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
古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那麼有哪些 名言 是關於孝敬父母的呢?下面我為你分享的是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
1)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3)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 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7)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0)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1)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2)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3)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4)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5)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古人孝敬父母的 名人名言1)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2)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5)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6)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7)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8)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9)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0)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11)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2)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3)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4)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孝敬父母的古代名人名言1)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2) 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3)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4) 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5)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6) 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7)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8)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0) 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對聯 集錦》
11)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2)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3)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5)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6)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7)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18)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20)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看了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還會看:
1. 古人名人孝敬父母名言
2. 孝心方面名人名言
3. 關於孝的名言詩句
4. 感恩孝順的名人名言
5. 感恩孝心的名人名言
2. 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導語: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以下是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歡迎大家過來分享。
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1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1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1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1、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3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34、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5、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36、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7、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8、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39、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40、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41、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4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43、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4、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45、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6、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7、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8、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9、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50、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3. 孟子的孝道觀有哪些值得提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這句名言,道出了孝的內涵,接下來不妨繼續欣賞:孟子的孝道勵志名言
★ 長幼有序。
★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 《孟子》中有關孝的句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釋義: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出處:出自《孟子梁惠王》。《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孟子關於孝敬父母的話有哪些擴展閱讀
用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個「老」字是動詞「把……當老人贍養」的意思,第二及第三個「老」字是名詞「老人」、「長輩」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個「幼」字是動詞「把....當孩子撫養」的意思,第二及第三個「幼」字是名詞「子女」、「小輩」的意思;兩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會時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與孔子對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5. 孝順父母的名言
網路知道
孝順父母的名言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查看全部2個回答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
我來答
網路文庫精選
讓每個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20-03-09
原發布者:hndzdcsmh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詩句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1、長幼有序。——孟子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
6. 孔子孟子關於孝順的名言警句大全
孔子孟子關於孝順的名言警句大全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長幼有序。孟子
3、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言》
4、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6、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7.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8.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9.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10、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11、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2、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13、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14.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5、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7、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8、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59、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馬雅可夫斯基
19、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
20、親人不睦家必敗。林肯
2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22、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23、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2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8、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29.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0.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1.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3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33、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4、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5、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3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的名言警句大全
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6、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7、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9、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0、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12、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13、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18、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9、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20、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1、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22、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3、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24、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
2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6、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7、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9、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30、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32、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3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34、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35、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36、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7、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38、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39、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的名言,關於孟子的名言警句,孟子語錄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盡信書,不如無書。
4、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的名言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語錄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名言
8、仁者無敵。孟子名言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1、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4、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5、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7、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於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8、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9、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0、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其進銳者,其退速。
2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5、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7、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0、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2、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3、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4、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3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7、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8、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39、尊賢使能,後傑在位。
4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1、人皆可以為堯舜。
42、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4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5、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4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4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4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50、養心莫善於寡慾。
5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2、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4、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5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6、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7、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8、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5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0、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6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關於孟子名言警句
1、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2、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無敵。
1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2、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3、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17、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0、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2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25、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8、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29、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31、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3、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35、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39、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4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4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5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4、民事不可緩也。
55、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5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7、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8、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5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60、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6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63、仁則榮,不仁則辱。
6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6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6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68、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69、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70、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71、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72、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73、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7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5、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76、養心莫善於寡慾。
77、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78、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7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80、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8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82、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83、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84、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8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7、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8、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8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孔子孟子關於孝順的名言警句大全》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心寒的名言警句 專題。
7. 孝敬父母的名言有哪些
孝敬父母的名言如下:
1、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4、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8、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9、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0、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8. 孝順母親的名人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孝順父母的名人名言50句
2、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3、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4、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5、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6、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7、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8、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9、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10、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11、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12、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13、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4、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16、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17、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18、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20、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