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大高材生拉黑父母」:父母哪裡做錯了
01
近日,有關「北大畢業生拉黑家人」的報道引發網路熱議。曾經的高考狀元,北大留美研究生,這一切完全符合「別人家的孩子」的特徵。然而,如此光環的身下,卻籠罩著可怕的陰影:他十二年不再回家過年,六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與父母決裂。按照理論講,他成績這么好,應該也是一位乖孩子才對啊?那麼究竟為何導致這位高材生如此怨恨父母呢?
他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
從小開始,王猛的父母就包辦一切。生存技能方面,小學時,他還不會剝雞蛋殼。穿著方面,王猛說,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從這些小事可以想像,他的父母已經為他安排好了一切。他只需按照既定的軌跡走下去,就能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但是這種「過度關愛」的做法,不僅讓孩子喪失了個性,而且不利於他獨立能力和分辨選擇能力的培養,從而引發的後果不堪設想。前些年就有一些新聞報道說某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只管學習,其他一切聽從父母安排,甚至出現「孟母三遷」這樣的現代版故事。雖然孩子考上了北大清華,但是卻因為生活無法自理而被勸退的悲慘故事。也出現有大學生把不會洗的衣服用包裹寄回家這樣屢見不鮮的新聞
02
所謂學習上一堆榮譽,生活中一地雞毛。
很簡單,一個人要生活,首先他要學會如何生存。連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懂,他必定會被社會淘汰。就像王猛,他讀小學了,還不會剝雞蛋殼,這樣的他在同學眼中,就是一個另類,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當孩子被別人一次次的否定,就會讓他產生自卑感。要知道一個幼小的心靈,是很容易受到侵害的。長期的自卑就會使一個孩子有人格的缺陷。他會害怕別人的嘲笑,害怕自己和別人與眾不同,從而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想與外界有任何的交流。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內向的性格特徵。
所以,作為父母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不要為他們包辦一切。 平常生活中要注重孩子獨立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逐步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務活。通過具體、細致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孩子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家長要敢於「放手」,要知道 過度的保護只會讓孩子養尊處優、心理脆弱、獨立能力差,解決困難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氣缺乏 。
03
父母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小時候,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其父母都會說:別弄了,弄壞了怎麼辦。孩子說任何話父母都要說:你不行,你不能…… 一些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孩子灌輸一種「父母永遠是對的」概念。小時候,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要多」。 這種過來人的經驗,其實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空間 。
有時候,父母就要相信孩子而不是去質疑他的能力。給一片天地讓他創造,也許他能造出與眾不同的軌跡。這樣無形中也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前提下,他會被迫去思考更加周到全面的問題。
不要讓孩子的創新想法湮滅在父母墨守成規的思想中 。請相信你的孩子,他也許遠比你想像得要優秀。
另外父母要尊重孩子,用對等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且在背後給予他最有力的支持,不管成功與否,都站在他身後。答應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因為他是一個孩子掉以輕心,認為無所謂而失信於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孩子都會模仿其父母品行。言而有信,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拒絕過度的關愛和保護,讓孩子們自由健康成長。請相信,他們會比你想像中還要優秀。
B. 叛逆女兒將我微信拉黑怎麼辦
了解原因,並嘗試溝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出必有因,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拉黑父母的微信,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誤會,或者孩子暫時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和孩子談一談,問問孩子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誤會父母,對父母有什麼意見,一定要找到原因所在,然後要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
了解孩子拉黑父母微信的原因,如果確實是父母做得太過分即使是給自己孩子道歉也是應該的,如果是孩子賭氣,那就等孩子把氣消了再談,但不管什麼原因孩子這樣心理肯定是不好的需要及時疏導,父母做得足夠好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拉黑父母的,凡事都有原因後果。
C. 子女把父母拉黑聯系不上可以報警嗎
這就相當於子女與家長失聯找不到人了呀,過了定案失蹤的時間,你就可以報警了