔心待遇會降低、新舊制度銜接不容易、體制性障礙導致難以一碗水端平等問題,但改革的著力點就在於打破這種固化利益群體的限制,破除「權力自肥」機制,沒有「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將一往無前」的勇氣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兩千多年以來的社會心理傾向一直存在。在國人的理想還是停留在獲取財富的結果上(均富),而不是關注於機會和權利的平等上的背景下,養老金「並軌」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共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很可能達到12700美元,按照聯合國或世界銀行的指標,將是高收入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